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无触点接触器使用的安全,人们在使用时一般会添加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在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过载保护装置密闭空间内需要不同的温度以匹配相应过载电流,从而使热敏板在达到设定过流值时翻转断电,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更换由不同材质制成的具有不同电阻值的加热片,或者说通过采用不同材质的加热片来实现对多种目标过载电流值的匹配保护,但是,由于结构原因,加热片在更换的时候非常费事,浪费人力物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更换加热片的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具备便于更换加热片等优点,解决了由于结构原因,加热片在更换的时候非常费事,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便于更换加热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包括金属外壳、热敏板、动触头、静触头、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固定箱体、第一复位弹簧、支撑板、挡柱、限位箱体、承接板、第二复位弹簧、拉柱、拉环、固定柱、限位柱和加热片,所述金属外壳内壁右侧与热敏板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热敏板顶部与动触头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顶部与静触头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静触头右侧与第一接线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顶部贯穿金属外壳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接线柱底部贯穿金属外壳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二接线柱右侧与固定箱体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体内壁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底部与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固定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与挡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柱底部贯穿限位箱体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限位箱体右侧与固定箱体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箱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承接板的顶部和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右侧与第二复位弹簧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右侧与限位箱体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右侧与拉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柱右侧贯穿限位箱体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拉柱右侧与拉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左侧与固定柱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左侧贯穿限位箱体左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固定柱左侧与限位柱右侧活动插接,所述限位柱顶部与支撑板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柱底部贯穿固定箱体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限位柱底部与加热片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片顶部与第二接线柱底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体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箱体以第二接线柱中轴为对称轴分布在第二接线柱的左侧和右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柱以加热片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加热片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箱体顶部开设的有通孔,所述限位箱体顶部开设的通孔与挡柱外圈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内圈与拉柱外圈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右侧设置的有凹槽,所述限位柱右侧设置的凹槽与固定柱外圈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拉环,从而使拉柱向右移动,进而使承接板向右移动,从而使固定柱向右移动,进而使固定柱与限位柱分离,从而使限位柱与固定箱体分离,进而将加热片拆卸,安装时,通过设置的限位柱,从而使支撑板向上移动,进而使挡柱向上移动,从而使挡柱与承接板分离,通过设置的第二复位弹簧,从而使承接板向左移动,进而使固定柱向左移动,从而使固定柱与限位柱卡接,进而使限位柱固定,从而将加热片固定,进而达到了便于更换加热片的目的。

2、该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复位弹簧,限位柱向下移动时,从而使支撑板向下移动,进而使挡柱向下移动,从而使挡柱进入到限位箱体的内部,进而使挡柱卡住承接板,从而方便了该装置的下次使用,通过设置的限位箱体顶部开设的通孔与挡柱外圈相匹配,从而方便了挡柱的移动,通过设置的限位柱右侧设置的凹槽与固定柱外圈相匹配,从而方便了限位柱的固定,进而方便了该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其中:1金属外壳、2热敏板、3动触头、4静触头、5第一接线柱、6第二接线柱、7固定箱体、8第一复位弹簧、9支撑板、10挡柱、11限位箱体、12承接板、13第二复位弹簧、14拉柱、15拉环、16固定柱、17限位柱、18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包括金属外壳1、热敏板2、动触头3、静触头4、第一接线柱5、第二接线柱6、固定箱体7、第一复位弹簧8、支撑板9、挡柱10、限位箱体11、承接板12、第二复位弹簧13、拉柱14、拉环15、固定柱16、限位柱17和加热片18,金属外壳1内壁右侧与热敏板2右侧活动连接,热敏板2顶部与动触头3底部固定连接,动触头3顶部与静触头4底部活动连接,静触头4右侧与第一接线柱5左侧固定连接,第一接线柱5顶部贯穿金属外壳1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第二接线柱6底部贯穿金属外壳1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第二接线柱6右侧与固定箱体7左侧固定连接,固定箱体7内壁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8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复位弹簧8,限位柱17向下移动时,从而使支撑板9向下移动,进而使挡柱10向下移动,从而使挡柱10进入到限位箱体11的内部,进而使挡柱10卡住承接板12,从而方便了该装置的下次使用,第一复位弹簧8底部与支撑板9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板9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固定箱体7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支撑板9底部与挡柱10顶部固定连接,挡柱10底部贯穿限位箱体11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