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5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



背景技术:

目前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急救的患者,在现场处置后急需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转送过程中需要使用担架。

但是现有的担架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支撑功能,不方便固定患者肢体以及不方便调节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以解决现有的担架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具备支撑功能,不方便固定患者肢体以及不方便调节的问题。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包括抬动杆,连接杆,手持杆,防滑套,支撑布,海绵块,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支撑管,插接孔,固定支撑杆,防滑块,固定板,缠绕杆和锁紧通孔,所述的连接杆分别焊接在抬动杆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手持杆分别焊接在抬动杆的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分别套接在手持杆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布的两端分别缝接在连接杆的外壁;所述的海绵块胶接在支撑布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设置在抬动杆之间的左侧;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安装在连接杆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安装在抬动杆的上端后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设置在支撑布的后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安装在支撑管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管分别焊接在抬动杆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插接孔分别开设在支撑管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所述的固定支撑杆设置在支撑管之间;所述的固定支撑杆的上端分别焊接在抬动杆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支撑杆的下端焊接在防滑块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板设置在支撑布的前面;所述的固定板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在抬动杆的上端;所述的缠绕杆焊接在固定板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通孔开设在固定板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包括转动支撑杆,固定架,固定杆,转动支撑板,顶紧块和海绵垫,所述的转动支撑杆的上端焊接在固定架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分别焊接在转动支撑杆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板的上端分别套接在固定杆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板的下端胶接在顶紧块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海绵垫胶接在固定架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固定通孔,翼形螺栓,u型座,深沟球轴承,旋转杆和锁紧固定带,所述的固定通孔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分别贯穿固定通孔;所述的u型座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在第一连接板的上端;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分别镶嵌在u型座的左右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杆贯穿深沟球轴承的内圈;所述的锁紧固定带的下端从左到右依次系接在旋转杆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包括移动插接杆,缓冲孔,缓冲弹簧,缓冲插接杆,第二连接板和移动轮,所述的缓冲孔开设在移动插接杆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螺钉连接在缓冲插接杆之间;所述的移动插接杆的下端焊接在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轮螺栓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顶紧块采用硅胶块;所述的转动支撑板采用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板;所述的转动支撑杆采用下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杆。

优选的,所述的防滑套采用外壁带有一字形防滑纹的硅胶套;所述的支撑布采用双层的尼龙布;所述的防滑块采用下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不锈钢块。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支撑杆的下端套接在连接杆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杆设置在支撑布的左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锁紧固定带采用宽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的尼龙带;所述的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和旋转杆的外壁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板放置在抬动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抬动杆的上端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弹簧和缓冲插接杆贯穿缓冲孔;所述的移动轮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轮。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插接杆的上端插接在支撑管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插接杆贯穿插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转动支撑杆,固定架,固定杆,转动支撑板,顶紧块和海绵垫的设置,有利于在抬动患者的过程中支撑患者头部,防止患者头部晃动增加支撑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u型座,深沟球轴承,旋转杆,锁紧固定带,固定板,缠绕杆和锁紧通孔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固定患者肢体封,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患者肢体晃动,增加固定功能。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插接杆,缓冲孔,缓冲弹簧,缓冲插接杆,支撑管和插接孔的设置,有利于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调节移动轮的高度,方便进行移动工作增节调节功能。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架和海绵垫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患者头部,防止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架伤害患者头部。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抬动杆,连接杆,支撑布和海绵块的设置,有利于在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患者头部,防止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抬动杆,连接杆,手持杆和防滑套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在抬动患者时手部打滑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固定通孔和翼形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拆卸第一连接板,方便为患者更换病床。