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的应用非常广泛,经常会应用在汽车领域。为了让连接器便于与不同器件进行连接,连接器上通常会钻有连接孔,连接器钻孔后孔的边缘会有毛刺,影响使用者使用,所以通常会采用打磨件将连接器的表面打磨平整。
现有的连接器打磨,通常是手工打磨,作业人员先将连接器放在定位夹具的定位槽中,以使连接块保持相对固定,此时连接器也处于打磨工位,然后手动使打磨件下降,以对连接器的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完毕后将连接器从定位槽中取出,以进行出料。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打磨完毕的连接器出料时需手动出料,从而需要使用较多人力,出料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人力浪费,提高连接器的出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包括安装座、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安装座具有上料工位、打磨工位和出料通道;出料通道具有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一驱动件,第一定位件可活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运动,第一定位件具有相互垂直的承托部和抵接部,第一定位件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承托部对上料工位的连接器进行承托,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接部带动承托部上的连接器的第三侧与出料通道的第一侧壁相抵;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二定位件可活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定位件运动,第二定位件用于在第一定位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运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承托部上的连接器的第四侧与出料通道的第二侧壁相抵;第三侧和第四侧为连接器相邻的两侧;当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三位置时,承托部上的连接器位于打磨工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安装座上料工位的连接器会位于第一定位件的承托部上,然后第一定位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抵接部带动连接器的第三侧与出料通道的第一侧壁相抵,然后第二定位件会运动以使连接器的第四侧与出料通道的第二侧壁相抵,此时连接件位于打磨工位,且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作用下无法移动,从而利于打磨加工。待加工完成后,第一定位件再次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待承托下一个上料工位的连接器,此时打磨工位的连接器底部不再被第一定位件的承托部承托,然后第二连接件运动以解除对连接器的抵压,然后连接器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通道流出进行出料,所以全程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位于上料工位的连接器会在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作用下保持在打磨工位,待打磨完成后连接器又会自动从出料通道出料,故减少了人力浪费,提高了连接器的出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用于对第一定位件进行导向,第一定位件用于沿第一导向槽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具有导向的作用,从而在第一导向槽中运动的第一定位件不易偏移,会沿第一导向槽运动,从而第一定位件的运动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定位件的顶面与第一导向槽的顶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第一定位件不会凸出第一导向槽,故第一定位件不易由于外界碰撞受损,同时使用者也不易撞击到第一定位件引起不适,使用者使用感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驱动件为双联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联气缸能使第一定位件的运动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限位槽,双联气缸上设有限位凸起,连接块的一端与活塞杆连接,连接块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件的抵接部连接;限位凸起插入限位槽,连接块用于受驱动运动时限位槽沿限位凸起的长度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相配合,从而能对连接块进行限位,从而连接块的运动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上还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用于对第二定位件导向,第二定位件用于沿第二导向槽运动至第三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具有导向的作用,从而在第二导向槽中运动的第二定位件不易偏移,会沿第二导向槽运动,从而第二定位件的运动更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定位件顶面与第二导向槽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第二定位件不会凸出第二导向槽,故第二定位件不易由于外界碰撞受损,同时使用者也不易撞击到第二定位件引起不适,使用者使用感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驱动件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定位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为常见的驱动设备,使用和购买较为方便,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上还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位于上料工位的上方,红外线接收器位于上料工位的下方,承托部上设有供红外光穿过的通孔;红外线发射器朝向红外线接收器发射红外光,红外线接收器用于未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外光时使第一定位机构开始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器运动至上料工位时,连接器位于第一定位件的承托部上,从而连接器挡住了红外光,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无法传输至红外线接收器,此时第一定位机构便会开始工作,第一定位件运动以带动上料工位的连接器运动至打磨工位,故无需作业人员肉眼观察连接器是否位于上料工位再决定是否启动第一定位机构,当上料工位具有连接器时第一定位机构便会自动启动,该定位夹具实现了智能工作,减少了人力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减少了人力浪费,提高了连接器的出料效率;
