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技术,尤其是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种类功能变多,手持式遥控器作为常用家居设备控制工具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遥控器是一种发射装置,通过现代的数字编码技术,将用户的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或者无线电发送信号,被控设备接收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利用内部处理器进行解码,调解出相应指令来达到控制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遥控器作为人与设备连接的桥梁,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遥控器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从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

现有的家用的手持式遥控器,普遍采用长方体状,造型单一,棱角分明,手握感差,不符合人机设计,长期握持会引起手部的肌肉疲劳。如申请号为201520621355.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红外电视遥控器,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通过十字槽盘头螺钉固定。为此,现已有了流线型设置的遥控器,如申请号为201820154030.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防漏电安全型电视遥控器,包括遥控器本体,遥控器本体采用卵形外形造型,卵形外形有利于握持,更加符合人体工学,造型也更加优美,便于使用。

然而,现有的这些遥控器,还存在如下问题:1)按键过小,会使得手指遭受边缘反力,这样不仅影响使用感受,长期还会造成积累性肌肉损伤;2)遥控器会在机器上方或者顶部外凸一个led灯用以指示,容易因为磕碰造成损坏;3)遥控器无指示灯,按下去后无反馈,操作不直观;4)遥控器表面按键因为长期磨损会导致字迹不清,功能没坏但是表面磨损太严重也会导致无法使用,只能整个换掉,迭代成本高;5)电池盖在外面,一方面发生碰撞电池很容易掉,另外一方面,一般家用手持式遥控器的功率都比较低,换电池频率很低,没必要外露,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指示无需占用额外空间,减低损坏概率,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包括前盖组件、后盖组件、容置在前盖组件和后盖组件之间形成的腔体内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组件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远离控制板的一侧设置有按键帽和位于按键帽上端的上端盖,所述控制板朝向前盖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前盖上与指示灯对应的位置形成透光槽,所述上端盖相应位置形成供指示灯的光向外透出的透光区域。

为使得指示灯的出光均匀,提高显示效果,所述透光槽内设置有导光条。

为便于按键帽单独更换,提高遥控器使用寿命,所述按键帽具有至少两个、分别独立地与前盖连接。

为适应不同形状的前盖组件,都能方便地设置控制板,所述前盖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盖朝向后盖组件一侧的柔性的按键垫,所述前盖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按键垫具有朝向前盖方向延伸的中空的凸起,每个按键帽朝向前盖的一侧具有环状的凸起而形成凹槽,所述按键垫的凸起穿过前盖的通槽,所述按键垫的凸起卡入在按键帽的凹槽内而贴合按键帽,所述控制板固定在按键垫远离前盖的一侧。

为便于按键帽和前盖的拆装,所述按键帽的凹槽朝向按键垫一侧的周边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能与前盖的通槽卡合,从而将按键帽和前盖连接。

为便于指示按键帽上的字迹,适应各种使用环境,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按键,每个按键的外周设置有背光灯,所述按键及相应的背光灯延伸入按键垫的凸起内。

为避免电池外露掉落,所述后盖组件包括与前盖盖合的后盖、电池盖,所述控制板设置在前盖和后盖之间,所述后盖远离控制板的一侧向控制板的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电池盖盖合在后盖远离控制板的一侧,所述电池盖覆盖整个后盖。

为封闭前盖和后盖之间的空间,避免控制板进水,所述后盖具有向上端盖远离按键帽的顶端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上端盖贴合。

优选的,为便于上端盖和前盖的连接,所述前盖朝向上端盖的一侧向远离上端盖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上端盖朝向前盖的一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卡扣。

优选的,为便于下端盖和前盖的连接,所述前盖组件还包括下端盖,所述按键帽设置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所述上端盖、按键帽和下端盖构成的整体覆盖在前盖远离控制板的一侧,所述前盖朝向下端盖的一侧向远离下端盖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下端盖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前盖上设置透光槽,上端盖上设置透光区域,触发按键时,控制板上指示灯点亮,透过透光槽和透光区域被人肉眼可见,不需要额外占用透光空间,结构精简,且不易损坏;按键帽独立组装到前盖,单个按键帽可替换,解决了单个按键帽表面字迹磨损导致更换整机的问题,提高遥控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上端盖、按键帽和下端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前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遥控器的按键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3,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包括前盖组件1、后盖组件2、容置在前盖组件1和后盖组件2之间形成的腔体内的控制板3。

