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梁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及起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箱梁预制完成后需要存放或需要架梁时,需要从制梁台座移动到存梁台座,或从存梁台座移动到运梁炮车上,在移动箱梁预制段时常采用龙门吊进行起吊箱梁预制段,而在使用龙门吊起吊箱梁预制段的过程,若不采取保护措施,直接使用钢丝绳与箱梁预制段的表面接触,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会损伤箱梁预制段的梁体表面,而且还容易产生滑移,从而造成起吊的箱梁预制段倾斜和滑落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及起吊系统,能够避免起吊过程中,出现钢丝绳损坏箱梁预制段的梁体表面的情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包括腹板,所述腹板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分别衔接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形成较小角度的一面用于与箱梁预制段底部边缘匹配贴合,且所述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弧形板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抵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护垫板还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翼板,所述翼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弧形板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抵持的一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翼板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挡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两面均设有防滑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弧形板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抵持的一面设有相连的条形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条形槽位于所述腹板的中心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腹板的宽度为40~1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腹板厚度为5~1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腹板厚度为10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箱梁的起吊系统,包括:
龙门吊;
多个如上述的防护垫板;
至少两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上,每根所述钢丝绳上抵持有两如上述的防护垫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通过设置的腹板,能够在起吊转运该箱梁预制段时,将腹板与箱梁预制段的底部边缘匹配贴合,起吊用的钢丝绳作用于腹板上,并通过腹板作用于箱梁预制段上,从而完成对箱梁预制段的起吊作用,由于起吊过程中,钢丝绳不会与箱梁预制段接触,且腹板与箱梁预制段的接触面积相对于钢丝绳较大,因此,能够减小起吊时出现钢丝绳损坏限量预制段梁体表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起吊系统起吊箱梁预制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腹板,2-第一腹板,3-第二腹板,4-弧形板,5-翼板,51-挡板,6-箱梁预制段,7-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包括腹板1,优选地,腹板1的宽度为40~100mm,腹板1厚度为5~15mm,进一步的,腹板1厚度为10mm,腹板1包括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弧形板4分别衔接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形成较小角度的一面用于与箱梁预制段6底部边缘匹配贴合,且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7抵持。
通过设置的腹板1,能够在起吊转运该箱梁预制段6时,将腹板1与箱梁预制段6的底部边缘匹配贴合,起吊用的钢丝绳7作用于腹板1上,并通过腹板1作用于箱梁预制段6上,从而完成对箱梁预制段6的起吊作用,由于起吊过程中,钢丝绳7不会直接与箱梁预制段6接触,且腹板1与箱梁预制段6的接触面积相对于钢丝绳较大,能够减小直接采用钢丝绳起吊箱梁预制段6时出现应力过于集中,导致的钢丝绳与箱梁预制段6接触处出现损坏,因此,通过该防护垫板的设置,能够减小起吊时出现钢丝绳损坏限量预制段梁体表面的情况。
参见图1所示,防护垫板还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翼板5,翼板5固定于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7抵持的一面,通过翼板5的设置,能够对作用于腹板1上的钢丝绳7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在起吊过程中,由于意外出现倾斜的情况时,钢丝绳脱离该防护垫板,进而提高了该防护垫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优选地,翼板5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挡板51,能够在起到对钢丝绳7限位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在起吊该箱梁预制段6的过程中,减小该翼板5的挡风面积,从而减小阻力,能够提高该箱梁预制段6起吊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的两面均设有防滑纹,通过防滑纹的设置,能够保证在起吊箱梁预制段6时,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与箱梁预制段6以及钢丝绳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进而能够避免起吊过程中防护垫板与箱梁预制段6和钢丝绳间出现滑动的情况,从而能够避免起吊过程中,钢丝绳与箱梁预制段6间出现相对滑动,而导致箱梁预制段6出现倾斜,造成箱梁预制段6滑落的安全事故,因此通过防滑纹的设置,能够提高起吊箱梁预制段6的安全性。
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7抵持的一面设有相连的条形槽,优选地,条形槽位于腹板1的中心线上,通过条形槽的设置,能够在起吊箱梁预制段6时,使起吊用的钢丝绳7部分位于该条形槽内,进而能够进一步对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钢丝绳7与腹板1间出现滑动,从而能够避免起吊箱梁预制段6过程中,钢丝绳7滑出防护垫板的范围,从而导致出现损伤梁体表面,以及可能发生箱梁预制段6倾斜而出现箱梁预制段6滑落的情况,从而条形槽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起吊箱梁预制段6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垫板可直接由槽钢进行制作,截取小段槽钢,并对其弯折。为方便槽钢弯折及外观良好,需先使用切割机将槽钢的翼缘等距分割,再使用弯曲机把槽钢弯折成与箱梁预制段6底部边缘相同的角度,其中,槽面向外,背面向内;由于施工现场具有较多的槽钢,因此,直接对槽钢进行现场加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箱梁预制段,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箱梁的起吊系统,包括:
龙门吊;
多个如上述的防护垫板;
至少两钢丝绳7,钢丝绳7两端固定于龙门吊上,每根钢丝绳7上抵持有两如上述的防护垫板。
当需要对箱梁预制段6完成起吊操作时,将防护垫板的腹板1贴合放置在箱梁预制段6底部边缘,然后使龙门吊的钢丝绳7从安放箱梁预制段6的台座预留孔穿过并抵持在防护垫板上,其中,在箱梁预制段6的两端底部均穿设有钢丝绳7,以及与其配合的防护垫板,缓慢提升箱梁预制段6两端的钢丝绳7同时向上,以起吊箱梁预制段6,起吊箱梁预制段6后,将其横移到指定位置,再缓慢下降,将箱梁预制段6平稳放置在存梁台座或运梁炮车上,并继续下降钢丝绳7,直至防护垫板松动后再取出防护垫板,并拆除钢丝绳7,以完成对箱梁预制段6的起吊转运操作。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腹板(1),所述腹板(1)包括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分别衔接所述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所述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形成较小角度的一面用于与箱梁预制段(6)底部边缘匹配贴合,且所述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7)抵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板还包括至少两间隔设置的翼板(5),所述翼板(5)固定于所述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7)抵持的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5)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挡板(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2)和第二腹板(3)的两面均设有防滑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和弧形板(4)用于与起吊用的钢丝绳(7)抵持的一面设有相连的条形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位于所述腹板(1)的中心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的宽度为40~1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厚度为5~15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箱梁的防护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厚度为10mm。
10.一种用于箱梁的起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门吊;
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垫板;
至少两钢丝绳(7),所述钢丝绳(7)两端固定于所述龙门吊上,每根所述钢丝绳(7)上抵持有两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垫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