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控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
背景技术:
工控机通俗的说就是专门为工业现场而设计的计算机,而工业现场一般具有强烈的震动,灰尘特别多,另有很高的电磁场力干扰等特点,且机箱采用钢结构,有较高的防磁、防尘、防冲击的能力,机箱内有专用底板,底板上有pci和isa插槽,机箱内有专门电源,电源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现目前的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在对工控机进行上架固定时,通常是采用固定大小的上架机构对工控机进行上架移动,而固定大小的上架机构只能用于一种工控机的的使用,不能夹持固定不同大小的工控机,导致使用局限性过大,而通过夹板和固定板对工控机进行夹持固定时,由于夹板和固定板与工控机直接接触,导致摩擦力过大,难以对夹紧度进行微调,降低了夹持固定后的稳固性,而且工控机在安放时,会产生震动,导致安装时稳定性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上架机构使用局限性大,难以夹持固定不同大小的工控机,且夹持后的稳固性不高,工控机震动导致安装时稳定性不佳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共设置有四块,且每块所述底板上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杆,所述弹簧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上端相接有凹轨,所述凹轨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三根滚筒,且所述底板下端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上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压伸缩杆,且所述底板上端并位于气压伸缩杆和支撑板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板,所述侧固定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正固定板,且所述气压伸缩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侧夹板,所述侧夹板内部开有活动槽,且所述活动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三根滚轴,所述侧夹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正夹板,且所述滚轴位于正夹板内侧,所述滚轴与正夹板呈90°设置,且其中两块所述正夹板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末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且四块所述底板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内部开有若干个螺孔,所述套筒外侧转动连接有锁紧杆,且所述锁紧杆贯穿至套筒内并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端安装有工控机,且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滚筒、侧固定板、滚轴和定位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侧固定板与正固定板呈90°设置,且所述侧夹板与正夹板呈90°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末端与另一底板固定连接,并四块所述底板通过套筒及活动杆的相连呈矩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与正夹板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杆穿插于定位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侧夹板及定位板内端面均相接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正固定板、侧固定板、正夹板和侧夹板,便于夹持固定工控机,提高了安装后的稳固性,而通过设置弹簧支撑杆减小工控机在摆放时产生的震动,提高安装时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滚筒和滚轴减小了在夹紧固定时与工控机产生的摩擦力,便于对工控机的夹紧度进行微调,使工控机的夹紧度更好,而通过设置橡胶垫,减小对工控机的磨损,并通过设置套筒和气压伸缩杆,便于夹持固定不同大小的工控机,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中:底板1、弹簧支撑杆2、套筒3、万向轮4、侧固定板5、正固定板6、支撑板7、凹轨8、滚筒9、气压伸缩杆10、锁紧杆11、螺孔12、侧夹板13、活动槽14、滚轴15、正夹板16、定位板17、转动杆18、活动杆19、工控机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包括底板1,下面对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底板1共设置有四块,且每块所述底板1上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杆2,所述弹簧支撑杆2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且所述支撑板7上端相接有凹轨8,所述凹轨8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三根滚筒9,且所述底板1下端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4,所述底板1上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压伸缩杆10,且所述底板1上端并位于气压伸缩杆10和支撑板7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板5,所述侧固定板5内侧固定连接有正固定板6,且所述气压伸缩杆10上端固定连接有侧夹板13,所述侧夹板13内部开有活动槽14,且所述活动槽14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三根滚轴15,所述侧夹板13内侧固定连接有正夹板16,且所述滚轴15位于正夹板16内侧,所述滚轴15与正夹板16呈90°设置,且其中两块所述正夹板16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转动杆18,所述转动杆18末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17,2.所述底板1上端安装有工控机20,且所述工控机20分别与滚筒9、侧固定板5、滚轴15和定位板17接触,所述侧固定板5与正固定板6呈90°设置,且所述侧夹板13与正夹板16呈90°设置,所述转动杆18与正夹板16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杆18穿插于定位板17内,所述侧夹板5及定位板17内端面均相接有橡胶垫;
