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在执行这类生产维护工作前需要使用行车将模具整体吊运至维修点进行集中。为实现注塑模具的整体吊运需要在模具上临时加装锁模块和吊模块。锁模块用于将模具的动模座和定模座连为一体,吊模块可保证模具整体的平稳起吊,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模具整体的安全吊运。

针对大型模具的整体行车运输通常都需要加装多个吊模块和锁模块,吊运前后会在这两类结构的拆装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将严重影响模具的检修维护效率。因此有必要引入便于对模具进行整体吊运且在吊运过程中能有效锁固动模座和定模座的常设结构以改善模具的吊运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整体吊运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结构锁固动模座和定模座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座和定模座,动模座设于定模座的上方,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连接轴、活动吊梁和锁固块,连接轴垂直设于动模座的一侧,锁固块设于定模座上与连接轴对应的一侧,活动吊梁顶部通过连接轴与动模座铰接,活动吊梁底部可分离地与锁固块连接,活动吊梁的延伸方向与锁固块的上表面垂直,活动吊梁中部设有吊环,活动吊梁下端设有与锁固块底面抵接的挡块。

由上述方案可见,活动吊梁的顶部通过连接轴与动模座连接,底部通过锁固块与定模座连接,可充当模具整体侧面朝上进行吊运时的吊梁。设于活动吊梁中部的吊环便于活动吊梁与吊钩间的连接,活动吊梁和锁固块采取可分离的连接方式,两者分离后即可解除动模座与定模座间的锁定,不会影响模具开模,因此两者都可作为模具的常设结构,从而免于在模具的整体吊运操作前后进行拆装。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轴包括连接螺栓和限位衬套,动模座一侧设有与连接螺栓螺纹配合的连接孔,限位衬套套设于连接螺栓上,限位衬套端部设有与连接螺栓螺帽端抵接的挡圈。

由上可见,将连接轴拆分成直接与活动吊梁配合的限位衬套和用于安装的连接螺栓则能够实现对限位衬套的拆装和替换,由于限位衬套相对更易磨损,将其设置成可替换件后连接轴不至于整体报废,这将有助于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是,活动吊梁上端设有直径介于限位衬套外径和挡圈外径之间的轴孔,限位衬套的长度大于轴孔的长度。锁固块在上表面边缘设置与活动吊梁底部配合的卡口通槽,卡口通槽的长度与限位衬套的长度相等。

由上可见,由于卡口通槽的长度与限位衬套的长度相等且大于轴孔的长度,模具侧面朝上进行整体起吊时活动吊梁能够脱离模具侧面并与模具侧面保持平行,可保证模具整体的平稳起吊。

进一步的方案是,锁固块在端面上设有防止活动吊梁脱出卡口通槽的挡销,挡销的端部与锁固块铰接,挡销可沿锁固块的端面转动。

由上可见,挡销在模具起吊时可在重力作用下旋转至铅垂线方向,因而无需外力介入便可限制活动吊梁脱出卡口通槽。

进一步的方案是,活动吊梁呈矩形块状,活动吊梁的下端处于锁固块的下方,卡口通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置通槽和限位通槽,容置通槽的横截面呈矩形,容置通槽的长度大于活动吊梁的厚度,容置通槽的宽度与活动吊梁的宽度相等,限位通槽设于容置通槽的端部,活动吊梁可与限位通槽卡合。

由上可见,设置限位通槽能够加强锁固块与活动吊梁间的配合,使得模具在吊运时活动吊梁和锁固块能够牢固卡合,不易发生晃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通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限位通槽包括倾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活动吊梁底部在第一侧设置与卡口通槽配合的第一斜边槽并在第一斜边槽下方形成三角形的第一挡块,活动吊梁底部在第二侧设置与卡口通槽配合的第二斜边槽并在第二斜边槽下方形成三角形的第二挡块,第一斜边槽的底面与第一侧面平行,第二斜边槽的底面与第二侧面平行。

由上可见,设于活动吊梁上的两个斜边槽可在吊运模具时与三角形限位通槽的两侧贴合,有效限制活动吊梁相对锁固块的转动。两个三角形的挡块在吊运模具时可与锁固块底面抵接,有效限制活动吊梁相对锁固块的垂直移动。第一斜边槽和第二斜边槽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

进一步的方案是,挡销在铰接端设有一根拨杆,拨杆与锁固块的端面平行。

由上可见,在挡销上设置一根拨杆后,操作人员便可通过拨动拨杆间接控制模具的开闭锁,通过合理控制拨杆的长度及其与挡销间的夹角即可避免拨杆与其他部件间的重叠和遮挡。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拨杆与挡销垂直,拨杆的重量小于挡销的重量。

