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7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具安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受限空间内钢平台下方进行设备吊装时,现有的技术手段一般都采用在平台板上开孔将钢丝绳披挂在h型钢上进行吊装或在钢平台下方焊接吊耳方式挂设倒链和钢丝绳进行吊装。采用平台割孔方式造成平台形成较多孔洞,极易造成坠物伤人,吊装完成后平台恢复工作量大。采用在钢平台下方焊接吊耳的方式设置吊点由于吊耳固定无法根据吊装需求进行移动,不能很好满足吊装需求,吊装完成后需要动火切除,极易损坏安装完成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有效避免对平台钢结构造成破坏,方便安装和拆卸,实现灵活移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包括两块连接卡板、h型钢、带卸扣的吊环和吊具,所述连接卡板设有水平卡槽且卡槽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卡槽的上方为挂耳,所述连接卡板的卡槽下方设有吊孔,所述两块连接卡板分别通过卡槽嵌套在h型钢下翼缘板的两侧,所述吊环穿过两块连接卡板的吊孔并挂置在两块连接卡板上,所述吊具挂置在吊环上。

所述挂耳的长度与h型钢的中心支撑板侧面至下翼缘板外边缘的距离相匹配。

所述卡槽的高度与h型钢下翼缘板的厚度相匹配。

所述吊具为电动倒链。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卡板嵌套卡扣在h型板上实现吊具的安装,无需在平台钢结构上开孔或者焊接吊耳,能够有效避免对平台钢结构造成破坏,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极为方便,有利于调高施工效率,能够实现灵活移动,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包括两块连接卡板1、h型钢6、带卸扣的吊环7和吊具8。

如图2所示为连接卡板1的结构,连接卡板1设有水平卡槽4且卡槽4的一侧为开口结构,卡槽4的上方为挂耳2,连接卡板1的卡槽4下方设有吊孔5。其中,卡槽4的高度与h型钢6下翼缘板的厚度相匹配,挂耳2的长度与h型钢6的中心支撑板侧面至下翼缘板外边缘的距离相匹配。

两块连接卡板1分别通过卡槽4嵌套在h型钢6下翼缘板的两侧,吊环7穿过两块连接卡板1的吊孔5并挂置在两块连接卡板1上。吊具8为电动倒链,通过上端挂钩挂置在吊环7上。通过将吊环7的卸扣打开,将吊环7拆下,即可将两块连接卡板1从h型钢6的下翼缘板上拆下,操作简易且高效。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包括两块连接卡板(1)、h型钢(6)、带卸扣的吊环(7)和吊具(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板(1)设有水平卡槽(4)且卡槽(4)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卡槽(4)的上方为挂耳(2),所述连接卡板(1)的卡槽(4)下方设有吊孔(5),所述两块连接卡板(1)分别通过卡槽(4)嵌套在h型钢(6)下翼缘板的两侧,所述吊环(7)穿过两块连接卡板(1)的吊孔(5)并挂置在两块连接卡板(1)上,所述吊具(8)挂置在吊环(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2)的长度与h型钢(6)的中心支撑板侧面至下翼缘板外边缘的距离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的高度与h型钢(6)下翼缘板的厚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8)为电动倒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吊具连接结构,包括两块连接卡板、H型钢、带卸扣的吊环和吊具,连接卡板设有水平卡槽且卡槽的一侧为开口结构,卡槽的上方为挂耳,连接卡板的卡槽下方设有吊孔,两块连接卡板分别通过卡槽嵌套在H型钢下翼缘板的两侧,吊环穿过两块连接卡板的吊孔并挂置在两块连接卡板上,吊具挂置在吊环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对平台钢结构造成破坏,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极为方便,有利于调高施工效率,能够实现灵活移动,适用范围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黄轶;宋文智;洪陈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7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