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诊疗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



背景技术: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治疗时,治疗台是十分必要的设备,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治疗平台,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的中医治疗台功能比较单一,技术上没有突出点,进行中医针灸的艾灸治疗时,需要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病人穴位,医务人员需要长时间举着艾条,这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也不能实现同时对多个穴位进行艾灸;对于治疗床式的治疗台需要额外摆放载物台,不方便且占用空间;治疗台不能进行升降,使医务人员在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频繁弯腰,大量消耗了医务人员的体力,不利于医务人员实施治疗;现有治疗台也不能根据需要对治疗用装置进行随意拆卸和安装,对于空间有限的小型诊所来说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们研究了一种带有可拆卸艾条固定组件及可拆卸载物台并且可以升降的中医临床用治疗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以解决上述提到艾条固定、额外配备载物台、治疗台升降及装置可拆卸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台、底座、可旋臂艾条夹以及载物台,所述治疗台上表面左侧放置有头枕,所述治疗台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导轨,所述可旋臂艾条夹和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凹槽导轨与所述治疗台连接,所述可旋臂艾条夹以及所述载物台可在所述凹槽导轨行程内滑动,所述治疗台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缸,所述液压伸缩缸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液压踏板,所述液压踏板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液压伸缩缸中的液压柱,所述液压伸缩缸上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另一侧与所述治疗台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左侧设置有载物台收纳柜及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所述底座右侧设置有火罐用具收纳柜及收纳柜。

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臂艾条夹由艾条夹、第一转轴、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二转轴、第三支杆及第一凸滑块构成;所述艾条夹与所述第一支杆铰接,所述第一支杆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铰接,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三支杆铰接,所述第三支杆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三支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滑块,所述第一凸滑块与所述凹槽导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台由挡板、载物台支架、第二凸滑块和载物表面组成;所述挡板与所述载物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支架与所述载物表面底部左右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载物台支架底部,所述第二凸滑块与所述凹槽导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导轨右侧为开口式,所述可旋臂艾条夹及所述载物台可通过所述凹槽导轨右侧开口安装和卸下。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处设置有万向轮卡死装置,万向轮的设置使治疗台在进行移动时更加方便,卡死装置确保在不需要移动治疗台时对万向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底座底部4个角。

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臂艾条夹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载物台数量为1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旋臂艾条夹,解决了医务人员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需要用手举艾条进行治疗的问题,能够大量的节约医务人员的体力和时间,可旋臂艾条夹为可拆卸式,需要使用时安装至凹槽导轨中,不需要使用时放置到治疗台下预设的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中进行收纳,可旋臂艾条夹上的铰接结构和转轴结构使其可以实现无死角旋转,通过转动机械臂可以实现精确对准穴位,而且可以保持位置持续固定,治疗台备有多个可旋臂艾条夹,因此在治疗时可以安装多个可旋臂艾条夹,实现同时对多个穴位进行艾灸治疗,大大改善了治疗效果。

载物台的设置使医务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不用另外准备载物装置,使治疗工作更加方便高效,载物台设置为可拆卸式,当需要使用时安装至凹槽导轨中,不需要使用时拆下放置到治疗台下预设的载物台收纳柜进行收纳即可,载物台上的挡板结构使载物台呈凹槽式结构,防止放置在载物表面上的物品掉落到治疗台上,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载物台的载物表面处设置了几处隔断,可以将治疗时用到的不同种类的医疗器具分开放置,使医务人员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的取用医疗器具。

通过设置液压伸缩缸,可以使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治疗台高度调至合适位置,从而避免因为治疗台高度问题造成医务人员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频繁弯腰,保存医务人员的体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臂艾条夹的细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载物台的细节示意图。

图中:1治疗台、2载物台收纳柜、3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4液压伸缩缸、5稳定杆、6液压踏板、7火罐用具收纳柜、8可旋臂艾条夹、801艾条夹、802第一转轴、803第一支杆、804第二支杆、805第二转轴、806第三支杆、807第一凸滑块、9载物台、901挡板、902载物台支架、903第二凸滑块、904载物表面、10收纳柜、11头枕、12万向轮、13卡死装置、14底座、15凹槽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4,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包括治疗台1、底座14、可旋臂艾条夹8以及载物台9,治疗台1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头枕11,治疗台上表面设置有2个凹槽导轨15,凹槽导轨15右侧为开口式,液压伸缩缸4上部与治疗台1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液压伸缩缸4下部与底座14固定连接,底座14中间位置设置有1个液压踏板6,液压踏板6通过管道连接液压伸缩缸4中的液压柱,液压伸缩杆上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5,稳定杆5另一端与治疗台1下表面固定连接,稳定杆5数量为2个,底座14左侧下部设置有1个载物台收纳柜2,上部设置有1个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3,载物台收纳柜2和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3通过滑轨与底座14连接,底座14右侧上部设置有1个火罐用具收纳柜7,下部设置有1个收纳柜10,火罐用具收纳柜7与收纳柜10通过滑轨与底座14连接,底座14底部设置有4个万向轮12,分别位于底座底部4个角位置。