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u型座,深沟球轴承,旋转杆和锁紧固定带的设置,有利于收卷锁紧固定带,防止影响患者移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抬动杆;2、连接杆;3、手持杆;4、防滑套;5、支撑布;6、海绵块;7、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1、转动支撑杆;72、固定架;73、固定杆;74、转动支撑板;75、顶紧块;76、海绵垫;8、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1、第一连接板;82、固定通孔;83、翼形螺栓;84、u型座;85、深沟球轴承;86、旋转杆;87、锁紧固定带;9、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1、移动插接杆;92、缓冲孔;93、缓冲弹簧;94、缓冲插接杆;95、第二连接板;96、移动轮;10、支撑管;11、插接孔;12、固定支撑杆;13、防滑块;14、固定板;15、缠绕杆;16、锁紧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包括抬动杆1,连接杆2,手持杆3,防滑套4,支撑布5,海绵块6,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支撑管10,插接孔11,固定支撑杆12,防滑块13,固定板14,缠绕杆15和锁紧通孔16,所述的连接杆2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手持杆3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的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4分别套接在手持杆3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布5的两端分别缝接在连接杆2的外壁;所述的海绵块6胶接在支撑布5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设置在抬动杆1之间的左侧;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安装在连接杆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安装在抬动杆1的上端后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设置在支撑布5的后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安装在支撑管10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管10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插接孔11分别开设在支撑管10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所述的固定支撑杆12设置在支撑管10之间;所述的固定支撑杆12的上端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支撑杆12的下端焊接在防滑块1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板14设置在支撑布5的前面;所述的固定板14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在抬动杆1的上端;所述的缠绕杆15焊接在固定板14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通孔16开设在固定板14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包括转动支撑杆71,固定架72,固定杆73,转动支撑板74,顶紧块75和海绵垫76,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的上端焊接在固定架7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73分别焊接在转动支撑杆7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板74的上端分别套接在固定杆73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板74的下端胶接在顶紧块75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海绵垫76胶接在固定架72的下端;使用时,抓住防滑套4抬动抬动杆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将抬动杆1放置咋地面上,使防滑块13接触地面,防止在移动患者时抬动杆1移动,影响患者的放置工作,把患者放置在支撑布5上,然后转动转动支撑杆71,使海绵垫76接触患者头部,同时转动转动支撑板74,使顶紧块75放置在患者的肩膀处,防止在抬动的过程中患者的头部晃动,增加支撑功能。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包括第一连接板81,固定通孔82,翼形螺栓83,u型座84,深沟球轴承85,旋转杆86和锁紧固定带87,所述的固定通孔82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81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83分别贯穿固定通孔82;所述的u型座84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在第一连接板81的上端;所述的深沟球轴承85分别镶嵌在u型座84的左右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杆86贯穿深沟球轴承85的内圈;所述的锁紧固定带87的下端从左到右依次系接在旋转杆86的外壁;在抬动患者移动的过程中,抓住锁紧固定带87的另一端贯穿锁紧通孔16,把锁紧固定带87的另一端缠绕在缠绕杆15的外壁,固定好患者,防止患者在移动的过程中肢体晃动,造成二次伤害,增加固定功能。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包括移动插接杆91,缓冲孔92,缓冲弹簧93,缓冲插接杆94,第二连接板95和移动轮96,所述的缓冲孔92开设在移动插接杆91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93螺钉连接在缓冲插接杆94之间;所述的移动插接杆91的下端焊接在第二连接板95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轮96螺栓连接在第二连接板95的下端;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患者固定好后,需要时,一只手抓住手持杆3向上抬动,另一只手按压缓冲插接杆94,用脚踩动第二连接板95,使缓冲插接杆94向下移动插接在下侧开设的插接孔11内,使移动轮96接触地面,抓住手持杆3推动,方便进行患者移动增加调节功能。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顶紧块75采用硅胶块;所述的转动支撑板74采用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板;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采用下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杆。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滑套4采用外壁带有一字形防滑纹的硅胶套;所述的支撑布5采用双层的尼龙布;所述的防滑块13采用下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不锈钢块。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的下端套接在连接杆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设置在支撑布5的左侧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锁紧固定带87采用宽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的尼龙带;所述的深沟球轴承85的内圈和旋转杆86的外壁过盈配合。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板81放置在抬动杆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83分别螺纹连接在抬动杆1的上端左右两侧。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弹簧93和缓冲插接杆94贯穿缓冲孔92;所述的移动轮96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插接杆91的上端插接在支撑管10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插接杆94贯穿插接孔11。