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炉头、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灶的炉头、包括所述炉头的燃烧器,以及包括所述燃烧器的燃气灶。其中,所述火盖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



背景技术:

对于家用燃气灶的燃烧器而言,槽形的出火孔一般是这样形成的:由一个具有斜面的火盖和在火盖底座上形成的多个槽合围而成。为了使出火孔形成特定的出火角度,火盖的斜面和槽都需要与水平面保持一定角度的倾斜。为了形成容纳燃气的腔体,火盖的斜面须和形成有这些槽的一个表面相贴合,亦即,火盖的斜面须和形成有这些槽的表面具有完全相同的延伸方向。

一方面,这对火盖的斜面以及形成有这些槽的表面的倾斜角度加工公差要求很高,否则二者无法贴合,造成部分燃气从缝隙流出而在此形成火焰,长此以往,导致火盖被烧变形。在批量加工过程中,先使火盖在夹具上被夹紧后,再加工所需角度的斜面,由于工件存在弹性,火盖在夹紧状态下加工好的斜面待到自然放置状态下,更容易产生角度误差,从而导致报废率偏高。火盖底座的加工也存在一样的问题。另外,斜面的角度的测量更麻烦,这给批量生产的来料检验也带来难题,要保证质量,无疑会拉高成本。

另一方面,采用这种方式制造出的燃烧器,出火孔相对于水平面往上倾斜度的角度一般最大做到25°,更大的出火孔角度,难以在原有的结构上加工实现,必须加高出火孔所在的火盖或者火盖底座的厚度,这最终会造成燃烧器的高度增加。火盖或者火盖底座的厚度增加,容易导致传火不良的问题。

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申请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灶的炉头、包括所述炉头的燃烧器以及包括所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加工公差要求的火盖和燃气灶的炉头。

为达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例如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所述火盖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外围,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火盖的内部往所述火盖的外侧壁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平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火盖的内部往所述火盖的外侧壁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凹槽与所述容气腔连通,并且,所述凹槽穿透所述第一斜面并贯穿所述火盖的外侧壁。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是基于所述火盖放置或安装于水平面而言的,这也是最为普遍的情况。若所述火盖放置或安装于一个与水平面相交的斜面上,那么所述第一平面也就随之和水平面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可以和第一斜面直接相连接,第一平面与第一斜面之间也可以有壁或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凹槽的设置是用于供燃气从容气腔内流出以形成火焰的。由于凹槽设置在第一平面上,第一平面用于在火盖的使用状态下,和与火盖相配合的结构(与火盖相配合的结构例如是火盖底座)上的另一个平面相贴合,以封闭所述容气腔,使容气腔内的燃气仅从所述凹槽流出。由于第一平面和水平面相平行,在平面的加工过程中,没有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斜面加工的问题。平面的检验更容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平面用于和另一个平面贴合以封闭所述容气腔,从而位于第一平面外围的第一斜面可以不需要和与其相配合的表面贴合,从而,对第一斜面的加工公差要求可以相应地降低。因此,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加工起来更容易,良率更高。

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外围,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加工的更大,出火角度有更大的调整空间,以满足不同燃烧器的燃烧需求。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平面低于所述第一斜面,或者,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斜面的最低端相连。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具有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并且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斜面连接。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壁垂直于水平面。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35°],尤其是(25°,35°]。可见,经过本实施方案的改进,第一斜面可以有更大的倾斜角度范围[15°,35°],改进前的火盖上很难以加工出来倾角在(25°,35°]范围内的斜面。其中,[15°,35°]是一种数学表达,是指取值范围在15°和35°之间,并且包括两个端点值。(25°,35°]是指取值范围在25°和35°之间,并且包括端点值35°,而不包括端点值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例如以下的燃气灶的炉头,其包括火盖底座和盖设于所述火盖底座上的火盖,所述火盖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所述火盖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外围,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火盖的内部往所述火盖的外侧壁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平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火盖的内部往所述火盖的外侧壁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凹槽与所述容气腔连通,并且,所述凹槽穿透所述第一斜面并贯穿所述火盖的外侧壁;所述火盖底座对应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平面;所述火盖底座对应所述第一斜面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所述火盖底座的内部往所述火盖底座的外侧壁呈倾斜向上延伸;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贴合;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二斜面共同围成出火通道,所述出火通道供容气腔内的燃气流出以形成火焰。

其中“所述火盖底座对应所述第一平面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平面”,也是基于所述火盖底座放置或安装于水平面而言的,这也是最为普遍的情况。若所述火盖底座放置或安装于一个与水平面相交的斜面上,那么所述第二平面也就随之和水平面相交。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第一平面用于在炉头的使用状态下和第二平面相贴合,以封闭所述容气腔,使容气腔内的燃气仅从所述出火通道流出。从而位于第一平面外围的第一斜面可以不需要与第二斜面相贴合,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允许有小的间隙,那么对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加工公差的要求就可以相应的降低,从而提高降低火盖和火盖底座的加工的良率。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上述技术方案排除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贴合的情况。

