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头智能护颈仪。
背景技术:
由于睡眠体位不佳者、坐姿不当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原因,使颈椎病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现有的颈部按摩器为佩戴于颈部,使用电脉冲的按摩方式按摩颈部,但现有的电脉冲片一般固定安装在按摩设备上,电脉冲片与颈部不贴服,影响使用舒适度。现有的颈部按摩器也有将电脉冲片与颈部设计可以调整的,但电脉冲片与按摩设备的连接方式为点连接,使用时间长后,容易破损。
同时现有的颈部按摩器的按摩主体与手柄之间多为使用外加的连接件连接,由于连接件失去弹力使整个颈部按摩器不能使用,为此,有必要研发一款不必使用外加连接件连接按摩主体与手柄的护颈仪,以确保颈部按摩器稳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智能护颈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必使用外加连接件连接按摩主体与手柄的护颈仪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头智能护颈仪,其包括弹性外壳、用于对颈部按摩的按摩头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外壳两端用于夹紧颈部的手柄,所述按摩头固定于所述弹性外壳的背面,所述弹性外壳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手柄开口的一端,所述弹性外壳与所述手柄形成弓形;
所述弹性外壳包括弹性面壳和底壳,所述弹性面壳两端设有第一抵接块,所述底壳两端设有第一卡扣;
所述手柄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突台,所述下壳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
所述第一抵接块与所述抵接突台抵接,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接。
进一步地,两所述抵接突台之间设有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二抵接块抵接于所述弹性面壳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块上设有第一加强筋,两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卡接槽,所述抵接突台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背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摩头的突台,所述突台设有凹槽,所述按摩头包括支撑架和脉冲电极片,所述脉冲电极片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边缘设有卡口,所述脉冲电极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脉冲电极片之间设有加热片和热敏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背面中间位置纵向设有呈字母v形的分隔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面壳背面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第一卡槽,所述底壳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边。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边缘设有第二卡槽,所述下壳设有与所述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头智能护颈仪,由于所述第一抵接块与所述弹性面壳一体成形,所述弹性面壳为工程塑料材质,使用所述弹性面壳自身的弹性,结合所述弹性外壳与所述手柄形成弓形的结构,能使护颈仪夹持在颈部,不必使用外加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外壳与所述手柄,以确保颈部按摩器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弹性外壳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按摩头爆炸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弹性外壳、2~按摩头、3~手柄、11~弹性面壳、12~底壳、21~支撑架、22~脉冲电极片、23~加热片、24~热敏感应器、31~上壳、32~下壳、111~第一抵接块、112~第一加强筋、113~卡接槽、114~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扣、122~突台、123~分隔槽、124~第一卡边、211~卡口、221~卡块、311~抵接突台、312~第二抵接块、313~第二加强筋、314~第二卡槽、321~第一卡块、322~第二卡块、1111~连接孔、1221~凹槽、3111~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一种双头智能护颈仪,其包括弹性外壳1、用于对颈部按摩的按摩头2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外壳1两端用于夹紧颈部的手柄3,所述按摩头2固定于所述弹性外壳1的背面,所述弹性外壳1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手柄3开口的一端,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形成弓形;
所述弹性外壳1包括弹性面壳11和底壳12,所述弹性面壳11两端设有第一抵接块111,所述底壳12两端设有第一卡扣121;
所述手柄3包括上壳31和下壳32,所述上壳31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突台311,所述下壳32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321;
所述第一抵接块111与所述抵接突台311抵接,所述卡扣121与所述第一卡块321卡接。
具体地,所述按摩头2用螺丝固定于所述弹性外壳1的背面,实现固定所述按摩头2,所述底壳12为硅胶材质,使按摩头2的角度可调节,与人体颈部更贴服,增加按摩舒适度。
所述弹性外壳1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手柄3开口的一端,使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形成弓形,实现护颈仪夹持在颈部。
通过所述第一抵接块111与所述抵接突台311抵接,所述卡扣121与所述第一卡块321卡接,实现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形成弓形。
由于所述第一抵接块111与所述弹性面壳11一体成形,所述弹性面壳11为工程塑料材质,使用所述弹性面壳11自身的弹性,结合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形成弓形的结构,能使护颈仪夹持在颈部,不必使用外加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以确保颈部按摩器稳定使用。
较佳的,所述第一抵接块111设有连接孔1111,所述抵接突台311设有螺孔3111,所述连接孔1111与所述螺孔3111通过螺丝连接,使弹性外壳1和两端的手柄3固定连接,实现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连接更稳固,使用时夹持在颈部更稳定。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所述抵接突台311之间设有第二抵接块312,所述第二抵接块312抵接于所述弹性面壳11内壁上。
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二抵接块312抵接于所述弹性面壳11内壁上,使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连接更紧密。
