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37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理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



背景技术:

太阳穴是很重要的一个穴位,按摩太阳穴的保健作用也很强大,可以舒解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而且还具有醒脑安神的作用,对改善头晕头痛也有很大帮助。但是自己用双手来按摩很费力,导致很多人即使工作疲劳了或头部不舒服的时候,也只是稍微揉两下就放弃了。现有技术中也有很多脑康仪能缓解脑部不适,但大多是利用电磁波等场能与地球磁场或万有引力等共同形成一种能场,以消除负性作用,实现不良电场或磁场的屏蔽和保护,其主要作用机理体现在对脑细胞α波的影响,但是并未见采用我国传统的按摩理疗手法对太阳穴进行按摩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以实现自动对太阳穴进行按摩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包括外壳、按摩机构和用于驱动按摩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按摩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按摩块,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与外壳固定连接;连接杆上沿长度方向开有滑槽,外壳上固定设有限位杆,限位杆通过滑槽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按摩机构设有两个,且两个按摩机构镜面对称设置。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1)本方案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自动对太阳穴进行按摩的目的,解放了人的双手,降低了用户的疲劳感以及枯燥感;2)本方案使得人们可以将全身肌肉完全放松地享受休息时间,同时享受按摩太阳穴带来的舒适感,从而提升了按摩太阳穴的保健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转动盘,电机与外壳固定连接,转动盘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转盘上还偏心固定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本方案的按摩块能模拟人的手指按压太阳穴,并围绕太阳穴打圈按摩,使得按摩太阳穴的手法与传统的按摩理疗手法相似,进一步提升了按摩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电机为双轴电机,电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盘,转动盘上分别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两个传动杆同时固定连接在一根横梁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一根连接杆固定。

本方案通过采用一个电机同时驱动两个连接杆,使得两个按摩机构运行的频率更统一;而且,本申请使用了两个传动杆,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两个传动杆有利于提升横梁的稳定性,使得横梁摆动期间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进一步提升了按摩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外壳包括帽桶和帽顶,帽桶的纵截面为矩形,帽顶的纵截面为梯形,电机位于帽顶上。

使用本方案时,用户可以平躺使用,且帽桶能保证外壳稳定地与放置外壳的表面贴合,相比于将帽桶设计成圆筒的形状来说,本方案避免了帽桶会发生滚动的情况;而帽顶采用梯形结构能形成一定的空间容纳内部零件,同时也能减少了外壳的整体体积,更节约空间。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外壳内固定设有定位帽。

本方案避免了使用期间,用户的头部慢慢偏移导致的按摩位置不准确的情况,从而使得按摩块能更准确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按摩服务。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外壳上可拆卸连接有颈枕。

本方案的颈枕能在按摩过程中为用户的颈部提供支撑,避免了按摩过程中人体完全放松导致的颈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定位帽内设有缓冲层。

本方案能避免用户使用过程中,被定位帽硌疼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缓冲层设于定位帽的内侧的后部。

本方案避免了用户平躺使用时,脑部后侧被硌疼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缓冲层的覆盖面积,使得定位帽更清凉透气,避免了用户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热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定位帽上设有通风孔。

本方案有利于改善定位帽内外的空气流通情况,使得用户头部皮肤散发的热量能更快速地挥发出去。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按摩块为半椭圆形的按摩头。

此处的半椭圆形是指按摩块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与手指的指腹一样,本方案的按摩块模拟人的手指打圈按摩,使得按摩块对太阳穴的按摩点更准确,进一步提升了按摩舒适度很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实施例一中整体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3为图2沿j-j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沿o-o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图,剖切面为图2的j-j方向。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剖视图,剖切面为图2的j-j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连接杆1、第一按摩块2、帽桶3、帽顶4、限位杆5、第一滑槽6、第一转动盘7、第一驱动杆8、工字梁9、定位帽10、第二转动盘11、第二驱动杆12、传动杆13、横梁14、颈枕15、连接块16、双轴电机17、输出轴18。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包括外壳、按摩机构和用于驱动按摩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如图3所示,按摩机构包括第一按摩机构和第二按摩机构,为方便说明,下面将左侧的命名为第一按摩机构,右侧的命名为第二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机构和第二按摩机构镜面对称,以下以第一按摩机构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第一按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和第一按摩块2,第一按摩块2为半椭圆形的按摩头,且第一按摩块2采用硅胶制成;第一按摩块2的左端与第一连接杆1的下端胶粘固定。对应的,将第二按摩机构的内部结构分别命名为第二连接杆和第二按摩块。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采用韧性的不锈钢材质制成。