前盖组件1和后盖组件2构成的腔体近似于卵状椭圆形。前盖组件1包括上端盖11、下端盖12、导光条13、前盖14、按键垫15、以及位于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的按键帽16,上述的前盖14、按键垫15和按键帽16构成按键组合。其中,上端盖11、下端盖12和按键帽16设置在前盖14远离后盖组件2的一侧。上端盖11设置在按键帽16的上端,下端盖12设置在按键帽16的下端,上端盖11、按键帽16和下端盖12构成的整体覆盖在前盖14上(远离控制板3朝向遥控器外的一侧),几乎完全覆盖前盖14。

参见图3图6,上端盖11和前盖14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如可以在前盖14朝向上端盖11的一侧向远离上端盖11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一卡槽141,而上端盖11朝向前盖14的一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卡扣111。上端盖11和前盖14之间还粘有双面胶,以防止松动。前盖14和按键帽16之间同样通过卡扣连接。如可以在前盖14上开设通槽142,通槽142贯穿前盖14,按键帽16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卡扣161,通过通槽142和第一卡扣161的配合,使得前盖14和按键帽16连接,而且通槽142和第一卡扣16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方便按压。下端盖12和前盖14同样通过卡扣连接,如可以在前盖14朝向下端盖12的一侧向远离下端盖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卡槽143,下端盖12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卡扣121,通过第二卡槽143和第三卡扣121的配合,可将前盖14和下端盖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帽16共有16个,分别独立地与前盖14连接,即前盖14上形成有16个通槽142,由此使得其中一个按键帽16出现字迹模糊的问题时,可单独更换,提高整个遥控器的使用寿命。按键帽16两个一组设置在前盖14上,每两个按键帽16覆盖前盖15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按键帽16之间紧密布置。通过前盖14前侧仅设计上端盖11、下端盖12和按键帽16,以及按键帽16自身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帽16占用足够的空间,使得按压按键帽16的操作轻松,不易引起手部的疲劳。

按键垫15设置在前盖14远离按键帽16的一侧,按键垫15具有16个朝向前盖14方向延伸的中空的凸起151。每个按键帽16朝向前盖14的一侧具有环状的凸起而形成凹槽162,凸起151、通槽142、凹槽162位置和尺寸均匹配,上述的第一卡扣161设置在凹槽162的周边而能与通槽142配合。按键帽16环状的凸起穿过前盖14的通槽142而使得第一卡扣161位于前盖14靠近按键垫15的一侧,以便能够与通槽142卡合,将按键帽16和前盖14连接固定。按键垫15为柔性垫,凸起151穿过前盖14的通槽142卡入在凹槽162内,贴合非平面形状的按键帽16。

控制板3设置在按键垫15远离前盖14的一侧,按键垫15与控制板3靠近处呈平面,控制板3上有第一螺丝孔35,按键垫15上有第二螺丝孔152,前盖14上有第三螺丝孔145,三者可以通过螺丝32固定并且贴合。

后盖组件2包括后盖21、电池盖22、电池23和组合弹片24。后盖21用于与前盖14盖合,上述的控制板3设置在按键垫15和后盖21之间。后盖21远离控制板3的一侧向控制板3的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电池23的电池仓25,电池盖22盖合在后盖21远离控制板3的一侧,从而将电池23封闭在电池仓25内。电池盖22和后盖21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后盖21上开设置有第四螺丝孔211,其内有螺丝212将后盖21和前盖14拧紧。电池盖22和后盖21的形状匹配,使得电池盖22覆盖整个后盖21,由此避免电池盖22被轻易地碰触掉落,而且整体结构美观。电池仓25的底部设置上述组合弹片24,组合弹片24和电池仓25固定,电池23与组合弹片25触碰连接。