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抓住防滑套4抬动抬动杆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将抬动杆1放置咋地面上,使防滑块13接触地面,防止在移动患者时抬动杆1移动,影响患者的放置工作,把患者放置在支撑布5上,然后转动转动支撑杆71,使海绵垫76接触患者头部,同时转动转动支撑板74,使顶紧块75放置在患者的肩膀处,防止在抬动的过程中患者的头部晃动,增加支撑功能,在抬动患者移动的过程中,抓住锁紧固定带87的另一端贯穿锁紧通孔16,把锁紧固定带87的另一端缠绕在缠绕杆15的外壁,固定好患者,防止患者在移动的过程中肢体晃动,造成二次伤害,增加固定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患者固定好后,需要时,一只手抓住手持杆3向上抬动,另一只手按压缓冲插接杆94,用脚踩动第二连接板95,使缓冲插接杆94向下移动插接在下侧开设的插接孔11内,使移动轮96接触地面,抓住手持杆3推动,方便进行患者移动增加调节功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包括抬动杆(1),连接杆(2),手持杆(3),防滑套(4),支撑布(5),海绵块(6),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支撑管(10),插接孔(11),固定支撑杆(12),防滑块(13),固定板(14),缠绕杆(15)和锁紧通孔(16),所述的连接杆(2)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手持杆(3)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的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滑套(4)分别套接在手持杆(3)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布(5)的两端分别缝接在连接杆(2)的外壁;所述的海绵块(6)胶接在支撑布(5)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设置在抬动杆(1)之间的左侧;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安装在连接杆(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安装在抬动杆(1)的上端后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设置在支撑布(5)的后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安装在支撑管(10)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管(10)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插接孔(11)分别开设在支撑管(10)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所述的固定支撑杆(12)设置在支撑管(10)之间;所述的固定支撑杆(12)的上端分别焊接在抬动杆(1)的下端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支撑杆(12)的下端焊接在防滑块(13)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板(14)设置在支撑布(5)的前面;所述的固定板(14)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在抬动杆(1)的上端;所述的缠绕杆(15)焊接在固定板(14)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通孔(16)开设在固定板(14)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7)包括转动支撑杆(71),固定架(72),固定杆(73),转动支撑板(74),顶紧块(75)和海绵垫(76),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的上端焊接在固定架(72)的下端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杆(73)分别焊接在转动支撑杆(71)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板(74)的上端分别套接在固定杆(73)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板(74)的下端胶接在顶紧块(75)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海绵垫(76)胶接在固定架(72)的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8)包括第一连接板(81),固定通孔(82),翼形螺栓(83),u型座(84),深沟球轴承(85),旋转杆(86)和锁紧固定带(87),所述的固定通孔(82)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81)的左右两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83)分别贯穿固定通孔(82);所述的u型座(84)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在第一连接板(81)的上端;所述的深沟球轴承(85)分别镶嵌在u型座(84)的左右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杆(86)贯穿深沟球轴承(85)的内圈;所述的锁紧固定带(87)的下端从左到右依次系接在旋转杆(86)的外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9)包括移动插接杆(91),缓冲孔(92),缓冲弹簧(93),缓冲插接杆(94),第二连接板(95)和移动轮(96),所述的缓冲孔(92)开设在移动插接杆(91)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弹簧(93)螺钉连接在缓冲插接杆(94)之间;所述的移动插接杆(91)的下端焊接在第二连接板(95)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移动轮(96)螺栓连接在第二连接板(95)的下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紧块(75)采用硅胶块;所述的转动支撑板(74)采用上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板;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采用下端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的不锈钢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套(4)采用外壁带有一字形防滑纹的硅胶套;所述的支撑布(5)采用双层的尼龙布;所述的防滑块(13)采用下端带有十字形防滑纹的不锈钢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的下端套接在连接杆(2)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转动支撑杆(71)设置在支撑布(5)的左侧中间位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固定带(87)采用宽度为三厘米至五厘米的尼龙带;所述的深沟球轴承(85)的内圈和旋转杆(86)的外壁过盈配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81)放置在抬动杆(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翼形螺栓(83)分别螺纹连接在抬动杆(1)的上端左右两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弹簧(93)和缓冲插接杆(94)贯穿缓冲孔(92);所述的移动轮(96)采用带有刹车片的橡胶轮。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插接杆(91)的上端插接在支撑管(10)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插接杆(94)贯穿插接孔(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急救中心用担架,包括抬动杆,连接杆,手持杆,防滑套,支撑布,海绵块,可转动防护支撑架结构,可拆卸收卷杆结构,可插接滑动支撑杆结构,支撑管,插接孔,固定支撑杆,防滑块,固定板,缠绕杆和锁紧通孔,所述的连接杆分别焊接在抬动杆之间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转动支撑杆,固定架,固定杆,转动支撑板,顶紧块和海绵垫的设置,有利于在抬动患者的过程中支撑患者头部,防止患者头部晃动增加支撑功能;U型座,深沟球轴承,旋转杆,锁紧固定带,固定板,缠绕杆和锁紧通孔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固定患者肢体封,防止在移动的过程中患者肢体晃动,增加固定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翟登合;尹海军;王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翟登合
技术研发日:2019.07.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21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