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属于助行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4%。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而老年人由于岁数大,器官衰老、抵抗力下降,更加容易生病,所以医院常年不断老年病人。老年病人大多行动迟缓,现有技术有通过拐杖等用具协助老年病人行动,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还有借助车类工具,这样病人活动少,时间稍长会加重病人病情,而且老年病人在单独活动时没有合适的助行工具,容易摔倒,恶化病情,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所以市场上需要一种辅助老年病人行走,防止病人摔倒更加安全的助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使用简单省力,并且可以在意外情况下固定住老年病人,使老年病人行在走时更加安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包括第一扶手架与第二扶手架,所述第一扶手架上部设有支撑垫,所述第一扶手架中部下方设有支撑杆一,所述第一扶手架右侧中部设有自动电子报警器,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上方设有手柄支架,所述手柄支架左侧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支架上方设有手动报警器开关所述第一扶手支架上方两侧设有固定扣一,所述固定扣下方设有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下方设有固定扣二,所述固定扣二连接保护垫,所述第一扶手架前方上侧设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前端连接第二扶手架,所述支撑杆二下方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设有转轴,所述第一扶手架与第二扶手架两侧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顶端设有固定踏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扶手架、第二扶手架、手柄支架、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均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一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扶手架与第二扶手架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垫右侧内部设有魔术贴,所述固定绑带为微弹性牛皮绑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板两侧与第一扶手架与第二扶手架连接处设有卡槽,所述活动板为木板,所述活动板转动连接于转轴,且活动板在转轴上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正面带有海绵坐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内部设有倾斜传感器,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带有内部电源,所述手动报警器开关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自动电子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老年病人在活动时,拉开保护垫前方的魔术贴,把保护垫绕腰部包裹,找到合适的位置将魔术贴贴紧,保护垫采用海绵和真皮制作并且带有透气孔,使用时柔软透气,然后病人用腋窝处夹住支撑垫,把手柄支架调节至合适的位置,用手抓住手柄用脚踢开固定踏板,可以进行行走活动,活动时需要休息,可拉开魔术贴,踩下固定踏板,锁住万向轮,将活动板拉出放在支撑杆一上,坐下休息,如果出现意外和助行装置同时摔倒,自动电子报警器开始报警,如果老年病人自己不慎摔倒,无法行走,可以按下手动报警器开关,通知医护人员救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卡槽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扶手架;2、第二扶手;3、支撑垫;4、支撑杆一;5、自动电子报警器;6、手柄支架;7、手柄;8、手动报警器开关;9、固定扣一;10、固定绑带;11、固定扣二;12、保护垫;13、支撑杆二;14、活动板;15、转轴;16、万向轮;17、固定踏板;18、导轨;1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包括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架1上部设有支撑垫3,所述第一扶手架1中部下方设有支撑杆一4,所述第一扶手架4右侧中部设有自动电子报警器5,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上方设有手柄支架6,所述手柄支架6左侧设有手柄7,所述手柄支架6上方设有手动报警器开关8,所述第一扶手架1上方两侧设有固定扣一9,所述固定扣一9下方设有固定绑带10,所述固定绑带10下方设有固定扣二11,所述固定扣二11连接保护垫12,所述第一扶手架1前方上侧设有支撑杆二13,所述支撑杆二13前端连接第二扶手架2,所述支撑杆二13下方设有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底部设有转轴15,所述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两侧底部设有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顶端设有固定踏板17。

所述第一扶手架1、第二扶手架2、手柄支架6、支撑杆一4、支撑杆二13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支撑杆一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之间的距离,所述保护垫12右侧内部设有魔术贴,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所述固定绑带10为微弹性牛皮绑带,有一定弹性可适当增加活动空间,同时不易倾倒,所述活动板两侧与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连接处设有卡槽19,在收起活动板14时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活动板14为木板,所述活动板14转动连接于转轴15,且活动板14在转轴15上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4正面带有海绵坐垫,坐垫外部用皮质材料包裹并开有透气孔,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内部设有倾斜传感器,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带有内部电源,所述手动报警器开关8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自动电子报警器5,发生意外时可以报警求助。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活动时,拉开保护垫12前方的魔术贴,把保护垫12为绕腰部包裹,找到合适的位置将魔术贴贴紧,保护垫12采用海绵和真皮制作并且带有透气孔,使用时柔软透气,然后病人用腋窝处夹住支撑垫3,把手柄支架6调节至合适的位置,用手抓住手柄7用脚踢开固定踏板17,可以进行行走活动,活动时需要休息,可拉开魔术贴,踩下固定踏板17,锁住万向轮16,将活动板14拉出放在支撑杆一4上,坐下休息,如果出现意外和助行装置同时摔倒,自动电子报警器5开始报警通知医务人员,附近的人听到报警也会救助,如果老年病人自己不慎摔倒,无法行走,可以按下手动报警器开关8,通知医护人员救助。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包括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架(1)上部设有支撑垫(3),所述第一扶手架(1)中部下方设有支撑杆一(4),所述第一扶手架(1)右侧中部设有自动电子报警器(5),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上方设有手柄支架(6),所述手柄支架(6)左侧设有手柄(7),所述手柄支架(6)上方设有手动报警器开关(8),所述第一扶手架(1)上方两侧设有固定扣一(9),所述固定扣一(9)下方设有固定绑带(10),所述固定绑带(10)下方设有固定扣二(11),所述固定扣二(11)连接保护垫(12),所述第一扶手架(1)前方上侧设有支撑杆二(13),所述支撑杆二(13)前端连接第二扶手架(2),所述支撑杆二(13)下方设有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底部设有转轴(15),所述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两侧底部设有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顶端设有固定踏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架(1)、所述第二扶手架(2)、所述手柄支架(6)、所述支撑杆一(4)、所述支撑杆二(13)均为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一(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扶手架(1)与第二扶手架(2)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12)右侧内部设有魔术贴,所述固定绑带(10)为微弹性牛皮绑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4)两侧与所述第一扶手架(1)与所述第二扶手架(2)连接处设有卡槽(19),所述活动板(14)为木板,所述活动板(14)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15),且活动板(14)在转轴(15)上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4)正面带有海绵坐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内部设有倾斜传感器,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带有内部电源,所述手动报警器开关(8)通过电线电性连接于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年病人用助行装置,包括第一扶手架与第二扶手架,所述第一扶手架上部设有支撑垫,所述第一扶手架中部下方设有支撑杆一,所述第一扶手架右侧中部设有自动电子报警器,所述自动电子报警器上方设有手柄支架,所述手柄支架左侧设有手柄,所述手柄支架上方设有手动报警器开关,所述第一扶手架上方两侧设有固定扣一,所述固定扣一下方设有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下方设有固定扣二,所述固定扣二连接保护垫,所述第一扶手架前方上侧设有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前端连接第二扶手架,所述支撑杆二下方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设有转轴,所述第一扶手架与第二扶手架两侧底部设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方便老年病人行走锻炼。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洪霞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5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