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
背景技术:
电缆盘是为工矿企业提供缠绕电线电缆功能的线盘,目前被广泛用于油田矿山、建筑施工、机械制造单位、科研单位、港口码头、商场、宾馆、路桥建设等诸多行业。而随着工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移动电缆盘也成为电缆盘市场中的新宠,不仅改善了生产环境,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工的日常工作中常用到电缆,电缆缠绕在电缆盘上时使电缆盘具有较重的重量,从而导致电缆盘提升困难,所以就需要采用起重机、吊车等设备提升电缆。
例如申请号为201820692754.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工用摆动式电缆提升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左侧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支架的下侧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螺套,螺套的右侧与支架滑动连接,螺杆的左侧转动安装有推杆,所述支架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摆动支杆,摆动支杆的下侧与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支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提升架,提升架的内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盘。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提升速度快,节约电缆盘提升时间,适用于中小型电缆盘的提升。
基于上述检索发现,上述专利同时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多数电缆提升架,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电缆提升架在进行提升时多是通过一根支撑杆支撑,有些直接通过竖直安装的液压杆支撑,这些支撑结构在支撑时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因此会加快这些支撑件的老化速度,而且提升时支撑也不太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以解决现在的电缆提升架在进行提升时多是通过一根支撑杆支撑,有些直接通过竖直安装的液压杆支撑,这些支撑结构在支撑时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因此会加快这些支撑件的老化速度,而且提升时支撑也不太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包括底板、下支撑板、一号侧支撑板、二号侧支撑板、螺杆座、螺杆、摇把、定位块、电缆支撑板、电缆支撑杆、上支撑板和侧支撑板连杆;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对称安装有两个下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还通过两个螺杆座活动安装有一根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摇把;两个所述下支撑板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一组一号侧支撑板和二号侧支撑板;两组所述一号侧支撑板和二号侧支撑板的顶部均与一个上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一号侧支撑板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支撑板连杆,二号侧支撑板之间的顶部也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支撑板连杆;所述一号侧支撑板之间底部的侧支撑板连杆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块,且螺杆活动嵌入定位块中;两个所述上支撑板的顶部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缆支撑板;两个所述电缆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一根电缆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侧支撑板和二号侧支撑板为中间通过转轴连接的剪叉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一侧均设置有一道掏空的导槽。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侧支撑板的底部均通过转轴与下支撑板转动连接,二号侧支撑板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转轮,且转轮中间位于上支撑板的导槽中,一号侧支撑板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转轮,且转轮中间位于下支撑板的导槽中,一号侧支撑板的顶部均通过转轴与上支撑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与螺杆的嵌合部位为与螺杆外侧螺纹对应的内螺纹孔,因此定位块可沿螺杆方向进行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号侧支撑板和二号侧支撑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将电缆向上抬升时顺时针摇动摇把带动螺杆旋转,这时定位块便会带动一号侧支撑板的底部向左侧移动,同时一号侧支撑板和二号侧支撑板会相对旋转,从而使一号侧支撑板和二号侧支撑板的整体高度升高,这样上支撑板就会向上移动,从而使顶部的电缆上升,本装置的支撑结构为交叉式结构结合螺杆结构,支撑更加牢固稳定,使用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起后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起后的右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起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降下后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降下后的右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板;2、下支撑板;3、一号侧支撑板;4、二号侧支撑板;5、螺杆座;6、螺杆;7、摇把;8、定位块;9、电缆支撑板;10、电缆支撑杆;11、上支撑板;12、侧支撑板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对称安装有两个下支撑板2;底板1的顶部还通过两个螺杆座5活动安装有一根螺杆6;螺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摇把7;两个下支撑板2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一组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两组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的顶部均与一个上支撑板11活动连接;一号侧支撑板3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支撑板连杆12,二号侧支撑板4之间的顶部也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支撑板连杆12;一号侧支撑板3之间底部的侧支撑板连杆12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块8,且螺杆6活动嵌入定位块8中;两个上支撑板11的顶部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缆支撑板9;两个电缆支撑板9的顶部安装有一根电缆支撑杆10。
其中,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为中间通过转轴连接的剪叉式结构。
其中,下支撑板2和上支撑板11的一侧均设置有一道掏空的导槽。
其中,二号侧支撑板4的底部均通过转轴与下支撑板2转动连接,二号侧支撑板4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转轮,且转轮中间位于上支撑板11的导槽中,一号侧支撑板3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转轮,且转轮中间位于下支撑板2的导槽中,一号侧支撑板3的顶部均通过转轴与上支撑板11转动连接。
其中,定位块8与螺杆6的嵌合部位为与螺杆6外侧螺纹对应的内螺纹孔,因此定位块8可沿螺杆6方向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本装置提升电缆盘时,先将底板1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将电缆盘穿在电缆支撑杆10外侧,需要将电缆向上抬升时顺时针摇动摇把7带动螺杆6旋转,这时定位块8便会带动一号侧支撑板3的底部向左侧移动,同时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会相对旋转,从而使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的整体高度升高,这样上支撑板11就会向上移动,从而使顶部的电缆上升,本装置的支撑结构为交叉式结构结合螺杆结构,支撑更加牢固稳定,使用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当需要将电缆降下时,逆时针摇动摇把7带动螺杆6反向旋转,这时定位块8便会带动一号侧支撑板3的底部向右侧移动,使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的整体高度降低,这样上支撑板11就会向下移动,从而将电缆降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一种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下支撑板(2)、一号侧支撑板(3)、二号侧支撑板(4)、螺杆座(5)、螺杆(6)、摇把(7)、定位块(8)、电缆支撑板(9)、电缆支撑杆(10)、上支撑板(11)和侧支撑板连杆(12);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侧通过螺栓固定对称安装有两个下支撑板(2);所述底板(1)的顶部还通过两个螺杆座(5)活动安装有一根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摇把(7);两个所述下支撑板(2)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一组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两组所述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的顶部均与一个上支撑板(11)活动连接;所述一号侧支撑板(3)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支撑板连杆(12),二号侧支撑板(4)之间的顶部也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支撑板连杆(12);所述一号侧支撑板(3)之间底部的侧支撑板连杆(12)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块(8),且螺杆(6)活动嵌入定位块(8)中;两个所述上支撑板(11)的顶部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缆支撑板(9);两个所述电缆支撑板(9)的顶部安装有一根电缆支撑杆(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侧支撑板(3)和二号侧支撑板(4)为中间通过转轴连接的剪叉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2)和上支撑板(11)的一侧均设置有一道掏空的导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侧支撑板(4)的底部均通过转轴与下支撑板(2)转动连接,二号侧支撑板(4)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转轮,且转轮中间位于上支撑板(11)的导槽中,一号侧支撑板(3)的顶部均安装有一个转轮,且转轮中间位于下支撑板(2)的导槽中,一号侧支撑板(3)的顶部均通过转轴与上支撑板(11)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电力工程用的电缆提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8)与螺杆(6)的嵌合部位为与螺杆(6)外侧螺纹对应的内螺纹孔,因此定位块(8)可沿螺杆(6)方向进行移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