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拐杖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2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拐杖。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腿部受伤的患者因某些原因导致下肢肿胀疼痛,行动不便,需要使用拐杖行走的同时,也需要卧床休息并将患肢抬高,比如毒蛇咬伤患者;现有的普通抬高垫往往舒适性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合腿部,局部压迫时间长后易引起局部瘀斑,循环不畅反而起不到抬高患肢减轻肿胀的效果。同时,该类患者使用现有的拐杖去如厕时患肢不能着地,为患者带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拐杖,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腋托部、调节部、支架部和支腿部;所述腋托部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长方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腋托部的上端套接有一海绵垫,所述海绵垫设置为u形结构;所述调节部包括与腋托部底部固定连接的内杆和套接在内杆外侧的套管,所述套管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套管的上端设置有供内杆穿过的孔,所述内杆底部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套管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架部的上端,所述套管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支架部的上端面,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内杆的下端面;所述支架部设置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架部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中间可拆卸连接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有一楔形气囊,所述楔形气囊的大端朝下、小端朝上,所述楔形气囊的小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楔形气囊的大端设置有放气口;所述充气口和放气口均设置有气阀;所述支腿部的下端设置有一橡胶垫。

其中,所述支架部在长方形框架结构还设置有一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dc-dc转换电路、单片机和两个h桥控制电路,所述蓄电池为整个控制箱及两电动推杆供电,所述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电源开关及两升降控制开关,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两h桥控制电路,两所述h桥控制电路分别连接两电动推杆,两个所述升降控制开关分别电连接在单片机的不同输入端口,用于控制两电动推杆的同升同降。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一小型气泵,所述小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一管道连接至楔形气囊的充气口。

更进一步,所述气泵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有一气泵控制按键,所述气泵控制按键卡嵌式设置在控制箱的外侧。

更进一步,所述楔形气囊的底部设置有一隔层,所述隔层内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探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控制箱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拐杖包括腋托部、调节部、支架部和支腿部;调节部通过设置在内杆与套管内的两电动推杆的伸长和缩短,可以整体调节整个拐杖的高度,便于患者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支架部的一侧设置有楔形气囊,将该拐杖放置在床上,通过对楔形气囊进行充气,患者将大腿部放置在腋托部的弧形槽上;延伸至从楔形气囊上,将脚部放在在楔形气囊的大端处,从而对患者的腿部起到支撑作用,利于腿部恢复,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腋托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腋托部;11、弧形槽;2、调节部;21、内杆;211、限位块;22、套管;23、电动推杆;3、支架部;31、挡板;32、楔形气囊;33、充气口;34、放气口;4、支腿部;401、橡胶垫;5、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为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拐杖,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腋托部1、调节部2、支架部3和支腿部4;所述腋托部1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长方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弧形槽11;所述腋托部1的上端套接有一海绵垫,所述海绵垫设置为u形结构;所述调节部2包括与腋托部1底部通过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的内杆21和套接在内杆21外侧的套管22,所述套管22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套管22的上端设置有供内杆21穿过的孔,可行的,所述套管22在与内杆21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条,起到密封作用;所述内杆21底部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211,所述套管22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架部3的上端,可行的,所述套管22下端设置有一连接边,所述连接边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架部3上端;所述套管22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推杆23,两所述电动推杆23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支架部3的上端面,两所述电动推杆2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内杆21的下端面;所述支架部3设置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架部3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中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一挡板31,所述挡板31的一侧面设置有通过胶水粘合固定方式或热压固定方式固定连接有一楔形气囊32,所述楔形气囊32的大端朝下、小端朝上,所述楔形气囊32的小端设置有充气口33,所述楔形气囊32的大端设置有放气口34;所述充气口33和放气口34均设置有气阀;所述支腿部4的下端套接方式设置有一橡胶垫40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拐杖包括腋托部1、调节部2、支架部3和支腿部4;调节部2通过设置在内杆21与套管22内的两电动推杆23的伸长和缩短,可以整体调节整个拐杖的高度,便于患者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支架部3的一侧设置有楔形气囊32,将该拐杖放置在床上,通过对楔形气囊32进行充气,患者将大腿部放置在腋托部1的弧形槽11上;延伸至从楔形气囊32上,将脚部放在在楔形气囊32的大端处,从而对患者的腿部起到支撑作用,利于腿部恢复,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部3在长方形框架结构还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连接有一控制箱5,所述控制箱5内设置有蓄电池、dc-dc转换电路、单片机和两个h桥控制电路,所述蓄电池为整个控制箱及两电动推杆23供电,所述控制箱5的外侧设置有电源开关及两升降控制开关,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两h桥控制电路,两所述h桥控制电路分别连接两电动推杆,两个所述升降控制开关分别电连接在单片机的不同输入端口,用于控制两电动推杆的同升同降;通过两升降控制开关分别用于控制两电动推杆23的升和降。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5的一侧设置有一小型气泵,所述小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一管道连接至楔形气囊32的充气口,通过小型气泵进行充气,使用更智能,方便。

其中,所述气泵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有一气泵控制按键,所述气泵控制按键卡嵌式设置在控制箱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楔形气囊32的底部设置有一隔层,所述隔层内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探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控制箱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入端;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停止气泵充气。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腋托部、调节部、支架部和支腿部;所述腋托部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长方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腋托部的上端套接有一海绵垫,所述海绵垫设置为u形结构;所述调节部包括与腋托部底部固定连接的内杆和套接在内杆外侧的套管,所述套管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所述套管的上端设置有供内杆穿过的孔,所述内杆底部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所述套管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架部的上端,所述套管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支架部的上端面,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内杆的下端面;所述支架部设置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架部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中间可拆卸连接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有一楔形气囊,所述楔形气囊的大端朝下、小端朝上,所述楔形气囊的小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楔形气囊的大端设置有放气口;所述充气口和放气口均设置有气阀;所述支腿部的下端设置有一橡胶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在长方形框架结构还设置有一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蓄电池、dc-dc转换电路、单片机和两个h桥控制电路,所述蓄电池为整个控制箱及两电动推杆供电,所述控制箱的外侧设置有电源开关及两升降控制开关,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两h桥控制电路,两所述h桥控制电路分别连接两电动推杆,两个所述升降控制开关分别电连接在单片机的不同输入端口,用于控制两电动推杆的同升同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一小型气泵,所述小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一管道连接至楔形气囊的充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电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有一气泵控制按键,所述气泵控制按键卡嵌式设置在控制箱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拐杖,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腋托部、调节部、支架部和支腿部;腋托部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长方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弧形槽;调节部包括与腋托部底部固定连接的内杆和套接在内杆外侧的套管,套管设置有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套管的上端设置有供内杆穿过的孔,内杆底部固定设置有一限位块,套管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支架部的上端,套管内设置有两个电动推杆,支架部设置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支架部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中间可拆卸连接有一挡板,挡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有一楔形气囊,本实用新型可以整体调节整个拐杖的高度,同时,通过对楔形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对患者的腿部起到支撑作用,利于腿部恢复,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陶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1.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6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