由上可见,垂直于挡销的拨杆不易与锁固块或活动吊梁间发生重叠或遮挡。拨杆重量小于挡销则模具在正常使用及整体吊运状态下挡销都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转至铅锤线方向,从而无需外力干预即可保持锁定和解锁状态。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吊环为旋转吊环。

由上可见,旋转吊环对于吊运过程中模具的轻微摆动具有自适应性,可保证吊运过程中吊环与吊钩能够处在稳定的连接状态,防止模具脱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实施例的侧面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实施例中连接轴和活动吊梁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实施例中锁固块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座1、定模座2、连接轴3、活动吊梁4和锁固块5,动模座1设于定模座2的上方,连接轴3垂直设于动模座1的一侧,锁固块5设于定模座2上与连接轴3对应的一侧,活动吊梁4顶部通过连接轴3与动模座1铰接,活动吊梁4底部可分离地与锁固块5连接,活动吊梁4的延伸方向与锁固块5的上表面垂直,活动吊梁4中部设有吊环41,活动吊梁4下端设有与锁固块5底面抵接的挡块6。

活动吊梁4的顶部通过连接轴3与动模座1连接,活动吊梁4的底部通过锁固块5与定模座2连接,可充当模具整体侧面朝上进行吊运时的吊梁。设于活动吊梁4中部的吊环41便于活动吊梁4与吊钩间的连接,吊环41在活动吊梁4上的设置位置可依据模具整体的重心位置来确定。

设于活动吊梁4下端的挡块6能够有效限制活动吊梁4相对锁固块5的线性移动,因此锁固块5与活动吊梁4的连接只要能够限制活动吊梁4相对锁固块5的转动就能在吊运过程中保证动模座1与定模座2的牢固锁定,保障吊运安全。活动吊梁4和锁固块5采取可分离的连接方式,活动吊梁4和锁固块5分离后即可解除动模座1与定模座2间的锁定,不会影响模具开模,因此活动吊梁4和锁固块5可作为模具的常设结构,从而免于在模具整体吊运前后进行拆装。

参见图1至图5,连接轴3包括连接螺栓31和限位衬套32,动模座1一侧设有与连接螺栓31螺纹配合的连接孔11,限位衬套32套设于连接螺栓31上,限位衬套32端部设有与连接螺栓31螺帽端抵接的挡圈321。活动吊梁4上端设有直径介于限位衬套32外径和挡圈321外径之间的轴孔42,限位衬套32的长度大于轴孔42的长度。锁固块5在上表面的边缘设置与活动吊梁4底部配合的卡口通槽51,卡口通槽51的长度与限位衬套32的长度相等。锁固块5在端面上设有防止活动吊梁4脱出卡口通槽51的挡销52,挡销52的端部与锁固块5铰接,挡销52可沿锁固块5的端面转动。

将连接轴3拆分成直接与活动吊梁4配合的限位衬套32和用于安装限位衬套31的连接螺栓32则能够实现对限位衬套31的拆装和替换,由于限位衬套31相对更易磨损,将其设置成可替换件后连接轴3不至于整体报废,这将有助于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由于卡口通槽51的宽度与限位衬套32的长度相等且大于轴孔42的长度,模具侧面朝上进行整体起吊时活动吊梁4能够脱离模具侧面并与模具侧面保持平行,可保证模具整体的平稳起吊。挡销52在模具起吊时可在自身重力下旋转至铅垂线方向,因而无需外力介入便可限制活动吊梁4脱出卡口通槽51。

活动吊梁4呈矩形块状,活动吊梁4的下端处于锁固块5的下方,卡口通槽51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置通槽511和限位通槽512,容置通槽511的横截面呈矩形,容置通槽511的长度大于活动吊梁4的厚度,容置通槽511的宽度与活动吊梁4的宽度相等,限位通槽512设于容置通槽511的端部,限位通槽51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限位通槽512包括倾斜的第一侧面53和第二侧面54。活动吊梁4底部在第一侧设置与卡口通槽51配合的第一斜边槽43并在第一斜边槽43下方形成三角形的第一挡块61,活动吊梁4底部在第二侧设置与卡口通槽51配合的第二斜边槽44并在第二斜边槽44下方形成三角形的第二挡块62,第一斜边槽43的底面与第一侧面53平行,第二斜边槽44的底面与第二侧面54平行。

设于活动吊梁4上的第一斜边槽43和第二斜边槽44可在模具起吊时与三角形限位通槽512的两侧贴合,有助于加强活动吊梁4与卡口通槽51间的配合,有效限制活动吊梁4相对锁固块5的转动。三角形的第一挡块61和第二挡块62在模具起吊时可与锁固块5底面抵接,有效限制活动吊梁4相对锁固块5的垂直移动。

