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便携式药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药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



背景技术:

传统降压药瓶均以铝塑包装或旋钮式容器造型设计,药片的铝塑包装是以启破铝膜的传统取药方式进行的,而旋钮式药瓶的容器造型同样是以拧开药瓶取药的方式。现有市场上的药瓶都不具备定时、定量、提醒、便携、照明等功能,导致药瓶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易忘记用药及常超量用药的老人群体,并且当使用完药物后就会被扔掉,造成能源的浪费与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药瓶功能单一而无法解决易忘记用药及常用错药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应用于盛放药片,包括管状药瓶与瓶盖,所述管状药瓶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缝隙与滑块,所述滑块沿条形缝隙滑动,所述滑块上设有深入管状药瓶内的推药体,所述管状药瓶的出药口处设有挡药垫,所述挡药垫可被动打开出药。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瓶体的侧壁上设有用药刻度,所述用药刻度上的刻度线垂直于条形缝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瓶盖为夹套结构,包括外套与内套,所述外套与内套之间旋转连接,所述内套上设有旋转体,所述内套与旋转体之间单向旋转连接,所述旋转体上设有拉卷,所述外套上设有供拉卷穿出的条形孔,所述拉卷的外端设有大于条形孔的拉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外套上设有与环形凸起契合的环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的内部设有向一侧倾斜的内齿,所述内套上设有与内齿相配合的外齿。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卷的一侧设有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瓶盖上设有夹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推进器功能:蓝色推进器向前推进一格,完成了顶端取药的过程和下次服药时间的提醒功能。

2、刻度提醒功能:每一个刻度线代表每天的药量,而数字则代表每周服用的药量,严格避免漏服及多服现象。

3、限量出药功能:药瓶顶端的硅胶出药口沿中心分成六瓣,出药时弹性绽开,一次只出一片,严格控制出药片数,其次硅胶材料安全无污染。

5、便携式功能:别卡式笔帽设计使药瓶轻松固定不易遗落,且携带方便。

6、拉伸边条功能:瓶盖上的拉伸便条功能,便于阅读且收放自如。

7、重复装药功能:可打开瓶盖,向药瓶内填装药片,药片穿过挡药垫进入到药瓶内叠放,挡药垫每次只能通过一个药片,防止多个药片进入而出现药片叠放混乱的情况,实现药瓶可重复利用,减少浪费,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瓶盖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旋转体与内套之间的连接图。

图中:

1、管状药瓶;2、瓶盖;3、条形缝隙;4、滑块;5、推药体;6、夹子;7、用药刻度;8、外套;9、内套;10、环形凸起;11、旋转体;12、内齿;13、外齿;14、拉卷;15、拉块;16、条形孔;17、开口;18、外壳体;19、显示屏;20、喇叭;21、微处理器;22、蓝牙模块;23、纽扣电池;24、照明灯;25、照明开关;26、开关;27、挡药垫;28、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应用于盛放药片,包括管状药瓶1与瓶盖2,所述管状药瓶1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缝隙3与滑块4,所述滑块4沿条形缝隙3滑动,所述滑块4与条形缝隙3之间过盈连接,使滑块4与条形缝隙3之间具有摩擦力,使滑块4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固定在条形缝隙3上。所述滑块4上设有深入管状药瓶1内的推药体5,推药体5可为杆状或片状,所述管状药瓶1的出药口处设有挡药垫27,所述挡药垫27可被动打开出药,挡药垫27优选为设计成平均切割的6个三角形结构,该结构下挡药垫27的阻挡力适中,便于被药片顶开且能够阻挡后面药片出来。所述瓶盖2上设有夹子6,夹子6设计为别卡式便携挂钩,与瓶体材料一致,结构连贯一体。

所述管状瓶体的侧壁上设有印刷标注的用药刻度7,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刻度线代表每天用药刻度7,数字刻度代表每周用药刻度7,所述用药刻度7上的刻度线垂直于条形缝隙3,统计刻度值,可了解本周应用药量与实际用药量的差异,了解本周的用药情况,并进行调整,严格避免漏服及多服现象。

如图2所示,所述瓶盖2为夹套结构,包括外套8与内套9,所述外套8与内套9之间旋转连接,所述内套9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10,所述外套8上设有与环形凸起10契合的环形凹槽,外套8的环形凹槽扣在内套9的环形凸起10上,使外套8与内套9之间只有选择相对运动,不具有轴向相对运动,使外套8与内套9可被动旋转。

所述内套9上设有旋转体11,所述内套9与旋转体11之间单向旋转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体11的内部设有向一侧倾斜的内齿12,所述内套9上设有与内齿12相配合的外齿13。内齿12的数量可为1个,外齿13的数量为至少1个,外齿13的数量越多,旋转体11的旋转定位越精准,内齿12向一侧倾斜,外齿13设置为与内齿12相扣,实现内齿12只能从一侧通过外齿13,而内齿12从另一侧就会与外齿13相扣,实现旋转体11单方向旋转。

所述旋转体11上设有拉卷14,所述外套8上设有供拉卷14穿出的条形孔16,所述拉卷14的外端设有大于条形孔16的拉块15。拉卷14上可粘贴用药说明书,供使用者在用药之前拉出查看,而为了增加本药瓶的适用范围,将拉卷14的一侧设有开口17,可直接将说明书从开口17放入到拉卷14内,拉卷14为透明塑料材料,不会影响对于内部说明书的查看。

具体使用时,手动拉动拉块15,拉块15将拉卷14拉出,拉卷14带动旋转体11单方向旋转,当拉卷14全部被拉出后旋转体11停止转动;当用户要收回拉卷14后,只需向旋转体11反方向旋转外套8,旋转体11不会随着外套8的旋转而转动,从而使外套8与拉卷14之间存在相对移动,实现收回拉卷14。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应用于盛放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药瓶与瓶盖,所述管状药瓶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缝隙与滑块,所述滑块沿条形缝隙滑动,所述滑块上设有深入管状药瓶内的推药体,所述管状药瓶的出药口处设有挡药垫,所述挡药垫可被动打开出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药瓶的侧壁上设有用药刻度,所述用药刻度上的刻度线垂直于条形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为夹套结构,包括外套与内套,所述外套与内套之间旋转连接,所述内套上设有旋转体,所述内套与旋转体之间单向旋转连接,所述旋转体上设有拉卷,所述外套上设有供拉卷穿出的条形孔,所述拉卷的外端设有大于条形孔的拉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底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外套上设有与环形凸起契合的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设有向一侧倾斜的内齿,所述内套上设有与内齿相配合的外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卷的一侧设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上设有夹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应用于盛放药片,包括管状药瓶与瓶盖,所述管状药瓶的侧壁上设有条形缝隙与滑块,所述滑块沿条形缝隙滑动,所述滑块上设有深入管状药瓶内的推药体,所述管状药瓶的出药口处设有挡药垫,所述挡药垫可被动打开出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药瓶具有推进器功能、刻度提醒功能、限量出药功能、定时提醒功能、照明功能、药物说明功能、便携式功能及重复再利用功能,能够满足用药者的多种需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索汐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索汐雨
技术研发日:2019.02.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0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