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利用该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超轻薄、宽视角、响应速度快、低功耗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目前,随着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多元化,很多显示面板的边缘会多出半个或者一个子像素,导致在显示时出现单边偏色的现象。因此,如何减弱oled显示面板的单边偏色现象是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边缘像素的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单边偏色的现象。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过渡区,显示区包括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过渡区位于非显示区内;
中央显示区和过渡区中均包括子像素a1-an,子像素a1-an组合形成发光单元,边缘显示区中包括子像素a1-an中的至少一种,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每个子像素均包括阳极;
其中,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不发光,且至少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和至少一个位于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可选的,每个子像素均包括与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和发光层,发光层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
其中,在过渡区中,至少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叠层设置在发光层的出光侧。
可选的,每个子像素均包括与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
其中,位于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还包括叠层设置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发光层;在过渡区中,至少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不包括发光层。
可选的,每个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均与一个位于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可选的,每个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均与一个离该子像素距离最近的位于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可选的,若边缘显示区中包括子像素a1-an中的一种,则位于边缘显示区中的子像素发出蓝光;
若边缘显示区中包括子像素a1-an中的两种,则其中一种子像素发出蓝光,另一种子像素发出绿光或红光。
可选的,子像素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大组,每个像素大组包括第一像素小组和第二像素小组,第一像素小组和第二像素小组均包括子像素a1-a3;
在每个像素大组中,第一像素小组和第二像素小组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错位,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对于每个像素大组,第一像素小组和第二像素小组的子像素a1-a3以相同的顺序沿第二方向重复排列。
可选的,第一方向为行方向,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列方向,第二方向为行方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特征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与位于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使得位于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分摊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电流,从而降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亮度,达到改善单边偏色现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同时,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的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另外,出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中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或者大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它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在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都是将元件画在另一元件的上侧。
另外,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否则词语“包括”和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形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该元件,但不排除任意其它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并且,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当可以不同地实施某个实施例时,具体的工艺顺序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例如,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可以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执行或者按与所描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目前,随着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多元化,很多显示面板的边缘会多出半个或者一个子像素,导致在显示时出现单边偏色的现象。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显示面板的右侧,存在一列绿色子像素(g),因此在显示白色画面时,显示面板的右侧会出现一条绿色的边,造成单边偏色现场。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降低边缘像素的亮度,改善显示面板单边偏色的现象。
下面,对显示面板的结构及其技术效果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过渡区10,显示区aa包括中央显示区20和边缘显示区30,过渡区10位于非显示区naa内。
中央显示区20和过渡区10中均包括子像素a1-an,子像素a1-an组合形成发光单元,边缘显示区30中包括子像素a1-an中的至少一种。即中央显示区20和过渡区10中均包括n种子像素(n种子像素分别记为子像素a1、子像素a2、…、子像素an),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示例性的,图2以n=3,三种子像素分别为子像素(b)、子像素(g)和子像素(r)为例进行绘制。
每个子像素均包括阳极以及与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位于中央显示区20和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还包括叠层设置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发光层,以使得中央显示区20和边缘显示区30能够正常发光。
参考图2,子像素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大组40,每个像素大组40包括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均包括三种子像素;为提高显示效果,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可以相邻设置并且相互错位,例如,在每个像素大组40中,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设置且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位,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可选的,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x为列方向,第二方向y为行方向。图2是以第一方向x为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为例进行绘制的。
