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种真无线耳机(truewirelessstereo,tws),这种无线耳机由于其形状和重量的限制,难以配置大容量电池,续航时间短,故一般会配备一个具有收纳和充电功能的充电盒,以方便无线耳机收纳和充电。但是在使用充电盒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需要将无线耳机放入到耳机盒中,此时用户不能使用无线耳机,非常不方便用户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组件,旨在方便用户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充电连接器,所述充电连接器具有收容腔和连通所述收容腔的第一让位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可活动伸出所述第一让位孔的卡接凸部;以及,耳机本体,设有插接孔和位于所述插接孔内壁的卡槽,所述充电连接器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所述卡接凸部与所述卡槽活动卡接,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收容腔内还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卡接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让位孔的一侧,用以抵接所述卡接件,以使所述卡接凸部自所述第一让位孔伸出。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或弹片。可选地,所述卡接件还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卡接凸部,所述充电连接器还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让位孔,所述驱动部自所述第二让位孔显露,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让位孔的轴向运动。可选地,所述卡接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孔外的端部在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可选地,所述驱动部的自所述第二让位孔显露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外周面平齐,或者,所述驱动部的自所述第二让位孔显露的表面在朝向所述收容腔的方向凹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外周面。可选地,所述收容腔的腔壁设有导向环板,所述导向环板环绕所述第二让位孔设置,并套设所述驱动部。可选地,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和插接段,所述第一让位孔设于所述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段的周向尺寸,所述插接段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可选地,所述插接孔为异形孔,所述插接段的截面呈异形截面,以与所述插接孔相配合。可选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接段邻接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耳机本体设有所述插接孔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组件,将充电组件的充电连接器与耳机本体插接固定,并相互电连接,使得充电组件中的电池能够为耳机本体进行充电。由于是通过将充电连接器插接于耳机本体上的插接孔内为耳机本体进行充电的,故而在通过充电组件为耳机本体进行充电时,用户仍可以使用耳机本体,极大方便用户使用,而且还延长了耳机本体的使用时间。此外,在充电连接器插入插接孔后,通过充电连接器内卡接件的卡接凸起与插接孔内的卡槽卡接,能够有效限制充电连接器与耳机本体相分离,极大提高了充电连接器与耳机本体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耳机本体掉落,便于用户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连接座和耳机本体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充电连接座和耳机本体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充电连接器22连接部11收容腔23卡接凸部12插接段231导向段121第一让位孔232限位段13连接段30弹性复位件131第二让位孔40耳机本体14导向环板41插接孔20卡接件42卡槽21驱动部43第二导电件211按压表面50电池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组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该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组件和耳机本体40,充电组件包括电池50和电连接电池50的充电连接器10,充电连接器10具有收容腔11和连通收容腔11的第一让位孔121,收容腔11内设有卡接件20,卡接件20包括可活动伸出第一让位孔121的卡接凸部23。耳机本体40设有插接孔41和位于插接孔41内壁的卡槽42,充电连接器10与插接孔41插接配合,卡接凸部23与卡槽42活动卡接,耳机本体40与充电连接器10电连接。一实施例中,插接孔41位于耳机本体40的与出音端相对的另一端,充电连接器10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3和插接段12,第一让位孔121设于插接段12,插接段12能够插入插接孔41内,并在插接段12插入插接孔41后,能够使得第一让位孔121与卡槽42对应,以使得自第一让位孔121伸出的卡接凸部23能够伸入卡槽42,进而限制插接段12自插接孔41抽出。