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在针或灸时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保温以防止发生感冒或其他疾病,因此,需要在患者的身体上部覆盖被子等物品,被子一般放置于支被架上。

但是传统的针灸支被架不能收缩,需要根据病人的身材换不同的支被架,十分麻烦,并且有时病人皮肤和支被架接触,会造成不舒适感。另外,常规的支被架上放置普通的被子既不安全也不利于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支被架不能根据患者的身材自由变化尺寸、容易跟患者的身体接触造成不适感,支被架上的普通被子不以观察患者的情况、不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包括架体和覆盖在架体外侧的阻燃被,所述架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支座,所述支座顶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侧摆杆,所述侧摆杆顶端均设置有可沿侧摆杆上下滑动的升降杆,所述左右侧的两个升降杆内侧分别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左摆座和右摆座,所述左摆座右侧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右端均铰接于所述右摆座左端;

所述阻燃被中部和左右侧均开有贯通的视孔,所述视孔顶部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可掀开的开合盖。

优选的,所述支座底端设置有橡胶制成的摩擦块,所述侧摆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外侧均设置有海绵套。

优选的,所述侧摆杆包括升降螺管和两根升降套管,所述升降螺管和升降套管轴线平行,所述升降螺管和升降套管间通过横杆连接;

所述升降杆包括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中部向下可转动地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座左右侧均向下固定连接有升降滑杆,所述升降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套管内,所述升降螺杆和所述升降螺管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螺杆顶端穿过所述升降座并固定连接有升降转轮。

优选的,所述升降座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柱形的摩擦轮,所述左摆座和右摆座外端前后侧均设置有锁定座,所述锁定座均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所述锁定螺钉内端均抵于所述摩擦轮端面。

优选的,所述左摆座右端自前向后设置有两个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中心可转动地连接有撑开螺杆,所述撑开螺杆前侧穿过所述定位座并固定连接有撑开转轮,所述定位座上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撑开滑杆,所述撑开螺杆包括由设置在前侧的左旋螺杆,所述左旋螺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右旋螺杆,所述左旋螺杆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和所述第二撑杆铰接;

所述右旋螺杆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上下侧均和所述撑开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座上下部均铰接有所述第一撑杆;

所述第一撑杆铰接于所述右摆座左端中心前侧,所述第二撑杆铰接于所述右摆座左端中心后侧。

优选的,所述开合盖活动端内侧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阻燃被对应开合盖活动端位置处设置有毛面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阻燃被包括设置在外层的芳纶套和设置在内侧的棉花芯。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的高度和宽度可以自由调节,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自由调节:通过转动撑开转轮和升降转轮即可自由调节本专职的宽度和升降杆的高度位置,也就是自由调节等腰梯形的高度和腰长,并通过摩擦轮和锁定螺钉实现角度的定位;

2、本装置的侧摆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外侧均设置有海绵套,可以使得本装置在不小心触碰到患者的时候,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本装置的安全性;

3、本装置使用方便,安装稳定,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本装置放置在患者的治疗床上,通过转动升降转轮、撑开转轮、锁定螺钉即可实现调节和定位;

4、本装置设置的阻燃被具有阻燃效果,可以使得本装置在患者进行灸治疗时,不会发生意外,阻燃被上的视孔可以便于观察和操作,开合盖可以使得观察和保温两不耽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架体的第一工作状态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架体的第二工作状态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侧摆杆及升降杆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左摆座和右摆座的第一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左摆座和右摆座的第二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的阻燃被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包括架体和覆盖在架体外侧的阻燃被4,所述架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支座1,所述支座1顶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侧摆杆2,所述侧摆杆2顶端均设置有可沿侧摆杆2上下滑动的升降杆3,所述左右侧的两个升降杆3内侧分别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左摆座8和右摆座7,所述左摆座8右侧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所述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右端均铰接于所述右摆座7左端;