其中,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二方向y上相互错位是指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二方向y上的顶部不等高,例如第一像素小组41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高于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使得第二像素小组42相对第一像素小组41向下错位;再例如第一像素小组41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低于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使得第二像素小组42相对第一像素小组41向上错位,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像素结构实质上包括由第一像素小组41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像素组列和由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形成的多个像素组列,第一像素小组41在第二方向y上形成的像素组列和第二像素小组42在第二方向y上形成的像素组列在x方向上交替重复排列,且相邻两像素组列相互错位。也就是说,所有奇数列像素组列中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相同,偶数列像素组列中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也相同,然而奇数列像素组列和偶数列像素组列中相同的子像素(即相同种类(颜色)的子像素)组并非上下对准,而是相互错开(移位)排列。
对于每个像素大组40,第一像素小组41和第二像素小组42的三种子像素以相同的顺序沿第二方向y重复排列。具体的,第一像素小组41中三种子像素沿第二方向y的排列顺序可以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对应的,第二像素小组42中三种子像素沿第二方向y的排列顺序可以是第二子像素组、第三子像素组和第一子像素组。图2中分别以第一子像素为子像素(b)、第二子像素为子像素(r)、第三子像素为子像素(g)为例进行绘制。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种类的子像素在中央显示区20和过渡区10发出的光的颜色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种类的子像素的大小可根据每个子像素的寿命不同来进行适应性调整。可选的,同一像素大组40中,所有的子像素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从而可以采用同一张掩膜版来分三次蒸镀制作三种子像素,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或者,其中两种子像素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另一种子像素与上述两种子像素的形状和尺寸均不同,从而可以采用同一张掩膜版来分两次蒸镀来制作上述两种子像素,以节约成本;或者,三种子像素的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完全相同,例如,在同一像素大组40中,子像素(b)、子像素(r)和子像素(g)的形状均为条状,条状可以是直角矩形、圆角矩形以及缺角矩形(四个矩形角中至少一个角不为直角和圆角),条状对应的矩形长宽比可以是1:1、2:1、3:1、3:2或4:3,以有利于优化布线空间,子像素(b)和子像素(g)矩形的尺寸完全相同,子像素(r)的尺寸小于子像素(b)的尺寸。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实际生产中,各种产品的实际形状(和尺寸)与设计形状(和尺寸)之间允许存在一定偏差。只要产品的实际形状(和尺寸)在设计形状(和尺寸)允许的偏差范围内,便可以达到使用要求。比如,子像素(b)、子像素(r)和子像素(g)的形状也可以是类矩形或者类长方形,比如说近似长方形或者近似正方形的梯形,梯形可以是等腰梯形或者非等腰梯形,可以是正梯形、倒梯形、逆时针旋转90度的梯形或顺时针旋转90度的梯形。
继续参考图2,对于上述像素排布,可以看出中央显示区20的子像素包括至少三种,每一种子像素可以对应发出一种颜色(三种颜色可以分别为蓝色(b)、绿色(g)和红色(r))的光,而过渡区10的子像素同样包括至少三种,但是每一种子像素均不发光(或不显示发光)(为了便于理解,图2中仍旧以rgb对不同子像素进行区分)。
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包括上述三种子像素中的至少一种,如图2所示的,边缘显示区30包括子像素(b)和子像素(g),图2中的边缘显示区30中的子像素(r)由于有一部分位于过渡区10中,因此不发光。由此可见,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上边框呈单边色偏偏蓝,下边框呈单边色偏偏绿。
为了改善此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至少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与至少一个位于过渡区10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这里相应的意思是指被电连接的两个子像素的种类(类型)相同。即如图2所示的将位于显示区上侧的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b)的阳极与过渡区10中的子像素(b)的阳极电连接;将位于显示区下侧的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g)的阳极与过渡区10中的子像素(g)的阳极电连接。如此,相互连接的子像素之间可以分摊电流,由于oled显示面板是电流驱动,将两个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方式等同于将两个子像素的阳极进行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是所有元件的电流之和,可以使得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亮度降低,达到改善单边偏色现象的目的。
可选的,至少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可以通过过孔与连接部电连接,至少一个位于过渡区10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可以通过过孔与连接部电连接,从而间接实现至少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与至少一个位于过渡区10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将每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均与一个位于过渡区10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如此,每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电流均可以被与之连接的位于过渡区10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分摊,即每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亮度均可以降低,提高改善效果。
进一步地,每个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可以选择离该子像素距离最近的位于过渡区10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以便于走线,降低工艺难度。
同时,为了保证位于过渡区10中的子像素不受影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子像素均包括与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和发光层,发光层位于阴极和阳极之间;其中,在过渡区中,至少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叠层设置在发光层的出光侧。即当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是顶发光时,遮光层叠层设置在发光层和阴极之间,或者设置在阴极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当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是底发光时,遮光层叠层设置在发光层和阳极之间,或者设置在阳极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当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是双面发光时,可以在发光层的两侧均设置遮光层。
当然,在具体实现中,仅将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设置遮光层,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能;也可以将过渡区中所有的子像素设置遮光层,如此可以简化工艺流程。
