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28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输送泵管道,因混凝土简称砼,故常称作砼泵管。很容易理解,泵管是随着混凝土输送泵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配件产品,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把从前需要用人工或吊车一桶桶或一斗斗的作业方式改为了快速的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浇注的地方,使施工效率提高了近百倍。

授权公告号为cn20203960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包括呈矩形水平放置的主架,主架的一端与建筑物固定连接,主架的另一端设有方框,方框内套设有泵管,泵管通过环箍固定在方框上,主架的两侧边各斜向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末端与建筑物固定连接,所述环箍与方框通过双螺帽固定。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通过环箍和双螺帽对泵管固定的方式,当建筑较高时,操作人员需要拧动多个螺母以完成对泵管的固定,固定方式较为繁琐,降低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对泵管固定且能提高安装人员安装效率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包括方框,所述方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物固定,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杆体上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靠近第二杆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泵管的外壁贴合的圆弧板,所述滑动杆远离第二杆体的端部垂直于滑动杆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第一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上,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杆体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杆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泵管固定至方框内时,将泵管置于第二杆体上,此时圆弧板可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抵接至泵管的外壁上,从而使得泵管被抵接至第二杆体上,使得泵管依靠圆弧板的抵接力被固定至方框内,通过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圆弧板移动即可完成对泵管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体上沿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内且位于条形开口相对的面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杆上垂直于滑动杆设置有位于条形开口内的板体,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上,另一端连接至板体上,所述板体上且位于板体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滑动连接于两侧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板体上的滑块于滑槽内移动,使得板体可带动滑动杆沿条形开口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圆弧板于方框内的位置,使得圆弧板可将泵管固定至方框内任意位置,调节不同规格的泵管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圆弧板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体背离第二杆体的面上且位于条形开口的两侧开设有取出口,所述取出口与条形口和滑槽均呈连通设置,所述取出口位于条形开口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所述取出口用于供板体带动滑块于滑槽内移出,所述圆弧板的宽度小于条形开口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板体上的滑块移动至取出口所在的位置,带动板体上的滑块于取出口内移出,使得板体可带动滑动杆和圆弧板于方框上取下,从而方便调节方框内圆弧板的数量,使得方框可对不同数量的泵管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方框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板远离杆体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远离圆弧板的边缘抵接至所述第二杆体朝向第一杆体的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的设置增大了泵管与圆弧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圆弧板在与泵管抵接后带动泵管与圆弧板脱离,从而提高了将泵管固定至第二杆体上的固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杆体朝向第一杆体的面上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槽体内沿槽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抵接板远离圆弧板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卡接至齿条上相邻的齿部之间的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可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卡接块卡接至齿条上相邻的齿部之间,从而防止圆弧板在将泵管抵接至第二杆体上时带动滑块于滑槽内移动,从而防止在将泵管固定后带动泵管于第二杆体上移动,提高了将泵管固定至第二杆体上的固定效果;齿条和卡接块的设置可使得泵管被固定至第二杆体上任意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边连接至圆弧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卡接块连接至伸缩板远离固定板的边缘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接板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当伸缩板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抵接至第二杆体上时,可带动伸缩板于固定杆内移动,使得抵接板改变其长度,从而使得圆弧板和抵接板在一定程度上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泵管,提高了圆弧板和抵接板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板和伸缩板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小于第一弹簧的弹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的设置可使得伸缩板抵抗第二弹簧的弹力带动卡接块抵接至齿条上相邻的齿部之间,防止泵管带动伸缩板于固定板内移动,将第二弹簧的弹力小于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圆弧板可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首先与泵管的外壁贴合,此时伸缩板可抵抗第二弹簧的弹力带动卡接块卡接至齿条上相邻的齿部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背离板体的面上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为拉动滑动杆移动提供了施力点,方便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滑动杆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圆弧板可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抵接至泵管的外壁上,从而使得泵管被抵接至第二杆体上,使得泵管被固定至第二杆体上,通过抵抗弹簧的弹力带动滑动杆移动即可完成对泵管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展示第二弹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11、槽体;112、齿条;12、连接杆;13、滑动杆;131、圆弧板;132、连接板;133、第一弹簧;134、板体;135、滑块;136、抵接板;137、卡接块;138、固定板;139、伸缩板;14、条形开口;141、滑槽;15、取出口;16、第二弹簧;1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包括方框。

