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57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用于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承受土压力荷载,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其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等工程中广泛应用,设置挡土墙能达到稳定土坡,减少填挖土方的作用。常见的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土钉墙等。挡土墙按设置位置又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等。

面对高度较高的边坡时,常用的挡土墙由于结构限制,按照规定最高不能超过15m的高度,而高边坡地形对挡土墙的压力相对更大,单一的挡土墙结构在面对高边坡情况时无法保证边坡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高稳定性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并沿道路方向间隔排列的抗滑桩,所述抗滑桩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悬臂部以及埋设在地面下方的固定部,相邻所述抗滑桩悬臂部之间设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靠近所述抗滑桩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穿所述挡土墙的顶面与底面,所述抗滑桩一侧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用于插接在所述连接槽内的侧桩,所述侧桩与所述连接槽内壁之间留有注浆间隙并注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墙设置在两抗滑桩之间并与两抗滑桩固定连接,同时抗滑桩底部埋设地面内,最终实现对高边坡的高强度防护;同时,挡土墙在与两侧抗滑桩连接时由于与抗滑桩的侧桩之间留有注浆间隙,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合装设更为容易简单,并最终向其内密封注入混凝土,得以实现最终的稳定连接,使得本结构装设简单,且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结构在边坡防护时具有更强挡土墙与抗滑桩的组合设置将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水平截面呈“t”形,所述侧桩对应所述连接槽呈“t”形,所述侧桩水平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连接槽,所述侧桩内设置有用于加强所述侧桩与所述挡土墙连接的加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t形设置的连接槽与侧桩之间的插接配合可使挡土墙与侧桩在长度方向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在伸入连接槽内的侧桩内设置加固件,进一步加强整体结构在边坡防护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件为工形钢,所述工形钢两侧相平行的钢板分别埋设在所述抗滑桩与所述侧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形钢可有效提高侧桩与抗滑桩的连接强度,同时侧桩在伸入连接槽后,工形钢将降低侧桩在受力较大时断裂的风险,进而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土墙同高坡土层接触的承重壁呈内凹的弧形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凹的弧形面将增大土层与挡土墙的接触面街进而实现使挡土墙上所受压强减小,进而有效提高挡土墙的抗压能力。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土墙远离高坡土层的一侧垂直设置有加固墙,所述加固墙与所述挡土墙承重壁的竖直对称面重合,所述加固墙底面竖直设置有埋设入土层内的加强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加固墙与加固墙底面埋入土层内的加强钢筋使内凹的挡土墙在其厚度最薄处仍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使挡土墙稳定性得以保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臂部底部外壁在土层表面设置有用于抗倾倒的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基板提高抗滑桩的抗倾倒能力,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长度与所述悬臂部之比为1:3~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埋入土层内的固定部对整体抗滑桩具有将强的抗倾倒能力,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抗滑桩与挡土墙联合使整体结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且整体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方便易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抗滑桩;2、固定部;3、悬臂部;4、基板;5、挡土墙;6、连接槽;7、侧桩;8、工形钢;9、加固墙;10、加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边坡抗滑桩1和挡土墙5联合支护结构,包括沿道路方向间隔排列在道路两侧地面土层上的若干抗滑桩1,抗滑桩1包括埋设于地面土层下方的固定部2以及位于土层上方的悬臂部3,同时在悬臂部3的最低端外壁上绕设连接有处于土层表面的基板4,却且悬臂部3与固定部2的涨肚之比为3:1。

参照图2,两抗滑桩1之间则竖直设置有用于抵挡高边坡土层的挡土墙5,挡土墙5部分埋入地面土层内,其两侧则与抗滑桩1固定连接。挡土墙5靠近抗滑桩1的竖直侧壁上水平向内开设有用于连接抗滑桩1的连接槽6,连接槽6在水平截面上呈“t”形设置,同时连接槽6的两端分别连通挡土墙5顶面与底面形成敞口。抗滑桩1一侧则配合连接槽6设置有可插接在连接槽6内的侧桩7,侧桩7对应连接槽6呈“t”形设置,值得说明的是侧桩7的水平面积小于连接槽6,从而使得侧桩7在从挡土墙5连接槽6一侧敞口插入连接槽6内后将与连接槽6内壁之间留设有注浆间隙,并在后续向注浆间隙内注入混凝土后实现侧桩7与挡土墙5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2,同时为保证侧桩7与挡土墙5的连接稳定性,在侧桩7内埋设有加固件,加固件为工形钢8,工形钢8两相平行的面分别位于抗滑桩1与侧桩7远离抗滑桩1的部分桩体内,从而加强两者在挡土墙5长度方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与图2,挡土墙5同其一侧的高坡土层所接触的承重壁呈从两侧竖直边沿向中间内凹的弧形面设置,同时在挡土墙5承重壁的背面设置有进一步加固支撑挡土墙5的加固墙9。加固墙9呈垂直于挡土墙5设置,且加固墙9与垂直于挡土墙5的竖直对称面重合,从而实现加固墙9可有效加强挡土墙5在其厚度最薄处的强度。同时,加固墙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竖直向下的若干加强钢筋10,加强钢筋10插入地面土层内进一步提高挡土墙5的稳定性与抗压支撑能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并沿道路方向间隔排列的抗滑桩(1),所述抗滑桩(1)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悬臂部(3)以及埋设在地面下方的固定部(2),相邻所述抗滑桩(1)悬臂部(3)之间设有挡土墙(5),所述挡土墙(5)靠近所述抗滑桩(1)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槽(6),所述连接槽(6)贯穿所述挡土墙(5)的顶面与底面,所述抗滑桩(1)一侧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用于插接在所述连接槽(6)内的侧桩(7),所述侧桩(7)与所述连接槽(6)内壁之间留有注浆间隙并注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6)水平截面呈“t”形,所述侧桩(7)对应所述连接槽(6)呈“t”形,所述侧桩(7)水平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连接槽(6),所述侧桩(7)内设置有用于加强所述侧桩(7)与所述挡土墙(5)连接的加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为工形钢(8),所述工形钢(8)两侧相平行的钢板分别埋设在所述抗滑桩(1)与所述侧桩(7)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5)同高坡土层接触的承重壁呈内凹的弧形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5)远离高坡土层的一侧垂直设置有加固墙(9),所述加固墙(9)与所述挡土墙(5)承重壁的竖直对称面重合,所述加固墙(9)底面竖直设置有埋设入土层内的加强钢筋(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3)底部外壁在土层表面设置有用于抗倾倒的基板(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长度与所述悬臂部(3)之比为1:3~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边坡仅靠挡土墙支撑不稳定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高边坡抗滑桩和挡土墙联合支护结构,包括竖直设置并沿道路方向间隔排列的抗滑桩,抗滑桩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悬臂部以及埋设在地面下方的固定部,相邻抗滑桩悬臂部之间设有挡土墙,挡土墙靠近抗滑桩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槽,连接槽贯穿挡土墙的顶面与底面,抗滑桩一侧的两端之间设置有用于插接在连接槽内的侧桩,侧桩与连接槽内壁之间留有注浆间隙并注有混凝土。通过上述方案,挡土墙设置在两抗滑桩之间并与两抗滑桩固定连接,同时抗滑桩底部埋设地面内,最终实现对高边坡的高强度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胡科利;任伟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建工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