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起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预埋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中,大型机电设备机房如发电机房、空调机房、风机房等一般位于建筑结构内部。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时,吊车无法进入,往往采用混凝土楼板或梁上的预埋吊钩作为临时吊点,使用机械葫芦等设备进行吊装就位。传统预埋吊钩的构造为钢板和弧形吊耳组合埋件,但此类埋件具有以下缺点:(1)安装时,对混凝土梁施工过程中梁钢筋的绑扎和模板的支设影响大,安装费时费力;(2)预埋件吊钩承载负荷有限,不能满足大型发电机的吊装,常需使用多个预埋吊钩,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埋起重装置,解决解传统设备预埋起重吊钩起重能力不足、安装效率低下、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埋起重装置,包括:

横梁,预埋于混凝土梁内并从混凝土梁的相对两侧穿出;

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立板,所述两个固定立板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上部夹持于所述混凝土梁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底部之间具有空余空间;及

固定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底部之间的两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贯通孔以供横向穿置销轴,所述销轴位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用于勾挂起重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包括腹板及分别设于所述腹板顶端、底端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所述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及所述腹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立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连接板,所述销轴穿出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分别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置有插销,所述插销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贴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置于所述固定板内并与螺母螺接紧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复数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立板的上部为矩形板,所述固定立板的下部尺寸渐缩呈梯形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强,制作简便,安装便捷,成本低,可推广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传统设备预埋起重吊钩起重能力不足、安装效率低下、成本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预埋部分仅为横梁,安装简便,降低了对混凝土梁施工过程中梁钢筋绑扎和模板支设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插销的设置能够对销轴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销轴在贯通孔内打转,影响吊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预埋起重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埋起重装置使用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埋起重装置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横梁1;螺栓11;螺母12;固定立板2;连接板3;腹板31;上翼缘板32;下翼缘板33;销轴4;插销5;现浇混凝土梁6。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埋起重装置,包括:横梁1,预埋于混凝土梁6内并从混凝土梁6的相对两侧穿出;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立板2,所述两个固定立板2固定于所述横梁1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固定立板2的上部夹持于所述混凝土梁6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两个固定立板6的底部之间具有空余空间;及固定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2底部之间的两个连接板3,各所述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2的底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3之间具有间距,各所述连接板3上开设有贯通孔以供横向穿置销轴4,所述销轴4位于所述连接板3之间的部分用于勾挂起重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1采用材质为q345b的无缝钢管,直径68mm,厚度6mm,长度400mm,横梁1作为整个起重装置的预埋部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埋入混凝土梁6的浇筑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固定立板2的上部开设有穿孔,所述横梁1的端部穿置于所述穿孔内,具体地,在距离固定立板2板顶150mm的位置开设两个直径为56mm的穿孔,两个穿孔水平中心间距为250mm;

较优地,所述横梁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栓11,所述螺栓11的一端穿置于无缝钢管内,所述螺栓11的另一端穿置于所述固定立板2上的穿孔内并与螺母12螺接紧固,所述螺母12为双螺母,通过设置带有双螺母的螺栓11穿过在混凝土梁6内的横梁1进行起重装置的加固,安全可靠。

较优地,所述横梁1的数量为复数个,复数个所述横梁1预埋于现浇混凝土梁6内,以提高所述横梁1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梁6之间的握裹力,提高预埋装置的起重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的数量与穿孔的数量对应,均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固定立板2为钢板,钢板采用材质为q345b热轧钢板;所述固定立板2的上部为矩形板,所述固定立板2的下部尺寸渐缩成梯形板,所述矩形板与所述梯形板为一体成型,矩形板尺寸为420mmx515mm,梯形板短边为240mm,长边为420mm,高度335mm,钢板厚度均为20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包括腹板31及分别设于所述腹板31顶端、底端的上翼缘板32、下翼缘板33,所述上翼缘板32、下翼缘板33及所述腹板3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立板2固定。所述上翼缘板32、下翼缘板33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连接板3与固定立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预埋起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连接板3为槽钢,槽钢采用材质为q345b热轧槽钢,规格为c300x80x20x20mm,长度为400mm,所述槽钢;所述连接板3在距离顶端100mm的位置开设84mm的贯通孔以供穿置销轴4,贯通孔位于连接板3的中心位置,以保证吊装的平衡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销轴4的两端穿出所述连接板3上的贯通孔,所述销轴4穿出所述连接板3的端部分别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置有插销5,所述插销5靠近所述连接板3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3的表面贴紧,所述插销5用以对所述销轴4进行限位,防止销轴4在贯通孔内转动,影响吊装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较优地,销轴4采用材质为40cr的热锻销轴,销轴4直径与贯通孔的尺寸相匹配,直径为80mm,长度140mm;插销5的直径13mm,长度130mm;本实用新型通过插销5对销轴4进行限位,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销轴4的拆卸、调整,提高施工的便捷性。

通过改变起重装置中固定立板2的尺寸,横梁1的直径、螺栓11的直径、连接板3的尺寸及销轴4的尺寸,该起重装置可满足不同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起重载荷的需求。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预埋起重装置的结构,以下说明其使用方法。

(1)浇筑梁混凝土前,根据设计定位在距离混凝土梁顶面至少350mm的位置将横梁1进行安装固定,安装两根横梁1、固定立板2及连接板3,且两根横梁1之间具有一定水平距离,在水平方向间距为250mm。

(2)在连接板3以上部位进行混凝土梁6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根据横梁2的定位,插入两根螺栓11,安装并拧紧双螺母12。

(3)将销轴4插入连接板3的贯通孔内,并用两个插销5插入销轴4两端的插销孔内进行固定。

(4)使用时,将吊具(如机械葫芦的吊钩等)穿过两个连接板3之间的间隙,扣在销轴4上。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预埋于混凝土梁内并从混凝土梁的相对两侧穿出;

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立板,所述两个固定立板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上部夹持于所述混凝土梁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底部之间具有空余空间;及

固定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底部之间的两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贯通孔以供横向穿置销轴,所述销轴位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用于勾挂起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腹板及分别设于所述腹板顶端、底端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所述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及所述腹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立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连接板,所述销轴穿出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分别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置有插销,所述插销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贴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穿置于所述固定立板内并与螺母螺接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复数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板的上部为矩形板,所述固定立板的下部尺寸渐缩呈梯形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埋起重装置,包括横梁,预埋于混凝土梁内并从混凝土梁的相对两侧穿出;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立板,所述两个固定立板固定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上部夹持于所述混凝土梁的相对两侧面上,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底部之间具有空余空间;及固定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底部之间的两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立板的底部连接,所述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贯通孔以供横向穿置销轴,所述销轴位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部分用于勾挂起重物。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承载力强,制作简便,安装便捷,成本低,解决了传统设备预埋起重吊钩起重能力不足、安装效率低下、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欢;林志;石鹏;陈鹏;陈波林;何为;陈辉;陈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7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