一实施例中,充电连接器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充电连接器10均通过电线与电池50电连接,以在用户使用两个耳机本体40时,能够通过两个充电连接器10为两个耳机本体40进行充电。而且用户还能够将电池50挂在颈部,方便用户通过颈部支撑电池50,能够减小耳机组件对用户耳部的负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充电连接器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充电组件,将充电组件的充电连接器10与耳机本体40插接固定,并相互电连接,使得充电组件中的电池50能够为耳机本体40进行充电。由于是通过将充电连接器10插接于耳机本体40上的插接孔41内为耳机本体40进行充电的,故而在通过充电组件为耳机本体40进行充电时,用户仍可以使用耳机本体40,极大方便用户使用,而且还延长了耳机本体40的使用时间。此外,在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后,通过充电连接器10内卡接件20的卡接凸起与插接孔41内的卡槽42卡接,能够有效限制充电连接器10与耳机本体40相分离,极大提高了充电连接器10与耳机本体40连接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耳机本体40掉落,便于用户使用。一实施例中,卡接件20还包括连接部22和驱动部21,连接部22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部21和卡接凸部23,充电连接器10还具有与收容腔11连通的第二让位孔131,驱动部21自第二让位孔131显露,并能够沿第二让位孔131的轴向运动。具体而言,第一让位孔121与第二让位孔131间隔排布,第一让位孔121与第二让位孔131位于卡接件20的同一侧,即驱动部21和卡接凸部23也位于连接部22的同一侧。以在驱动部21朝收容腔11内运动时,使得连接部22带动卡接凸部23朝收容腔11内运动,而在驱动部21朝收容腔11外运动时,能够使得连接部22带动卡接凸部23自第一让位孔121伸出。在将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的过程中,可以将驱动部21朝收容腔11内运动,以使得卡接凸部23朝收容腔11内运动而收容于收容腔11和第一让位孔121内,避免卡接凸部23在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的过程中与插接孔41的槽壁干涉,也能减少卡接凸部23与插接孔41槽壁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安装方便。而在充电连接器10插入至卡接凸部23对应卡槽42的位置后,再使得驱动部21朝收容腔11外运动,以使得卡接凸部23自第一让位孔121伸出,并能够对应卡入卡槽42内,以限制充电连接器10沿插接孔41的轴向运动。由于是通过驱动部21带动卡接凸部23伸出或收入第一让位孔121的,故而能够有效降低卡接凸部23自动朝收容腔11内运动的情况,能够较好地保证充电连接器10和耳机本体40连接的稳定性。其中,为方便用户操作,一实施例中,收容腔11内还设有弹性复位件30,弹性复位件30位于卡接件20的背离第一让位孔121的一侧,用以抵接卡接件20,以使卡接凸部23自第一让位孔121伸出。具体而言,弹性复位件30一端连接在收容腔11的腔壁,另一端与卡接件20的背离第一让位孔121的一侧抵接。驱动部21与第二让位孔131滑动连接,以能够按压驱动部21朝收容腔11内运动,弹性复位件30与驱动部21抵接。当按压驱动部21朝收容腔11内运动时,驱动部21能够压缩弹性复位件30,以在将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使得卡接凸部23对应卡槽42的位置后,用户只需放开驱动部21,弹性复位件30能够抵接驱动部21,使得驱动部21沿第二让位孔131朝收容腔11外运动复位,也同时带动卡接凸部23沿第一让位孔121朝收容腔11外运动复位,进而使得卡接凸部23对应卡入卡槽42内,如此用户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弹性复位件30,而在充电连接器10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第二让位孔131,且两第二让位孔131的轴线同轴,第二让位孔131的轴线与第二让位孔131的轴线平行,并使得驱动部21的两端分别设于两第二让位孔131内,以在通过分别按压驱动部21的两端,进而可以实现卡接凸部23伸出和收入第一让位孔121。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驱动部21和连接部22,可以将弹性复位件30设置在卡接凸部23的朝向收容腔11内的一端,并将卡接凸部23的伸出第一让位孔121的部分呈球面设置,以在将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时,可以通过用力将推动充电连接器10,使得插接孔41的孔壁抵接卡接凸部23的球面部分,使得卡接凸部23朝收容腔11内运动而收入第一让位孔121内,而在卡接凸部23对应卡槽42的位置后,卡接凸部23能够在弹性复位件30的驱动下自第一让位孔121伸出而卡入卡槽42内,而在拆分充电连接器10和耳机本体40时,只需用力拔出即可。弹性复位件30的结构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0为弹簧,弹簧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能够提高卡接件20的复位效果。另一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0为弹片,弹片与收容腔11的腔壁连接,弹片的自由端相对收容腔11的腔壁倾斜设置,卡接件20与弹片的自由端抵接。弹片可以与收容腔11的腔壁一体成型,或者弹片也可以粘接或焊接于收容腔11的腔壁等等。另外,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收容腔11内设置两个卡接件20,且第一让位孔12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第一让位孔121分设于充电连接器10的两相对侧,两个卡接件20的卡接凸部23与两个第一让位孔121一一对应,弹性复位件30位于两个卡接件20之间,以在按压两个卡接件20时,两个卡接件20能够共同压缩弹性复位件30,并在撤销对卡接件20的按压后,弹性复位件30能够同时驱动两卡接件20复位。