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7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城市下穿隧道施工中,隧道构件通常有现浇和预制的方式,对于现浇方式而言,由于需要较长的养护期,不利于缩短施工工期,所以目前对于转配式下穿隧道而言,通常是采用预制的施工方式。

对于采用预制方式进行隧道构件预制施工时,虽然能够大幅缩短施工工期,但是在进一步的施工设计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隧道构件预制施工依然还存在着不足,具体在于:

由于隧道涉及构件通常体积和重量都较大,翻转过程困难,所以绝大多少预制方式也都是采用工作形态预制的方式,但是对于某些构件而言,在工作形态下预制并不方便,例如对于m框架梁和w框架梁,当浇筑模具按照w框架梁制造完成后,在进行m框架梁预制时,难以对浇筑模具进行翻转,所以在构件预制完成后,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翻转180°,由于m框架梁体积大重量重,目前通常是采用大型吊装设备配合沙坑的传统方式进行翻转,该翻转方法工效较低,同时,在翻转过程中预制构件易损坏,而且翻转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施工危险。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够适用于隧道构件翻转,又能够提高翻转效率,并且降低施工危险的翻转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隧道构件翻转工效较低、在翻转过程中预制构件易损坏,以及翻转过程中存在较大施工危险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适用于隧道构件翻转,又能够提高翻转效率,并且降低施工危险的翻转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翻转机构,包括用于卡持预制构件的卡持部件和用于支撑所述卡持部件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卡持构件具有所述预制构件能在竖向上贯穿通过的卡持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支撑部件回转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卡持部件转动的驱动部件,在所述卡持部件上还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卡持空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在竖向对所述预制构件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卡持部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本申请的翻转机构,在预制构件预制完成后,处于预制状态,若直接将该状态的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难以直接进行装配,需要先将预制构件的状态调整至安装状态,所以,采用本申请的翻转机构,在预制构件预制完成后,对于需要旋转翻动的预制构件,先布置下方的支撑杆,然后,采用起吊装置将预制构件起吊至卡持空间内,再布置预制构件上方对应的支撑杆,然后启动驱动部件使卡持部件旋转或者反转180°,当预制构件旋转至于安装状态相一致时,停止驱动部件,然后拆除预制构件上方的支撑杆,然后再将预制构件起吊到安装位置或者运载设备上,如此,实现预制构件的位置调整,采用本申请的翻转机构,相较于传统大型吊装设备配合沙坑的方式而言,翻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降低了翻转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在整个翻转过程中都有卡持部件和支撑杆的支持,降低了预制构件损坏的风险,也降低了工人的施工风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持部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隔开有与预制构件宽度相适配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相对位置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制构件长度,使在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形成所述卡持空间,所述支撑杆分别于所述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可拆卸的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卡持部件之间还可拆卸的连接有限位部件,上述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卡持部件与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部件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卡持部件上还设置有若干的滑动支撑组件,各个所述滑动支撑组件沿所述卡持部件的长度方向隔开设置,所述滑动支撑组件用于在所述卡持部件翻转过程中对所述卡持部件提供竖向支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持部件连接的弧形状的导轨,所述导轨的外层边缘为圆弧形,并且圆弧形的中心与所述卡持部件转动中心轴线相重合,在所述导轨对应的基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轮在竖向上对所述导轨形成支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为圆弧形的板状,在所述导轨与卡持部件之间还可拆卸的连接有若干的支撑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为包括第一导轨节段和第二导轨节段的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导轨节段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竖向开口的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竖向开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轨节段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节段之间。第一导轨节段和/或第二导轨节段与所述卡持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当所述第一导轨节段拆除后,所述预制构件能在竖向上贯穿通过的卡持空间,确保导轨不对预制构件的吊入和吊出形成阻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翻转机构,在预制构件预制完成后,处于预制状态,若直接将该状态的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难以直接进行装配,需要先将预制构件的状态调整至安装状态,所以,采用本申请的翻转机构,在预制构件预制完成后,对于需要旋转翻动的预制构件,先布置下方的支撑杆,然后,采用起吊装置将预制构件起吊至卡持空间内,再布置预制构件上方对应的支撑杆,然后启动驱动部件使卡持部件旋转或者反转180°,当预制构件旋转至于安装状态相一致时,停止驱动部件,然后拆除预制构件上方的支撑杆,然后再将预制构件起吊到安装位置或者运载设备上,如此,实现预制构件的位置调整,采用本申请的翻转机构,相较于传统大型吊装设备配合沙坑的方式而言,翻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降低了翻转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在整个翻转过程中都有卡持部件和支撑杆的支持,降低了预制构件损坏的风险,也降低了工人的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翻转机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翻转机构与预制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卡持部件,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支撑杆,5-第一连接组件,6-第二连接组件,7-限位部件,8-减速器,9-第一导轨节段,10-第二导轨节段,11-支撑架,12-导轮,13-预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翻转机构,包括用于卡持预制构件13的卡持部件1和用于支撑所述卡持部件1的第一支撑座2和第二支撑座3,所述卡持构件具有所述预制构件13能在竖向上贯穿通过的卡持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座2和第二支撑座3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支撑部件回转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座2和/或第二支撑座3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卡持部件1转动的驱动部件,在所述卡持部件1上还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卡持空间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用于在竖向对所述预制构件13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卡持部件1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翻转机构,在预制构件13预制完成后,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13以w型框架为例,处于预制状态,若直接将该状态的预制构件13运输至施工现场,难以直接进行装配,需要先将预制构件13的状态调整至安装状态,所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翻转机构,在预制构件13预制完成后,对于需要旋转翻动的预制构件13,先布置下方的支撑杆4,支撑杆4可以是各种型材杆件,例如工字钢,然后,采用起吊装置将预制构件13起吊至卡持空间内,再布置预制构件13上方对应的支撑杆4,然后启动驱动部件使卡持部件1旋转或者反转180°,驱动部件为常规电机,当预制构件13旋转至于安装状态相一致时,停止驱动部件,然后拆除预制构件13上方的支撑杆4,然后再将预制构件13起吊到安装位置或者运载设备上,如此,实现预制构件13的位置调整,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翻转机构,相较于传统大型吊装设备配合沙坑的方式而言,翻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