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1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主要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目前常用的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等。

液态金属液态金属是指一种不定型金属,液态金属可看作由正离子流体和自由电子气组成的混合物。液态金属也是一种不定型、可流动液体的金属。液态金属抛光是指在变化的磁场和电场下混有磨粒的液态金属混合液对工件进行抛光工作。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目前对于3d打印产品的通孔加工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打磨加工,无法实现通孔的自动化抛光,加工效率不高,并且加工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对于工件弯曲通孔的抛光,无法采用传统的机械,化学抛光技术,因此一般会采取磨粒流抛光和液态金属抛光,但是单纯的磨粒流和液态金属抛光可能效率较低,抛光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3d打印工件弯曲内孔抛光效率低,周期长,且无法实现自动化抛光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能够自动实现3d打印工件弯曲内孔的抛光,抛光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极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水平直线模组、联轴器、电机座和活动板,所述水平直线模组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导轨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的一端,导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水平直线模组,所述活动板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的滑块上,导轨驱动电机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的滑块和活动板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右侧双向连接座、左活塞管、右活塞管、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左侧充气活塞盖、右侧充气活塞盖、左侧工件夹持头、右侧工件夹持头、旋转驱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同步带、左旋转接头、右旋转接头、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左侧轴承座、右侧轴承座和右侧固定座,所述右侧固定座固定在工作台面上,所述右侧轴承座和右侧双向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上,所述左侧轴承座和左侧双向连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

所述左活塞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的另一端连接左旋转接头的固定端,所述左旋转接头的活动端连接左侧旋转管道的一端,所述左侧旋转管道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在左侧轴承座上,左侧旋转管道的另一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左活塞设置在左活塞管内,左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左活塞,左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左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左侧充气活塞盖的充气口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

所述右活塞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的另一端连接右旋转接头的固定端,所述右旋转接头的活动端连接右侧旋转管道的一端,所述右侧旋转管道通过深沟球轴承支撑在右侧轴承座上,右侧旋转管道的另一端与右侧工件夹持头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右活塞设置在右活塞管内,右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右活塞,右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右侧充气活塞盖的充气口通过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

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右侧固定座上,主动带轮安装在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固定在右侧旋转管道上,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右侧双向连接座、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左旋转接头、右旋转接头、左侧工件夹持头、右侧工件夹持头、左活塞管和右活塞管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分别夹持在待加工工件的左右两端,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一端通过左侧工件夹持头与左活塞管相连通,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另一端通过右侧工件夹持头与右活塞管相连通;

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上还固定有六角形磨粒流接头,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通过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磨粒流控制阀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与右活塞管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

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三相定子线圈和定子线圈固定座,所述定子线圈固定座呈环形设置,定子线圈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右侧固定座上,三相定子线圈固定在定子线圈固定座并且环绕待加工工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左活动接头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活动接头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右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右活动接头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活动接头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上左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上套装有左导电滑环,所述右侧工件夹持头上套装有右导电滑环,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内部均设置有铜环,左导电铜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内部的铜环通过导线连通,右导电铜环与右侧工件夹持头内部的铜环通过导线连通,左导电铜环和右导电铜环分别连接一个外置方波交流电源的正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均包括圆柱状的固定端和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端,左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左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通过外螺纹与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的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右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固定端通过外螺纹与右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的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安装端采用仿形设计,针对不同的工件设计不同的仿形端,使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的安装端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右侧旋转管道上还套装有套筒,右侧旋转管道上的套筒设置在右旋转接头和右侧轴承座之间;所述左侧旋转管道上还套装有套筒,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套筒设置在左旋转接头和左侧轴承座之间。

基于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加工工件的一端固定在右侧工件夹持头内,开启导轨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水平直线模组的滑块和活动板组成的整体沿着直线运动,使左侧工件夹持头逐渐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另一端,直到加待加工工件夹紧在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之间,待加工工件两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之间完全密封,此时停止导轨驱动电机,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内部连通;

步骤二:利用与六角形磨粒流接头通过管道连接的磨粒流发生装置通过六角形磨粒流接头向整个装置内部注入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直到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部充满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时停止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注入;

步骤三:将右侧充气活塞盖和左侧充气活塞盖的充气口分别连上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合来对右侧充气活塞盖和左侧充气活塞盖内的充气腔进行间隔性供气,当右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左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关闭,当左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右侧充气活塞盖连接的控制阀关闭,从而推动左活塞杆和右活塞杆连接的活塞不断的左右运动,推动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左右往复运动;

