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起重支撑臂。
背景技术:
吊车是一种广泛用于港口、车间、电力、工地等地方的起吊搬运机械。吊车这个名称是起重机械统一的称号。通常叫吊车的主要还是汽车吊、履带吊和轮胎吊。吊车的用处在于吊装设备、抢险、起重、机械、救援,且吊车在工作时会一般会伸出四个支撑臂。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390847u,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起重机械支撑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源、液压缸、伸缩块、液压杆、报警器、压力感应器、可替换底座、螺丝、传感器、锁孔、处理器、传输线,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起重机械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压力感应器在液压杆的下端,报警器设于液压缸的上端。但是现有一种起重机械支撑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在使用时容易使地面受到严重的损坏,支撑不够稳定,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并且使用寿命较为短暂,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起重支撑臂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起重支撑臂,以解决现有一种起重机械支撑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在使用时容易使地面受到严重的损坏,支撑不够稳定,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并且使用寿命较为短暂,成本较高的问题。一种新型起重支撑臂,包括安装板,连接座,轴瓦,连接臂,保护壳,减速电机,液压升降柱和支撑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侧部焊接有连接座,且安装板侧部设置有安装孔,其中安装板的内部轴瓦安装有连接臂;所述减速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座的下部,且减速电机外部设置有保护壳,其中保护壳通过螺栓与连接座相连;所述液压升降柱的上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安装在连接臂的下部侧方,且液压升降柱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机构相连;所述连接臂包括臂体,凹槽,加强板和转轴,所述臂体的下部设置有凹槽,其中凹槽的内部焊接有加强板;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圆形座与螺栓的配合安装在臂体上下两端的侧方,且述转轴位于轴瓦的内部。
所述轴瓦包括轴瓦本体和油槽,所述轴瓦本体均采用铜合金制成的,且轴瓦本体内部侧方开设有油槽,其中油槽的形状呈h形。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手动螺栓,固定板,肋板和木块,所述支撑座两侧焊接有肋板,且支撑座侧部螺纹孔连接有手动螺栓,其中手动螺栓的侧部焊接有固定板;所述木块通过手动螺栓与固定板的配合加紧在支撑座的内部下方,其中固定板的侧部设置有弧形凸起。
所述连接臂的通过加强杆与螺栓的配合与液压升降柱的中部相连接,其中液压升降柱的通过液压管与起重机内部的液压系统相连接。
所述加强板采用球墨铸铁制成的波浪状板体;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导线与起重机的控制部分相连接,且减速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相连,其中减速电机的型号为ch/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轴瓦的设置,结构简单,通过油槽有利于存有润滑油,并且提高了润滑的效果,从而使转轴在工作时不易受到磨损,支撑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设置,通过手动螺栓与固定板的配合便于更换或安装木块,且通过木块有利于在使用时防止地面受到严重的损坏,同时通过肋板不易使支撑座变形,满足了使用要求,并且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3.本实用新型连接臂的设置,通过凹槽有利于减轻铸造连接臂的材料,从而减轻了成本,并且通过加强板提高了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板,2-连接座,3-轴瓦,31-轴瓦本体,32-油槽,4-连接臂,41-臂体,42-凹槽,43-加强板,44-转轴,5-保护壳,6-减速电机,7-液压升降柱,8-支撑机构,81-支撑座,82-手动螺栓,83-固定板,84-肋板,85-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起重支撑臂,包括安装板1,连接座2,轴瓦3,连接臂4,保护壳5,减速电机6,液压升降柱7和支撑机构8,所述安装板1的侧部焊接有连接座2,且安装板1侧部设置有安装孔,其中安装板1的内部轴瓦安装有连接臂4;所述减速电机6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座2的下部,且减速电机6外部设置有保护壳5,其中保护壳5通过螺栓与连接座2相连;所述液压升降柱7的上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安装在连接臂4的下部侧方,且液压升降柱7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机构8相连;所述连接臂4包括臂体41,凹槽42,加强板43和转轴44,所述臂体41的下部设置有凹槽42,其中凹槽42的内部焊接有加强板43;所述转轴4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圆形座与螺栓的配合安装在臂体41上下两端的侧方,且述转轴44位于轴瓦3的内部。
