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特殊弹条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铁路使用弹片和扣件的抛丸工装。
背景技术:
弹条iv型和v型扣件作为中国高铁常见的特殊配件固定装置,广泛的应用于全国的高速铁路上。目前,普遍大多数线弹条iv型和v型扣件都存在生产抛丸中工件容易形变和容易打结的情况,使工件表面处理不到位,增加了产品的不合格率,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也加大的问题。因此,需提供一种工装对弹条和扣件进行有效抛丸,以增加抛丸效果,提高其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层间存在高低的间隔距离,无工件纠缠,保证了工件表面抛丸的精准性,增强抛丸效果,避免相互碰撞,有效提高弹条和扣件合格率的抛丸工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对铁路使用弹条和扣件的抛丸工装,包括挂架、工件架轴和挂环;工件架轴上部固定设有挂环;工件架轴从上往下均匀间隔设有多组固定式挂架;挂架包括外环架、内环架和工件挂钩;外环架和内环架同心布置,同时,通过十字架固定连接;外环架和内环架上下间隔设置在不同平面上;外环架和内环架上分别均匀间隔设有固定式工件挂钩。
作为优化,工件架轴与外环架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杆;加强杆与外环架之间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工装适用于高铁上iv型弹条和v型扣件的挂立式抛丸,360°全方位立式抛丸工件表面。外环架和内环架上的抛丸工件均匀间隔,并层间隔开一定距离,层间存在高低的间隔距离,无工件纠缠,保证了工件表面抛丸的精准性,增强抛丸效果,避免了相互碰撞,有效提高弹条和扣件的合格率。本工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工件安装与维护,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了不同工件的抛丸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材料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工件架轴1,挂环2,外环架3,内环架4,工件挂钩5,十字架6,加强杆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针对铁路使用弹条和扣件的抛丸工装,包括挂架、工件架轴1和挂环2;工件架轴1上部固定设有挂环2;工件架轴1从上往下均匀间隔设有多组固定式挂架;挂架包括外环架3、内环架4和工件挂钩5;外环架3和内环架4同心布置,同时,通过十字架6固定连接;外环架3和内环架4上下间隔设置在不同平面上;外环架3和内环架4上分别均匀间隔设有固定式工件挂钩5。工件架轴1与外环架3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杆7;加强杆7与外环架3之间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加强其结构强度,增加工装整体的耐用度。
本工装适用于高铁上iv型弹条和v型扣件的挂立式抛丸,将挂上iv型弹条和v型扣件的工装通过挂环2挂置于抛丸机内缓慢匀速旋转,360°全方位立式抛丸工件表面。外环架3和内环架4上的抛丸工件均匀间隔,并层间隔开一定距离,针对弹条和扣件,可分别将iv型弹条置于外环架3上,v型扣件置于内环架4上,或iv型弹条至于内环架4上,v型扣件置于外环架3上,层间又存在高低的间隔距离,无工件纠缠,保证了工件表面抛丸的精准性,增强抛丸效果,避免了相互碰撞,有效提高弹条和扣件的合格率。本工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工件安装与维护,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了不同工件的抛丸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材料损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针对铁路使用弹条和扣件的抛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工件架轴(1)和挂环(2);
所述工件架轴(1)上部固定设有挂环(2);工件架轴(1)从上往下均匀间隔设有多组固定式挂架;
所述挂架包括外环架(3)、内环架(4)和工件挂钩(5);所述外环架(3)和内环架(4)同心布置,同时,通过十字架(6)固定连接;外环架(3)和内环架(4)上下间隔设置在不同平面上;外环架(3)和内环架(4)上分别均匀间隔设有固定式工件挂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铁路使用弹条和扣件的抛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架轴(1)与外环架(3)之间固定设有加强杆(7);所述加强杆(7)与外环架(3)之间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