另一方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加工的更大,出火角度有更大的调整空间,以满足不同燃烧器的燃烧需求。

在兼顾生产成本又可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下,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有间隙。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底座还具有竖直壁,所述竖直壁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壁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二斜面相连,所述竖直壁与所述第二平面限定出一个内凹的转角部。在炉头的使用状态下,燃气气流在转角部会形成涡流。当火焰由出火通道往里燃烧而可能产生回火时,转角部产生的涡流形成一定的阻力,可以阻挡空气由此进入出火通道内部,从而避免回火的产生。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火盖对应所述竖直壁设置有连接壁,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并且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斜面连接;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壁和所述连接壁相顺应配合。

为了限定出火通道流出的燃气方向为倾斜向上,进而使倾斜往上的火焰用于加热位于炉头上方的烹饪器具,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包括顶壁,在所述炉头的使用状态下,所述顶壁是面向所述火盖底座的,所述顶壁由所述火盖的内部往所述火盖的外侧壁呈倾斜往上延伸。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的取值范围是[15°,35°],尤其是(25°,35°]。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平行于所述第一斜面。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二平面围成所述出火通道的第一部分,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斜面围成所述出火通道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燃气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这样,燃气在流动时,在第一部分可以形成稳定的喷射趋势,第二部分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即使没有贴合,存在很小的间隙,也对燃气的流动影响不大。

于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包括主火槽与稳焰槽,所述主火槽的深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稳焰槽,所述主火槽与所述稳焰槽交替相间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例如这样燃气灶的燃烧器,其包括如上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炉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例如这样的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炉头的爆炸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炉头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炉头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炉头被剖开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炉头;10-火盖;11-火盖的外侧壁,12-顶面;13-帽檐部;20-火盖底座;21-火盖底座的外侧壁;100-容气腔;110-第一平面;120-第一斜面;130-连接壁;115-凹槽;115a-主火槽;115b-稳焰槽;210-第二平面;220-第二斜面;225-转角部;230-竖直壁;300-出火通道;310-第一部分;320-第二部分;1151-顶壁;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火盖10用在燃气灶的燃烧器上。火盖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100。

火盖10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第一平面110平行于水平面,第一斜面120位于第一平面110的外围。第一斜面120由火盖10的内部往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在火盖10的使用状态下,第一平面110低于第一斜面120。

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通过车床加工而成。

第一斜面120亦可以看成由火盖10从第一平面110上切割掉一部分而形成。

第一平面110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115,凹槽115由火盖10的内部往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凹槽115与容气腔100连通,并且,凹槽115穿透第一斜面120并贯穿火盖10的外侧壁11。

火盖10还具有连接壁130,连接壁130位于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之间,并且分别和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壁130垂直于水平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35°。

第一斜面1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燃烧器的性能、结构等需要选取。比如,考虑到燃烧器的能效要求,需将火盖的出火角度设计的更大,那么,第一斜面1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可以在(25°,35°]这个取值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火盖10呈环形,是一种外环火盖,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内环火盖的结构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火盖结构。火盖10具有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顶面12以及周向延伸的外侧壁11。为了遮挡溢出物,减少溢出物堵塞凹槽115的可能性,火盖10于外侧壁11的上方设置有往火盖10外突伸的帽檐部13。

本实施例凹槽115进一步包括主火槽115a与稳焰槽115b,主火槽115a的深度和宽度均大于稳焰槽115b,主火槽115a与稳焰槽115b交替相间布置。从而,从稳焰槽115b的流出的燃气形成的相对较小的火焰,除了用于加热外,还起到稳焰的作用,用以稳定从主火槽115a流出燃气形成的较大的火焰。

下面再介绍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炉头,为了更清楚的展示,本实施例的炉头没有完整的展示出炉头中心区域的相关结构。

请参照图3至图7,其中,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炉头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炉头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炉头被剖开后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区域的放大图。

燃气灶的炉头1包括火盖底座20和盖设于火盖底座20上的火盖10,火盖10采用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火盖。火盖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100。

火盖10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第一平面110平行于水平面,第一斜面120位于第一平面110的外围,第一斜面120由火盖10的内部往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

第一平面110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115,凹槽115由火盖10的内部往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凹槽115与容气腔100连通,并且,凹槽115穿透第一斜面120并贯穿火盖10的外侧壁11。

火盖底座20对应第一平面110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平面210。

火盖底座20对应第一斜面120设置有第二斜面220,第二斜面220由火盖底座20的内部往火盖底座20的外侧壁21呈倾斜向上延伸。

第二平面210和第二斜面220也是通过车床加工而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第一平面110与第二平面210相贴合。请一并参照图6和图7,凹槽115和第二平面210、第二斜面220共同围成出火通道300,出火通道300供容气腔100内的燃气流出以形成火焰。

