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用于焊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修磨检测装置和修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白车身制造领域普遍采用电阻点焊的焊接方式,在每次焊接后,电极顶部都会因较大的发热量而形成一层氧化层,当氧化层累积至一定厚度时,就会对焊接质量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定期对电极顶部进行打磨以去除产生的氧化层、修复电极的外形。在电极修磨过程中,存在电极修磨失败或修磨不完全的可能,在没有对其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修磨失败或修磨不完全的电极会带着过厚的氧化层继续进行焊接,极大地影响焊接质量,对白车身生产造成损失。
现有技术中,对电极帽的修磨后的检测,大多采用图像识别、颜色识别等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案结构复杂,设备成本高,检测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修磨检测装置和修磨设备,其采用光线反射原理,对电极氧化层的修磨状况进行检测,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检测稳定性更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修磨检测装置,包括
电极定位部件,设有电极定位孔;
出光组件,能够向所述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
光线接收组件,能够接收由所述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光线接收组件连接,能够检测光线接收组件接收的光线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孔包括第一电极定位孔和第二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
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
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孔具有呈球面形的内壁面。
优选的,所述出光组件包括光纤发射头,所述光线接收组件包括光纤接收头。
优选的,还包括外壳和限位部件,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和限位部件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壳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夹紧,所述限位部件与电极定位部件通过定位销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或盖板上在正对所述电极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电极过孔。
优选的,所述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包括设在外壳中的光纤放大器,所述光纤发射头和光纤接收头均与所述光纤放大器连接,所述盖板上于正对所述光纤放大器显示区域的位置设有观察窗。
修磨设备,包括电极修磨组件和以上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所述修磨检测装置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电极修磨组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使用时,修磨后的电极嵌入电极定位孔,出光组件向所述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光线经电极反射至光线接收组件,光线强度检测部件检测光线接收组件接收的光线的强度,当电极顶部氧化层修磨不合格时,未去除的氧化层使得电极顶部粗糙暗淡,反射的光强微弱,即其采用光线反射原理,完成对电极氧化层的修磨状况的检测,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检测稳定性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修磨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修磨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修磨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电极定位部件在外壳中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修磨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修磨检测装置,其用于电极顶部氧化层修磨后的检测,避免修磨失败或修磨不完全的电极带着过厚的氧化层继续进行焊接,而影响焊接质量,
参见图1,修磨检测装置包括
电极定位部件1,用于在电极2检测时,限定电极2与检测结构的相对位置,电极定位部件1上设有电极定位孔11,电极定位孔11可采用多种形状的内壁面,例如多面体形、椭球形等,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孔11具有呈球面形的内壁面,使其能够与电极2紧密贴合,提升检测精度;
出光组件3,能够向所述电极定位孔11方向射出光线,射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在电极定位孔11处的电极2表面,并在电极2表面发生反射;
光线接收组件4,能够接收由所述电极定位孔11中电极2反射的光线;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光线接收组件4连接,能够检测光线接收组件4接收的光线的强度。
使用时,修磨后的电极2嵌入电极定位孔11,出光组件3向所述电极定位孔11方向射出光线,光线经电极反射至光线接收组件4,光线强度检测部件检测光线接收组件4接收的光线的强度,当电极顶部氧化层修磨不合格时,未去除的氧化层使得电极顶部粗糙暗淡,反射的光强微弱,即其采用光线反射原理,完成对电极氧化层的修磨状况的检测,通过测量电极顶部光洁程度的方式检测氧化层修磨是否合格,避免了修磨不合格的电极继续参与焊接工艺,保证了电极修磨与点焊焊点质量,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检测稳定性更佳。
电极定位孔11在电极定位部件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优选的,参见图1,所述电极定位孔11包括第一电极定位孔和第二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第一电极定位孔和第二电极定位孔能够完成对两个相互夹紧的电极的修磨质量检测,从而提升检测效率。
出光组件3、光线接收组件4与电极定位部件1连接或彼此独立,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一电极定位孔,参见图1,所述电极定位部件1上设有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互成夹角,例如但不限于45°,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3,所述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4,使得出光组件3能够向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光线接收组件4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针对第二电极定位孔,参见图1,所述电极定位部件1上设有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3,所述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4,使得出光组件3能够向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光线接收组件4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电极定位部件1具有多个端面,第一电极定位孔、第二电极定位孔、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分别位于电极定位部件1的多个端面上,以方便各部件的安装,同时避免各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干涉。
出光组件3可采用光源、光源结合透镜、光源结合透镜组等实施方式,光线接收组件4可采用透镜、透镜组等实施方式,优选的,参见图1,所述出光组件3包括光纤发射头,所述光线接收组件4包括光纤接收头,光纤发射头、光纤接收头结构更加轻巧,方向性佳,定位安装方便,而且,光线在传播过程中损耗小,检测精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还包括外壳和限位部件51,所述电极定位部件1和限位部件51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限位部件51与外壳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所述电极定位部件1夹紧,外壳作为电极定位部件1的支撑结构,可以与修磨设备连接,针对不同型号的电极,可以更换不同的电极定位部件1。
其中,限位部件51与电极定位部件1均设有销孔,所述限位部件51与电极定位部件1通过设在销孔中的定位销连接,以保证电极定位部件1在外壳中的安装精度,使用时,电极能够准确、快速的嵌入电极定位孔11中。
其中,所述外壳采用敞口式或封闭式结构,优选的,参见2、图3,所述外壳包括底座52和盖板53,所述底座52和/或盖板53上在正对所述电极定位孔11的位置设有电极过孔54,盖板53与底座52配合,并将内部结构覆盖,避免内部结构受污染或受损。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可采用光电转换器等元器件,优选的,所述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包括设在外壳中的光纤放大器6,所述光纤发射头和光纤接收头均与所述光纤放大器6连接,光纤放大器6上连接引出外壳的电线,光纤放大器6能够将变弱的光信号转化为引发修磨失败报警的电信号。
所述盖板53上于正对所述光纤放大器6显示区域的位置设有观察窗55,观察窗55由透明的挡板遮挡,用于观察光纤放大器6显示的数值。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修磨设备,包括电极修磨组件7和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参见图2、图3,所述修磨检测装置通过弹性部件56安装在所述电极修磨组件7上,弹性部件56可采用弹簧、胶块等,用于缓冲电极在检测过程中的震动,避免损坏修磨检测装置。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定位部件,设有电极定位孔;
出光组件,能够向所述电极定位孔方向射出光线;
光线接收组件,能够接收由所述电极定位孔中电极反射的光线;
光线强度检测部件,与所述光线接收组件连接,能够检测光线接收组件接收的光线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孔包括第一电极定位孔和第二电极定位孔,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一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一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部件上设有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和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开设,并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电极定位孔两侧,所述第二出光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出光组件,所述第二光线接收组件安装孔中设有所述光线接收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定位孔具有呈球面形的内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组件包括光纤发射头,所述光线接收组件包括光纤接收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限位部件,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和限位部件设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壳通过连接件连接,并将所述电极定位部件夹紧,所述限位部件与电极定位部件通过定位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和/或盖板上在正对所述电极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电极过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强度检测部件包括设在外壳中的光纤放大器,所述光纤发射头和光纤接收头均与所述光纤放大器连接,所述盖板上于正对所述光纤放大器显示区域的位置设有观察窗。
10.修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修磨组件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修磨检测装置,所述修磨检测装置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电极修磨组件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