如图3所示,外壳采用中空设计,外壳包括相互焊接的帽桶3和帽顶4,帽桶3的纵截面为矩形,帽顶4的纵截面为梯形。帽桶3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焊接有一根限位杆5,以左侧的限位杆5为例,限位杆5的左端焊接在帽桶3的左侧壁上,第一连接杆1上开有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位于图4中),限位杆5的右端通过第一滑槽6与第一连接杆1滑动连接;右侧的限位杆5采用相同的方式与第二连接杆滑动连接。

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按摩机构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按摩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镜面对称设置,下面以第一驱动机构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一转动盘7,电机通过螺栓与帽顶4的左侧壁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盘7同轴焊接,第一转动盘7的右端面偏心焊接有第一驱动杆8,第一驱动杆8的右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连接杆1的上端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帽桶3内横向设置有工字梁9,工字梁9的下侧胶粘有定位帽10,定位帽10位于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定位帽10的周壁上均匀开有若干通风孔(图中未示出通风孔);定位帽10内还胶粘有缓冲层(图中未示出缓冲层),缓冲层为棉布层,缓冲层位于定位帽10的下侧(图2视角)。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因为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采用韧性的不锈钢材质制成,使用时,将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图3视角)向相反的方向掰开,使第一按摩块2和第二按摩块之间的距离大于头部宽度,进而使头部能进入第一按摩块2和第二按摩块之间;同时,通过定位帽10确定头部位置,然后松开第一按摩块2和第二按摩块,使第一按摩块2和第二按摩块紧贴在太阳穴位置;然后启动电机使第一转动盘7转动,第一转动盘7转动带动第一驱动杆8转动,第一驱动杆8带动第一连接杆1的上端做上、下、前、后的运动(图3所示方向),同时,第一连接杆1的下端也会在限位杆5的下侧做上、下、前、后的运动(图3所示方向),从而实现了模拟手指在太阳穴打圈的目的,进而实现了自动对太阳穴进行按摩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电机选用双轴电机17,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设于帽顶4的顶部,电机的输出轴18位于电机的左、右两端,电机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转动盘11,下面以左侧的第二转动盘11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左侧的输出轴18与第二转动盘11同轴设置,且输出轴18与第二转动盘11卡接;第二转动盘11的左下端焊接有第二驱动杆12,第二驱动杆12的左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3,传动杆13的下端焊接有横梁14,横梁14的左端与第一连接杆1固定卡接;横梁14的右端穿过电机右侧的传动杆13,并与第二连接杆固定卡接。

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18驱动第二转动盘11转动,第二转动盘11带动第二驱动杆12上、下、前、后运动,第二驱动杆12带动传动杆13的上端以第二转动盘11的圆心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传动杆13带动横梁14做上、下、前、后的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的下端做上、下、前、后的运动,从而实现了驱动按摩块围绕太阳穴打圈按摩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帽桶3的下端卡接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的下端胶粘有颈枕15,颈枕15的整体形状为矩形,且颈枕15的中部开有与颈部贴合的凹槽;为了避免连接块16对脑后侧造成影响,导致用户的体验感降低,此处选择在颈枕15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连接块16的方式,避免连接块16与脑部的直接接触。当用户想躺着使用本方案时,可将连接块16卡接在帽桶3的下端,使颈枕15与帽桶3相对固定,从而避免了用户仰躺过程中颈部不舒适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按摩机构和用于驱动按摩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按摩块,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与外壳固定连接;连接杆上沿长度方向开有滑槽,外壳上固定设有限位杆,限位杆通过滑槽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按摩机构设有两个,且两个按摩机构镜面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转动盘,电机与外壳固定连接,转动盘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转盘上还偏心固定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双轴电机,电机的两侧分别设有转动盘,转动盘上分别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两个传动杆同时固定连接在一根横梁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一根连接杆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帽桶和帽顶,帽桶的纵截面为矩形,帽顶的纵截面为梯形,电机位于帽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固定设有定位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可拆卸连接有颈枕。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帽内设有缓冲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设于定位帽的内侧的后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帽上设有通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块为半椭圆形的按摩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理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脑康仪,包括外壳、按摩机构和用于驱动按摩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按摩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按摩块,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与外壳固定连接;连接杆上沿长度方向开有滑槽,外壳上固定设有限位杆,限位杆通过滑槽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按摩机构设有两个,且两个按摩机构镜面对称设置。采用本方案能自动对太阳穴进行按摩,解决了用户自己手动按摩时,无法将全身肌肉彻底放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三正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2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