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开关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9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断路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力开关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减小真空断路器的合闸弹跳时间的结构是出线板与支撑瓷套之间安装压接弹簧,靠弹簧的弹性解决动触头动作时引起的弹跳,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触头弹跳时的冲击力量大于压接弹簧的力量造成出线板与支撑瓷套出现间隙,直接后果会造成绝缘气体泄露或者大气进入瓷套造成凝露。

随着动作次数增多,真空灭弧室外绝缘失败,引发短路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力开关密封结构,旨在改善螺随着动作次数增多,真空灭弧室绝缘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导电组件、密封组件和缓冲组件。

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和所述动导电杆分别插接在所述壳体两端,所述静导电杆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固定有动触头,所述壳体中空设置有真空灭弧腔,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均设置在所述真空灭弧腔内。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金属波纹管和密封盘,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一端与所述真空灭弧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盘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的另一端,所述静导电杆贯穿所述密封盘。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筒体、弹性件和活塞,所述筒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外表面,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筒体底部与所述活塞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活塞表面开设有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包括陶瓷套和绝缘板,所述陶瓷套设置在所述壳体外表面,所述绝缘板固定在所述陶瓷套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套外表面设置有硅橡胶层,所述陶瓷套内壁与所述壳体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真空绝缘硅脂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表面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表面开设有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有导向圆柱套,所述动导电杆插接在所述导向圆柱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圆柱套与所述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壳体一端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固定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动导电杆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金属波纹管,所述真空灭弧腔内固定有屏蔽罩,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一端与所述屏蔽罩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静导电杆与所述动导电杆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套接在所述静导电杆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上端固定有接线柱,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软导线,所述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静导电杆连接,所述软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使用时,壳体的一端通过滑动插接的方式安装静导电杆,当动导电杆动作时,动触头与静触头冲击接触时,使静导电杆滑移,并推动活塞在筒体内移动,由于活塞与筒体形成的空腔气体被压缩,通过通孔排出的同时起到了对静导电杆的缓冲作用,在冲击力消失后在弹性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静导电杆复位,通过在壳体一端设置第一金属波纹管,并与密封盘配合对真空灭弧腔形成密闭空间,降低了绝缘气体泄露或者大气进入瓷套造成凝露的可能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壳体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密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向圆柱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绝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真空灭弧腔;130-导向圆柱套;131-密封圈;133-固定环;140-接线柱;141-软导线;300-导电组件;310-静导电杆;311-静触头;330-动导电杆;331-动触头;333-第二金属波纹管;335-屏蔽罩;500-密封组件;510-第一金属波纹管;530-密封盘;700-缓冲组件;710-筒体;730-弹性件;750-活塞;751-通孔;900-绝缘组件;910-陶瓷套;930-绝缘板;950-真空绝缘硅脂层;97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00、导电组件300、密封组件500和缓冲组件700。

其中,导电组件300设置在壳体100内,密封组件500和对壳体100的一端进行密封,并通过增设缓冲组件700降低开关动作产生的冲击力对密封结构的破坏。

请参阅图1、3,所述导电组件300包括静导电杆310和动导电杆330,所述静导电杆310和所述动导电杆330分别插接在所述壳体100两端,所述静导电杆310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311,所述动导电杆330的一端固定有动触头331,所述壳体100中空设置有真空灭弧腔110,所述静触头311与所述动触头331均设置在所述真空灭弧腔110内,所述壳体100的一端固定有导向圆柱套130,所述动导电杆330插接在所述导向圆柱套130内,所述导向圆柱套13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31,所述壳体100一端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固定环133,所述动导电杆330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金属波纹管333,所述真空灭弧腔110内固定有屏蔽罩335,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333一端与所述屏蔽罩335连接,所述静导电杆310与所述动导电杆330同轴设置。

请参阅图2,所述密封组件500包括第一金属波纹管510和密封盘530,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510一端与所述真空灭弧腔1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盘530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510的另一端,所述静导电杆310贯穿所述密封盘530,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510套接在所述静导电杆310外表面。