可拆卸的可旋臂艾条夹8由艾条夹801、第一转轴802、第一支杆803、第二支杆804、第二转轴805、第三支杆806及第二凸滑块807构成,艾条夹801与所述第一支杆803铰接,所述第一支杆803上设置有第一转轴802,所述第一支杆803与所述第二支杆804铰接,所述第二支杆804与所述第三支杆806铰接,所述第三支杆806上设置有第二转轴805,所述第三支杆806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滑块807,所述第一凸滑块807与所述凹槽导轨15滑动配合,第一凸滑块807通过凹槽导轨15的开口处实现安装和拆卸,可旋臂艾条夹8通过凹槽导轨15实现与治疗台1连接,实施例中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中的可旋臂艾条夹8数量为10个。

可拆卸的载物台9由挡板901、载物台支架902、第二凸滑块903和载物表面904组成,挡板901与所述载物表面904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支架902与所述载物表面904底部左右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滑块903固定连接在所述载物台支架902底部,所述第二凸滑块903与所述凹槽导轨15滑动配合,第二凸滑块903通过凹槽导轨15的开口处实现安装和拆卸,载物台9通过凹槽导轨15实现与治疗台1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治疗台1时病人躺在治疗台1上,调整液压伸缩缸4高度至医务人员能够较轻松实施治疗的高度,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此治疗台对病人实施中医的针灸、拔罐、按摩等治疗,进行针灸治疗时,将载物台9从载物台收纳柜2中取出,通过凹槽导轨15右侧开口处安装至凹槽导轨15中,载物台9上可放置需要的使用的针以及消毒用的酒精皿等物件;在进行拔罐治疗时,载物台9可用来放置拔罐用的工具;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将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3中的可旋臂艾条夹8取出,通过凹槽导轨15右侧开口处安装至凹槽导轨15中,在可旋臂艾条夹8的艾条夹801处夹上点燃的艾条,通过调整可旋臂艾条夹8使艾条固定对准需要治疗的穴位,在治疗结束后或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可拆卸的可旋臂艾条夹8和载物台9卸下放入对应的收纳柜中。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和固定安装,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台(1)、底座(14)、可旋臂艾条夹(8)以及载物台(9),所述治疗台(1)上表面左侧放置有头枕(11),所述治疗台(1)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导轨(15),所述可旋臂艾条夹(8)和所述载物台(9)通过所述凹槽导轨(15)与所述治疗台(1)连接,所述可旋臂艾条夹(8)以及所述载物台(9)可在所述凹槽导轨(15)行程内滑动,所述治疗台(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缸(4),所述液压伸缩缸(4)底部与底座(1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4)中部设置有液压踏板(6),所述液压踏板(6)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液压伸缩缸(4)中的液压柱,所述液压伸缩缸(4)上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杆(5),所述稳定杆(5)另一侧与所述治疗台(1)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4)左侧设置有载物台收纳柜(2)及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3),所述底座(14)右侧设置有火罐用具收纳柜(7)及收纳柜(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臂艾条夹(8)由艾条夹(801)、第一转轴(802)、第一支杆(803)、第二支杆(804)、第二转轴(805)、第三支杆(806)及第一凸滑块(807)构成;

所述艾条夹(801)与所述第一支杆(803)铰接,所述第一支杆(803)上设置有第一转轴(802),所述第一支杆(803)与所述第二支杆(804)铰接,所述第二支杆(804)与所述第三支杆(806)铰接,所述第三支杆(806)上设置有第二转轴(805),所述第三支杆(806)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滑块(807),所述第一凸滑块(807)与所述凹槽导轨(15)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9)由挡板(901)、载物台支架(902)、第二凸滑块(903)和载物表面(904)组成;

所述挡板(901)与所述载物表面(904)边缘固定连接,所述载物台支架(902)与所述载物表面(904)底部左右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滑块(903)固定连接在所述载物台支架(902)底部,所述第二凸滑块(903)与所述凹槽导轨(15)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导轨(15)右侧为开口式,所述可旋臂艾条夹(8)及所述载物台(9)可通过所述凹槽导轨(15)右侧开口安装和卸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4)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2),所述万向轮(12)处设置有万向轮卡死装置(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12)数量为4个,分别位于底座(14)底部4个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臂艾条夹(8)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载物台(9)数量为1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拆卸式中医临床用治疗台,包括治疗台、底座、可旋臂艾条夹以及载物台,所述治疗台上表面左侧放置有头枕,所述治疗台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导轨,所述可旋臂艾条夹和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凹槽导轨与所述治疗台卡接,所述可旋臂艾条夹以及所述载物台可在所述凹槽导轨行程内滑动,所述治疗台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伸缩缸,所述液压伸缩缸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液压踏板,所述液压踏板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液压伸缩缸中的液压柱,所述底座左侧设置有载物台收纳柜及可旋臂艾条夹收纳柜,所述底座右侧设置有火罐用具收纳柜及收纳柜。

技术研发人员:于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跃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9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