步骤四:打开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通过主动带轮、同步带和从动带轮组成的同步带机构带动右侧旋转管道的旋转,进而带动待加工工件进行旋转;

步骤四:为三相定子线圈接通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使三相定子线圈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流无序的来回撞击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加工表面;

步骤五:经过一定时间加工后,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加工完成,断开三相交流电,启动导轨驱动电机使左侧工件夹持头往回运动,取下待加工工件,倒出整个装置内部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完成整个弯曲内孔抛光过程。

进一步的,当待加工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时,打开外置方波交流电源,为左侧工件夹持头和右侧工件夹持头上的铜环接通方波交流电,由于待加工工件为金属材料,方便交流电最终能作用到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液态金属中,使液态金属发生轴向的波动,进一步使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发生轴向振动,使其在来回抛光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时过程变得更加无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液态金属可以实现对3d打印出来的加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进行抛光,实现了弯曲内孔抛光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成本,并且通过自动化加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抛光精度,效率大幅得到提升。

2、本实用新型通过液态金属中混有磨粒对工件内孔进行抛光,可以获得更高的抛光精度,并且可以一定程度的控制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使得抛光更加的充分。

3、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工件外部装配三相定子线圈,然后接通三相交流电产生一个旋转磁场,通过三相定子线圈施加的旋转磁场,带动加工工件内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发生旋转,使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不断抛光工件内孔。

4、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加方波交流电,在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形成一个轴向变化的电场,使得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抛光过程中更加无序,紊乱,再结合旋转磁场,实现了工件弯曲内孔的无死角抛光,同时也保证了抛光质量。

5、在本实用新型的变化的磁场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能够带动混在其中的磨粒更好更充分的加工工件内孔,比传统的活塞运动效率更高。

6、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工件外部装配三相定子线圈,然后接通三相交流电产生一个旋转磁场,通过三相定子线圈施加的旋转磁场,带动加工工件内的液态金属发生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与工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增加了磨粒流抛光效率,磁场与工件的反向旋转大大提高了抛光精度,保证了抛光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夹持组件右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夹持组件右半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侧工件夹持头或右侧工件夹持头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左侧工件夹持头或右侧工件夹持头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左侧工件夹持头或右侧工件夹持头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驱动电机、2-联轴器、3-水平直线模组、4-活动板、5-左导线、6-左导电滑环、7-左侧工件夹持头、8-定子线圈固定座、9-右侧轴承座、10-同步带、11-右旋转接头、12-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3-左侧充气活塞盖、14-左活塞杆、15-右侧充气活塞盖、16-左活塞管、17-左侧双向连接座、18-左旋转接头、19-左侧轴承座、20-三相定子线圈、21-右导电滑环、22-右导线、23-旋转驱动电机、24-右侧双向连接座、25-右活塞管、26-右活塞杆、27-从动带轮、28-右侧工件夹持头、29-铜环、30-o型密封圈、31-右侧旋转管道、32-深沟球轴承、33-套筒、34-右活塞、35-右侧固定座、36-充气口、37-活塞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1、水平直线模组3、联轴器2、电机座和活动板4,所述水平直线模组3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导轨驱动电机1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一端,导轨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连接水平直线模组3,所述活动板4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上,导轨驱动电机1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和活动板4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活塞管16、右活塞管25、左活塞杆14、右活塞杆26、左侧充气活塞盖13、右侧充气活塞盖15、左侧工件夹持头7、右侧工件夹持头28、旋转驱动电机23、主动带轮、从动带轮27、同步带10、左旋转接头18、右旋转接头11、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31、左侧轴承座19、右侧轴承座9和右侧固定座35,所述右侧固定座35固定在工作台面上,所述右侧轴承座9和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35上,所述左侧轴承座19和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4上。

所述左活塞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17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17的另一端连接左旋转接头18的固定端,所述左旋转接头18的活动端连接左侧旋转管道的一端,所述左侧旋转管道通过深沟球轴承32支撑在左侧轴承座19上,左侧旋转管道的另一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16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13,左活塞设置在左活塞管16内,左活塞杆14的一端连接左活塞,左活塞杆14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13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13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13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16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左侧充气活塞盖13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36,左侧充气活塞盖13的充气口36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左活塞管16末端设置有活塞挡环,用于放置左活塞露出到左活塞管16外侧。

所述右活塞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24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24的另一端连接右旋转接头11的固定端,所述右旋转接头11的活动端连接右侧旋转管道31的一端,所述右侧旋转管道31通过深沟球轴承32支撑在右侧轴承座9上,右侧旋转管道31的另一端与右侧工件夹持头28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25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15,右活塞34设置在右活塞管25内,右活塞杆26的一端连接右活塞34,右活塞杆26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15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15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25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36,右侧充气活塞盖15的充气口36通过量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右活塞管25末端设置有活塞挡环37,用于放置右活塞露出到右活塞管25外侧。