降低了翻转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在整个翻转过程中都有卡持部件1和支撑杆4的支持,降低了预制构件13损坏的风险,也降低了工人的施工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卡持部件1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隔开有与预制构件13宽度相适配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相对位置的第一连接组件5和第二连接组件6,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与第二连接组件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制构件13长度,使在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形成所述卡持空间,所述支撑杆4分别于所述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可拆卸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为采用结构杆件组拼得到片状桁架梁,一方面死桁架片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且重量较轻,在实现良好支撑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轻的重量,降低翻转难度,而且在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自然形成上下贯通的卡持空间,也方便了预制构件13的吊入和吊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和第二连接组件6布置在所述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和/或第二连接组件6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相连。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和/或第二连接组件6与所述卡持部件1之间还可拆卸的连接有限位部件7,上述限位部件7用于固定所述卡持部件1与第一连接组件5和/或第二连接组件6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停机操作过程中,通过限位部件7固定卡持部件1,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件7为限位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和/或第二连接组件6与所述驱动部件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8。通过设置减速器8,减速器8的转动输入段与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减速器8的转动输出端与第一连接组件5和/或第二连接组件6相连,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是增大扭矩输出,如此可以降低驱动装置动力要求,另一方面还降低卡持部件1的转动速度,避免转动过快而导致预制构件13损坏的风险,以及降低施工风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卡持部件1上还设置有若干的滑动支撑组件,各个所述滑动支撑组件沿所述卡持部件1的长度方向隔开设置,所述滑动支撑组件用于在所述卡持部件1翻转过程中对所述卡持部件1提供竖向支撑。通过滑动支撑组件的支撑,进一步的提高卡持部件1转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持部件1连接的弧形状的导轨,所述导轨的外层边缘为圆弧形,并且圆弧形的中心与所述卡持部件1转动中心轴线相重合,在所述导轨对应的基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轮12。在本申请中,导轨与导轮的配合为常规的导轨导轮配合,通过导轨与导轮12的配合,不仅对卡持部件1形成良好的支撑,而且还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确保卡持部件1翻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轮12在竖向上对所述导轨形成支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轨为圆弧形的板状,在所述导轨与卡持部件1之间还可拆卸的连接有若干的支撑架11。在形成可靠支撑效果的同时,也确保较轻的重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轨为包括第一导轨节段9和第二导轨节段10的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导轨节段9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竖向开口的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竖向开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轨节段10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节段9之间。第一导轨节段9和/或第二导轨节段10与所述卡持部件1可拆卸的连接,当所述第一导轨节段9拆除后,所述预制构件13能在竖向上贯穿通过的卡持空间,确保导轨不对预制构件13的吊入和吊出形成阻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持预制构件的卡持部件和用于支撑所述卡持部件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卡持构件具有所述预制构件能在竖向上贯穿通过的卡持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相对设置,并与支撑部件回转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卡持部件转动的驱动部件,在所述卡持部件上还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卡持空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在竖向对所述预制构件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卡持部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卡持部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隔开有与预制构件宽度相适配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相对位置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制构件长度,使在所述第一桁架片与第二桁架片之间形成所述卡持空间,所述支撑杆分别于所述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可拆卸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桁架片和第二桁架片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卡持部件之间还可拆卸的连接有限位部件,上述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卡持部件与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或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部件之间还设置有减速器。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持部件上还设置有若干的滑动支撑组件,各个所述滑动支撑组件沿所述卡持部件的长度方向隔开设置,所述滑动支撑组件用于在所述卡持部件翻转过程中对所述卡持部件提供竖向支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持部件连接的弧形状的导轨,所述导轨的外层边缘为圆弧形,并且圆弧形的中心与所述卡持部件转动中心轴线相重合,在所述导轨对应的基础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圆弧形的板状,在所述导轨与卡持部件之间还可拆卸的连接有若干的支撑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包括第一导轨节段和第二导轨节段的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导轨节段为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竖向开口的一端,另一个位于所述卡持空间竖向开口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轨节段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节段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式下穿隧道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卡持部件和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卡持构件具有所述预制构件能在竖向上贯穿通过的卡持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支撑部件回转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卡持部件转动的驱动部件,在所述卡持部件上还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卡持空间的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在竖向对所述预制构件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卡持部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本申请的翻转机构,翻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降低了翻转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预制构件损坏的风险,也降低了工人的施工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杨程;陈禹;唐伟;于淼;韩尚游;许光文;税流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5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