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272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拍摄稳定器、拍摄云台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稳定器和云台的收纳要求也逐渐提高,三轴云台一般包括三个电机,分别为控制俯仰运动的俯仰轴(pitch轴)电机、控制平移运动的平移轴(yaw轴)电机以及控制横滚运动的横滚轴(roll轴)电机。一般地,在非工作状态时为了便于收纳和携带电机设有限位结构,由于电机在断电的情况下,定子和转子在外力作用下会相对转动,导致拍摄稳定器或拍摄云台在携带过程中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中国专利申请cn208738973u公开了一种稳定器航向电机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该稳定器包括“7”字型手柄,“7”字型手柄包括相交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其相交端设有装航向电机的电机槽,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均连接航向电机的定子,该锁定结构还包括顶针板,与锁针板相配合的锁块、盖板、弹簧,锁针板一端设有转轴,盖板与第二手柄内部通过螺钉连接,并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限位结构,转轴位于盖板与第二手柄之间,锁针板通过盖板与第二手柄内部连接;在盖板上板面增设凸点,用于限制锁针板仅能沿着转轴转动,能够防止锁针板脱落,提高了锁定结构的稳定性;盖板设有承载台,弹簧一端抵住锁针板底面,另一端抵住承载台;锁针板顶面设有凸台,锁块通过位于第二手柄的滑道与第二手柄滑动连接,且一端位于第二手柄侧面的外表面,另一端与锁针板的顶面相对,通过滑动挤压或离开凸台,从而带动锁针离开或进入凹槽;锁块位于第二手柄内侧和外侧的部分分别设有与第二手柄内表面和外表面平行的卡位结构,用于保证滑块位于第二手柄外侧的部分仅沿第二手柄滑动,位于第二手柄内侧的部分沿着锁针板滑动。通过滑动锁块挤压凸台实现顶针板上的锁针与电机转子上的凹槽分离,推动拨片开关使得锁块上的凸起离开凸台,顶针板上的锁针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到电机转子上的凹槽位置并进入凹槽,实现电机的转子与定子锁定。

这种锁定方式存在的缺点在于:顶针板上设置凸台,通过附图可知锁块位于凸台的上方,通过锁块挤压凸台实现解锁,通过锁块离开凸台实现锁紧,由于凸台与锁块匹配时要求对准度较高,组装难度大,如果在组装过程中出现偏差,工作时容易出现两者匹配存在差异的情况,在不应该锁紧的情况下进行锁紧操作,在应该锁紧的情况下出现分离,因此容易造成锁紧和解锁失效。同时,滑块与设置在“7”字型手柄外表面的拨片开关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穿过手柄及手柄内的部分空间延伸至滑块,因此连接轴的长度较长,拨动时容易倾斜,导致拨动不到位造成锁紧和解锁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与电机定子连接的连接臂上,包括弹簧、锁紧件、拨动杆,所述锁紧件可分为第一锁紧件或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两端可绕所述第一锁紧件中间的一个支点上下往复摆动,或所述第二锁紧件可整体左右移动;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锁紧件抵紧的同时将锁紧件与拨动杆抵紧,即弹簧和拨动杆分别位于锁紧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件弯曲呈l型,弯曲所成的角度为≥9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紧件至少有二段弯曲构成的台阶状,其中与所述拨动杆抵紧的一段弯曲角度为90°,其余的弯曲角度≥90°。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杆是一个偏心结构,安置在与电机定子相连接的连接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杆,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连接轴、抵接杆,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通过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可在所述连接臂设置的限位孔内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块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所述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横截面为一个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开关在所述连接臂上设置的导向限位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靠近于电机定子的位置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空腔的上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空腔靠近于转子外壳处设有出口,所述转子外壳上设有若干个缺口,所述锁紧件的一端可由所述出口伸出或缩回,当所述锁紧件的一端伸出时可卡入所述缺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可以摆动或滑动的锁紧件将电机转子锁止和解锁,并利用拨动杆上一个简单的偏心结构使得解锁和锁止的过程操作可靠方便,且解锁和锁止的过程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解锁时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锁止时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部分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拆去盖板2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部分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拆去盖板2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臂;11.导向限位槽;2.盖板;3.弹簧;4.锁紧件;41.第一锁紧件;4101.第一锁紧部;4102.第一抵接部;5.拨动杆;51.第一限位块;52.第二限位块;521.u形槽;53.连接轴;54.抵接杆;6.转子外壳,61.缺口;7.拨动开关;71.操作杆;42.第二锁紧件;4201.第一水平部分;4202.第二水平部分;4203.连接部;4204.第二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用于拍摄稳定器或拍摄云台上的电机,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连接臂1与定子连接,转子的外表面设有转子外壳6,转子外壳6上设有若干个缺口61,连接臂1靠近定子的位置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锁止机构包括盖板2、弹簧3、第一锁紧件41、拨动杆5和拨动开关7,盖板2设置于空腔的上部,并与空腔固定连接,盖板2与空腔于靠近转子端设有出口;第一锁紧件41设置在空腔内,第一锁紧件41的一端与连接臂1转动连接,另一端能够沿着出口往复摆动;弹簧3设置于空腔内,弹簧3的一端与盖板2抵紧,弹簧3另一端与第一锁紧件41抵紧的同时将第一锁紧件41与拨动杆5抵紧,即弹簧3和拨动杆5分别位于第一锁紧件41的两侧;拨动杆5的另一端连接拨动开关7。