限位箱体11顶部开设的有通孔,限位箱体11顶部开设的通孔与挡柱10外圈相匹配,方便了挡柱10的移动,限位箱体11右侧与固定箱体7内壁右侧固定连接,固定箱体7有两个,两个固定箱体7以第二接线柱6中轴为对称轴分布在第二接线柱6的左侧和右侧,限位箱体1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承接板12的顶部和底部活动连接,承接板12右侧与第二复位弹簧13左侧固定连接,第二复位弹簧13右侧与限位箱体11内壁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复位弹簧13内圈与拉柱14外圈活动连接,承接板12右侧与拉柱14左侧固定连接,拉柱14右侧贯穿限位箱体11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拉柱14右侧与拉环15左侧固定连接,承接板12左侧与固定柱16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柱16左侧贯穿限位箱体11左侧并延伸至其外部,固定柱16左侧与限位柱17右侧活动插接,限位柱17右侧设置的有凹槽,限位柱17右侧设置的凹槽与固定柱16外圈相匹配,方便了限位柱17的固定,进而方便了该装置的使用,限位柱17顶部与支撑板9底部活动连接,限位柱17底部贯穿固定箱体7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限位柱17底部与加热片18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柱17有两个,两个限位柱17以加热片18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加热片18的顶部,加热片18顶部与第二接线柱6底部活动连接。

在使用时,拉动拉环15,拉柱14随之向右移动,承接板12随之向右移动,固定柱16随之向右移动,使固定柱16与限位柱17分离,使限位柱17与固定箱体7分离,将加热片18拆卸,安装时,将限位柱17插入到固定箱体7内部,支撑板9随之向上移动,挡柱10随之向上移动,使挡柱10与承接板12分离,在第二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承接板12随之向左移动,固定柱16随之向左移动,使固定柱16与限位柱17卡接,将限位柱17固定,将加热片18固定,达到了便于更换加热片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包括金属外壳(1)、热敏板(2)、动触头(3)、静触头(4)、第一接线柱(5)、第二接线柱(6)、固定箱体(7)、第一复位弹簧(8)、支撑板(9)、挡柱(10)、限位箱体(11)、承接板(12)、第二复位弹簧(13)、拉柱(14)、拉环(15)、固定柱(16)、限位柱(17)和加热片(18),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内壁右侧与热敏板(2)右侧活动连接,所述热敏板(2)顶部与动触头(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3)顶部与静触头(4)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静触头(4)右侧与第一接线柱(5)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5)顶部贯穿金属外壳(1)顶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接线柱(6)底部贯穿金属外壳(1)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第二接线柱(6)右侧与固定箱体(7)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体(7)内壁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8)底部与支撑板(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固定箱体(7)内壁的左侧和右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9)底部与挡柱(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柱(10)底部贯穿限位箱体(11)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限位箱体(11)右侧与固定箱体(7)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箱体(1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承接板(12)的顶部和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承接板(12)右侧与第二复位弹簧(13)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3)右侧与限位箱体(11)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12)右侧与拉柱(14)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柱(14)右侧贯穿限位箱体(11)右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拉柱(14)右侧与拉环(15)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承接板(12)左侧与固定柱(16)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16)左侧贯穿限位箱体(11)左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固定柱(16)左侧与限位柱(17)右侧活动插接,所述限位柱(17)顶部与支撑板(9)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柱(17)底部贯穿固定箱体(7)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限位柱(17)底部与加热片(1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片(18)顶部与第二接线柱(6)底部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体(7)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箱体(7)以第二接线柱(6)中轴为对称轴分布在第二接线柱(6)的左侧和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7)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柱(17)以加热片(18)中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加热片(18)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箱体(11)顶部开设的有通孔,所述限位箱体(11)顶部开设的通孔与挡柱(10)外圈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3)内圈与拉柱(14)外圈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7)右侧设置的有凹槽,所述限位柱(17)右侧设置的凹槽与固定柱(16)外圈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包括金属外壳、热敏板、动触头、静触头、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固定箱体、第一复位弹簧、支撑板、挡柱、限位箱体、承接板、第二复位弹簧、拉柱、拉环、固定柱、限位柱和加热片。该无触点接触器的过流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拉环,从而使固定柱向右移动,进而使固定柱与限位柱分离,从而使限位柱与固定箱体分离,进而将加热片拆卸,从而使挡柱与承接板分离,通过设置的第二复位弹簧,从而使承接板向左移动,进而使固定柱向左移动,从而使固定柱与限位柱卡接,进而使限位柱固定,从而将加热片固定,进而达到了便于更换加热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包士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朗风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6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