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葫芦。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上、下使用的设备小则百斤,多则千斤数吨,在设备安装时经常起吊,常用的手拉葫芦在使用时需要人力近距离操作,手拉葫芦的悬挂和设备的捆绑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气动葫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葫芦,包括箱体、一号气管、挂钩、链盘、转轴、u形外壳、联轴器、马达、二号气管。
所述箱体右侧开口设置,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后侧设有二号气管,所述二号气管远离所述马达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马达的上方设有“┑”形的一号气管,所述一号气管贯穿所述马达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所述箱体的右侧连接有u形外壳,所述u形外壳的左侧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马达右侧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联轴器的一端贯穿所述u形外壳侧壁连接有链盘,所述转轴侧面靠近其右端端部位置连接有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内设有换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涂抹有防锈油漆。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为网状。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与所述u形外壳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实现了设备起吊、下放的自动化,并且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一号气管,3、挂钩,4、链盘,5、转轴,6、u形外壳,7、联轴器,8、马达,9、二号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气动葫芦,包括箱体1、一号气管2、挂钩3、链盘4、转轴5、u形外壳6、联轴器7、马达8、二号气管9。
所述箱体1右侧开口设置,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马达8,所述马达8的后侧设有二号气管9,所述二号气管9远离所述马达8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1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1的外部,所述马达8的上方设有“┑”形的一号气管2,所述一号气管2贯穿所述马达8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箱体1外部,所述箱体1的右侧连接有u形外壳6,所述u形外壳6的左侧与所述箱体1连通,所述马达8右侧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远离所述联轴器7的一端贯穿所述u形外壳6侧壁连接有链盘4,所述转轴5侧面靠近其右端端部位置连接有挂钩3。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马达8内设有换气阀。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涂抹有防锈油漆。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顶部为网状。
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与所述u形外壳6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使用该气动葫芦时,在吊装设备时,将本装置悬挂到专业悬挂装置上,接入现场的压风气源,勾住吊装设备,通过气源推动马达8旋转,带动转轴5旋转完成起吊和下放,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区域操作升降手柄就可起吊和下放,轻松安全地吊装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上实施例仅是示例性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变化、替换以及改变。
1.一种气动葫芦,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一号气管(2)、挂钩(3)、链盘(4)、转轴(5)、u形外壳(6)、联轴器(7)、马达(8)、二号气管(9);
所述箱体(1)右侧开口设置,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马达(8),所述马达(8)的后侧设有二号气管(9),所述二号气管(9)远离所述马达(8)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1)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1)的外部,所述马达(8)的上方设有“┑”形的一号气管(2),所述一号气管(2)贯穿所述马达(8)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箱体(1)外部,所述箱体(1)的右侧连接有u形外壳(6),所述u形外壳(6)的左侧与所述箱体(1)连通,所述马达(8)右侧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远离所述联轴器(7)的一端贯穿所述u形外壳(6)侧壁连接有链盘(4),所述转轴(5)侧面靠近其右端端部位置连接有挂钩(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8)内设有换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涂抹有防锈油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为网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与所述u形外壳(6)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