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底板构件、第二底板构件、底板和塔筒基础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4


本申请属于塔筒建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塔筒基础的底板和塔筒基础。



背景技术:

随着风机发电效率的增加,叶片长度越来越长,与之匹配的风机塔筒的高度和截面尺寸也不断增加。钢结构塔筒由于成本较高、运输困难,因此难以满足大截面高塔筒的建造要求。混凝土塔筒能够经济地建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因此得到广泛关注。塔筒底部的塔筒基础承载着上部塔筒,其抗压强度直接影响整个塔筒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相关技术中,为了使塔筒基础的各种零部件之间稳固连接,塔筒基础均为现场浇筑,当施工地点位于偏远地区或者环境险峻的地区时施工难度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包括:第一底座构件,所述第一底座构件为扇形柱体;第一凸台构件,所述第一凸台构件为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同轴的扇形柱体,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半径,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贴合;肋梁,所述肋梁从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肋梁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相连,所述肋梁沿径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半径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半径。

本申请的第一底板构件,为预制式的产品,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第一底板构件,可以预先在加工条件更好的地区加工出第一底板构件,再运输到需要建造塔筒基础的地区拼接为底板,无需在现场浇筑底板,且第一底板构件的体积和宽度远小于底板的体积和宽度,便于运输。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凸台构件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弧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正对贴合,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两个侧壁分沿轴向对齐。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和/或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宽度不超过3.5m。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一连接筋。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多个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沿径向间隔开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最内侧的所述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不大于1000mm,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外周壁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预埋的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一锚筋。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板构件包括:第二底座构件,所述第二底座构件为扇形柱体;第二凸台构件,所述第二凸台构件为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同轴的扇形柱体,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半径,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顶面贴合。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凸台构件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弧度相等,且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顶面正对贴合,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两个侧壁分沿轴向对齐。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和/或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宽度不超过3.5m。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二连接筋。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多个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沿径向间隔开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最内侧的所述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不大于1000mm,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外周壁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预埋的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连接盒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二锚筋。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塔筒基础的底板,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第一底板构件;多个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第二底板构件;多个所述第一底板构件与多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沿周向设置且拼接相连。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还包括:插筋,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第二连接筋沿径向交错设置,所述插筋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筋及所述第二连接筋,所述插筋至少包括沿竖向间隔开的两个。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侧壁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对应的侧壁的间距不小于200mm。

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板构件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塔筒基础,包括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底板。

所述塔筒基础、所述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构件与上述的第一底板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构件和第二底板构件拼接为底板时凸台与肋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板拆分为第一底板构件和第二底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构件和第二底板构件拼接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的底板构件之间的连接断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构件和第二底板构件拼接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构件和第二底板构件拼接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的底板构件之间的连接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塔筒基础100,

底板10,第一底板构件10a,第二底板构件10b,第一底座构件11a,第二底座构件11b,凸台12,第一凸台构件12a,第二凸台构件12b,肋梁13a,第一连接筋14a,第二连接筋14b,插筋14c,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第二预应力筋16c,第一连接盒17a,第二连接盒17b,第一锚筋18a,第二锚筋18b,后浇带19,接缝19b,

中心筒20,顶板30,支撑杆40,支撑杆本体41,连接杆44,垫层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用于支撑塔筒本体,而塔筒本体的上端可以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包括:底板10、中心筒20、顶板30和支撑杆40。

其中,底板10位于基坑内,在实际的执行中,基坑内可以设有垫层50,然后将底板10设置在垫层50上,底板10在水平方向的面积大于中心筒20和顶板30的面积,这样底部的稳固性更高,底板10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在实际的执行中,底板10可以设计为环形板状,但不限于平板结构,比如可以具有阶梯的阶梯板结构。

中心筒20的下端与底板10相连,中心筒20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

中心筒20支撑于底板10,中心筒20可以为环形结构,中心筒20的中部具有空腔,且在中心筒20的至少一个壁面设有门洞,空腔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的一些附属设备,包括用于检修的平台板。