所述旋转驱动电机23固定在右侧固定座35上,主动带轮安装在旋转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27固定在右侧旋转管道31上,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27通过同步带10连接。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31、左旋转接头18、右旋转接头11、左侧工件夹持头7、右侧工件夹持头28、左活塞管16和右活塞管25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分别夹持在待加工工件的左右两端,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一端通过左侧工件夹持头7与左活塞管16相连通,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另一端通过右侧工件夹持头28与右活塞管25相连通。

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24上还固定有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通过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磨粒流控制阀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与右活塞管25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

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三相定子线圈20和定子线圈固定座8,所述定子线圈固定座8呈环形设置,定子线圈固定座8固定安装在右侧固定座35上,三相定子线圈20固定在定子线圈固定座8并且环绕待加工工件设置。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7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左活动接头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活动接头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上的右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24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右活动接头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活动接头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上左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上套装有左导电滑环6,所述右侧工件夹持头28上套装有右导电滑环21,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内部均设置有铜环29,左导电铜环29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内部的铜环29通过导线连通,右导电铜环29与右侧工件夹持头28内部的铜环29通过导线连通,左导电铜环29和右导电铜环29分别通过左导线5和右导线22连接一个外置方波交流电源的正负极。

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均包括圆柱状的固定端和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端,左侧工件夹持头7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左侧工件夹持头7的固定端通过外螺纹与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的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连接,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右侧旋转管道31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固定端通过外螺纹与右侧旋转管道31上的内螺纹的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连接。

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安装端采用仿形设计,针对不同的工件设计不同的仿形端,不仅可以根据待加工工件两端的形状设计成圆形、三角形、方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任意的仿形形状,只需要保证安装后密封即可,使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安装端密封连接。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均设置有用于与待加工工件密封的o型密封圈30。

所述右侧旋转管道31上还套装有套筒33,右侧旋转管道31上的套筒33设置在右旋转接头11和右侧轴承座9之间;所述左侧旋转管道上还套装有套筒33,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套筒33设置在左旋转接头18和左侧轴承座19之间。

基于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加工工件的一端固定在右侧工件夹持头28内,开启导轨驱动电机1,通过联轴器2带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和活动板4组成的整体沿着直线运动,使左侧工件夹持头7逐渐靠近待加工工件的另一端,直到加待加工工件夹紧在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之间,待加工工件两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之间完全密封,此时停止导轨驱动电机1,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内部连通;

步骤二:利用与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通过管道连接的磨粒流发生装置通过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向整个装置内部注入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直到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部充满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时停止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注入;

步骤三:将右侧充气活塞盖15和左侧充气活塞盖13的充气口36分别连上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合来对右侧充气活塞盖15和左侧充气活塞盖13内的充气腔进行间隔性供气,当右侧充气活塞盖15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左侧充气活塞盖13连接的控制阀关闭,当左侧充气活塞盖13连接的控制阀打开时右侧充气活塞盖15连接的控制阀关闭,从而推动左活塞杆14和右活塞杆26连接的活塞不断的左右运动,推动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内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左右往复运动;

步骤四:打开旋转驱动电机23,旋转驱动电机23通过主动带轮、同步带10和从动带轮27组成的同步带机构带动右侧旋转管道31的旋转,进而带动待加工工件进行旋转;

步骤四:为三相定子线圈20接通三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使三相定子线圈20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液态金属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流无序的来回撞击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加工表面;

步骤五:经过一定时间加工后,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加工完成,断开三相交流电,启动导轨驱动电机1使左侧工件夹持头7往回运动,取下待加工工件,倒出整个装置内部的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完成整个弯曲内孔抛光过程。

当待加工工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时,打开外置方波交流电源,为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上的铜环29接通方波交流电,由于待加工工件为金属材料,方便交流电最终能作用到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的液态金属中,使液态金属发生轴向的波动,进一步使液态金属磨粒混合液中的磨粒发生轴向振动,使其在来回抛光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时过程变得更加无序。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1)、水平直线模组(3)、联轴器(2)、电机座和活动板(4),所述水平直线模组(3)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导轨驱动电机(1)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一端,导轨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连接水平直线模组(3),所述活动板(4)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上,导轨驱动电机(1)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和活动板(4)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活塞管(16)、右活塞管(25)、左活塞杆(14)、右活塞杆(26)、左侧充气活塞盖(13)、右侧充气活塞盖(15)、左侧工件夹持头(7)、右侧工件夹持头(28)、旋转驱动电机(23)、主动带轮、从动带轮(27)、同步带(10)、左旋转接头(18)、右旋转接头(11)、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31)、左侧轴承座(19)、右侧轴承座(9)和右侧固定座(35),所述右侧固定座(35)固定在工作台面上,所述右侧轴承座(9)和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35)上,所述左侧轴承座(19)和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4)上;