架体用于将阻燃被4提升,防止阻燃被4和患者的身体接触。支座1用于将本装置定位于患者的身体左右侧,起到支撑作用。侧摆杆2和升降杆3共同组成本装置的侧端,即等腰梯形的腰,并且可以调节腰的长度,以此提升本装置的高度。左摆座8和右摆座7用于使得本装置在顶端宽度的变化和侧端高度的变化时能随之一起转动,不会变成死结构。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通过两者的角度的改变实现对本装置顶端的宽度的变化。

所述阻燃被中部和左右侧均开有贯通的视孔6,所述视孔6顶部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可掀开的开合盖5。视孔6用于便于操作者进行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也可以便于施术者进行操作。开合盖5用于观察或操作之后,关闭视孔6,继续对患者的保温。

所述支座1底端设置有橡胶制成的摩擦块,所述侧摆杆2、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外侧均设置有海绵套。

摩擦块用于将本装置稳定的定位在患者的治疗床上,不易移位。海绵套用于将本装置易和患者身体接触的部位包裹起来,减少本装置因为误操作跟患者的皮肤接触而引起的不适感。

所述侧摆杆2包括升降螺管24和两根升降套管23,所述升降螺管24和升降套管23轴线平行,所述升降螺管24和升降套管23间通过横杆连接;

所述升降杆3包括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中部向下通过轴承连接有升降螺杆16,所述升降座左右侧均向下固定连接有升降滑杆17,所述升降滑杆17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套管23内,所述升降螺杆16和所述升降螺管24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螺杆16顶端穿过所述升降座并固定连接有升降转轮18。

所述侧摆杆2和升降杆3间的位置调节原理为:转动所述升降转轮18,通过升降螺杆16的转动,带着升降座本体沿着升降套管23的轴向移动,实现了本装置的高度变化。

所述升降座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柱形的摩擦轮20,所述左摆座8和右摆座7外端前后侧均设置有锁定座21,所述锁定座21均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22,所述锁定螺钉22内端均抵于所述摩擦轮20端面。

在本装置实现侧端和顶端的长度变化后,由于本装置的主体形状为四边形,那么为了实现稳定定位,必须将顶端的左摆座8和右摆座7构成的整体和侧摆杆2的角度进行固定,方能实现本装置稳定支撑。本装置的稳定定位的原理为:将本装置用手定位至标准的等腰梯形的形状,然后将所有的锁定螺钉22旋紧,使得锁定螺钉22和摩擦轮20紧密接触,通过摩擦力将本装置的顶端和侧端进行固定,接着便可以将阻燃被4放置至架体上部,实现对患者的保温。

所述左摆座8右端自前向后设置有两个定位座9,所述定位座9中心可转动地连接有撑开螺杆11,所述撑开螺杆11前侧穿过所述定位座9并固定连接有撑开转轮19,所述定位座9上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撑开滑杆10,所述撑开螺杆11包括由设置在前侧的左旋螺杆,所述左旋螺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右旋螺杆,所述左旋螺杆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座14,所述第二移动座14和所述第二撑杆15铰接;

所述右旋螺杆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座12,所述第一移动座12上下侧均和所述撑开滑杆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座12上下部均铰接有所述第一撑杆13;

所述第一撑杆13铰接于所述右摆座7左端中心前侧,所述第二撑杆15铰接于所述右摆座7左端中心后侧。

本装置顶端的宽度调节的原理为:通过转动撑开转轮19,带动撑开螺杆11转动,撑开螺杆11前后端的左旋螺杆和右旋螺杆也随之转动,这样,左旋螺杆和右旋螺杆分别带着其上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座12和第二移动座14分别向后、向前移动,随之,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间的夹角变大,左摆座8和右摆座7的间距变小,实现了对本装置的顶端宽度的调节。

所述开合盖5活动端内侧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阻燃被4对应开合盖5活动端位置处设置有毛面魔术贴。开合盖5通过魔术贴实现观察或操作后的定位。