可见,第一平面110与第二平面210相贴合,封闭了容气腔100,使得容气腔100内的燃气仅能从出火通道300流出。

为了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凹槽115和第二平面210围成出火通道300的第一部分310,凹槽115与第二斜面220围成出火通道300的第二部分320,第一部分310在燃气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320。

如图5所示,在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第一斜面120与第二斜面220之间有间隙s。

火盖底座20还具有竖直壁230,竖直壁230位于第二平面210和第二斜面220之间,并且竖直壁230分别与第二平面210、第二斜面220相连,竖直壁230与第二平面210限定出一个内凹的转角部225(示于图7)。

火盖10对应竖直壁230设置有连接壁130,连接壁130位于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之间,并且分别和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连接。如图5所示,在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竖直壁230和连接壁130相顺应配合。

如图7所示,凹槽115包括顶壁1151。在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顶壁1151是面向火盖底座20的,顶壁1151由火盖10的内部往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往上延伸。

本实施例中,顶壁115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也为35°。第一斜面1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为35°。所以,顶壁1151平行于第一斜面120。另外,本实施例的位于火盖底座20上第二斜面2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也为35°。

凹槽115的顶壁1151和第二斜面220限定了燃气流出的方向,即限定了出火方向。从而,由出火通道300流出的燃气形成的火焰的出火方向是相对于水平面往上倾斜35°。

相比于背景技术提到的方案,在实现出火角度相对于水平面往上倾斜35°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炉头的高度要比背景技术提到的方案至少矮15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包括如上任意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炉头1。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结合图1至图7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优势。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10),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10)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所述第一平面(110)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12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10)的外围,所述第一斜面(120)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平面(110)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115),所述凹槽(115)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凹槽(115)与所述容气腔(100)连通,并且,所述凹槽(115)穿透所述第一斜面(120)并贯穿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10)具有连接壁(130),所述连接壁(1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10)和所述第一斜面(120)之间,并且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110)和所述第一斜面(12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壁(130)垂直于水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的取值范围为[15°,35°],尤其是(25°,35°]。

5.一种燃气灶的炉头(1),包括火盖底座(20)和盖设于所述火盖底座(20)上的火盖(10),所述火盖(10)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气腔(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10)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所述第一平面(110)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12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10)的外围,所述第一斜面(120)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平面(110)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115),所述凹槽(115)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凹槽(115)与所述容气腔(100)连通,并且,所述凹槽(115)穿透所述第一斜面(120)并贯穿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

所述火盖底座(20)对应所述第一平面(110)设有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二平面(210);

所述火盖底座(20)对应所述第一斜面(120)设置有第二斜面(220),所述第二斜面(220)由所述火盖底座(2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底座(20)的外侧壁(21)呈倾斜向上延伸;

在所述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平面(110)与所述第二平面(210)相贴合;所述凹槽(115)和所述第二平面(210)、所述第二斜面(220)共同围成出火通道(300),所述出火通道(300)供容气腔(100)内的燃气流出以形成火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斜面(120)与所述第二斜面(220)之间有间隙(s)。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底座(20)还具有竖直壁(230),所述竖直壁(230)位于所述第二平面(210)和所述第二斜面(220)之间,并且所述竖直壁(230)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210)、所述第二斜面(220)相连,所述竖直壁(230)与所述第二平面(210)限定出一个内凹的转角部(22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10)对应所述竖直壁(230)设置有连接壁(130),所述连接壁(13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10)和所述第一斜面(120)之间,并且分别和所述第一平面(110)和所述第一斜面(120)连接;在所述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竖直壁(230)和所述连接壁(130)相顺应配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5)包括顶壁(1151),在所述炉头(1)的使用状态下,所述顶壁(1151)是面向所述火盖底座(20)的,所述顶壁(1151)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往上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5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角度的取值范围是[15°,35°],尤其是(25°,35°]。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51)平行于所述第一斜面(120)。

12.如权利要求5-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5)和所述第二平面(210)围成所述出火通道(300)的第一部分(310),所述凹槽(115)与所述第二斜面(220)围成所述出火通道(300)的第二部分(320),所述第一部分(310)在所述燃气流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320)。

13.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的炉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5)包括主火槽(115a)与稳焰槽(115b),所述主火槽(115a)的深度和/或宽度大于所述稳焰槽(115b),所述主火槽(115a)与所述稳焰槽(115b)交替相间布置。

14.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炉头(1)。

15.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烧器。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火盖(10),所述火盖(10)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平面(110)和第一斜面(120),所述第一平面(110)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120)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10)的外围,所述第一斜面(120)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平面(110)上间隔设有多个凹槽(115),所述凹槽(115)由所述火盖(10)的内部往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呈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凹槽(115)与容气腔(100)连通,所述凹槽(115)穿透所述第一斜面(120)并贯穿所述火盖(10)的外侧壁(11)。上述方案可降低加工公差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方力;苗伟伟;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7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