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屋内为满足室内人员可快速移动至各楼层的需求,建筑屋内常设置有自动扶梯。

为方便室内人员更快达到更高的楼层而不需进行换乘,部分现有的自动扶梯设计成大高度的自动扶梯,且为了避免对自动扶梯在地面上设支撑物占用地面空间而导致建筑屋内人流拥堵,现有的大高度自动扶梯常设置为无支撑的自动扶梯;现有的自动扶梯大高度、无支撑的自动扶梯上常设置有桁架,桁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自动扶梯连接的两个楼层的地面固定,当自动扶梯运行时桁架分担着乘搭人员的重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搭乘人员过多时,现有的自动扶梯大高度、无支撑的自动扶梯的桁架中部因承受压力过大易发生下凹形变,从而降低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可防止自动扶梯桁架中部因承受压力过大而下凹,具有可提高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分别固定在高楼层和低楼层的建筑实体上,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固定,所述上固定部上竖直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用于拉动连接部中部的缆绳,所述缆绳一端与立杆固定,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缆绳另一端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连接部中部,所述缆绳保持紧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动扶梯运行搭乘人员过多时,搭乘人员的重力转化为搭乘人员对连接部中部产生的压力,且连接部对此压力的受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此时紧绷的缆绳拉动连接部中部并提供给连接部一个向上的拉力,此拉力抵消了部分乘搭人员对连接部产生的压力,即立杆和缆绳分担了连接部中部受到的压力,防止连接部中部发生下凹,提高了自动扶梯桁架的牢固性,提高了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和第一凸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连接部底面上,所述连接块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凸块固定在连接块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凸块穿透连接部底部,所述缆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凸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缆绳两端进行固定时,操作者先将缆绳放置在上固定部和连接部内,操作者将缆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凸块上后,再移动连接块,使第一凸块穿透连接部底部,缆绳与第一凸块固定的部分进入连接部内部,操作者将连接块固定在连接部上后再拉伸缆绳,使缆绳保持紧绷后,再将缆绳固定在凸杆上;操作者不需进入连接部内部即可通过第一凸块和连接块完成缆绳与连接部中部的固定,防止连接部的桁架结构妨碍操作者对钢缆绳的固定操作,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通过螺栓和第二螺母与连接部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螺栓穿透连接块和连接部底部,所述第二螺母与螺栓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完成缆绳与第一凸块的固定并将第一凸块穿过连接部底部后,操作者将螺栓穿过连接部和连接块,并旋紧第二螺母从而使连接块与连接部固定,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中部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块与第一凹槽适配,所述第一凸块穿透第一凹槽槽壁,所述连接块第一凹槽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连接块侧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凸出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卡块凸出第一连接槽的一端呈球形,所述第一卡接槽与第一卡块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卡块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卡块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连接块嵌入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槽壁将第一卡块推入第一连接槽内,第一弹簧压缩,连接块继续移动,待连接块移动至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接槽对准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卡块换出第一连接槽并与第一卡接槽卡接,从而限制住连接块的下移,此时操作者即可通过螺栓将连接块固定在连接部上;操作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块时不需用手抵住连接块以防止连接块从第一凹槽掉出,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顶部向下延伸出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底端开设有供第一凸块嵌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凸块侧部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槽卡接从而限制住第一凸块竖直移动的弹性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凸块穿入连接部内时,第一凸块嵌入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的槽壁限制住第一凸块的弯折,当自动扶梯上的搭乘人员过多、第一凸块承受到缆绳的拉力过大时,第二凸块对第一凸块起支撑作用,防止第一凸块在承受缆绳拉力过大发生弯折而使缆绳和立杆无法正常分担连接部受到的压力,增加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弹性限位组件与第二卡接槽卡接,从而限制住第一凸块的向下移动,进而加强对连接块向下移动的限制,使操作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块时不需用手抵住连接块以防止连接块从第一凹槽掉出,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卡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凸块侧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连接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块凸出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卡块凸出第二连接槽的一端呈球形,所述第二卡接槽与第二卡块适配,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连接槽槽壁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卡块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嵌入第一凹槽、第一凸块嵌入第二凹槽时,第二凹槽槽壁将第二卡块挤入第二连接槽内,第二弹簧压缩,待连接块移动至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接槽卡接时,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接槽对准,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卡块滑出第二连接槽且与第二卡接槽卡接,从而限制住第一凸块和连接块的向下移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与第一凸块上均固定有圆环,所述缆绳包括钢缆绳,所述钢缆绳两端分别绕设在立杆上的圆环和第一凸块上的圆环上,所述钢缆绳两端通过绳卡固定在两圆环上,所述第一凹槽顶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凸块和第一凸块上的圆环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缆绳绕过圆环后通过绳卡将绕过圆环上的孔的钢缆绳端与未穿过圆环的钢缆绳固定,使钢缆绳形成一个套环端,钢缆绳的套环端穿过圆环上的孔中,从而使钢缆绳两端分别与两圆环固定,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缆绳、立杆在上固定部两侧均有设置,所述第一凸块在连接部两侧均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固定部上设有不少于两根用于拉动连接部中部钢缆绳,防止连接部中部因承受压力过大而发生下凹形变,提高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立杆和缆绳分担了自动扶梯搭乘人员过多时连接部中部受到的压力,防止连接部中部发生下凹,提高了自动扶梯桁架的牢固性,提高了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