后盖21具有向上端盖11的顶端弯折的弯折部213,弯折部213呈平面状,并且与上端盖11贴合,从而使得遥控器朝向被遥控物的一端呈平坦的形状,同时封闭遥控器内部,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控制板3上设置有16个按键31,延伸入按键垫15的凸起151内。控制板3上还设置有弹片(未示出),弹片通过后盖21中间开孔而贴到电池仓25的顶部、与电池23触碰连接。每个按键31的外周设置有至少两个背光灯33,背光灯33同样延伸入按键垫15的凸起151内。背光灯33处于常亮的状态,当检测到一段时间没有按键31按下时,则背光灯33熄灭。通过设置背光灯33,可以使得按键帽16上的字迹内容清晰可见,视觉效果好,尤其适合于晚上光线不足的环境,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

此外,控制板3靠近端部的位置、位于按键垫15周边外部的区域上还设置有指示灯34,上端盖11靠近按键帽16的部分形成透光区域112,前盖14与指示灯34对应的位置形成透光槽144,指示灯34和透光区域112之间设置有导光条13,导光条13嵌入在前盖14的透光槽144,通过限位块固定位置,可将指示灯34发出的光均匀地导向透光区域112。这种指示结构的设计,无需额外占用遥控器的空间,不会轻易地因触碰而被损坏,可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前盖14和后盖21均使用abs pc材料,整机质量轻,抗压能力强,无毒无害,防腐能力好,环保耐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包括前盖组件(1)、后盖组件(2)、容置在前盖组件(1)和后盖组件(2)之间形成的腔体内的控制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组件(1)包括前盖(14),所述前盖(14)远离控制板(3)的一侧设置有按键帽(16)和位于按键帽(16)上端的上端盖(11),所述控制板(3)朝向前盖(14)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灯(34),所述前盖(14)上与指示灯(34)对应的位置形成透光槽(144),所述上端盖(11)相应位置形成供指示灯(34)的光向外透出的透光区域(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槽(144)内设置有导光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帽(16)具有至少两个、分别独立地与前盖(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前盖(14)朝向后盖组件(2)一侧的柔性的按键垫(15),所述前盖(14)上开设有通槽(142),所述按键垫(15)具有朝向前盖(14)方向延伸的中空的凸起(151),每个按键帽(16)朝向前盖(14)的一侧具有环状的凸起而形成凹槽(162),所述按键垫(15)的凸起(151)穿过前盖(14)的通槽(142),所述按键垫(15)的凸起(151)卡入在按键帽(16)的凹槽(162)内而贴合按键帽(16),所述控制板(3)固定在按键垫(15)远离前盖(1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帽(16)的凹槽(162)朝向按键垫(15)一侧的周边设置有第一卡扣(161),所述第一卡扣(161)能与前盖(14)的通槽(142)卡合,从而将按键帽(16)和前盖(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3)上设置有按键(31),每个按键(31)的外周设置有背光灯(33),所述按键(31)及相应的背光灯(33)延伸入按键垫(15)的凸起(15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组件(2)包括与前盖(14)盖合的后盖(21)、电池盖(22),所述控制板(3)设置在前盖(14)和后盖(21)之间,所述后盖(21)远离控制板(3)的一侧向控制板(3)的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电池(23)的电池仓(25),所述电池盖(22)盖合在后盖(21)远离控制板(3)的一侧,所述电池盖(22)覆盖整个后盖(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1)具有向上端盖(11)远离按键帽(16)的顶端弯折的弯折部(213),所述弯折部(213)与上端盖(11)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4)朝向上端盖(11)的一侧向远离上端盖(11)的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一卡槽(141),所述上端盖(11)朝向前盖(14)的一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卡扣(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组件(1)还包括下端盖(12),所述按键帽(16)设置在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之间,所述上端盖(11)、按键帽(16)和下端盖(12)构成的整体覆盖在前盖(14)远离控制板(3)的一侧,所述前盖(14)朝向下端盖(12)的一侧向远离下端盖(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卡槽(143),所述下端盖(12)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卡扣(1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按键遥控器,包括前盖组件、后盖组件、容置在前盖组件和后盖组件之间形成的腔体内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组件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远离控制板的一侧设置有按键帽和位于按键帽上端的上端盖,所述控制板朝向前盖的一侧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前盖上与指示灯对应的位置形成透光槽,所述上端盖相应位置形成供指示灯的光向外透出的透光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前盖上设置透光槽,上端盖上设置透光区域,触发按键时,控制板上指示灯点亮,透过透光槽和透光区域被人肉眼可见,不需要额外占用透光空间,结构精简,且不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张珣;侯志成;刘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摩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4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