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介入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既不同于内科的“打针吃药”,也不同于外科的“手术开刀”,主要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病变进行局部治疗。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疾病,具有“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尤其在肝癌的治疗上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日益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的治疗方法。
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需要卧床休息。长时间的卧床,不利于患者恢复,需要经常的翻身,以及对背部进行按摩促进恢复。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设备实现辅助患者翻身及按摩。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介入护理设备,有利于实现介入护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介入护理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是:所述床体上设置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床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板一,所述竖板一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凹槽,所述床体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圆孔,所述床体对应一组所述圆孔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三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三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一端,所述床体的上侧设置有翻身机构,所述床体的下侧设置有按摩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对称的方板,所述床体对应对称的所述凹槽分别铰接方板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板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对称的所述圆杆一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圆弧凹槽内,对称的所述圆杆一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一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滑槽一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滑块,对称的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二内,对称的所述滑槽二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的一侧,对称的所述滑槽二内分别设置有螺杆,对称的所述螺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滑槽二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螺杆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滑块,对称的所述螺杆的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滑槽二的另一端,对称的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盘。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滑槽二分别对应所述螺杆螺纹连接顶丝。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电机,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圆杆二的一端,所述圆杆二设置在竖板二的直口槽内,所述竖板二的上侧固定连接长板的下侧中心,对称的所述圆杆三分别穿过所述长板的一端,所述长板上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按摩棒。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组所述按摩棒匹配一组所述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的圆杆一在滑槽一的带动下沿圆弧凹槽移动,从而带动方板转动,从而实现患者翻身;
(2)本装置的按摩棒在电机的带动下,往复的眼圆孔移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
(3)本装置操作简单,翻身时只需要转动转盘即可,方便医护人员及家属护理。
本实用新型为介入护理设备,有利于实现介入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床体,2、方板,3、圆杆一,4、凹槽,5、竖板一,6、滑槽一,7、圆弧凹槽,8、滑槽二,9、转盘,10、螺杆,101、顶丝,11、滑块,12、按摩棒,13、长板,14、竖板二,15、电机,16、圆盘,17、圆杆二,18、直口槽,19、圆孔,20、圆杆三,2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对称的凹槽4,所述床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板一5,所述竖板一5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凹槽7,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圆孔19,所述床体1对应一组所述圆孔19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三20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21的一端,所述床体1的上侧设置有翻身机构,所述床体1的下侧设置有按摩机构。
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对称的方板2,所述床体1对应对称的所述凹槽4分别铰接方板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板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3,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圆弧凹槽7内,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一6内。
对称的所述滑槽一6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滑块11,对称的所述滑块1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二8内,对称的所述滑槽二8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5的一侧,对称的所述滑槽二8内分别设置有螺杆10,对称的所述螺杆10的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滑槽二8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螺杆10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滑块11,对称的所述螺杆10的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滑槽二8的另一端,对称的所述螺杆1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盘9。
对称的所述滑槽二8分别对应所述螺杆10螺纹连接顶丝101。
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电机15,所述支撑板21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圆盘16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16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圆杆二17的一端,所述圆杆二17设置在竖板二14的直口槽18内,所述竖板二14的上侧固定连接长板13的下侧中心,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分别穿过所述长板13的一端,所述长板13上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按摩棒12。
一组所述按摩棒12匹配一组所述圆孔19。
所述电机15的型号为伺服电机60ktyz。
所述螺杆10具有自锁功能。
所述按摩棒12的材料为橡胶。
所述方板2匹配所述凹槽4。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为:初始状态时,方板2与床体1平齐,圆杆一3处于圆弧凹槽7的下端,按摩棒12处于圆孔19内,且按摩棒12的上侧低于床体1的上侧。
当患者想要向一侧翻身时,拧松对侧的顶丝101,转动相应的转盘9,转盘9带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带动滑块11沿滑槽二8移动,滑块11带动滑槽一6移动,滑槽一6带动圆杆一3沿滑槽一6移动同时沿圆弧凹槽7移动,圆杆一3带动方板2摆动,方板2带动患者翻身,当患者翻身到合适位置,停止转动转盘9,拧紧顶丝101。
当患者需要按摩背部促进背部血液循环时。打开电机15,电机15带动圆盘16转动,圆盘16带动圆杆二17转动同时沿直口槽18移动,圆杆二17带动竖板二14往复移动,竖板二14带动长板13沿圆杆三20往复移动,长板13带动按摩棒12沿圆孔19往复移动,当按摩棒12向上移动超过床体1的上侧时对患者背部进行敲击按摩。按摩一段时间,关闭电机15。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介入护理设备,包括床体(1),其特征是: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对称的凹槽(4),所述床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板一(5),所述竖板一(5)上设置有对称的圆弧凹槽(7),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圆孔(19),所述床体(1)对应一组所述圆孔(19)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三(20)的一端,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撑板(21)的一端,所述床体(1)的上侧设置有翻身机构,所述床体(1)的下侧设置有按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护理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对称的方板(2),所述床体(1)对应对称的所述凹槽(4)分别铰接方板(2)的一端,对称的所述方板(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3),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圆弧凹槽(7)内,对称的所述圆杆一(3)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一(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护理设备,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滑槽一(6)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滑块(11),对称的所述滑块(1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滑槽二(8)内,对称的所述滑槽二(8)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竖板一(5)的一侧,对称的所述滑槽二(8)内分别设置有螺杆(10),对称的所述螺杆(10)的一端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滑槽二(8)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螺杆(10)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滑块(11),对称的所述螺杆(10)的分别铰接对应的所述滑槽二(8)的另一端,对称的所述螺杆(1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转盘(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护理设备,其特征是:对称的所述滑槽二(8)分别对应所述螺杆(10)螺纹连接顶丝(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护理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电机(15),所述支撑板(21)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圆盘(16)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16)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圆杆二(17)的一端,所述圆杆二(17)设置在竖板二(14)的直口槽(18)内,所述竖板二(14)的上侧固定连接长板(13)的下侧中心,对称的所述圆杆三(20)分别穿过所述长板(13)的一端,所述长板(13)上侧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按摩棒(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护理设备,其特征是:一组所述按摩棒(12)匹配一组所述圆孔(1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