第一锁紧件41弯曲呈l型,弯曲所成的角度为钝角,即第一锁紧部41沿着出口斜向伸出或缩进,即以拨动杆5为支点,第一锁紧件41的两端可上下摆动;弹簧3与第一抵接部4102抵紧还可以起到预锁紧的作用,即当转子外壳6上的缺口61未与盖板2的出口对齐时,第一锁紧部4101位于出口处抵住转子外壳的下缘,但不影响转子的转动,当转子外壳6上的缺口61转到与盖板2的出口对齐时,位于第一锁紧件41一端的第一锁紧部4101便会在弹簧3的作用下向上弹出与缺口61匹配,将转子锁紧。

拨动杆5为偏心杆,该偏心杆的组成包括第一限位块51、第二限位块52、连接轴53、抵接杆54,第一限位块51与第二限位块52平行设置,第一限位块51与第二限位块52可在连接臂1设有的限位孔内转动,且第一限位块51与第二限位块52通过连接轴53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51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抵接杆54,抵接杆54的横截面为一个多边形,第二限位块52上设有u形槽521,操作拨动开关7位于连接臂1上设有的导向限位槽11内,拨动开关7上设有操作杆71,该操作杆71位于u形槽521内。推动拨动开关7移动时,操作杆71便会带动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抵接杆54转动。

锁止过程,推动拨动开关7时,拨动杆5重心偏向上部,推动第一锁紧件41向上挤压弹簧3,同时将第一锁紧件41往上推,穿出出口,旋转转子,转子外壳6跟着同步转动,当缺口61运动到第一锁紧件41位置时,第一锁紧件41伸入缺口61将转子6卡住,实现定子与转子的锁止,抵接杆54的多边形横截面可限制第一锁紧件41摆动的角度。

解锁过程,向锁定过程相反的方向推动拨动开关7时,拨动杆5沿着第一锁紧件41向下移动,使得第一锁紧件41和拨动杆5的重心向下,弹簧3的弹性力快速释放,使得第一锁紧部41与缺口61分离,实现定子与转子的解锁。

拨动杆5的偏心结构使得解锁和锁止的过程操作较为轻松方便,且解锁和锁止的过程速度更快。

实施例2:

如图7至图10所示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用于拍摄稳定器或拍摄云台上的电机与连接臂1之间,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连接臂1与定子连接,转子的外表面设有转子外壳6,转子外壳6上设有若干个缺口61,连接臂1靠近定子的位置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锁止机构包括盖板2、弹簧3、第二锁紧件42、拨动杆5和拨动开关7,盖板2设置于空腔的上部,并与空腔固定连接,盖板2与空腔于靠近转子端设有出口;第二锁紧件42可以沿着连接臂1的空腔内沿来回滑动,第二锁紧件42包括第一水平部分4201、第二水平部分4202和连接部4203和第二抵接部4204,第一水平部分4201与第二抵接部4204呈直角连接,第一水平部分4201与第二水平部分4202通过连接部4203连接,第一水平部分4201与连接部4203形成的角度为钝角,使得第一水平部分4201与第二水平部分4202呈台阶状,且第二水平部分4202高于第一水平部分4201,第二水平部分4202从盖板2上的开口穿出与缺口61匹配;第一水平部分4201、第二水平部分4202和连接部4203一体成型;弹簧3的一端与连接臂1的内腔抵紧,弹簧3的另一端与第二抵接部4204的一侧抵紧的同时将第二抵接部4204与与抵接杆54抵紧,即弹簧3和拨动杆5分别位于第二锁紧件42的两侧;拨动杆5的另一端连接拨动开关7。