如图1所示,方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11,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11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物固定,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泵管固定至第二杆体11上,在第一杆体1上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杆13,滑动杆13靠近第二杆体1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泵管的外壁贴合的圆弧板131,滑动杆13远离第二杆体11的端部垂直于滑动杆13设置有连接板132,连接板132与第一杆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33,第一弹簧133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132上,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杆体1上,第一弹簧133套设于第一杆体1上。

当需要将泵管固定至第二杆体11上时,通过将泵管置于第二杆体11上,当第一弹簧133处于压缩状态时,圆弧板131可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带动圆弧板131抵接至第二杆体11上,此时将泵管置于圆弧板131下,使得弹簧被进一步挤压至压缩状态,使得圆弧板131抵抗弹簧的弹力抵接至泵管上,从而使得泵管被抵接至第二杆体11上,通过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带动滑动杆13移动即可完成对泵管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

结合图1和图2,为了方便拉动滑动杆13移动,在连接板132背离板体134的面上设置有把手17。

结合图1和图2,为了调节各个滑动杆13的位置,使得滑动杆13可带动圆弧板131将泵管固定至第二杆体11上任意位置,在第一杆体1上沿第一杆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开口14,条形开口14内且位于条形开口14相对的面上均开设有滑槽141,滑动杆13上垂直于滑动杆13设置有位于条形开口14内的板体134,第一弹簧133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132上,另一端连接至板体134上,板体134上且位于板体134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滑动连接于两侧滑槽141内的滑块135。

当需要调节滑动杆13的位置时,通过带动板体134上的滑块135于滑槽141内移动,使得板体134可带动滑动杆13沿条形开口14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节滑动杆13的位置,使得滑动杆13可位于第一杆体1上的不同位置对泵管进行固定,提高了滑动杆13和圆弧板131的使用效果。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将板体134带动滑块135于滑槽141内取出,从而方便调节第一杆体1上滑动杆13的数量,从而方便对不同数量的泵管进行固定,在第一杆体1背离第二杆体11的面上且位于条形开口14的两侧开设有取出口15,取出口15与条形口和滑槽141均呈连通设置,取出口15位于条形开口14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圆弧板131的宽度小于条形开口14的宽度。

当需要将滑动杆13带动板体134上的滑块135于取出口15内移出时,通过带动板体134上的滑块135于滑槽141内朝向取出口15所在的位置移动,当滑块135移动至取出口15所在的位置后,将板体134带动滑块135于取出口15内移出,因圆弧板131的宽度小于条形开口14的宽度,使得滑动杆13可带动圆弧板131于条形开口14内通过,从而调节第一杆体1上滑动杆13的数量。

结合图1和图2,为了提高圆弧板131对泵管的固定效果,在圆弧板131远离杆体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抵接板136,抵接板136远离圆弧板131的边缘抵接至第二杆体11朝向第一杆体1的面上;抵接板136的设置可对泵管起到阻挡的效果,防止泵管与圆弧板131之间脱离。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规格的泵管固定,将抵接板136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边连接至圆弧板131上的固定板138,固定板138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伸缩板139。

当伸缩板139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抵接至第二杆体11上时,可带动伸缩板139本身于固定板138内移动,从而调节抵接板136的长度,使得固定杆和伸缩杆对不同规格的泵管进行固定。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防止圆弧板131在带动抵接板136将泵管固定至第二杆体11上后带动滑块135于滑槽141内移动,从而防止圆弧板131和抵接板136带动泵管于第二杆体11上移动,在第二杆体11朝向第一杆体1的面上开设有槽体111,槽体11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杆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槽体111内沿槽体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112,伸缩板139远离圆弧板131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卡接至齿条112上相邻的齿部之间的卡接块137。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卡接块137在卡接至齿条112上相邻的齿部之间后带动伸缩板139于固定板138内移动,在抵接板136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板138和伸缩板139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第二弹簧16的弹力小于第一弹簧133的弹力。

