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工业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用净水剂及其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地表水资源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证环境的绿色发展,我国对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体营养化等问题展开大量的研究,现今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为物理处理法或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去除悬浮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也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但是物理处理法仅仅能处理其大分子污染物,很难达到可以排放及其循环利用的标准,而化学处理法,由于其使用大量或过量的化学试剂,常常会产生大量化学残留,仍然对环境有很大的伤害,并且再循环利用时,大量的化学物质残留还会伤害人体,另外污水处理还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但是仍然无法分解工业废水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有害物质,以及重金属物质,亦达不到循环利用的标准,除此之外,污水处理,还使用微生物分解的方式,但是微生物种类过多,所要求的环境、温度等条件各不同,很难使其达到最好的净水效果,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效果好,可有效降解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工业用净水剂及其净水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用净水装置,包括重力球,重力球通过绳索连接数个菌种浮球,该菌种浮球包括外壳,绳索连接外壳,外壳内套设隔层,隔层内套设内壳,外壳、隔层和内壳之间具有间隔且通过七个通水管道和一个进料管道连通,外壳上设有数个第一通水孔和一个第一料口,内壳上设有数个第二通水孔和一个第二料口,通水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一通水孔,通水管道的另一端贯穿隔层连通第二通水孔,通水管道贯穿隔层,进料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一料口,进料管道的另一端贯穿隔层连通第二料口,第一料口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橡胶塞,隔层上设有第三进水口,橡胶塞、数个通水管道和一个进料管道上均均匀分布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重力球为不锈钢球,菌种浮球由塑料制品制得,外壳、隔层和内壳均为球形,内壳内填充净水剂,内壳与隔层之间的间隔填充固体培养基。
进一步的,所述的菌种浮球外表面由石蜡壳包裹。
一种使用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剂,所述的与重力球相邻的数个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a,其余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b;
该净水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铝20-30份,cacl25-7份,氯化钠6-10份,盐生盐杆菌15-35份,芽孢杆菌8-12份,肠膜明串珠菌20-40份,紫色非硫细菌30-45份;
该净水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铁20-30份,厌氧氨氧化细菌15-2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12-16份,cacl25-7份,绿色硫细菌30-45份。
一种使用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系统,包括污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装置连通沉降罐进水口,沉降罐出渣口连通沼气罐进口,沉降罐出水口连通反应池进水口,反应池内设有加热器和净水装置,反应池出水口连通紫外杀菌罐进水口,紫外杀菌罐出水口连通吸附罐进口,吸附罐出口连通净水收集罐;沼气罐出气口连通碱液罐进气口,碱液罐出气口连通燃烧锅炉进气口,燃烧锅炉蒸汽出口连通加热器进口,加热器出口连通冷凝器进水口,冷凝器出水口连通紫外杀菌罐进水口;所述的沉降罐出气口连通碱液罐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沉降罐包括沉降罐罐体,沉降罐罐体内通过过滤膜分隔为污水腔和净水腔,污水腔上方连通沉降罐进水口和气压口,气压口连通高压气泵,污水腔下方设有沉降罐出渣口,净水腔下方设有沉降罐出水口;所述的反应池中净水装置的重力球与反应池侧壁相邻且位于水底,绳索端部位于反应池上方,所述的加热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的紫外杀菌罐包括紫外杀菌罐罐体,该罐体内设有紫外杀菌灯,所述的紫外杀菌灯为数个,分别分布于紫外杀菌罐侧壁和中部,紫外杀菌罐进水口连通出水管,出水管底部伸入紫外杀菌罐的底部所述的吸附罐内填充活性炭。
进一步的,所述的碱液罐内装有naoh溶液,该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
本发明中的反应装置可以根据净化污水过程中所选用的菌种的条件,在菌种浮球中放置不同的菌种,而且重力球与绳索的牵引可以使多个菌种浮球呈阶梯状,可以满足不同微生物对光照,温度等生长条件的要求,同时本发明中的菌种浮球还设有进料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本发明中的净水剂可以有效除去重金属,纤维,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其菌种生存能力强,降解有害物质效果好,本发明中净水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将污水产生的气体,污水中的有害细菌,有毒物质均杀灭,经过净化后的污水,可以循环使用,无毒无害,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净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菌种浮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壳上第一通水孔和第一料口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内壳上第二通水孔和一个第二料口;