2.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的运动更精准;
3.使用者使用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的第一定位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的第一定位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上料工位;3、打磨工位;4、出料通道;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5、第一定位机构;51、第一定位件;511、承托部;512、抵接部;52、第一驱动件;6、连接器;61、第三侧;62、第四侧;7、第二定位机构;71、第二定位件;72、第二驱动件;8、第一导向槽;9、连接块;10、限位槽;11、限位凸起;12、第二导向槽;13、红外线发射器;14、红外线接收器;15、通孔;16、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中任一图,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包括安装座1、第一定位机构5和第二定位机构7,安装座1具有上料工位2、打磨工位3和出料通道4,上料工位2可为待打磨加工的连接器6依次输送到的位置。出料通道4具有相邻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出料通道4可沿安装座1顶端倾斜向下,从而落入出料通道4的连接器6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出料通道4出料。第一定位机构5包括第一定位件51和第一驱动件52,第一定位件51可活动的设置在安装座1上,第一驱动件5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件51运动,第一驱动件52可为双联气缸,第一定位机构5可还包括连接块9,连接块9的形状可为l型,连接块9的一端与双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连接方式可为焊接,连接块9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件51的抵接部512连接,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优选的,如图3所示,连接块9上可设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可为方形槽,双联气缸上相应的设有限位凸起11,限位凸起11相应的为方形,限位凸起11插入限位槽10,连接块9用于受驱动运动时限位槽10沿限位凸起11的长度方向运动,由于第一定位件51与连接块9连接,所以第一定位件51会跟随连接块9同步运动。
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件51具有相互垂直的承托部511和抵接部512,承托部511和抵接部512可均为方形块,二者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一体成型。第一定位件51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承托部511对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进行承托,第一位置为第一定位件51位于上料工位2的位置,且此时第一定位件51的承托部511的顶面可与即将输送到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的底面齐平,从而连接器6被输送到上料工位2时,连接器6便会位于承托部511的上端。第一定位件51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接部512带动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的第三侧61与出料通道4的第一侧壁41相抵,第二位置可为第一定位件51位于打磨工位3的位置,打磨工位3位于打磨头的下方,从而在打磨头下降时便能方便的对打磨工位3的连接器6进行打磨。由于此时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便会位于打磨工位3,且在抵接部512的作用下,连接器6不易运动,利于打磨。
为了让第一定位件51的运动更精准,如图1至3中任一图所示,安装座1上还设有第一导向槽8,第一导向槽8可为方形槽,第一导向槽8用于对第一定位件51进行导向,第一定位件51用于沿第一导向槽8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优选的,第一定位件51的顶面与第一导向槽8的顶端平齐,从而第一定位件51不会凸出第一导向槽8,故第一定位件51不易由于外界碰撞受损,同时使用者也不易撞击到第一定位件51引起不适,使用者使用感较好。
关于第二定位机构7的具体设置,如图3所示,第二定位机构7包括第二定位件71和第二驱动件72,第二定位件71可活动的设置在安装座1上,第二驱动件72用于驱动第二定位件71运动,第二定位件71可为方形,第二驱动件72可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定位件71连接,连接方式可为焊接,从而气缸启动时第二定位件71便会随之运动。第二定位件71用于在第一定位件51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运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的第四侧62与出料通道4的第二侧壁42相抵;第三侧61和第四侧62为连接器6相邻的两侧;当第一定位件51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定位件71位于第三位置时,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位于打磨工位3。
为了使第二定位件71的运动更精准,如图1或2所示,安装座1上还设有第二导向槽12,第二导向槽12可为方形槽,第二导向槽12用于对第二定位件71导向,第二定位件71用于沿第二导向槽12运动至第三位置,导向槽具有导向的作用,从而在第二导向槽12中运动的第二定位件71不易偏移,会沿第二导向槽12运动,从而第二定位件71的运动更精准。优选的,第二定位件71顶面与第二导向槽12平齐,从而第二定位件71不会凸出第二导向槽12,故第二定位件71不易由于外界碰撞受损,同时使用者也不易撞击到第二定位件71引起不适,使用者使用感较好。
