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的控制方法,还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中的检锅方法主要采用在燃烧器中心或者锅支架上伸出一个检锅感应传感器。在灶具上放置锅具时检锅感应传感器在锅具的压力作用下产生感应信号,进而判断放置锅具的情况。未放置锅具时,则判断锅具不存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4296187b(申请号为201410567989.4)的中国发明专利《防干烧控火传感器》,其中的防干烧控火传感器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锅具状态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与灶具上锅具的底部相接触用于检测灶具上锅具底部的温度并输出电气信号,锅具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灶具上是否放置锅具并输出数字信号,锅具状态检测装置安装在温度检测装置上,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动盖、热敏电阻、弹性部件、中空的固定轴、温度检测导线,固定轴固定在灶具的炉头上且设有安装凸台,热敏电阻与动盖的顶部相接触,弹性部件一端顶住动盖顶部,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的安装凸台上,温度检测导线的一端与热敏电阻电连接,另一端穿过中空的固定轴与外部电路连接,所述的锅具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磁控装置、磁铁、磁控导线,磁铁安装在固定轴外表面,磁控装置根据对磁铁磁场的感应情况,输出开或关的数字信号,磁控导线一端与磁控装置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路连接。在灶具上未放置锅具的情况下,此结构的消磁块的位置高于磁铁的位置,当放置锅具时,温度检测装置的动盖受锅具的重力推压下行,消磁块随温度检测装置导线向下运动,进入磁铁产生的磁场内,此时磁铁产生的磁场被消弱,磁控开关感应到所处磁场的消弱,极磁铁和n极磁铁的吸引力加大,克服了弹性元件的拉力,因此磁控开关闭合并通过磁控导线向控制器输出有坐锅的数字信号。其中的公开的结构在安装时需要在燃烧器上开孔,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同时锅具状态检测装置长期处于燃烧部位,长期高温,传感器内部导线、弹性元件部件的工作可靠性低,并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通过热电偶数据实现锅具放置与否检测的燃气灶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仅通过对现有灶具中的热电偶位置进行微调即能实现放置锅具与否检测的燃气灶。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获取内环火盖保火孔附近热电偶当前的电动势u;
将电动势u与保火孔有火状态对应的电动势阈值u0进行比较;
如果u≥u0,则进一步将电动势u与放置锅具对应的电动势阈值u1进行比较,其中u1>u0;
如果u≥u1,则判断燃气灶上放置了锅具;如果u<u1,则判断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
为了避免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的情况下燃烧器长时间进行燃烧,保证使用安全,在判断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后,对未放置锅具的持续时间t进行计时,进而将t与设定的时间阈值t0进行比较,如果t≥t0,则控制关火。
安全地,如果u<u0,则判断燃气灶处于无火状态。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以及热电偶,所述内环火盖的环壁上开设有保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设置在内环火盖的一侧,并且热电偶的顶部处于所述保火孔的出口附近,所述保火孔内的火焰能够被燃烧器上方的物体压制到热电偶的顶部上。
优选地,所述保火孔外端中心距离燃烧器顶部的距离为1mm~5mm。
优选地,所述保火孔的孔径为0.5mm~3mm。
优选地,所述保火孔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5°~60°。
优选地,所述保火孔外端中心距离热电偶顶端中心的距离为3mm~8mm。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顶端距离保火孔外端中心之间的高度a为﹣b/2≤a≤0.58mm,其中b表示保火孔的孔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利用在放置锅具时,在锅具的影响下,会改变保火孔中的火焰以及热气沿保火孔倾斜角度向上传播的路径,将火焰及热气的传播角度下压而向四周传播,进而更多的接触热电偶,相应引起热电偶检测电动势的升高。如此通过检测热电偶电动势,即能获取锅具的方式情况。该方法在不额外设置锅具检测部件的情况下实现了对锅具放置情况的检测,避免了安装检测部件打孔的问题,也方便进行燃烧器的改造,改造成本低。