具体的,将工控机20放在四个凹轨8内的滚筒9上,并使工控机20与两块没有安设定位板17的正夹板16接触,因为凹轨8下端有支撑板7,而支撑板7通过弹簧支撑杆2与底板1相连,弹簧支撑杆2由缓冲弹簧和伸缩杆组成,所以工控机20在安放时产生的震动会被弹簧支撑杆2的缓冲力进行消减,从而使工控机20在安放时更加稳定,提高了安装时的稳定性,然后通过万向轮4的滚动对底板1进行移动,因为滚筒9与工控机20接触,因此滚筒9会被工控机20的带动而一起进行滚动,滚筒9的滚动减小了与工控机20的摩擦力,使工控机20在进行微调时更加省力,通过万向轮4和滚筒9的滚动使两块侧固定板5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便于使侧固定板5和滚轴15与工控机20接触,因为滚轴15会与工控机20接触,当侧夹板13向下移动时,由于滚轴15在侧夹板13上,所以通过滚轴15的滚动,也能减少滚轴15与工控机20的摩擦力,因为侧夹板13与正夹板16固定在一起,正夹板16就会随侧夹板13一起向下活动,从而便于调节正夹板16和侧夹板13的使用高度,并在另外两块正夹板16内螺纹连接有转动杆18,拧动转动杆18,使转动杆18上定位板17与工控机20接触,由于转动杆18在定位板17内可以转动,所以定位板17与工控机20接触后,停止拧动转动杆18,从而使定位板17对工控机20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最终,通过设置正固定板6、侧固定板5、正夹板16和侧夹板13,便于夹持固定工控机20,提高了安装后的稳固性,而通过设置弹簧支撑杆2减小工控机20在摆放时产生的震动,提高安装时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滚筒9和滚轴15减小了在夹紧固定时与工控机20产生的摩擦力,便于对工控机20的夹紧度进行微调,使工控机20的夹紧度更好,因为在正夹板16和侧固定板5内端面相接有橡胶垫,由于橡胶垫的柔软性,减小了对工控机20的磨损;
且四块所述底板1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3,所述套筒3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9,且所述活动杆19内部开有若干个螺孔12,所述套筒3外侧转动连接有锁紧杆11,且所述锁紧杆11贯穿至套筒3内并与所述螺孔12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杆19末端与另一底板1固定连接,并四块所述底板1通过套筒3及活动杆19的相连呈矩形状;
具体的,当底板1在进行移动时,由于四块底板1之间是通过套筒3和活动杆19进行连接,松动锁紧杆11,使锁紧杆11与螺孔12分离,从而便于调节两块底板1之间的距离,也就达到了安装不同大小的工控机20的效果,因为气压伸缩杆10可以通过气压进行伸缩,而在气压伸缩杆10上安装了一个气压按板,按动气压按板使气压伸缩杆10进行伸缩,从而通过气压伸缩杆10的伸缩,便于调节正夹板16和侧夹板13的使用高度,便于夹持固定不同高度的工控机20,综上,降低了该机构的使用局限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共设置有四块,且每块所述底板(1)上端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支撑杆(2),所述弹簧支撑杆(2)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且所述支撑板(7)上端相接有凹轨(8),所述凹轨(8)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三根滚筒(9),且所述底板(1)下端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4),所述底板(1)上端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气压伸缩杆(10),且所述底板(1)上端并位于气压伸缩杆(10)和支撑板(7)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侧固定板(5),所述侧固定板(5)内侧固定连接有正固定板(6),且所述气压伸缩杆(10)上端固定连接有侧夹板(13),所述侧夹板(13)内部开有活动槽(14),且所述活动槽(14)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三根滚轴(15),所述侧夹板(13)内侧固定连接有正夹板(16),且所述滚轴(15)位于正夹板(16)内侧,所述滚轴(15)与正夹板(16)呈90°设置,且其中两块所述正夹板(16)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转动杆(18),所述转动杆(18)末端转动连接有定位板(17),且四块所述底板(1)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筒(3),所述套筒(3)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9),且所述活动杆(19)内部开有若干个螺孔(12),所述套筒(3)外侧转动连接有锁紧杆(11),且所述锁紧杆(11)贯穿至套筒(3)内并与所述螺孔(12)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安装有工控机(20),且所述工控机(20)分别与滚筒(9)、侧固定板(5)、滚轴(15)和定位板(17)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固定板(5)与正固定板(6)呈90°设置,且所述侧夹板(13)与正夹板(16)呈9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9)末端与另一底板(1)固定连接,并四块所述底板(1)通过套筒(3)及活动杆(19)的相连呈矩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8)与正夹板(16)螺纹连接,且所述转动杆(18)穿插于定位板(17)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控机平台的上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夹板(13)及定位板(17)内端面均相接有橡胶垫。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