中心筒20的上端与顶板30相连,中心筒20的上表面与顶板30的下表面相连,顶板30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顶板30用于支撑上方的塔筒本体,如图1所示,顶板30上设有锚栓,锚栓用于连接上部的塔筒法兰。

支撑杆40包括:支撑杆本体41和连接杆44。

其中,支撑杆本体41的下端与连接杆44固定连接,且支撑杆本体41与连接杆44成锐角,比如支撑杆本体41与连接杆44的夹角为α,30°≤α≤60°。

在将支撑杆本体41安装到塔筒基础100后,支撑杆本体41从上到下向背离中心筒20的方向倾斜延伸,连接杆44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杆本体4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杆4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杆本体41的上端用于与顶板30连接,这样支撑杆40提供的水平和竖向的支撑力较为均衡。在实际的执行中,支撑杆40为预制式支撑杆40,连接杆44与支撑杆本体41可以为一体浇筑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倾斜设置的支撑杆40可以给顶板30提供斜向的支撑力,使顶板30及上方的塔筒本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较好。

如图1所示,底板10包括:底板10本体、凸台12、肋梁13a。

其中底板10本体可以平板状,底板10本体支撑于垫层50上,凸台12凸出于底板10本体的上表面,凸台12的面积小于底板10本体的面积,凸台12可以位于底板10本体的中心,中心筒20支撑于凸台12,也就是说,底板10的主要承重区域在中心位置,凸台12的结构相当于对底板10的中心区域作了加厚的处理,以防止中心筒20、顶板30及上方的塔筒本体压溃底板10。

如图1和图2所示,肋梁13a从凸台12的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肋梁13a可以与凸台12等高平齐,肋梁13a与底板10本体的上表面相连,肋梁13a的下表面与底板10本体的上表面平齐,肋梁13a可以为条状。

连接杆44的底面与底板10本体的上表面贴合且相连,连接杆44的径向内端面与肋梁13a的径向外端面贴合且相连。

下面参考图3-图9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板10。

如图3-图9所示,底板10包括多个第一底板构件10a和多个第二底板构件10b,多个所述第一底板构件10a与多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10b沿周向设置且拼接相连,相邻的两个底板10构件的侧壁正对且相连,这样多个底板10构件可以拼接为底板10,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为预制的,这样在建造塔筒基础100时,无需在现场浇筑底板10,可以利用提前预制的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从而不必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塔筒基础100在偏远或环境恶劣地区的建造效率,特别适用于不便于现场浇筑的使用环境,且预制的结构精度较高,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的拼接方式为一块第一底板构件10a对应两块第二底板构件10b的方式,在该拼接方式中,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弧度和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弧度均为20°,第二底座构件11b的弧度和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弧度均为20°,即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弧度均为20°,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构件10a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底板构件10b。这样单块的底板10构件的弧度小,对应的宽度也较小,便于运输。当然,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的拼接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组合形式,比如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弧度为20°,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弧度均为40°,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的拼接方式为一一交错的方式。

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

如图3所示,第一底板构件10a包括:第一底座构件11a、第一凸台构件12a和肋梁13a。

其中,第一底座构件11a为扇形柱体,第一凸台构件12a为与第一底座构件11a同轴的扇形柱体,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半径小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半径,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底面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顶面贴合,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一凸台构件12a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弧度相等,且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底面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顶面正对贴合,第一凸台构件12a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两个侧壁分沿轴向对齐,这样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外形平整度好,便于生产与运输。

如图4所示,肋梁13a从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且肋梁13a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顶面相连,肋梁13a沿径向的长度与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半径之和小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半径。肋梁13a的高度与第一凸台构件12a的高度可以相同,这样肋梁13a与第一凸台构件12a在厚度方向可以平齐,肋梁13a可以为长方体形,肋梁13a的宽度小于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外周壁的长度,肋梁13a用于提高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对应区域的强度和刚度。