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5,一实施例中,卡接凸部23延伸至第一让位孔121外的端部在沿远离连接部22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具体地,卡接凸部23包括相互连接限位段232和导向段231,限位段232与连接部22连接,限位段232呈外周面直壁设置,导向段231的外周面在沿远离导向段231的方向上呈渐缩的弧面设置。可以理解,在用户按压驱动部21时,若用户用力较小,可能会导致部分卡接凸部23仍位于第一让位孔121外,进而在将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时,卡接凸部23位于第一让位孔121外的部分会与插接孔41的孔缘干涉,导致充电连接器10不能插入插接孔41。而通过将导向段231的外周面设置呈弧形面,在将充电连接器10插入插接孔41时,即使导向段231位于第一让位孔121外,也能通过插接孔41的孔壁抵接导向段231的弧形面,以使得导向段231朝第一让位孔121内运动,以能够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而且不需要用户按压驱动部21而将卡接凸部23整体收入第一让位孔121内,减小了用户按压驱动部21的力度要求,方便用户使用。此外,限位段232也能够伸出第一让位孔121外,以在卡接凸部23与卡槽42卡接时,限位段232的外周面能够与卡槽42的槽侧壁抵接,以能够提高卡接凸部23的限位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卡接凸部23的伸出第一让位孔121外的部分整体呈弧面设置。为减小误触驱动部21的情况发生,一实施例中,驱动部21的自第二让位孔131显露的表面与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平齐。具体而言,驱动部21具有按压表面211,按压表面211自第二让位孔131显露,按压表面211与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平齐,即按压表面211与第二让位孔131的孔缘平齐。例如,充电连接器10的设有第二让位孔131的外周面呈平面设置时,按压表面211呈平面设置,并与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平齐。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呈圆柱面时,按压表面211也呈弧面设置,并与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平齐。如此能够避免驱动部21凸出于第二让位孔131外,进而可以减小误触驱动部21的情况发生,也能减少驱动部21与其它物件相互剐蹭的情况。另一实施例中,驱动部21的自第二让位孔131显露的表面在朝向收容腔11的方向凹于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具体而言,可以将驱动部21的按压表面211在朝向收容腔11的方向整体低于充电连接器10的外周面,或者也可以将按压表面211的边缘与第二让位孔131的孔缘平齐,而将按压表面211的中间区域在朝向收容腔11的方向呈凹陷设置。一实施例中,收容腔11的腔壁设有导向环板14,导向环板14环绕第二让位孔131设置,并套设驱动部21。具体而言,导向环板14沿第二让位孔131的轴向延伸,并环绕第二让位孔131呈筒状设置,驱动部21与导向环板14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导向环板14,相当于增大了驱动部21与第二让位孔131孔壁的接触面积,能够对驱动部21起到较好地导向作用,使得驱动部21的运动更加平稳,进而带动卡接凸部23运动时,也能使得卡接凸部23的运动更加平稳。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导向环板14,多个导向环板14沿第二让位孔131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导向环板14均与驱动部21滑动连接。一实施例中,插接段12的周向尺寸小于连接段13的周向尺寸,插接段12与插接孔41插接配合。通过设置周向尺寸较小的插接段12与耳机本体40上的插接孔41插接配合,有利于减小耳机本体40的尺寸,方便用户佩戴使用而周向尺寸较大的连接段13能够增大收容腔11的容积,方便安装其它零部件。例如在设置驱动部21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让位孔131设置在尺寸较大的连接段13,以保证连接段13内的收容腔11空间较大,能够较好地安装驱动部21和弹性复位件30。此外,还可以将连接段13的周向尺寸设置与耳机本体40的周向尺寸相近,以在将插接段12插入插接孔41后,连接段13与耳机本体40的外周面比较平滑衔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插接段12的周向尺寸在沿远离连接段13的方向呈渐缩设置。或者插接段12的周向尺寸与连接段13的周向尺寸一致。一实施例中,插接孔41为异形孔,插接段12的截面呈异形截面,以与插接孔41相配合。即插接孔41为非对称孔,插接段12的形状与插接孔41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插接段12能够以卡接凸部23对应卡槽42的位置径直插入插接孔41,如此只需要用户将插接段12沿插接孔41的轴向径直插入插接孔41内即可使得卡接凸部23卡入卡槽42,很好地起到了防呆效果,能够便于用户插接充电连接器10和耳机本体40。其中,插接孔41和插接段12的具体结构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插接孔41的孔壁设有凹槽(图未示出),凹槽沿插接孔41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插接孔41的开口端的端面,以使插接孔41形成异形孔,插接段12上对应卡槽42设有定位凸部(图未示出),并在插接段12插入插接孔41时,定位凸部能够对应插入凹槽内。