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块111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12,两所述第一加强筋112之间形成卡接槽113,所述抵接突台311设有第二加强筋313,所述第二加强筋313卡接于所述卡接槽113内。
具体地,通过第一加强筋112增加所述第一抵接块111的强度,防止歪扭变形。通过第二加强筋313增加抵接突台311的强度,防止歪扭变形。同时所述第二加强筋313卡接于所述卡接槽113内,起引导较准作用,使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安装过程更快捷,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2的背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摩头2的突台122,所述突台122设有凹槽1221,所述按摩头2包括支撑架21和脉冲电极片22,所述脉冲电极片22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所述支撑架21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1221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底壳12的背面设有2个用于安装所述按摩头2的突台122,所述突台122设有凹槽1221,通过所述脉冲电极片22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实现固定所述脉冲电极片22,所述支撑架21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1221通过螺丝或胶水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按摩头2安装于所述突台122中,且不易左右上下位移,确保所述按摩头2工作稳定性,同时使所述按摩头2突出于所述底壳12,更容易与人体颈部接触,使按摩头2可调节的角度范围更广,与人体颈部更贴服,增加按摩舒适度。
同时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凹槽1221整体固定连接,避免单独一个点的连接,受力均匀,不易破损。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1边缘设有卡口211,所述脉冲电极片22设有卡块221,所述卡块221与所述卡口211卡接。
具体地,通过所述卡块221与所述卡口211卡接,实现所述脉冲电极片22与所述支撑架21快速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脉冲电极片22之间设有加热片23和热敏感应器24。
具体地,通过加热片23传导热量到所述脉冲电极片22,实现热敷功能。通过所述热敏感应器24,实现对所述脉冲电极片22工作温度实时检测。
较佳的,所述热敏感应器24为负温度系数热敏感应器,实现对所述脉冲电极片22工作温度更直观的反馈。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2背面中间位置纵向设有呈字母v形的分隔槽123。
具体地,通过所述呈字母v形的分隔槽123将所述底壳12分隔成两部分,减低按摩头2调节角度时互相的影响。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面壳11背面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第一卡槽114,所述底壳12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14卡接的第一卡边124。
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一第一卡槽114与所述第一卡边124卡接,实现不必螺丝即可连接弹性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提高安装效率。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31边缘设有第二卡槽314,所述下壳32设有与所述卡槽314卡接的第二卡块322。
具体地,通过所述第二卡槽314与所述第二卡块322卡接,实现不必螺丝即可连接所述上壳31和所述下壳32,提高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双头智能护颈仪,包括弹性外壳(1)、用于对颈部按摩的按摩头(2)和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外壳(1)两端用于夹紧颈部的手柄(3),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头(2)固定于所述弹性外壳(1)的背面,所述弹性外壳(1)两端分别插接于所述手柄(3)开口的一端,所述弹性外壳(1)与所述手柄(3)形成弓形;
所述弹性外壳(1)包括弹性面壳(11)和底壳(12),所述弹性面壳(11)两端设有第一抵接块(111),所述底壳(12)两端设有第一卡扣(121);
所述手柄(3)包括上壳(31)和下壳(32),所述上壳(31)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抵接突台(311),所述下壳(32)靠近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块(321);
所述第一抵接块(111)与所述抵接突台(311)抵接,所述卡扣(121)与所述第一卡块(321)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抵接突台(311)之间设有第二抵接块(312),所述第二抵接块(312)抵接于所述弹性面壳(11)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块(111)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12),两所述第一加强筋(112)之间形成卡接槽(113),所述抵接突台(311)设有第二加强筋(313),所述第二加强筋(313)卡接于所述卡接槽(1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2)的背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摩头(2)的突台(122),所述突台(122)设有凹槽(1221),所述按摩头(2)包括支撑架(21)和脉冲电极片(22),所述脉冲电极片(22)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1)的一端,所述支撑架(21)的另一端与所述凹槽(12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边缘设有卡口(211),所述脉冲电极片(22)设有卡块(221),所述卡块(221)与所述卡口(211)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脉冲电极片(22)之间设有加热片(23)和热敏感应器(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2)背面中间位置纵向设有呈字母v形的分隔槽(1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面壳(11)背面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第一卡槽(114),所述底壳(12)正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14)卡接的第一卡边(1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智能护颈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31)边缘设有第二卡槽(314),所述下壳(32)设有与所述卡槽(314)卡接的第二卡块(32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