本发明中的燃气灶即利用该燃气灶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现有灶具中的热电偶位置进行微调即能实现放置锅具与否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有火且未放置锅具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有火且放置锅具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气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1以及热电偶2,内环火盖1的环壁上开设有保火孔11,热电偶2设置在内环火盖1的一侧,并且热电偶2的顶部处于保火孔11的出口附近。此外,该燃气灶还包括有信号放大电路、控制器、电磁阀。热电偶2通过信号放大电路与控制器电连接,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热电偶2用于检测保火孔11内的火焰情况,如果在电磁阀闭合导通的情况下,热电偶2检测到无火的情况,热电偶2的检测信号通过信号放大电路的放大作用后传送至控制器中,该控制器在获取到无火信号后,控制电磁阀断开,实现关火操作,保证使用安全。
具体的设置参数为:保火孔11外端中心距离燃烧器顶部的距离为1mm~5mm。保火孔11的孔径为0.5mm~3mm。保火孔11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5°~60°。保火孔11外端中心距离热电偶2顶端中心的距离为3mm~8mm。热电偶2顶端距离保火孔11外端中心之间的高度a为﹣b/2≤a≤0.58mm,其中b表示保火孔11的孔径。根据具体的产品选取相匹配的参数,使得燃烧器上放置锅具的情况下,保火孔11内的火焰能够被燃烧器上方的锅具压制到热电偶2的顶部上,进而提高热电偶2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该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获取内环火盖1保火孔11附近热电偶2当前的电动势u;
将电动势u与保火孔11有火状态对应的电动势阈值u0进行比较;本实施例中u0=5mv;
如果u≥u0,则进一步将电动势u与放置锅具对应的电动势阈值u1进行比较,其中u1>u0;本实施例中u1=15mv;
如果u<u0,则判断燃气灶处于无火状态。
如果u≥u1,则判断燃气灶上放置了锅具;
如果u<u1,则判断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在判断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后,对未放置锅具的持续时间t进行计时,进而将t与设定的时间阈值t0进行比较,如果t≥t0,则控制关火。
该燃气灶及其控制方法在现有燃气灶的热电偶2安装方式下,不增加额外检测部件,只需对热电偶2的安装位置进行微调。
热电偶2不仅可以实现现有维持电磁阀吸合的功能,还可以实现有无火和有无锅具的功能,热电偶2同时实现三个功能的实现。在有火情况下,长期无锅,灶具中心控制器可以控制关断电磁阀,从而关火,确保燃烧安全。该燃气灶避免了安装检测部件打孔的问题,也方便进行现有的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成本低。
1.一种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获取内环火盖(1)保火孔(11)附近热电偶(2)当前的电动势u;
将电动势u与保火孔(11)有火状态对应的电动势阈值u0进行比较;
如果u≥u0,则进一步将电动势u与放置锅具对应的电动势阈值u1进行比较,其中u1>u0;
如果u≥u1,则判断燃气灶上放置了锅具;如果u<u1,则判断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燃气灶上未放置锅具后,对未放置锅具的持续时间t进行计时,进而将t与设定的时间阈值t0进行比较,如果t≥t0,则控制关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u<u0,则判断燃气灶处于无火状态。
4.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1)以及热电偶(2),所述内环火盖(1)的环壁上开设有保火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2)设置在内环火盖(1)的一侧,并且热电偶(2)的顶部处于所述保火孔(11)的出口附近,所述保火孔(11)内的火焰能够被燃烧器上方的物体压制到热电偶(2)的顶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孔(11)外端中心距离燃烧器顶部的距离为1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孔(11)的孔径为0.5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孔(11)的中心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15°~60°。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火孔(11)外端中心距离热电偶(2)顶端中心的距离为3mm~8mm。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2)顶端距离保火孔(11)外端中心之间的高度a为﹣b/2≤a≤0.58mm,其中b表示保火孔(11)的孔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