图5为隔层上第三通水孔的位置图;
图6为本发明中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沉降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紫外杀菌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工业用净水装置,包括重力球1,重力球1通过绳索2连接七个菌种浮球,该菌种浮球包括外壳3,绳索2连接外壳3,外壳3内套设隔层4,隔层4内套设内壳5,外壳3、隔层4和内壳5之间具有间隔且通过多个通水管道6和一个进料管道7连通,外壳3上设有多个第一通水孔8和一个第一料口9,内壳5上设有多个第二通水孔10和一个第二料口11,通水管道6的一端连通第一通水孔8,通水管道6的另一端贯穿隔层4连通第二通水孔10,进料管道7的一端连通第一料口9,进料管道7的另一端贯穿隔层4连通第二料口11,第一料口9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橡胶塞14,隔层4上设有第三进水口13,橡胶塞14、多个通水管道6和一个进料管道7上均均匀分布气孔。
所述的重力球1为不锈钢球,菌种浮球由塑料制品制得,外壳3、隔层4和内壳5均为球形,内壳5内填充净水剂,内壳5与隔层4之间的间隔填充固体培养基;所述的菌种浮球外表面由石蜡壳15包裹。
一种使用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剂,所述的与重力球1相邻的三个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a,其余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b;
该净水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铝20份,cacl25份,氯化钠6份,盐生盐杆菌15份,芽孢杆菌8份,肠膜明串珠菌20份,紫色非硫细菌30份;
该净水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铁20份,厌氧氨氧化细菌15份,亚硝酸盐氧化菌12份,cacl25份,绿色硫细菌30份。
如图1-5所示的一种使用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系统,包括污水收集装置16,污水收集装置16连通沉降罐进水口1701,沉降罐出渣口1702连通沼气罐进口1801,沉降罐出水口1703连通反应池进水口1901,反应池19内设有加热器20和净水装置,反应池出水口1902连通紫外杀菌罐进水口2101,紫外杀菌罐出水口2102连通吸附罐22进口2201,吸附罐22出口2202连通净水收集罐23;沼气罐出气口1802连通碱液罐进气口2401,碱液罐出气口2402连通燃烧锅炉进气口2501,燃烧锅炉蒸汽出口2502连通加热器进口2001,加热器出口2002连通冷凝器进水口2601,冷凝器出水口2602连通紫外杀菌罐进水口2101;所述的沉降罐出气口1705连通碱液罐进气口2401。所述的沉降罐17包括沉降罐罐体,沉降罐罐体内通过过滤膜1708分隔为污水腔1706和净水腔1707,污水腔1706上方连通沉降罐进水口1701和气压口1704,气压口1704连通高压气泵27,污水腔1706下方设有沉降罐出渣口1702,净水腔1707下方设有沉降罐出水口1703;所述的反应池19中净水装置的重力球1与反应池19侧壁相邻且位于水底,绳索2端部位于反应池19上方,方便将其拉出水底,所述的加热器20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的紫外杀菌罐21包括紫外杀菌罐罐体2103,该罐体内设有紫外杀菌灯2104,所述的紫外杀菌灯2104为三个,分别分布于紫外杀菌罐21侧壁和中部,紫外杀菌罐进水口21连通出水管28,出水管28底部伸入紫外杀菌罐的底部,所述的吸附罐22内填充活性炭。所述的碱液罐24内装有naoh溶液,该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菌种可以使用菌种干粉。
净水系统使用时,先将浮球外表面由石蜡壳15剥去,再将装有净化剂a和净化剂b的净水装置沉入反应池19中,污水自污水收集装置16通过压力泵从沉降罐进水口1701进入污水腔1706,通过过滤膜1708,该过滤膜1708为微滤膜,过滤膜1708过滤后,再进入净水腔1707,继而从沉降罐出水口1703流出并进入反应池19内,反应池19的内加热器将水温加热到32℃,反应2-3h,ph为7.5,再通过压力泵经过紫外杀菌罐进水口2101进入紫外杀菌罐21内,经过杀菌后,再从紫外杀菌罐出水口2102进入吸附罐22内,经过吸附后的进入净水收集罐23内,循环使用,同时,沉降罐17的气体从沉降罐出气口1705进入碱水罐24内,经过碱洗进入燃烧锅炉25里面燃烧,沼气罐18中的气体也经过沼气罐出气口1802进入碱水罐24碱洗后,进入燃烧锅炉25,燃烧锅炉25所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作为热源经过管式加热器20加热,再从管式加热器20出口进入冷凝器26中冷凝成水,再经过紫外杀菌罐21进行杀菌,经过吸附罐22进行吸附后,进入净水收集罐23内。
使用过程中,菌种浮球进入反应池19中,由于重力球1沉入反应池19的池底,污水通过外壳3表面的第一通水孔8、第一料口9和气孔逐渐进入菌种浮球的外壳3与隔层4之间,同时,污水还通过进料管道7和密封橡胶塞14上的气孔进入进料管道7内,并进入内壳5的空腔内,内壳5空腔的菌种与污水接触,内壳5空腔内的菌种还会通过进料管道7上的气孔扩散到外壳3与隔层4之间,由于内壳5上有第二通水孔,内壳5空腔内的菌种通过第二通水孔、通水管道6的气孔、进料管道7的气孔、与内壳5和隔层4之间的固体培养基相互接触,扩散至外壳3和隔层4之间的菌种也通过通水管道6的气孔、进料管道7的气孔、第三通水孔与固体培养基相互接触,反应一段时间后,当需要再次添加菌种时,该菌种为菌粉可以拉动绳索2,将菌种浮球拉出,在打开橡胶活塞,干燥后,通过进料管道7放入新的菌种,再次使用。
实施例2:
所述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一种使用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剂,所述的与重力球1相邻的数个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a,其余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b;
该净水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铝25份,cacl26份,氯化钠8份,盐生盐杆菌20份,芽孢杆菌10份,肠膜明串珠菌30份,紫色非硫细菌35份;
该净水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铁25份,厌氧氨氧化细菌17份,亚硝酸盐氧化菌15份,cacl26份,绿色硫细菌40份。
实施例3:
所述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一种使用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剂,所述的与重力球1相邻的数个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a,其余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b;
该净水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铝30份,cacl27份,氯化钠10份,盐生盐杆菌35份,芽孢杆菌12份,肠膜明串珠菌40份,紫色非硫细菌45份;
该净水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铁30份,厌氧氨氧化细菌2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16份,cacl27份,绿色硫细菌45份。
试验例1:
取电子加工排放污水1000l使用实施例1-3所述的装置、系统及其净水剂净化后的水进行处理并根据gb5749-2006进行重金属测定,测定结果如下表1:
试验例2:
对于实施例1-3中所述的净水剂进行絮凝率计算,先向烧杯中加入黏土1g,再向烧杯中加入1000ml蒸馏水,制成悬浊液,再加入实施例1中净水剂1g,搅拌均匀,在32℃下反应30min,静置20min后,取上清液,于550nm处测吸光度a,再设立对照组,对照组中加入蒸馏水,于于550nm处测吸光度b,所述的絮凝率为(a-b)/a×100%,测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例3:
取造纸排放污水1000l使用实施例1-3所述的装置、系统及其净水剂净化后的水进行根据gb5749-2006进行微生物菌群测定,测定结果如下表3:
1.一种工业用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球,重力球通过绳索连接数个菌种浮球,该菌种浮球包括外壳,绳索连接外壳,外壳内套设隔层,隔层内套设内壳,外壳、隔层和内壳之间具有间隔且通过七个通水管道和一个进料管道连通,外壳上设有数个第一通水孔和一个第一料口,内壳上设有数个第二通水孔和一个第二料口,通水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一通水孔,通水管道的另一端贯穿隔层连通第二通水孔,通水管道贯穿隔层,进料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一料口,进料管道的另一端贯穿隔层连通第二料口,第一料口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橡胶塞,隔层上设有第三进水口,橡胶塞、数个通水管道和一个进料管道上均均匀分布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球为不锈钢球,菌种浮球由塑料制品制得,外壳、隔层和内壳均为球形,内壳内填充净水剂,内壳与隔层之间的间隔填充固体培养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种浮球外表面由石蜡壳包裹。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重力球相邻的数个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a,其余菌种浮球填充净水剂b;
该净水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铝20-30份,cacl25-7份,氯化钠6-10份,盐生盐杆菌15-35份,芽孢杆菌8-12份,肠膜明串珠菌20-40份,紫色非硫细菌30-45份;
该净水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铁20-30份,厌氧氨氧化细菌15-20份,亚硝酸盐氧化菌12-16份,cacl25-7份,绿色硫细菌30-45份。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用净水装置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装置,污水收集装置连通沉降罐进水口,沉降罐出渣口连通沼气罐进口,沉降罐出水口连通反应池进水口,反应池内设有加热器和净水装置,反应池出水口连通紫外杀菌罐进水口,紫外杀菌罐出水口连通吸附罐进口,吸附罐出口连通净水收集罐;沼气罐出气口连通碱液罐进气口,碱液罐出气口连通燃烧锅炉进气口,燃烧锅炉蒸汽出口连通加热器进口,加热器出口连通冷凝器进水口,冷凝器出水口连通紫外杀菌罐进水口;所述的沉降罐出气口连通碱液罐进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罐包括沉降罐罐体,沉降罐罐体内通过过滤膜分隔为污水腔和净水腔,污水腔上方连通沉降罐进水口和气压口,气压口连通高压气泵,污水腔下方设有沉降罐出渣口,净水腔下方设有沉降罐出水口;所述的反应池中净水装置的重力球与反应池侧壁相邻且位于水底,绳索端部位于反应池上方,所述的加热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的紫外杀菌罐包括紫外杀菌罐罐体,该罐体内设有紫外杀菌灯,所述的紫外杀菌灯为数个,分别分布于紫外杀菌罐侧壁和中部,紫外杀菌罐进水口连通出水管,出水管底部伸入紫外杀菌罐的底部所述的吸附罐内填充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液罐内装有naoh溶液,该naoh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65-7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