以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是顶发光为例,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设置于衬底基板100上的像素限定层200,像素限定层200包括分隔体210和多个用于容置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开口区域220,相邻的开口区域220由分隔体210分隔开;过渡区的子像素在远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阳极310、空穴注入层(图3中未画出)、空穴传输层(图3中未画出)、发光层320、电子传输层(图3中未画出)、电子注入层(图3中未画出)、遮光层330和阴极340。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设置于衬底基板100上的像素限定层200,像素限定层200包括分隔体210和多个用于容置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开口区域220,相邻的开口区域220由分隔体210分隔开;过渡区的子像素在远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阳极310、空穴注入层(图4中未画出)、空穴传输层(图4中未画出)、发光层320、电子传输层(图4中未画出)、电子注入层(图4中未画出)、阴极340和遮光层330。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发光层320的上方(出光侧)设置了遮光层330,因此即使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阳极与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发光层320发出的光线也会被其上方的遮光层330所遮挡,保证了位于过渡区10中的子像素不受影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子像素均包括与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在过渡区中,至少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不包括发光层。当然,在具体实现中,可以仅将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不设置发光层;也可以将过渡区中所有的子像素均不设置发光层,如此可以简化工艺流程,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能。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设置于衬底基板100上的像素限定层200,像素限定层200包括分隔体210和多个用于容置过渡区的子像素的开口区域220,相邻的开口区域220由分隔体210分隔开;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在远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阳极310和阴极340。
由于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阳极310和阴极340之间不设置发光层,即使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的阳极与位于边缘显示区30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也不会发光,保证了位于过渡区10中的子像素不受影响。另外,阳极310和阴极340之间不设置发光层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中央显示区20和边缘显示区30中的子像素(b)可以发出蓝光、子像素(r)可以发出红光和子像素(g)可以发出绿光,在蓝光、红光和绿光中,人眼对蓝光的灵敏度最低,因此若边缘显示区30中包括的一种子像素,则该种子像素是子像素(b),发出蓝光;若边缘显示区30中包括的两种子像素,则其中一种子像素是子像素(b),发出蓝光,另一种子像素是子像素(g)或者是子像素(r),发出绿光或红光。如此,可以降低人眼对单边色偏的敏感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
需要补充的是,图2所示的像素排布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方法,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其他任何具有单边色偏现象的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同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子像素并不局限于子像素(b)、子像素(r)和子像素(g),还可以为可以发出其他颜色光的子像素,如白色子像素、黄色子像素、青色子像素或者粉色子像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过渡区,显示区包括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过渡区位于非显示区内;中央显示区和过渡区中均包括子像素a1-an,子像素a1-an组合形成发光单元,边缘显示区中包括子像素a1-an中的至少一种,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每个子像素均包括阳极;其中,位于过渡区的子像素不发光,且至少一个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和至少一个位于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通过将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与位于过渡区中的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使得位于过渡区中的与其相应的子像素分摊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电流,从而降低位于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亮度,达到改善单边偏色现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显示装置50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51。
其中,显示面板51可以为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者非柔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可以是顶发光、底发光或者双面发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50,可以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中,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等设备中。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过渡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央显示区和边缘显示区,所述过渡区位于非显示区内;
所述中央显示区和所述过渡区中均包括子像素a1-an,所述子像素a1-an组合形成发光单元,所述边缘显示区中包括所述子像素a1-an中的至少一种,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每个子像素均包括阳极;
其中,位于所述过渡区的子像素不发光,且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和至少一个位于所述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子像素均包括与所述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
其中,在所述过渡区中,至少与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叠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子像素均包括与所述阳极叠层设置的阴极,
其中,位于所述中央显示区和所述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还包括叠层设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过渡区中,至少与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的子像素不包括发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均与一个位于所述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的阳极均与一个离该子像素距离最近的位于所述过渡区中与其相应的子像素的阳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边缘显示区中包括所述子像素a1-an中的一种,则位于所述边缘显示区中的子像素发出蓝光;
若所述边缘显示区中包括所述子像素a1-an中的两种,则其中一种子像素发出蓝光,另一种子像素发出绿光或红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大组,每个所述像素大组包括第一像素小组和第二像素小组,所述第一像素小组和所述第二像素小组均包括子像素a1-a3;
在每个所述像素大组中,所述第一像素小组和所述第二像素小组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且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错位,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所述像素大组,所述第一像素小组和所述第二像素小组的所述子像素a1-a3以相同的顺序沿所述第二方向重复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列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列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行方向。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