第一斜边槽43和第二斜边槽44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简单,较易于加工,并且加工出第一斜边槽43后便可得到第一挡块61,加工出第二斜边槽44后即可得到第二挡块62,因此两类限位结构是同步加工得到的,这有助于简化零部件的加工流程。

实施例中第一斜边槽43和第二斜边槽44在活动吊梁4中部交汇连通,因此活动吊梁4与卡口通槽51配合段的局部呈凸棱状,可与限位通槽512嵌合。实施例中锁固块5与定模座2通过两根螺栓连接,该螺栓的直径可略小于连接螺栓31的直径,活动吊梁4和锁固块5只能采用机加工方式制作,不能焊接,在材料选择方面强度至少应达到lkm738钢材的级别。

挡销52在铰接端设有一根拨杆521,拨杆521与锁固块5的端面平行。拨杆521与挡销52垂直,拨杆521的重量小于挡销52的重量。

在挡销52上设置一根拨杆521后,操作人员便可通过拨动拨杆521间接控制模具的开闭锁,垂直于挡销52的拨杆521不易与锁固块5或活动吊梁4间发生重叠或遮挡。拨杆521的重量小于挡销52的重量则模具在正常使用及整体吊运状态下挡销52都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转至铅锤线方向,从而无需外力干预即可保持锁定和解锁状态。

吊环41为旋转吊环,旋转吊环对于吊运过程中模具的轻微晃动具有自适应性,从而保证吊运过程中自身与吊钩能够处在稳定的连接状态,防止模具脱钩。旋转吊环为常规标准件,含有螺栓类结构,与活动吊梁4间为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座和定模座,所述动模座设于所述定模座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该注塑模具还包括连接轴、活动吊梁和锁固块,所述连接轴垂直设于所述动模座的一侧,所述锁固块设于所述定模座上与所述连接轴对应的一侧,所述活动吊梁顶部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动模座铰接,所述活动吊梁底部可分离地与所述锁固块连接,所述活动吊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锁固块的上表面垂直,所述活动吊梁中部设有吊环,所述活动吊梁下端设有与所述锁固块底面抵接的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包括连接螺栓和限位衬套,所述动模座一侧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螺纹配合的连接孔,所述限位衬套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栓上,所述限位衬套端部设有与所述连接螺栓螺帽端抵接的挡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吊梁上端设有直径介于所述限位衬套外径和所述挡圈外径之间的轴孔,所述限位衬套的长度大于所述轴孔的长度,所述锁固块在上表面的边缘设置与所述活动吊梁底部配合的卡口通槽,所述卡口通槽的长度与所述限位衬套的长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固块在端面上设有防止所述活动吊梁脱出所述卡口通槽的挡销,所述挡销的端部与所述锁固块铰接,所述挡销可沿所述锁固块的端面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吊梁呈矩形块状,所述活动吊梁的下端处于所述锁固块的下方,所述卡口通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容置通槽和限位通槽,所述容置通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容置通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吊梁的厚度,所述容置通槽的宽度与所述活动吊梁的宽度相等,所述限位通槽设于所述容置通槽的端部,所述活动吊梁可与所述限位通槽卡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通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限位通槽包括倾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活动吊梁底部在第一侧设置与所述卡口通槽配合的第一斜边槽并在所述第一斜边槽下方形成三角形的第一挡块,所述活动吊梁底部在第二侧设置与所述卡口通槽配合的第二斜边槽并在所述第二斜边槽下方形成三角形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斜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所述第二斜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销在铰接端设有一根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锁固块的端面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杆与所述挡销垂直,所述拨杆的重量小于所述挡销的重量。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环为旋转吊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吊运的注塑模具。该模具包括动模座和定模座,动模座设于定模座的上方,该注塑模具还包括连接轴、活动吊梁和锁固块,连接轴垂直设于动模座的一侧,锁固块设于定模座上与连接轴对应的一侧,活动吊梁顶部通过连接轴与动模座铰接,活动吊梁底部可分离地与锁固块连接,活动吊梁的延伸方向与锁固块的上表面垂直,活动吊梁中部设有吊环,活动吊梁下端设有与锁固块底面抵接的挡块。活动吊梁与锁固块配合能够有效锁固动模座和定模座,保障吊运安全,活动吊梁和锁固块分离后即可解除动模座与定模座间的锁定,不会影响模具开模,因此都可作为模具的常设结构,从而免于在模具的整体吊运前后进行拆装。

技术研发人员:李致成;禤敬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4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