当圆弧板131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抵接至泵管的外壁上时,因第二弹簧16的弹力小于第一弹簧133的弹力,使得伸缩板139可抵抗第二弹簧16的弹力带动卡接块137卡接至齿条112上相邻的齿部之间,防止因第二弹簧16的弹力过大导致圆弧板131无法与泵管抵接,并且提高了卡接块137卡接至齿条112上相邻的齿部之间的卡接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泵管固定至方框内时,首先根据需要固定泵管的数量确定滑动杆13的数量,将滑动杆13带动板体134上的滑块135于取出口15内移入,使得板体134可带动滑块135滑动连接至滑槽141内,调节各个滑动杆13的位置,此时将泵管置于第二杆体11上,通过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带动圆弧板131移动,使得圆弧板131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抵接至泵管的外壁上,此时伸缩板139可抵抗第二弹簧16的弹力于固定板138内移动,从而使得伸缩板139可抵抗第二弹簧16的弹力抵接至齿条112上相邻的齿部之间,从而防止板体134带动滑块135于滑槽141内移动,防止泵管于第二杆体11上移动,使得泵管被固定至第二杆体11上,通过抵抗第一弹簧133的弹力带动滑动杆13移动即可完成对泵管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包括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框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11),所述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11)的一端用于与建筑物固定,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第一杆体(1)上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杆(13),所述滑动杆(13)靠近第二杆体(1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泵管的外壁贴合的圆弧板(131),所述滑动杆(13)远离第二杆体(11)的端部垂直于滑动杆(13)设置有连接板(132),所述连接板(132)与第一杆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33),所述第一弹簧(133)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132)上,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杆体(1)上,所述第一弹簧(133)套设于第一杆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上沿第一杆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开口(14),所述条形开口(14)内且位于条形开口(14)相对的面上均开设有滑槽(141),所述滑动杆(13)上垂直于滑动杆(13)设置有位于条形开口(14)内的板体(134),所述第一弹簧(133)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132)上,另一端连接至板体(134)上,所述板体(134)上且位于板体(134)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滑动连接于两侧滑槽(141)内的滑块(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背离第二杆体(11)的面上且位于条形开口(14)的两侧开设有取出口(15),所述取出口(15)与条形口和滑槽(141)均呈连通设置,所述取出口(15)位于条形开口(14)的端部所在的位置设置,所述取出口(15)用于供板体(134)带动滑块(135)于滑槽(141)内移出,所述圆弧板(131)的宽度小于条形开口(14)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131)远离杆体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抵接板(136),所述抵接板(136)远离圆弧板(131)的边缘抵接至所述第二杆体(11)朝向第一杆体(1)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11)朝向第一杆体(1)的面上开设有槽体(111),所述槽体(11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杆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槽体(111)内沿槽体(1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112),所述抵接板(136)远离圆弧板(131)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卡接至齿条(112)上相邻的齿部之间的卡接块(13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136)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一边连接至圆弧板(131)上的固定板(138),所述固定板(138)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伸缩板(139),所述卡接块(137)连接至伸缩板(139)远离固定板(138)的边缘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136)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板(138)和伸缩板(139)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16)的弹力小于第一弹簧(133)的弹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32)背离板体(134)的面上设置有把手(17)。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泵管固定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方框,方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第一杆体上穿设且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动杆,滑动杆靠近第二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圆弧板,滑动杆远离第二杆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至连接板上,另一端连接至第一杆体上,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杆体上,通过抵抗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圆弧板移动即可完成对泵管的固定,固定方式方便简单,提高了安装人员的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力绳;曹浪;丁立华;李兵;董万军;邓小秋;王冬根;徐杨;付海龙;李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6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