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件修整研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铸件内腔修整研磨机。
背景技术:
:
在铸造行业,铸件成型后,需要对外部进行修整研磨,规则铸件修整相对简单,但是对于无规则的铸件会存在内腔,现有技术中对于内腔的修正,往往采用两种研磨设备进行研磨,第一种是磨头与电机形成的研磨设备(磨头与电机处于一条直线),第二种是磨光片与电机形成的研磨设备(磨光片与电机轴线平行),对于一些狭小内腔采用现有的研磨设备不易研磨和修整,费工费时,甚至导致铸件报废;具体的为磨光片距离电机距离太短,有时无法深入到内腔中对侧壁进行研磨;磨头与电机处于同一轴线不便于对侧壁进行研磨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转动装置改变动力轴的动力输出方向,并配合磨头和磨光片,对狭小内腔进行研磨的铸件内腔修整研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铸件内腔修整研磨机,包括电机和研磨片,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研磨片设置在传动装置上,且与所述电机轴线垂直或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实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动力轴垂直的第一传动装置和实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动力轴处于同一直线的第二转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片包括磨头和磨光片,所述磨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磨光片通过第二转动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电机上设置传动装置,通过转动装置改变动力轴的动力输出方向,并配合磨头和磨光片,对狭小内腔进行研磨,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磨头与电机轴线垂直,在磨头深入内腔中进行研磨时,人员手持电机,对于现有技术中磨头与电机轴线处于同一轴线的研磨设备便于操作。
3、本实用新型磨光片与电机轴线处于同一轴线,在磨光片深入内腔中进行研磨时,人员手持电机,对于现有技术中磨光片与电机轴线垂直的研磨设备便于操作。
4、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电机、研磨片之间可拆卸连接,人员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换操作,便于快速对内腔进行研磨。
附图说明:
图1为磨光片与电机的主视图。
图2为磨光片与电机的俯视图。
图3为磨光片与电机的左视图。
图4为磨头与电机的主视图。
图5为磨头与电机的俯视图。
图6为磨光片与磨头在铸件内腔修整研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中,1-电机,2-第一传动装置,3-第二转动装置,4-磨光片,5-磨头,6-输出轴。
铸件内腔修整研磨机,包括电机1和研磨片,电机1的转轴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传动装置,研磨片设置在传动装置上,且与电机轴线垂直或平行。
进一步的,传动装置包括实现输出轴6与电机1动力轴垂直的第一传动装置2和实现输出轴6与电机1动力轴处于同一直线的第二转动装置3。
进一步的,研磨片包括磨头5和磨光片4,磨头5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与电机1连接,磨光片4通过第二转动装置3与电机1连接;第一传动装置2和第二传动装置3通过螺栓设置在电机1上;磨光片4和磨头5通过螺帽和垫片可拆卸固定在输出轴上。
磨头5与电机1轴线垂直具体的为磨头5轴线与电机1轴线垂直;磨光片4与电机1轴线处于同一直线具体的为磨光片4的轴线与电机1的轴线相同。
使用时,人员通过磨头5与第一传动装置2形成的研磨机实现对内腔侧壁a的研磨,通过磨光片4与第二转动装置3形成的研磨机实现对内腔上壁b和/或下壁进行研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铸件内腔修整研磨机,包括电机和研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研磨片设置在传动装置上,且与所述电机轴线垂直或平行;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实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动力轴垂直的第一传动装置和实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动力轴处于同一直线的第二转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件内腔修整研磨机,其特征是:所述研磨片包括磨头和磨光片,所述磨头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磨光片通过第二转动装置与所述电机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