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高原、丘陵和山地占了我国土地面积约70%,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格构加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

专利号为cn201720424356.7的公布了用于边坡加固的预制格构梁及加固后的边坡结构,包括若干条预制的十字型梁体单元呈矩阵排列连接而成;每个十字型梁体单元是横梁和纵梁相交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十字型梁体单元的中心交叉处开设有锚头部。

在实现该技术方案时,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1.相邻纵梁之间的横梁过长,仅靠锚杆对结构的加固有限,横梁的中部容易向下滑动弯折;2.横梁存在一定高度,在雨水天气横梁的上端会积累雨水,使横梁中部受力进一步增大,更容易弯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通过在相邻纵梁之间横梁内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同时在横梁底侧开设有通孔,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能够将横梁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交叉呈井字型固定,且横梁和纵梁的交叉处竖向固定有竖向钢筋框架;

所述横梁和纵梁的内部均填充固定有水平钢筋框架,且水平钢筋框架的两端连接固定在竖向钢筋框架之间,所述竖向钢筋框架的底部置于横梁和纵梁连接处下端连接的竖柱内,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底部开设有通孔,且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有钢筋网框,钢筋网框填充于横梁下端连接的承重板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为多个,且相邻纵梁之间的横梁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竖向钢筋框架和水平钢筋框架均由竖向钢筋和钢筋圈组成,竖向钢筋为四个,且钢筋圈环绕固定在竖向钢筋外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筋圈为多个,且多个钢筋圈等距的固定在竖向钢筋的外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钢筋圈通过铁丝捆绑固定在竖向钢筋的外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通过在相邻纵梁之间横梁内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同时在横梁底侧开设有通孔,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能够将横梁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

2.本实用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通过使通孔为多个,且相邻纵梁之间的横梁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多个通孔能够保证横梁上端的水能够快速的排下,保证横梁上端的水被排的干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的竖向钢筋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2、纵梁;3、竖向钢筋框架;4、水平钢筋框架;5、竖柱;6、通孔;7、钢筋网框;8、承重板;9、竖向钢筋;10、钢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1和纵梁2,所述横梁1和纵梁2交叉呈井字型固定,且横梁1和纵梁2的交叉处竖向固定有竖向钢筋框架3;

所述横梁1和纵梁2的内部均填充固定有水平钢筋框架4,且水平钢筋框架4的两端连接固定在竖向钢筋框架3之间,所述竖向钢筋框架3的底部置于横梁1和纵梁2连接处下端连接的竖柱5内,相邻所述纵梁2之间的横梁1底部开设有通孔6,且相邻所述纵梁2之间的水平钢筋框架4底部连接有钢筋网框7,钢筋网框7填充于横梁1下端连接的承重板8内。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通过在相邻纵梁2之间横梁1内的水平钢筋框架4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7,同时在横梁1底侧开设有通孔6,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7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1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6能够将横梁1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1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

其中,所述通孔6为多个,且相邻纵梁2之间的横梁1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6。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通过使通孔6为多个,且相邻纵梁2之间的横梁1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6,多个通孔6能够保证横梁1上端的水能够快速的排下,保证横梁1上端的水被排的干净。

其中,所述竖向钢筋框架3和水平钢筋框架4均由竖向钢筋9和钢筋圈10组成,竖向钢筋9为四个,且钢筋圈10环绕固定在竖向钢筋9外圈。

其中,所述钢筋圈10为多个,且多个钢筋圈10等距的固定在竖向钢筋9的外圈。

其中,所述钢筋圈10通过铁丝捆绑固定在竖向钢筋9的外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1、纵梁2、竖向钢筋框架3、水平钢筋框架4、竖柱5、通孔6、钢筋网框7、承重板8、竖向钢筋9、钢筋圈10,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使横梁1和纵梁2内的水平钢筋框架4铺设在坡面表面,竖向钢筋框架3插入坡面开设的孔洞内,钢筋网框7置于坡面开设的槽体内,然后固定模板进行浇筑成型工作,浇筑前,在横梁2内水平钢筋框架4的下端竖向放置圆柱体,以便于形成通孔6,成型后的格构加固结构能够起到护坡的作用,钢筋网框7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1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6能够将横梁1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1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1)和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和纵梁(2)交叉呈井字型固定,且横梁(1)和纵梁(2)的交叉处竖向固定有竖向钢筋框架(3);

所述横梁(1)和纵梁(2)的内部均填充固定有水平钢筋框架(4),且水平钢筋框架(4)的两端连接固定在竖向钢筋框架(3)之间,所述竖向钢筋框架(3)的底部置于横梁(1)和纵梁(2)连接处下端连接的竖柱(5)内,相邻所述纵梁(2)之间的横梁(1)底部开设有通孔(6),且相邻所述纵梁(2)之间的水平钢筋框架(4)底部连接有钢筋网框(7),钢筋网框(7)填充于横梁(1)下端连接的承重板(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为多个,且相邻纵梁(2)之间的横梁(1)表面开设有三个通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框架(3)和水平钢筋框架(4)均由竖向钢筋(9)和钢筋圈(10)组成,竖向钢筋(9)为四个,且钢筋圈(10)环绕固定在竖向钢筋(9)外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圈(10)为多个,且多个钢筋圈(10)等距的固定在竖向钢筋(9)的外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圈(10)通过铁丝捆绑固定在竖向钢筋(9)的外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格构加固结构,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交叉呈井字型固定,且横梁和纵梁的交叉处竖向固定有竖向钢筋框架,所述横梁和纵梁的内部均填充固定有水平钢筋框架,且水平钢筋框架的两端连接固定在竖向钢筋框架之间,所述竖向钢筋框架的底部置于横梁和纵梁连接处下端连接的竖柱内,相邻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底部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邻纵梁之间横梁内的水平钢筋框架底部连接固定有钢筋网框,同时在横梁底侧开设有通孔,在浇筑格构加固结构时,钢筋网框嵌入坡体内,能够对横梁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同时通孔能够将横梁上积水排出,提高横梁的强度,避免其中部弯折。

技术研发人员:闵洋洋;刘华明;陈秋根;范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贝融循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