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



背景技术: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龙门磨床是磨床的一种,一般用于对体积比较大的工件进行打磨。

现有的龙门磨床包括:门形框架、磨具安装部与卧式床身,门形框架横跨设置在卧式床身上;磨具安装部设置在门形框架与卧式床身之间,磨具安装部上的磨具设置在磨具安装部靠近卧式床身一侧;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卧式床身的上表面上;因龙门磨床一般加工的工件体积较大、质量较重,所以在工件加工时一般是直接将工件放置在卧式床身上直接打磨即可,不会对工件进行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龙门磨床一般加工的工件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在加工时一般也不需要进行固定,但是工件在磨床上会不会发生位置的移动是需要人去初步判断的,而具体会不会发生移动还是需要在磨床上打磨之后才能知道的,这就存在误判的风险,若是判断出现偏差,工件在打磨时发生了位置上的偏差,一方面会影响工件打磨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具有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使得工件在加工时不易发生位置上的移动、提升加工精度与加工安全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包括夹持件与驱动组件,夹持件滑动设置在卧式床身的上表面上,夹持件用于对放置在卧式床身上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组件设置在卧式床身上且用于驱动夹持件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件的设置,使得工件在卧式床身上进行加工时,不管工件的重量是大还是小,工件均不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进而提升了工件加工的精度与加工的效率,而且工件在加工时也不易出现飞出的情况,提升了加工时的安全性;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夹持件的在夹持住工件时不易发生松开的情况,有助于夹持件对工件的稳定夹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夹持块,两块夹持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卧式床身的上表面上,并且两块夹持块滑动的方向与所述工件的受力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夹持块的设置,使得夹持件能够发挥夹持的作用,工件也会受力均匀且不易发生位置上的变化,而且因夹持块滑动的方向与工件受力的方向平行,使得工件在受力时也不易发生滑动的情况,提升了夹持件对工件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正反螺纹螺杆与驱动件,正反螺纹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卧式床身的上表面上,正反螺纹螺杆分别穿过两块所述夹持块,并且两块夹持块分别与正反螺纹螺杆上的正反螺纹螺纹连接;驱动件固定设置在卧式床身一侧且用于驱动正反螺纹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螺纹螺杆的设置,使得正反螺纹螺杆在转动时就可以驱使两块夹持块向相互靠拢的方向运动,此时工件只需要放置在两块夹持块之间,就可以达到夹持件夹持工件的效果;驱动件的设置,使得正反螺纹螺杆的转动不需要人力去驱动,减少了人力的使用,而且相比于人力驱动正反螺纹螺杆转动,采用驱动件驱动的方式无疑会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夹持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工件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抵接在两个阶梯槽中;在工件边缘抵接在阶梯槽中时,工件靠近所述卧式床身一侧表面与卧式床身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槽的设置,使得工件与卧式床身之间就会存在间隙,在需要将工件从卧式床身上取下时,就可以很方便将绳子从间隙中穿过,然后再将工件吊起,此种设计方式,便于将工件取下,而且在将工件吊放到卧式床身上时,绑缚在工件上的绳子也很容易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阶梯槽中与所述卧式床身上表面平行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放置有第一滚珠;所述工件靠近卧式床身一侧表面与第一滚珠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的设置,使得第一滚珠在阶梯槽中不易出现滚出的情况,有助于第一滚珠稳定的工作;第一滚珠的设置,将工件与阶梯槽一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有助于夹持件夹紧工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阶梯槽中与所述卧式床身上表面垂直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软垫块,软垫块与所述工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垫块的设置,使得夹持块夹持工件时,软垫块会发生形变,进而有助于夹持块夹紧工件,工件也就更加不容易发生位置上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垫块上与所述工件抵接的表面上设置有形变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变槽的设置,使得软垫块在受到挤压时会更加容易发生形变,进一步提升了夹持块的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块靠近所述卧式床身上表面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中放置有第二滚珠;第二滚珠远离第二凹槽槽底的一端与卧式床身上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得第二滚珠在滚动时不易出现掉出的情况,有助于第二滚珠稳定的发挥作用;第二滚珠的设置,将夹持块与卧式床身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使得夹持块运动时能够更加顺畅,而且不易发生刺耳的杂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夹持件的设置,使得工件在加工时,工件不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进而提升了工件加工的精度与加工的效率,而且工件在加工时也不易出现飞出的情况,提升了加工时的安全性;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夹持件的在夹持住工件时不易发生松开的情况,有助于夹持件对工件的稳定夹持;