在实际的执行中,肋梁13a沿径向的长度与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半径之和,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半径的比值为a,满足:0.4≤a≤0.7,也就是说,沿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径向,肋梁13a和第一凸台构件12a的长度之和大致为第一底座构件11a的长度的一半左右。

本申请的第一底板构件10a,为预制式的产品,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第一底板构件10a,可以预先在加工条件更好的地区加工出第一底板构件10a,再运输到需要建造塔筒基础100的地区拼接为底板10,无需在现场浇筑底板10,且第一底板构件10a的体积和宽度远小于底板10的体积和宽度,便于运输。

如图3所示,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弧度和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弧度均为20°,这样第一底板构件10a沿外周壁(弧形的外壁)的方向的宽度较小,便于运输。

第一底板构件10a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宽度不超过3.5m。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底板构件10a为预制式的,其必然涉及到运输的问题,通过限定其在某一个方向的宽度,可以便于其运输。比如图3所示的第一底板构件10a,在特定方向(外周壁的两端的方向)的宽度w1小于3.5m。

对应地,如图3所示,第二底板构件10b包括:第二底座构件11b、第二凸台构件12b。

其中,第二底座构件11b为扇形柱体,第二凸台构件12b为与第二底座构件11b同轴的扇形柱体,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半径小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半径,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底面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顶面贴合,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二凸台构件12b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弧度相等,且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底面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顶面正对贴合,第二凸台构件12b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两个侧壁分沿轴向对齐,这样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外形平整度好,便于生产与运输。

本申请的第二底板构件10b,为预制式的产品,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第二底板构件10b,可以预先在加工条件更好的地区加工出第二底板构件10b,再运输到需要建造塔筒基础100的地区拼接为底板10,无需在现场浇筑底板10,且第二底板构件10b的体积和宽度远小于底板10的体积和宽度,便于运输。

如图3所示,第二底座构件11b的弧度和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弧度均为20°,这样第二底板构件10b沿外周壁(弧形的外壁)的方向的宽度较小,便于运输。

第二底板构件10b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宽度不超过3.5m。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底板构件10b为预制式的,其必然涉及到运输的问题,通过限定其在某一个方向的宽度,可以便于其运输。比如图3所示的第二底板构件10b,在特定方向(外周壁的两端的方向)的宽度w2小于3.5m。

下面根据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预埋的连接结构来描述三种结构形式的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及其拼接完成的底板10。

第一种连接结构形式:

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板构件10a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的第一连接筋14a,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一连接筋14a设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侧壁,当然,也能在第一凸台构件12a的侧壁设置第一连接筋14a。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筋14a的两端均伸入第一底板构件10a的侧面以形成闭环。第一底板构件10a可以为u形或v形。第一底板构件10a可以为第一底板构件10a的钢筋的一部分伸出混凝土以形成。

对应地,第二底板构件10b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的第二连接筋14b,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二连接筋14b设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侧壁,当然,也能在第二凸台构件12b的侧壁设置第二连接筋14b。如图6所示,第二连接筋14b的两端均伸入第二底板构件10b的侧面以形成闭环。第二底板构件10b可以为u形或v形。第二底板构件10b可以为第二底板构件10b的钢筋的一部分伸出混凝土以形成。

如图6所示,在将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时,相邻的两个底板10构件的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筋14a与第二连接筋14b沿径向交错设置。

插筋14c沿底板10的径向贯穿第一连接筋14a和第二连接筋14b的内环,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构件10a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之间设两根插筋14c,两根插筋14c分别设在环形的上下两端。

然后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之间的接缝通过后浇混凝土填充。这样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可以通过后浇带19相连为一体。

第一底板构件10a的侧壁与相邻的一个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对应的侧壁的间距不小于200mm。这样后浇带19的宽度足够大,便于实现有效地浇筑,且连接强度更大。