所述轴瓦3包括轴瓦本体31和油槽32,所述轴瓦本体31均采用铜合金制成的,且轴瓦本体31内部侧方开设有油槽32,其中油槽32的形状呈h形,通过油槽32有利于存有润滑油,并且提高了润滑的效果,从而使转轴44在工作时不易受到磨损,支撑更加稳定。
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座81,手动螺栓82,固定板83,肋板84和木块85,所述支撑座81两侧焊接有肋板84,且支撑座81侧部螺纹孔连接有手动螺栓82,其中手动螺栓82的侧部焊接有固定板83;所述木块85通过手动螺栓82与固定板83的配合加紧在支撑座81的内部下方,其中固定板83的侧部设置有弧形凸起,通过手动螺栓82与固定板83的配合便于更换木块85,且通过木块85有利于在使用时防止地面受到严重的损坏,同时通过肋板84不易使支撑座81变形,满足了使用要求,并且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所述连接臂4的通过加强杆与螺栓的配合与液压升降柱7的中部相连接,其中液压升降柱7的通过液压管与起重机内部的液压系统相连接,有利于实现液压升降柱7的升降,且通过升降柱7的升降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加强板43采用球墨铸铁制成的波浪状板体,有利于使支撑臂的抗疲劳性;所述减速电机6通过导线与起重机的控制部分相连接,且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与转轴44相连,其中减速电机6的型号为ch/v,通过减速电机6带动转轴44旋转,从而便于本起重支撑臂的收展。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首先通过起重机的控制部分启动减速电机6,然后减速电机6带动转轴44转动,并使本起重支撑臂展开,再通过起重机的液压控制压系统,使液压升降柱7伸出,并使木块85或支撑座81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且通过木块85,通过木块85有利于在使用时防止地面受到严重的损坏,同时通过肋板84不易使支撑座81变形,满足了使用要求,通过通过油槽32有利于存有润滑油,并且提高了润滑的效果,从而使转轴44在工作时不易受到磨损,支撑更加稳定,通过凹槽42有利于减轻铸造连接臂的材料,从而减轻了成本,且通过加强板提高了抗变形能力,并使支撑效果较好。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新型起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连接座(2),轴瓦(3),连接臂(4),保护壳(5),减速电机(6),液压升降柱(7)和支撑机构(8),所述安装板(1)的侧部焊接有连接座(2),且安装板(1)侧部设置有安装孔,其中安装板(1)的内部轴瓦安装有连接臂(4);所述减速电机(6)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座(2)的下部,且减速电机(6)外部设置有保护壳(5),其中保护壳(5)通过螺栓与连接座(2)相连;所述液压升降柱(7)的上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安装在连接臂(4)的下部侧方,且液压升降柱(7)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机构(8)相连;所述连接臂(4)包括臂体(41),凹槽(42),加强板(43)和转轴(44),所述臂体(41)的下部设置有凹槽(42),其中凹槽(42)的内部焊接有加强板(43);所述转轴(4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圆形座与螺栓的配合安装在臂体(41)上下两端的侧方,且述转轴(44)位于轴瓦(3)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3)包括轴瓦本体(31)和油槽(32),所述轴瓦本体(31)均采用铜合金制成的,且轴瓦本体(31)内部侧方开设有油槽(32),其中油槽(32)的形状呈h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8)包括支撑座(81),手动螺栓(82),固定板(83),肋板(84)和木块(85),所述支撑座(81)两侧焊接有肋板(84),且支撑座(81)侧部螺纹孔连接有手动螺栓(82),其中手动螺栓(82)的侧部焊接有固定板(83);所述木块(85)通过手动螺栓(82)与固定板(83)的配合加紧在支撑座(81)的内部下方,其中固定板(83)的侧部设置有弧形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4)的通过加强杆与螺栓的配合与液压升降柱(7)的中部相连接,其中液压升降柱(7)的通过液压管与起重机内部的液压系统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43)采用球墨铸铁制成的波浪状板体;所述减速电机(6)通过导线与起重机的控制部分相连接,且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与转轴(44)相连,其中减速电机(6)的型号为ch/v。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