请参阅图4,所述缓冲组件700包括筒体710、弹性件730和活塞750,所述筒体71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外表面,所述筒体710内设置有活塞750,所述筒体710底部与所述活塞75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730,所述活塞750表面开设有通孔751,所述筒体710上端固定有接线柱140,所述筒体710内设置有软导线141,所述软导线141的一端与所述静导电杆310连接,所述软导线141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柱140连接。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还包括绝缘组件900,所述绝缘组件900包括陶瓷套910和绝缘板930,所述陶瓷套9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外表面,所述绝缘板930固定在所述陶瓷套910两端,所述陶瓷套910外表面设置有硅橡胶层,所述陶瓷套910内壁与所述壳体100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真空绝缘硅脂层950,所述绝缘板930表面固定有支架970,所述支架970表面开设有安装孔。

该电力开关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壳体100的一端通过滑动插接的方式安装静导电杆310,当动导电杆330动作时,动触头331与静触头311冲击接触时,使静导电杆310滑移,并推动活塞750在筒体710内移动,由于活塞750与筒体710形成的空腔气体被压缩,通过通孔751排出的同时起到了对静导电杆310的缓冲作用,在冲击力消失后在弹性件730的推动作用下,使得静导电杆310复位,通过在壳体100一端设置第一金属波纹管510,并与密封盘530配合对真空灭弧腔110形成密闭空间,降低了绝缘气体泄露或者大气进入瓷套造成凝露的可能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

导电组件(300),所述导电组件(300)包括静导电杆(310)和动导电杆(330),所述静导电杆(310)和所述动导电杆(330)分别插接在所述壳体(100)两端,所述静导电杆(310)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311),所述动导电杆(330)的一端固定有动触头(331),所述壳体(100)中空设置有真空灭弧腔(110),所述静触头(311)与所述动触头(331)均设置在所述真空灭弧腔(110)内;

密封组件(500),所述密封组件(500)包括第一金属波纹管(510)和密封盘(530),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510)一端与所述真空灭弧腔(1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盘(530)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510)的另一端,所述静导电杆(310)贯穿所述密封盘(530);

缓冲组件(700),所述缓冲组件(700)包括筒体(710)、弹性件(730)和活塞(750),所述筒体(71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外表面,所述筒体(710)内设置有活塞(750),所述筒体(710)底部与所述活塞(75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730),所述活塞(750)表面开设有通孔(7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还包括绝缘组件(900),所述绝缘组件(900)包括陶瓷套(910)和绝缘板(930),所述陶瓷套(9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外表面,所述绝缘板(930)固定在所述陶瓷套(910)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套(910)外表面设置有硅橡胶层,所述陶瓷套(910)内壁与所述壳体(100)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真空绝缘硅脂层(9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930)表面固定有支架(970),所述支架(970)表面开设有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一端固定有导向圆柱套(130),所述动导电杆(330)插接在所述导向圆柱套(13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圆柱套(13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31),所述壳体(100)一端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固定环(1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330)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金属波纹管(333),所述真空灭弧腔(110)内固定有屏蔽罩(335),所述第二金属波纹管(333)一端与所述屏蔽罩(33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导电杆(310)与所述动导电杆(330)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波纹管(510)套接在所述静导电杆(310)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10)上端固定有接线柱(140),所述筒体(710)内设置有软导线(141),所述软导线(141)的一端与所述静导电杆(310)连接,所述软导线(141)的另一端与所述接线柱(140)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属于真空断路设备领域。该电力开关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导电组件、密封组件和缓冲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的一端固定有静触头,所述动导电杆的一端固定有动触头,所述壳体中空设置有真空灭弧腔,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均设置在所述真空灭弧腔内;活塞与筒体形成的空腔气体被压缩,通过通孔排出的同时起到了对静导电杆的缓冲作用,在冲击力消失后在弹性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静导电杆复位,通过在壳体一端设置第一金属波纹管,并与密封盘配合对真空灭弧腔形成密闭空间,降低了绝缘气体泄露或者大气进入瓷套造成凝露的可能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杨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2.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8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