上述连接结构适用于相邻的第一底板构件10a与第二底板构件10b,也适用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底板构件10b。

其中,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构件10a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底板构件10b,也就是说,两个相邻的第二底板构件10b之间也要连接,其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二底板构件10b和第二底板构件10b的连接结构,即两个相邻的第二底板构件10b的相对的侧面伸出的第二连接筋14b沿径向交错设置,插筋14c沿底板10的径向贯穿第二连接筋14b的内环,然后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底板构件10b之间的接缝通过后浇混凝土填充。这样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底板构件10b可以通过后浇带19相连为一体。

如图5所示,第一底板构件10a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用于避让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多个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中的至少一个到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圆心的距离与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也就是说,至少在第一底板构件10a的靠近外周壁的位置和中间位置留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其中一个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沿径向的位置可以与肋梁13a的位置对应。

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设在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径向外侧,因此可以将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设在第一底座构件11a。

对应地,第二底板构件10b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用于避让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多个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中的至少一个到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圆心的距离与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设在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径向外侧,因此可以将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设在第二底座构件11b。

这样,在将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时,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和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可以正对设置,且可以形成环形的管道,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顺次贯穿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与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以提供周向的张拉预应力,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第二种连接结构形式:

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板构件10a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多个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沿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径向间隔开设置。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用于避让第二预应力筋16c。在实际的执行中,一部分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贯穿第一底座构件11a,另一部分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贯穿第一凸台构件12a,当然,也可以是所有的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均贯穿第一底座构件11a。

对应地,第二底板构件10b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多个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沿径向间隔开设置。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用于避让第二预应力筋16c。在实际的执行中,一部分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贯穿第二底座构件11b,另一部分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贯穿第二凸台构件12b,当然,也可以是所有的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均贯穿第二底座构件11b。

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和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均为圆弧形,在将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时,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与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正对设置,且可以形成环形的管道,第二预应力筋16c顺次贯穿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与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以提供周向的张拉预应力,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相邻的两个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最内侧的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到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圆心的距离不大于1000mm,最外侧的第一底板10预应力管道到第一底座构件11a的外周壁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相邻的两个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最内侧的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到第二底座构件11b的圆心的距离不大于1000mm,最外侧的第二底板10预应力管道到第二底座构件11b的外周壁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这样在将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时,各个区域的张拉力更为均衡,第一底板构件10a与第二底板构件10b的拼接更牢固。

第三种连接结构形式:

在如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底板构件10a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预埋的第一连接盒17a。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一连接盒17a设于第一底座构件11a的侧壁,当然,也能在第一凸台构件12a的侧壁设置第一连接盒17a。

第一连接盒17a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一锚筋18a,第一锚筋18a预埋在混凝土结构中,每个第一连接盒17a的内侧板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锚筋18a,第一锚筋18a用于增强第一连接盒17a预埋后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强度。

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盒17a的外侧板到第一底板构件10a的侧壁之间具有厚度较薄的混凝土层,第一连接盒17a的外侧板具有通孔,在加工第一底板构件10a时,在上述混凝土层的与通孔对应的位置预设避让孔。

对应地,第二底板构件10b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预埋的第二连接盒17b,第二连接盒17b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二锚筋18b。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二连接盒17b设于第二底座构件11b的侧壁,当然,也能在第二凸台构件12b的侧壁设置第二连接盒17b。

第二连接盒17b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二锚筋18b,第二锚筋18b预埋在混凝土结构中,每个第二连接盒17b的内侧板连接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锚筋18b,第二锚筋18b用于增强第二连接盒17b预埋后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强度。

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盒17b的外侧板到第二底板构件10b的侧壁之间具有厚度较薄的混凝土层,第二连接盒17b的外侧板具有通孔,在加工第二底板构件10b时,在上述混凝土层的与通孔对应的位置预设避让孔。