一实施例中,插接孔41的孔壁定位凸部,定位凸部沿插接孔41的轴向延伸,以使插接孔41形成异形孔,插接段12的外周面设有凹槽,并在插接段12插入插接孔41时,定位凸部能够对应插入凹槽内。一实施例中,插接孔41呈“d”形孔设置,插接段12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d”形设置,以使插接段12能够对应插入插接孔41内。一实施例中,连接段13与插接段12邻接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电件,耳机本体40设有插接孔41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导电件43,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43抵接。具体而言,第一导电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电件均设于连接段13与插接段12连接的端面,第二导电件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电件43均位于耳机本体40上设有插接孔41的表面,以在将充电连接器10与插接孔41插接配合时,两个第一导电件和两个第二导电件43一一对应抵接。电池50和充电连接器10通过电线连接,第一导电件与电线导电连接,以与电池50电连接,第二导电件43与耳机本体40上的电源电连接,以能够通过电池50为耳机本体40进行充电。其中,为保证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43的接触导电效果,第一导电件可以为pogopin连接器,也可以为金属弹片或者导电橡胶等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包括绝缘本体和设于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充电端子,第二导电件43包括绝缘主体和设于绝缘主体上的两个充电电极,当充电连接器10与插接孔41插接配合时,两个充电端子与两个充电电极一一对应抵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充电连接器,所述充电连接器具有收容腔和连通所述收容腔的第一让位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可活动伸出所述第一让位孔的卡接凸部;以及,

耳机本体,设有插接孔和位于所述插接孔内壁的卡槽,所述充电连接器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所述卡接凸部与所述卡槽活动卡接,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还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卡接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让位孔的一侧,用以抵接所述卡接件,以使所述卡接凸部自所述第一让位孔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或弹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还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卡接凸部,所述充电连接器还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让位孔,所述驱动部自所述第二让位孔显露,并能够沿所述第二让位孔的轴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孔外的端部在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的自所述第二让位孔显露的表面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外周面平齐,或者,所述驱动部的自所述第二让位孔显露的表面在朝向所述收容腔的方向凹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外周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设有导向环板,所述导向环板环绕所述第二让位孔设置,并套设所述驱动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和插接段,所述第一让位孔设于所述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段的周向尺寸,所述插接段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为异形孔,所述插接段的截面呈异形截面,以与所述插接孔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插接段邻接的表面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耳机本体设有所述插接孔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抵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组件,耳机组件包括充电组件和耳机本体,充电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连接所述电池的充电连接器,所述充电连接器具有收容腔和连通所述收容腔的第一让位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可活动伸出所述第一让位孔的卡接凸部。耳机本体设有插接孔和位于所述插接孔内壁的卡槽,所述充电连接器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所述卡接凸部与所述卡槽活动卡接,所述耳机本体与所述充电连接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方便用户使用耳机。

技术研发人员:冯华营;张晓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