最后,如图3所示,安装座1上还设有红外线发射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红外线发射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为常见的可发射和接收红外光的器件,无太多特殊要求,故在此不再赘述。红外线发射器13位于上料工位2的上方,红外线发射器13可通过一块安装板与安装座1连接,安装板可与安装座1螺栓连接,从而红外线发射器13便能安装在安装座1上且位于上料工位2的上方;红外线接收器14位于上料工位2的下方,安装座1上可设有容纳槽16,红外线接收器14可位于该容纳槽16内部,从而该红外线接收器14的安装更稳定。承托部511上设有供红外光穿过的通孔15;红外线发射器13朝向红外线接收器14发射红外光,红外线接收器14用于未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13所发出的红外光时使第一定位机构5开始工作。当连接器6运动至上料工位2时,连接器6位于第一定位件51的承托部511上,从而连接器6挡住了红外光,红外线发射器13发射的红外光无法传输至红外线接收器14,此时第一定位机构5便会开始工作,第一定位件51运动以带动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运动至打磨工位3,故无需作业人员肉眼观察连接器6是否位于上料工位2再决定是否启动第一定位机构5,当上料工位2具有连接器6时第一定位机构5便会自动启动,该定位夹具实现了智能工作,减少了人力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连接器6受驱动运动至安装座1的上料工位2时,此时连接器6位于第一定位件51的承托部511的上方,且此时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挡住了红外线发射器13向红外线接收器14发出的红外光,从而第一定位机构5开始运转,双联气缸会推动第一定位件51运动,第一定位件51此时会沿安装座1的第一导向槽8运动,第一定位件51的抵接部512会带动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运动,直至连接器6的第三侧61与出料通道4的第一侧壁41相抵,然后第二定位件71会在气缸的带动下运动,直至使连接器6的第四侧62与出料通道4的第二侧壁42相抵,此时连接件位于打磨工位3,且在第一定位件51和第二定位件71的作用下无法移动,从而利于打磨加工。待打磨完成后,第一定位件51再次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待承托下一个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此时打磨工位3的连接器6底部不再被第一定位件51的承托部511承托,由于此时连接器6还被第二定位件71抵压,所以打磨工位3的连接器6不会随着第一定位件51的一起运动,然后第二连接件运动以解除对连接器6的抵压,然后连接器6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通道4流出进行出料,所以全程无需使用者手动操作,位于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会在第一定位件51和第二定位件71的作用下保持在打磨工位3,待打磨完成后连接器6又会自动从出料通道4出料,故减少了人力浪费,提高了连接器6的出料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第一定位机构(5)和第二定位机构(7),所述安装座(1)具有上料工位(2)、打磨工位(3)和出料通道(4);所述出料通道(4)具有相邻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5)包括第一定位件(51)和第一驱动件(52),所述第一定位件(51)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5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51)运动,所述第一定位件(51)具有相互垂直的承托部(511)和抵接部(512),所述第一定位件(51)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承托部(511)对上料工位(2)的连接器(6)进行承托,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抵接部(512)带动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的第三侧(61)与出料通道(4)的第一侧壁(41)相抵;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7)包括第二定位件(71)和第二驱动件(72),所述第二定位件(71)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7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件(71)运动,所述第二定位件(71)用于在第一定位件(51)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运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的第四侧(62)与出料通道(4)的第二侧壁(42)相抵;第三侧(61)和第四侧(62)为连接器(6)相邻的两侧;
当第一定位件(51)位于第二位置,且第二定位件(71)位于第三位置时,承托部(511)上的连接器(6)位于打磨工位(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8),所述第一导向槽(8)用于对所述第一定位件(51)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定位件(51)用于沿第一导向槽(8)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51)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导向槽(8)的顶端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2)为双联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5)还包括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上设有限位槽(10),所述双联气缸上设有限位凸起(11),所述连接块(9)的一端与活塞杆连接,所述连接块(9)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件(51)的抵接部(512)连接;
所述限位凸起(11)插入所述限位槽(10),所述连接块(9)用于受驱动运动时限位槽(10)沿所述限位凸起(11)的长度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有第二导向槽(12),所述第二导向槽(12)用于对所述第二定位件(71)导向,所述第二定位件(71)用于沿所述第二导向槽(12)运动至第三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71)顶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2)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72)为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定位件(7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5、7或8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器打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上还设有红外线发射器(13)和红外线接收器(14),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3)位于上料工位(2)的上方,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4)位于所述上料工位(2)的下方,所述承托部(511)上设有供红外光穿过的通孔(15);
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3)朝向红外线接收器(14)发射红外光,红外线接收器(14)用于未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13)所发出的红外光时使第一定位机构(5)开始工作。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