2.操作者先将缆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凸块上后,再将连接块安装在连接部上以将第一凸块安装在连接部上,操作者不需进入连接部内部即可通过第一凸块和连接块完成缆绳与连接部中部的固定,防止连接部的桁架结构妨碍操作者对缆绳的固定操作,操作方便;

3.连接块嵌入第一凹槽后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接槽卡接,从而限制了连接块的下移,使操作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块时不需用手抵住连接块以防止连接块从第一凹槽掉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连接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绳卡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上固定部;2、下固定部;3、连接部;4、钢板;5、立杆;6、钢缆绳;7、连接块;8、第一凸块;9、第一凹槽;10、通槽;11、圆环;12、绳卡;121、形块;122、马蹄块;123、第一螺母;124、开孔;125、螺纹层;13、螺栓;14、第二螺母;15、第一卡接槽;16、第一卡块;17、第一连接槽;18、第二凸块;19、第二凹槽;20、第二卡接槽;21、第二卡块;22、第二弹簧;23、第二连接槽;24、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包括上固定部1、下固定部2和连接部3,上固定部1和下固定部2分别固定在该自动扶梯所连接的高楼层和低楼层的建筑实体上,连接部3倾斜设置且连接部3两端分别与上固定部1、下固定部2固定,上固定部1、连接部3两侧均设置有两层水平间隔设置的钢板4,上固定部1两侧竖直设置有立杆5,立杆5固定在上固定部1上同一侧的两块钢板4之间,立杆5上设置有用于拉动连接部3中部的缆绳,缆绳包括钢缆绳6,钢缆绳6一端固定在立杆5上,连接部3中部设置有用于与缆绳另一端固定的固定组件,钢缆绳6穿过两块钢板4之间的空隙且保持紧绷。

当自动扶梯运行且搭乘人员过多时,搭乘人员对连接部3中部产生的压力,此时紧绷的缆绳拉动连接部3中部并提供给连接部3一个向上的拉力,此拉力抵消了部分乘搭人员对连接部3产生的压力,即立杆5和缆绳分担了连接部3中部受到的压力,防止连接部3中部发生下凹形变而降低自动扶梯桁架的牢固性,提高了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

参照图3和图4,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7和第一凸块8,连接块7设置在连接部3两侧中部底部上,连接块7与连接部3可拆卸连接,连接部3底面开设有供连接块7嵌入的第一凹槽9,连接块7与第一凹槽9沿垂直于连接部3底面的方向滑动连接,连接块7上表面沿垂直于连接部3底面的方向向上延伸出第一凸块8,第一凹槽9顶壁上开设有通槽10,第一凸块8穿过通槽10并进入到连接部3上的桁架架体围成的空间内,钢缆绳6远离凸杆的一端与第一凸块8固定。

参照图2和图3,立杆5和第一凸块8上均固定有圆环11,一根钢缆绳6的两端分别绕设在一根立杆5上的圆环11上和与该立杆5处于同一侧的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上,钢缆绳6上设置有绳卡12,钢缆绳6两端通过绳卡12固定在两圆环11上,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可从通槽10穿过,且钢缆绳6和绳卡12可从通槽10穿过。

