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



背景技术:

对卧床病人进行护理的工作强度较大,为了防止病人长期卧床生压疮,护理人员需要不时给病人翻身。

但是,当病人体重较重时,往往一个护理人员不能完成;并且在辅助病人翻身时,现有临床常用的r形垫,由于没有可靠的设备来使病人倚靠,病人姿势保持难度大,在病人翻身时无法使病人保持在同一轴线,不利于颈椎、腰椎同时骨折的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病人倚靠的装置而导致的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对称设置;所述左气囊、右气囊用于提供倚靠部,所述中气囊用于提供支撑部;

充气控制装置,所述充气控制装置通过充气管分别与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所述充气控制装置用于为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充气;

排气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控制装置通过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所述排气控制装置用于为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排气。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控制装置设有气泵,所述气泵与多根所述充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一端设有排气孔和充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充气孔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排气孔的位置设有排气阀门,在所述充气管靠近所述充气孔的位置设有充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左气囊的一端设有左充气孔和左排气孔;所述中气囊的一端设有中充气孔和中排气孔;所述右气囊的一端设有右充气孔和右排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充气孔、右充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充气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中气囊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包括:气囊,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左气囊、右气囊对称设置;左气囊、右气囊用于提供倚靠部,中气囊用于提供支撑部;充气控制装置,充气控制装置通过充气管分别与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充气控制装置用于为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充气;排气控制装置,排气控制装置通过排气管分别与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排气控制装置用于为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排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当病人需要向右翻身时,同时对左气囊和中气囊进行充气,充完气后,病人完成自主翻身,同时对左气囊、中气囊进行排气;当病人需要向左翻身时,同时对右气囊和中气囊进行充气,充完气后,病人完成自主翻身,同时对右气囊、中气囊进行排气;病人在翻身过程中,左气囊和右气囊交替使用,实现了病人自主翻身,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避免了病人颈部、肩部因拖拉拽造成的损伤,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在病人右翻身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在病人左翻身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控制装置;2-右气囊;3-左气囊;4-中气囊;5-排气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包括:气囊,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气囊3、中气囊4以及右气囊2;为了便于为病人提供支撑,中气囊4的横截面设置为三角形,中气囊4的两个斜边分别与左气囊3和中气囊4连接;左气囊3、右气囊2对称设置;左气囊3、右气囊2用于提供倚靠部,中气囊4用于提供支撑部,为了便于和中气囊4连接,同时便于病人翻身时倚靠,左气囊3、右气囊2的横截面设置为不规则四边形。

充气控制装置1,充气控制装置1通过充气管分别与左气囊3、中气囊4以及右气囊2连接,充气控制装置1用于为左气囊3、中气囊4以及右气囊2充气。充气控制装置1设有气泵,气泵与3根充气管连接。

排气控制装置5,排气控制装置5通过排气管分别与左气囊3、中气囊4以及右气囊2连接,排气控制装置5用于为左气囊3、中气囊4以及右气囊2排气。排气控制装置5与3根排气管连接。

具体地,气囊的一端设有排气孔和充气孔,排气孔与排气管连接,充气孔与充气管连接。在排气管靠近排气孔的位置设有排气阀门,在充气管靠近充气孔的位置设有充气阀门。左气囊3的一端设有左充气孔和左排气孔,靠近左充气孔的位置设有左充气阀门,靠近左排气孔的位置设有左排气阀门;中气囊4的一端设有中充气孔和中排气孔,靠近中充气孔的位置设有中充气阀门,靠近中排气孔的位置设有中排气阀门;右气囊2的一端设有右充气孔和右排气孔,靠近右充气孔的位置设有右充气阀门,靠近右排气孔的位置设有右排气阀门。左充气孔、右充气孔的直径大于中充气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当病人需要向右翻身时,同时对左气囊3和中气囊4进行充气,充完气后,病人完成自主翻身,同时对左气囊3、中气囊4进行排气;当病人需要向左翻身时,同时对右气囊2和中气囊4进行充气,充完气后,病人完成自主翻身,同时对右气囊2、中气囊4进行排气;病人在翻身过程中,左气囊3和右气囊2交替使用,实现了病人自主翻身,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避免了病人颈部、肩部因拖拉拽造成的损伤,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工作原理

将充气垫放到病床上,左、右气囊2对应转运板的中间位置,病人在准备翻身前,首先平躺在未充气的中气囊4上,当病人需要向右翻身时,打开左充气阀门以及中充气阀门,打开气泵,气泵通过充气管同时向中气囊4和左气囊3进行充气,左充气孔的直径大于中充气孔的直径,左充气囊的充气速度快于中气囊4的充气速度,充气完成后,关闭左充气阀门以及中充气阀门,关闭气泵,左充气囊的高度高于中气囊4的高度,病人倚靠左充气囊实现自主翻身,病人完成自主翻身后,打开左排气阀门和中排气阀门,气体通过排气管经排气控制装置5排出。

当病人需要向右翻身时,打开右充气阀门以及中充气阀门,打开气泵,气泵通过充气管同时向中气囊4和右气囊2进行充气,右充气孔的直径大于中充气孔的直径,右充气囊的充气速度快于中气囊4的充气速度,充气完成后,关闭右充气阀门以及中充气阀门,关闭气泵,右充气囊的高度高于中气囊4的高度,病人倚靠右充气囊实现自主翻身,病人完成自主翻身后,打开右排气阀门和中排气阀门,气体通过排气管经排气控制装置5排出。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对称设置;所述左气囊、右气囊用于提供倚靠部,所述中气囊用于提供支撑部;

充气控制装置,所述充气控制装置通过充气管分别与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所述充气控制装置用于为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充气;

排气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控制装置通过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所述排气控制装置用于为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控制装置设有气泵,所述气泵与多根所述充气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一端设有排气孔和充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充气孔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排气孔的位置设有排气阀门,在所述充气管靠近所述充气孔的位置设有充气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囊的一端设有左充气孔和左排气孔;所述中气囊的一端设有中充气孔和中排气孔;所述右气囊的一端设有右充气孔和右排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充气孔、右充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充气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气囊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所述左气囊、右气囊对称设置;所述左气囊、右气囊用于提供倚靠部,所述中气囊用于提供支撑部;充气控制装置,所述充气控制装置通过充气管分别与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所述充气控制装置用于为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充气;排气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控制装置通过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连接,所述排气控制装置用于为所述左气囊、中气囊以及右气囊排气;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实现病人自主翻身、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孟敏;何茵;鹿振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7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