拨动杆5为偏心杆,该偏心杆的组成包括第一限位块51、第二限位块52、连接轴53、抵接杆54,第一限位块51与第二限位块52平行设置,第一限位块51与第二限位块52可在连接臂1设有的限位孔内转动,且第一限位块51与第二限位块52通过连接轴53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51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抵接杆54,抵接杆54的横截面为一个多边形(如四方形),第二限位块52上设有u形槽521,操作拨动开关7位于连接臂1上设有的导向限位槽11内,拨动开关7上设有操作杆71,该操作杆71位于u形槽521内。推动拨动开关7移动时,操作杆71便会带动第一限位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抵接杆54转动。

锁止过程:推动拨动开关7,抵接杆54向前转动,拨动杆5放松对第二锁紧件42的第二抵接部4204的压紧力,弹簧3在释放弹性力,使得第二锁紧件42向靠近电机定子方向移动,旋转电机的转子,转子外壳6同步转动,当缺口61转到第二锁紧件42处,第二锁紧件42的第二水平部分4202伸入缺口61内,卡紧电机的转子,实现电机的定子与转子的锁止。

解锁过程:向锁止过程相反方向推动拨动开关7,抵接杆54向后转动,拨动杆5施力至第二抵接部4204,第二抵接部4204压紧弹簧3,第二锁紧件42的第二水平部分4202从缺口61的位置分离,使得电机的转子与定子解锁。

拨动杆5的偏心结构使得解锁和锁止的过程操作较为轻松方便,且解锁和锁止的过程速度更快。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与电机定子连接的连接臂(1)上,包括弹簧(3)、锁紧件(4)、拨动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4)可分为第一锁紧件(41)或第二锁紧件(42),所述第一锁紧件(41)两端可绕所述第一锁紧件(41)中间的一个支点上下往复摆动,或所述第二锁紧件(42)可整体左右移动;所述弹簧(3)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锁紧件(4)抵紧的同时将锁紧件(4)与拨动杆(5)抵紧,即弹簧(3)和拨动杆(5)分别位于锁紧件(4)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41)弯曲呈l型,弯曲所成的角度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42)至少有二段弯曲构成的台阶状,其中与所述拨动杆(5)抵紧的一段弯曲角度为90°,其余的弯曲角度≥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5)是一个偏心结构,安置在与电机定子相连接的连接臂(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5),包括第一限位块(51)、第二限位块(52)、连接轴(53)、抵接杆(54),所述第一限位块(5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5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块(5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52)通过所述连接轴(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5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52)可在所述连接臂(1)设置的限位孔内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块(51)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所述抵接杆(54),所述抵接杆(54)的横截面为一个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拨动开关(7),所述第二限位块(52)上设有u形槽(521),所述拨动开关(7)上的操作杆(71)在所述u形槽(521)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开关(7)在所述连接臂(1)上设置的导向限位槽(11)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靠近于电机定子的位置设有上部开口的空腔,空腔的上部设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与所述空腔靠近于转子外壳(6)处设有出口,所述转子外壳(6)上设有若干个缺口(61),所述锁紧件(4)的一端可由所述出口伸出或缩回,当所述锁紧件(4)的一端伸出时可卡入所述缺口(61)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的锁止机构,包括弹簧、锁紧件、拨动杆,所述锁紧件两端可绕所述锁紧件中间的一个支点上下往复摆动,或所述锁紧件整体左右移动;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锁紧件抵紧的同时将锁紧件与拨动杆抵紧,即弹簧和拨动杆分别位于锁紧件的两侧;通过设置可以摆动或滑动的锁紧件将电机转子锁止和解锁,并利用拨动杆上一个简单的偏心结构使得解锁和锁止的过程操作可靠方便,且解锁和锁止的过程速度更快。

技术研发人员:魏承赟;李鑫;李全;殷严刚;唐际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4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