参照图3和图5,绳卡12包括形块121、马蹄块122和第一螺母123,马蹄块122上设置供形块121两竖直端穿过的开孔124,型块两竖直端上设置有螺纹层125,第一螺母123与螺纹层125螺纹连接。操作者先将钢缆绳6穿过多个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内,使多个绳卡12设置在钢缆绳6上,操作者将缆绳穿过圆环11后使穿过圆环11上的孔的钢缆绳6端再次穿过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操作者旋紧第一螺母123,从而缩小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的大小,且使形块121、马蹄块122与钢缆绳6紧抵,使钢缆绳6形成一个固定的套环端,钢缆绳6的套环端穿入圆环11上的孔中,从而使钢缆绳6两端分别与两圆环11固定。

参照图4和图6,连接块7与连接部3通过螺栓13和第二螺母14固定,螺栓13穿透连接块7和连接部3,第二螺母14与螺栓13螺纹连接;第一凹槽9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5,连接块7两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7,第一连接槽17内设置有第一卡块16,第一卡块16与第一连接槽17沿连接部3倾斜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卡块16一端凸出第一连接槽17,第一卡块16凸出第一连接槽17的一端呈球形,第一卡块16与第一卡接槽15适配,第一连接槽17内设置有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一端与第一连接槽17槽壁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卡块16固定。

参照图4和图7,连接部3顶部沿垂直于连接部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出第二凸块18,第二凸块18位于连接块7上方,第二凸块18底端开设有供第一凸块8顶部嵌入的第二凹槽19,第一凸块8与第二凹槽19沿垂直于连接部3底面的方向滑动连接,第二凹槽19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20,第一凸块8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槽20卡接从而限制住第一凸块8向下滑动的弹性限位组件;

弹性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卡块21和第二弹簧22,第一凸块8两侧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3,第二卡块21与第二连接槽23沿连接部3倾斜方向滑动连接,第二卡块21一端凸出第二连接槽23且第二卡块21凸出第二连接槽23的一端呈球形,第二卡接槽20与第二卡块21适配,第二弹簧22沿第二卡块21滑动方向设置于第二连接槽23内,第二弹簧22一端与第二连接槽23槽壁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卡块21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将上固定部1、连接部3和下固定部2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后,操作者移动钢缆绳6并将钢缆绳6设置在连接部3和上固定部1两侧,使每根钢缆绳6穿过两块钢板4之间的空隙,操作者先将钢缆绳6穿过多个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从而使多个绳卡12设置在钢缆绳6上,操作者再持钢缆绳6的一端并将其拉出通槽10和第一凹槽9,操作者将手持钢缆绳6的一端使其穿过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上的孔后,操作者使穿过圆环11上的孔的钢缆绳6端再次穿过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并旋紧第一螺母123,从而缩小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的大小,且使形块121、马蹄块122与钢缆绳6紧抵,使钢缆绳6形成一个固定的套环端,钢缆绳6该端与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固定,从而实现钢缆绳6一端与第一凸块8的固定。

操作者向上移动连接块7和第一凸块8,连接块7嵌入第一凹槽9且第一凸块8和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穿过通槽10,带动钢缆绳6和绳卡12穿过通槽10;随着连接块7嵌入第一凹槽9,第一卡块16与第一凹槽9槽壁抵接,在第一凹槽9槽壁的推动下第一卡块16完全滑入第一连接槽17内且第一弹簧24压缩,待连接块7完全嵌入第一凹槽9时第一卡块16与第一卡接槽15对准,在第一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卡块16弹出第一连接槽17并与第一卡接槽15卡接,限制住连接块7的向下移动;

连接块7嵌入第一凹槽9时第一凸块8顶部嵌入第二凹槽19,第二凹槽19侧壁与第二卡块21抵接,在第二凹槽19槽壁的推动下第二卡块21完全滑入第二连接槽23且第二弹簧22压缩,待第一卡块16与第一卡接槽15卡接时第二卡接槽20与第二卡块21对准,在第二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卡块21滑出第二连接槽23并与第二卡接槽20卡接,限制住第一凸块8的向下移动;