在将第一底板构件10a与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时,螺纹连接件贯穿两个相邻的底板10构件的通孔及避让孔,从而实现底板10构件之间的初步连接。

初步连接后,相邻的两个底板10构件之间会留有接缝19b,第一连接盒17a和第二连接盒17b的上端均敞开,往第一连接盒17a、第二连接盒17b、接缝19b浇灌高强砂浆或灌浆料,以将第一连接盒17a、第二连接盒17b、接缝19b填充密实,从而实现第一底板构件10a与第二底板构件10b的拼接。

上述连接结构适用于相邻的第一底板构件10a与第二底板构件10b,也适用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底板构件10b。

如图8所示,第一底板构件10a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用于避让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多个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中的至少一个到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圆心的距离与第一底板构件10a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也就是说,至少在第一底板构件10a的靠近外周壁的位置和中间位置留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其中一个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沿径向的位置可以与肋梁13a的位置对应。

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设在第一凸台构件12a的径向外侧,因此可以将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设在第一底座构件11a。

对应地,第二底板构件10b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用于避让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多个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中的至少一个到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圆心的距离与第二底板构件10b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在实际的执行中,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设在第二凸台构件12b的径向外侧,因此可以将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设在第二底座构件11b。

这样,在将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拼接为底板10时,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和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可以正对设置,且可以形成环形的管道,第一底板10预应力筋顺次贯穿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15a与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15b,以提供周向的张拉预应力,第一底板构件10a和第二底板构件10b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座构件,所述第一底座构件为扇形柱体;

第一凸台构件,所述第一凸台构件为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同轴的扇形柱体,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半径,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贴合;

肋梁,所述肋梁从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肋梁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相连,所述肋梁沿径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半径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构件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弧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正对贴合,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两个侧壁分沿轴向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

和/或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宽度不超过3.5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一连接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多个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沿径向间隔开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最内侧的所述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不大于1000mm,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外周壁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预埋的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连接盒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一锚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一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一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9.一种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包括:

第二底座构件,所述第二底座构件为扇形柱体;

第二凸台构件,所述第二凸台构件为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同轴的扇形柱体,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半径,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顶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构件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弧度相等,且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顶面正对贴合,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两个侧壁分沿轴向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

和/或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宽度不超过3.5m。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二连接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多个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沿径向间隔开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的间距不大于1000mm,最内侧的所述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不大于1000mm,最外侧的所述第二底板预应力管道到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外周壁的距离不大于1000mm。

15.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预埋的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连接盒的内侧板连接有预埋的第二锚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塔筒基础的第二底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设有沿周向贯穿自身的多个弧形的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设于靠近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外周壁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底座预应力管道中的至少一个到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半径的比值介于0.4-0.6之间。

17.一种塔筒基础的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底板构件;

多个如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底板构件;

多个所述第一底板构件与多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沿周向设置且拼接相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塔筒基础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筋,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向外伸出的多个环形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第二连接筋沿径向交错设置,所述插筋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筋及所述第二连接筋,所述插筋至少包括沿竖向间隔开的两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塔筒基础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构件的侧壁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的对应的侧壁的间距不小于20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塔筒基础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所述第二底座构件的弧度和所述第二凸台构件的弧度均为20°,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板构件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底板构件。

21.一种塔筒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第一底板构件、第二底板构件、底板和塔筒基础,所述第一底板构件,包括:第一底座构件,所述第一底座构件为扇形柱体;第一凸台构件,所述第一凸台构件为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同轴的扇形柱体,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半径,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贴合;肋梁,所述肋梁从所述第一凸台构件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肋梁与所述第一底座构件的顶面相连。本申请的第一底板构件,为预制式的产品,可以预先在加工条件更好的地区加工出第一底板构件,再运输到需要建造塔筒基础的地区拼接为底板,无需在现场浇筑底板,且第一底板构件的体积和宽度远小于底板的体积和宽度,便于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孙阳;李沐;邓飞;张鹤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国金电力新能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