正反螺纹螺杆的设置,使得正反螺纹螺杆在转动时就可以驱使两块夹持块向相互靠拢的方向运动,有助于夹持件夹持工件;驱动件的设置,使得正反螺纹螺杆的转动不需要人力去驱动,减少了人力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形框架;11、竖向支撑部;12、横向支撑部;2、磨具安装部;3、卧式床身;31、安装板;4、夹持块;41、第二凹槽;411、第二滚珠;42、阶梯槽;421、第一凹槽;4211、第一滚珠;422、软垫块;4221、形变槽;5、驱动组件;51、正反螺纹螺杆;52、驱动件;6、齿轮;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包括:门形框架1、磨具安装部2与卧式床身3,门形框架1横跨在卧式床身3上,门形框架1包括竖向支撑部11与横向支撑部12,竖向支撑部11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并且两个竖向支撑部11分别处于卧式床身3的两侧,横向支撑部12设置在两个纵向支撑部之间,并且横向支撑部12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支撑部的上端固定连接;磨具安装部2设置在横向支撑部12靠近卧式床身3一侧,并且磨具安装在磨具安装部2靠近卧式床身3一侧;卧式床身3上表面呈长方形,并且卧式床身3沿长度方向穿过门形框架1。

参照图1与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龙门磨床还包括夹持件与驱动组件5,夹持件滑动设置在卧式床身3的上表面上,夹持件用于对放置在卧式床身3上表面上的工件7进行夹持固定,夹持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夹持块4,夹持块4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两块夹持块4滑动设置在卧式床身3的上表面上,并且两块夹持块4滑动的方向与工件7打磨时的受力方向平行;为了使得夹持块4能够滑动的更加顺畅,在夹持块4靠近卧式床身3上表面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41,第二凹槽41整体呈半球形凹陷,第二凹槽41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第二凹槽41沿夹持块4的长度方向呈直线均匀布置,第二凹槽41中放置有第二滚珠411,第二滚珠411呈圆球形且为不锈钢材质,第二滚珠411远离第二凹槽41槽底的一端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抵接,使得夹持块4在滑动时能够滑动的更加顺畅,而且不易因摩擦发出太大的声响。

参照图1,驱动组件5设置在卧式床身3上且用于驱动夹持件对工件7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组件5包括正反螺纹螺杆51与驱动件52,正反螺纹螺杆51转动设置在卧式床身3的上表面上,并且卧式床身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端部处各焊接有一块安装板31,安装板3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正反螺纹螺杆5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块安装板31且通过轴承与安装板31转动连接;正反螺纹螺杆51两端还分别穿过两块夹持块4,并且两块夹持块4分别与正反螺纹螺杆51上的正反螺纹螺纹连接,使得正反螺纹螺杆51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两块夹持块4就会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为了提升正反螺纹螺杆51驱动夹持块4运动的效率,正反螺纹螺杆51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根,两根正反螺纹螺杆51间隔设置。

参照图1,驱动件52为电机,驱动件5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卧式床身3一侧且用于驱动正反螺纹螺杆51绕自身轴线转动,驱动件52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两个齿轮6,两个齿轮6同轴线设置且均与输出轴键连接;正反螺纹螺杆51靠近驱动件52的一端穿过安装板31后也套设有一个齿轮6,正反螺纹螺杆51上的齿轮6与驱动件52输出轴上的齿轮6通过皮带连接,使得驱动件52上输出的动力可以传递到正反螺纹螺杆51上,以达到驱动件52驱动正反螺纹螺杆5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目的。

参照图1,为了方便起吊工件7,在两块夹持块4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上各开设有一个阶梯槽42,工件7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抵接在两个阶梯槽42中;在工件7边缘抵接在阶梯槽42中时,工件7靠近卧式床身3一侧表面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起吊工件7的吊绳可以从间隙中穿过,绑缚在工件7上,方便将工件7吊起。