所述阻燃被4包括设置在外层的芳纶套和设置在内侧的棉花芯。芳纶套用于阻燃,防止本装置的阻燃被4由于误操作而被点燃,增加本装置的安全性,棉花芯用于增加本装置的保暖性,减少患者得感冒的几率。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支座1分别放置在患者的左右侧,根据患者的体型来转动所述升降转轮18和撑开转轮19,以此来调节本装置的顶端宽度和高度,调节好之后,将本装置顶端的锁定螺钉22旋紧,使得本装置的顶端被稳定定位,然后将阻燃被4放置至架体顶部,可进行针灸时的保温。当需要观察或者操作时,可以打开开合盖5,从视孔6内进行观察或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支座1、侧摆杆2、升降杆3、阻燃被4、开合盖5、视孔6、右摆座7、左摆座8、定位座9、撑开滑杆10、撑开螺杆11、第一移动座12、第一撑杆13、第二移动座14、第二撑杆15、升降螺杆16、升降滑杆17、升降转轮18、撑开转轮19、摩擦轮20、锁定座21、锁定螺钉22、升降套管23、升降螺管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包括架体和覆盖在架体外侧的阻燃被(4),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支座(1),所述支座(1)顶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侧摆杆(2),所述侧摆杆(2)顶端均设置有可沿侧摆杆(2)上下滑动的升降杆(3),所述左右侧的两个升降杆(3)内侧分别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左摆座(8)和右摆座(7),所述左摆座(8)右侧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所述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右端均铰接于所述右摆座(7)左端;

所述阻燃被中部和左右侧均开有贯通的视孔(6),所述视孔(6)顶部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可掀开的开合盖(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底端设置有橡胶制成的摩擦块,所述侧摆杆(2)、第一撑杆(13)和第二撑杆(15)外侧均设置有海绵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摆杆(2)包括升降螺管(24)和两根升降套管(23),所述升降螺管(24)和升降套管(23)轴线平行,所述升降螺管(24)和升降套管(23)间通过横杆连接;

所述升降杆(3)包括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中部向下可转动地连接有升降螺杆(16),所述升降座左右侧均向下固定连接有升降滑杆(17),所述升降滑杆(17)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套管(23)内,所述升降螺杆(16)和所述升降螺管(24)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螺杆(16)顶端穿过所述升降座并固定连接有升降转轮(1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内侧前后端均设置有柱形的摩擦轮(20),所述左摆座(8)和右摆座(7)外端前后侧均设置有锁定座(21),所述锁定座(21)均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22),所述锁定螺钉(22)内端均抵于所述摩擦轮(20)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摆座(8)右端自前向后设置有两个定位座(9),所述定位座(9)中心可转动地连接有撑开螺杆(11),所述撑开螺杆(11)前侧穿过所述定位座(9)并固定连接有撑开转轮(19),所述定位座(9)上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撑开滑杆(10),所述撑开螺杆(11)包括由设置在前侧的左旋螺杆,所述左旋螺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右旋螺杆,所述左旋螺杆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座(14),所述第二移动座(14)和所述第二撑杆(15)铰接;

所述右旋螺杆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座(12),所述第一移动座(12)上下侧均和所述撑开滑杆(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座(12)上下部均铰接有所述第一撑杆(13);

所述第一撑杆(13)铰接于所述右摆座(7)左端中心前侧,所述第二撑杆(15)铰接于所述右摆座(7)左端中心后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盖(5)活动端内侧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阻燃被(4)对应开合盖(5)活动端位置处设置有毛面魔术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被(4)包括设置在外层的芳纶套和设置在内侧的棉花芯。

技术总结
一种可折叠式针灸支被架,包括架体和覆盖在架体外侧的阻燃被,所述架体包括设置在左右侧的两个支座,所述支座顶端均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侧摆杆,所述侧摆杆顶端均设置有可沿侧摆杆上下滑动的升降杆,所述左右侧的两个升降杆内侧分别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左摆座和右摆座,所述左摆座右侧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右端均铰接于所述右摆座左端;所述阻燃被中部和左右侧均开有贯通的视孔,所述视孔顶部侧端均固定连接有可掀开的开合盖。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支被架不能根据患者的身材自由变化尺寸、容易跟患者的身体接触造成不适感,支被架上的普通被子不以观察患者的情况、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芳
技术研发日:2019.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1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