操作者再将螺栓13穿过连接块7和连接部3,并将第二螺母14旋紧在螺栓13上,从而完成连接块7和第一凸块8的安装。

操作者手持钢缆绳6远离第一凸块8的一端并拉进钢缆绳6,使钢缆绳6持续保持紧绷,操作者再将钢缆绳6远离第一凸块8的一端穿过凸杆上的圆环11上的孔,并将穿过圆环11上的孔的钢缆绳6端穿过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并旋紧第一螺母123,缩小马蹄块122和形块121围成的圆孔的大小,并使形块121、马蹄块122与钢缆绳6紧抵,使钢缆绳6形成一个固定的套环端,使钢缆绳6该端与凸杆上的圆环11固定,从而实现钢缆绳6一端与凸杆的固定,完成缆绳的安装,操作者即可将上固定部1和下固定部2分别固定在自动扶梯所连接的高楼层和低楼层的建筑实体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包括上固定部(1)、下固定部(2)和连接部(3),所述上固定部(1)和下固定部(2)分别固定在高楼层和低楼层的建筑实体上,所述连接部(3)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固定部(1)、下固定部(2)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部(1)上竖直设置有立杆(5),所述立杆(5)上设置有用于拉动连接部(3)中部的缆绳,所述缆绳一端与立杆(5)固定,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与缆绳另一端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连接部(3)中部,所述缆绳保持紧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7)和第一凸块(8),所述连接块(7)设置在连接部(3)底面上,所述连接块(7)与连接部(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凸块(8)固定在连接块(7)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凸块(8)穿透连接部(3)底部,所述缆绳一端固定在第一凸块(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7)通过螺栓(13)和第二螺母(14)与连接部(3)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螺栓(13)穿透连接块(7)和连接部(3)底部,所述第二螺母(14)与螺栓(1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中部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9),所述连接块(7)与第一凹槽(9)适配,所述第一凸块(8)穿透第一凹槽(9)槽壁,所述连接块(7)第一凹槽(9)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15),所述连接块(7)侧部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7),所述第一连接槽(17)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卡块(16),所述第一卡块(16)凸出第一连接槽(17),所述第一卡块(16)凸出第一连接槽(17)的一端呈球形,所述第一卡接槽(15)与第一卡块(16)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槽(17)内设置有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弹簧(24)一端与第一卡块(16)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卡块(16)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顶部向下延伸出有第二凸块(18),所述第二凸块(18)底端开设有供第一凸块(8)嵌入的第二凹槽(19),所述第二凹槽(19)侧壁开设有第二卡接槽(20),所述第一凸块(8)侧部设置有与第二卡接槽(20)卡接从而限制住第一凸块(8)竖直移动的弹性限位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第二卡块(21)和第二弹簧(22),所述第一凸块(8)侧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3),所述第二卡块(21)与第二连接槽(2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卡块(21)凸出第二连接槽(23),所述第二卡块(21)凸出第二连接槽(23)的一端呈球形,所述第二卡接槽(20)与第二卡块(21)适配,所述第二弹簧(22)设置于第二连接槽(23)内,所述第二弹簧(22)一端与第二连接槽(23)槽壁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卡块(21)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5)与第一凸块(8)上均固定有圆环(11),所述缆绳包括钢缆绳(6),所述钢缆绳(6)两端分别绕设在立杆(5)上的圆环(11)和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上,所述钢缆绳(6)两端通过绳卡(12)固定在两圆环(11)上,所述第一凹槽(9)顶壁上开设有供第一凸块(8)和第一凸块(8)上的圆环(11)的通槽(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缆绳(6)、立杆(5)在上固定部(1)两侧均有设置,所述第一凸块(8)在连接部(3)两侧均有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高度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包括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分别固定在高楼层和低楼层的建筑实体上,所述连接部倾斜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固定,所述上固定部上竖直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用于拉动连接部中部的缆绳,所述缆绳一端与立杆固定,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缆绳另一端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连接部中部,所述缆绳保持紧绷。本实用新型可防止自动扶梯桁架中部因承受压力过大而下凹,具有可提高自动扶梯的搭乘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德棱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6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