参照图1与图2,为了方便工件7放置在夹持块4上后再对夹持块4进行调节,在阶梯槽42中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平行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21,第一凹槽421整体呈半球形凹陷,第一凹槽42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凹槽421沿夹持块4长度方向呈直线等间距布置,第一凹槽421中放置有第一滚珠4211,第一滚珠4211呈圆柱形且为不锈钢材质,工件7靠近卧式床身3一侧表面与第一滚珠4211抵接,使得工件7在放置在夹持块4上后,正反螺纹螺杆51还能够比较轻松的驱动夹持块4夹紧工件7。

参照图1与图3,为了提升夹持块4对工件7的夹持效果,在阶梯槽42中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垂直的侧壁上粘连有软垫块422,软垫块422呈长方体形状且为软质橡胶材质,软垫块422与工件7抵接,在夹持块4夹紧工件7时,软垫块422就容易受力变形,提升了夹持块4夹持工件7的效果;而且在软垫块422上与工件7抵接的表面上还开设有形变槽4221,形变槽4221截面呈长方形,形变槽4221的延伸方向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垂直,并且形变槽42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设置,使得软垫块422受到工件7的挤压时,更加容易发生形变,进一步提升了对工件7的固定效果;软垫块422不但能够让夹持块4夹持工件7夹持的更紧,还能够起到一个指示夹持块4夹持工件7是否到位的作用,操作人员在夹持块4夹持工件7时,可以观察软垫块422的形变程度,以此判断夹持块4是否还需要继续夹紧,避免夹持块4夹持过度将工件7夹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工件7需要进行磨削加工时,首先使用吊绳与行车将工件7吊放到两块夹持块4之间,并且工件7两相对的边缘分别放入到阶梯槽42中,然后再将吊绳解开,并将吊绳抽离,之后再启动电机驱动正反螺纹螺杆51转动,使得夹持块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将工件7夹紧,此时工件7在卧式床身3上就不易发生位置上的变化,可以开始对工件7的上表面进行打磨;在打磨之后再将吊绳穿过工件7与卧式床身3之间的缝隙将工件7绑好,最后使用行车将工件7从卧式床身3上吊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与驱动组件(5),夹持件滑动设置在卧式床身(3)的上表面上,夹持件用于对放置在卧式床身(3)上的工件(7)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组件(5)设置在卧式床身(3)上且用于驱动夹持件对工件(7)进行夹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夹持块(4),两块夹持块(4)滑动设置在所述卧式床身(3)的上表面上,并且两块夹持块(4)滑动的方向与所述工件(7)的受力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正反螺纹螺杆(51)与驱动件(52),正反螺纹螺杆(51)转动设置在所述卧式床身(3)的上表面上,正反螺纹螺杆(51)分别穿过两块所述夹持块(4),并且两块夹持块(4)分别与正反螺纹螺杆(51)上的正反螺纹螺纹连接;驱动件(52)固定设置在卧式床身(3)一侧且用于驱动正反螺纹螺杆(51)绕自身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夹持块(4)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阶梯槽(42),所述工件(7)两个相对的边缘分别抵接在两个阶梯槽(42)中;在工件(7)边缘抵接在阶梯槽(42)中时,工件(7)靠近所述卧式床身(3)一侧表面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槽(42)中与所述卧式床身(3)上表面平行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421),第一凹槽(421)中放置有第一滚珠(4211);所述工件(7)靠近卧式床身(3)一侧表面与第一滚珠(4211)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槽(42)中与所述卧式床身(3)上表面垂直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软垫块(422),软垫块(422)与所述工件(7)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块(422)上与所述工件(7)抵接的表面上设置有形变槽(422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4)靠近所述卧式床身(3)上表面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1),第二凹槽(41)中放置有第二滚珠(411);第二滚珠(411)远离第二凹槽(41)槽底的一端与卧式床身(3)上表面抵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固定工件的龙门磨床,其包括夹持件与驱动组件,夹持件滑动设置在卧式床身的上表面上,夹持件用于对放置在卧式床身上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组件设置在卧式床身上且用于驱动夹持件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使得工件在加工时不易发生位置上的移动、提升加工精度与加工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瑞明;陈有才;陈锦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雄兴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2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