所述左活塞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17)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17)的另一端连接左旋转接头(18)的固定端,所述左旋转接头(18)的活动端连接左侧旋转管道的一端,所述左侧旋转管道通过深沟球轴承(32)支撑在左侧轴承座(19)上,左侧旋转管道的另一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16)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13),左活塞设置在左活塞管(16)内,左活塞杆(14)的一端连接左活塞,左活塞杆(14)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13)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13)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13)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16)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左侧充气活塞盖(13)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36),左侧充气活塞盖(13)的充气口(36)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

所述右活塞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24)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24)的另一端连接右旋转接头(11)的固定端,所述右旋转接头(11)的活动端连接右侧旋转管道(31)的一端,所述右侧旋转管道(31)通过深沟球轴承(32)支撑在右侧轴承座(9)上,右侧旋转管道(31)的另一端与右侧工件夹持头(28)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25)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15),右活塞(34)设置在右活塞管(25)内,右活塞杆(26)的一端连接右活塞(34),右活塞杆(26)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15)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15)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25)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36),右侧充气活塞盖(15)的充气口(36)通过量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

所述旋转驱动电机(23)固定在右侧固定座(35)上,主动带轮安装在旋转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27)固定在右侧旋转管道(31)上,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27)通过同步带(10)连接;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31)、左旋转接头(18)、右旋转接头(11)、左侧工件夹持头(7)、右侧工件夹持头(28)、左活塞管(16)和右活塞管(25)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分别夹持在待加工工件的左右两端,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一端通过左侧工件夹持头(7)与左活塞管(16)相连通,待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的另一端通过右侧工件夹持头(28)与右活塞管(25)相连通;

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24)上还固定有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通过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磨粒流控制阀的磨粒流发生装置,所述六角形磨粒流接头(12)与右活塞管(25)靠近待加工工件一侧的活塞腔相连通;

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三相定子线圈(20)和定子线圈固定座(8),所述定子线圈固定座(8)呈环形设置,定子线圈固定座(8)固定安装在右侧固定座(35)上,三相定子线圈(20)固定在定子线圈固定座(8)并且环绕待加工工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7)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左活动接头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上的右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左活动接头通过内螺纹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上的右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双向连接座(24)设置有左侧螺纹接头和右侧螺纹接头,右活动接头的固定端设置有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上的左侧螺纹接头相配合的内螺纹,右活动接头通过内螺纹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上左侧螺纹接头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上套装有左导电滑环(6),所述右侧工件夹持头(28)上套装有右导电滑环(21),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内部均设置有铜环(29),左导电铜环(29)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内部的铜环(29)通过导线连通,右导电铜环(29)与右侧工件夹持头(28)内部的铜环(29)通过导线连通,左导电铜环(29)和右导电铜环(29)分别连接一个外置方波交流电源的正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均包括圆柱状的固定端和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端,左侧工件夹持头(7)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左侧工件夹持头(7)的固定端通过外螺纹与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内螺纹的配合与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连接,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固定端上设置有与右侧旋转管道(31)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固定端通过外螺纹与右侧旋转管道(31)上的内螺纹的配合与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安装端采用仿形设计,针对不同的工件设计不同的仿形端,使待加工工件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和右侧工件夹持头(28)的安装端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旋转管道(31)上还套装有套筒(33),右侧旋转管道(31)上的套筒(33)设置在右旋转接头(11)和右侧轴承座(9)之间;所述左侧旋转管道上还套装有套筒(33),左侧旋转管道上的套筒(33)设置在左旋转接头(18)和左侧轴承座(19)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水平直线模组、联轴器、电机座和活动板,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右侧双向连接座、左活塞管、右活塞管、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左侧充气活塞盖、右侧充气活塞盖、左侧工件夹持头、右侧工件夹持头、旋转驱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同步带、左旋转接头、右旋转接头、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左侧轴承座、右侧轴承座和右侧固定座,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液态金属可以实现对3D打印出来的加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进行抛光,实现了弯曲内孔抛光的自动化。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单晓杭;张利;李研彪;叶必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15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