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2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为常规出风,而常规出风口出来的气流是固定不变的,其辐射范围短且窄,无法实现大范围及远距离送风,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设置涡环发生装置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涡环发生装置通过使用气流推动组件挤压壳体内的气体,能够实现涡环的送出。目前有通过气流推动组件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面的滑动或者导杆与壳体的滑动导向等,然而此种方式会产生较大阻力和噪音。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环发生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气流推动组件、滚轮导轨组件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的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气流推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滚轮导轨组件包括导杆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滚轮组件,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通过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壳体滚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由所述送风口吹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多组侧滚轮,多组侧滚轮沿所述导杆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导杆的周侧面滚动抵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所述侧滚轮的数量与所述导杆的侧壁面的数量相对应,且每一组所述侧滚轮对应抵接一所述导杆的侧壁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滚轮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滚轮,两所述第一侧滚轮夹设所述导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两所述第二侧滚轮夹设所述导杆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设有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侧滚轮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内;和/或,所述导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设有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侧滚轮置于所述第二导轨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多组所述侧滚轮沿所述导杆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每组所述侧滚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滚轮,且多个所述滚轮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的滚轮的外表面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导杆的外壁面设有软胶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导杆安装位,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供所述滚轮组件的滚轮安装的滚轮安装座,所述滚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滚轮安装座具有供所述导杆穿设的移动通道,所述风筒的底壁面对应所述移动通道的位置设有过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安装位位于所述推板的中部或邻近所述推板的中部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导轨组件还包括橡胶脚垫,所述滚轮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橡胶脚垫卡设的卡持槽,所述滚轮安装座通过所述橡胶脚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辅助滚轮,所述辅助滚轮连接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滚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线轮、柔性带及复位件,所述柔性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线轮,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所述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柔性带带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朝远离所述送风口的一侧移动;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以驱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朝靠近所述送风口的一侧复位移动。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涡环发生装置,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其中,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气流推动组件、滚轮导轨组件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的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气流推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滚轮导轨组件包括导杆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滚轮组件,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通过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壳体滚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由所述送风口吹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具有换热风道及安装口,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室内连通;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环绕所述送风口设置,所述导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所述散风出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所述导流件用于引导所述散风出风通道处的气流,以使得所述散风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偏离所述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涡环发生装置,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其中,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气流推动组件、滚轮导轨组件及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的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气流推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滚轮导轨组件包括导杆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滚轮组件,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通过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壳体滚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由所述送风口吹出。本发明涡环发生装置通过使得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且气流推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壳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气流推动组件在壳体内沿导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从送风口送出。则能够从送风口周期性的输出涡环气流,可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同时,通过在壳体上安装滚轮组件,使得导杆的一端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上,另一端通过滚轮组件与壳体滚动连接。则滚轮组件沿导杆长度方向滚动时,也即使得气流推动组件通过导杆导向,并在壳体内沿导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如此,气流推动组件与壳体之间通过导杆及滚轮组件实现导向和滚动连接,则在实现对气流推动组件往复移动导向的同时,减小导杆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降低涡环发生装置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涡环发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涡环发生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涡环发生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涡环发生装置的滚轮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滚轮导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2中涡环发生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涡环发生装置20第二导轨141驱动件110壳体132滚轮组件142线轮111风筒30侧滚轮143柔性带111a出风口31滚轮144复位件111b过孔40第一侧滚轮150辅助滚轮112集流件50第二侧滚轮200外壳112a送风口60滚轮安装座210换热风道120气流推动组件61移动通道220安装口121导杆安装位62卡持槽230散风出风通道130滚轮导轨组件133软胶片300导流件131导杆134橡胶脚垫10第一导轨140驱动装置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该涡环发生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气流推动组件120、滚轮导轨组件130及驱动装置140。壳体110包括风筒111和集流件112,风筒111的一端设有出风口111a,集流件112安装于出风口111a,集流件112上设置有与风筒111连通的送风口112a,送风口112a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1a的过风面积。气流推动组件12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10内。滚轮导轨组件130包括导杆131及安装于壳体110的滚轮组件132,导杆131的一端连接于气流推动组件120,另一端通过滚轮组件132与壳体110滚动连接。驱动装置140用以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在壳体110内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由送风口112a吹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内腔形成涡环风道,壳体110的形状可以为直筒形、弯折筒型,其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异形等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涡环风道的整体形状及其截面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气流推动组件120整体的形状大致与壳体110的内腔形状相适配,且尺寸略小于壳体110的内腔的横截面尺寸,从而使得气流推动组件120可在壳体110内沿其轴向活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具体可以在风筒111内轴向移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可以为活塞、推板,也可以由推板及设置在推板周缘的薄膜组合而成,只需能够推动壳体110内的气流,使得送风口112a吹出涡环即可,在此不对气流推动组件120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为了便于气流推动组件120朝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可在风筒111的底壁或邻近底壁的侧壁上开设换气口。出风口111a、送风口112a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风筒111大致呈筒状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集流件112为集流罩,集流罩自出风口111a向送风口112a呈渐缩设置。集流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降低风阻,集流罩大致呈圆筒状。通过使得集流罩自出风口111a向送风口112a呈渐缩设置,则集流罩能够对从出风口111a送出的风进行集流,且使得涡环的产生和吹出更加顺畅。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流件112为集流板,集流板安装于出风口111a,集流板上开设有送风口112a。集流板可以为盖设在出风口111a处的一块板,且通过在集流板上开设比出风口111a小的送风口112a,则气流从出风口111a向送风口112a吹出时,由于集流板的部分阻挡作用,能够使得送风口112a吹出的气流为涡环状。且集流板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流件112还可由几块板围合形成,通过在其中一块板上设置送风口112a,同样可以实现形成涡环。集流件112还可以由集流板及集流罩组合形成,集流件112与风筒11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流件112与风筒111分体成型时,集流件112与风筒111密封连接。当集流罩与风筒111一体成型设置时,以风筒111与集流件112相接处为界限,划分一虚拟的分界线,该分界线的一侧为风筒111,另一侧为集流件112,而于分界线处形成有风筒111的出风口111a。无疑,该出风口111a的过风面积大于集流件112的送风口112a的过风面积。集流件112与风筒111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一条直线,此时,涡环送风部为一个完整无转接线的形状。集流件112与风筒111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不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夹角设置,此时,集流件112与风筒111的连接处会形成有一转接线。通过使得送风口112a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1a的过风面积,因此从出风口111a流向送风口112a的气流中,会有部分气流沿着集流件112的内壁面,然后从送风口112a周缘流出,另一部分气流则从送风口112a中部流出。将从送风口112a边缘流出的部分气流定义为边缘气流,将从送风口112a中部流出的气流定位为中部气流。那么,边缘气流因受到集流件112内壁面的阻力。相较于中部气流而言,流速更低。这种流速的差距,将导致气流从送风口112a流出时,会产生涡环气流。在相同的风量下,涡环送风的方式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且涡环在传送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空气发生热交换,涡环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温差不大,保证了涡环吹在人身上时不会产生明显的过冷或过热感觉,提升舒适性。导杆131的长度应大于气流推动组件120的移动行程,从而在气流推动组件120往复移动的时候,均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导杆131的导向精确度更高,导杆131应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如木材、金属、硬质塑料等。导杆131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120上,如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导杆131的一端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120上,如通过螺钉连接、卡接、磁吸连接等连接方式。导杆131可以直接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120上,也可以设置安装座间接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120。为了进一步降低噪音,还可以使得安装座设置为橡胶、硅胶等软质材料,则能够减少振动传递,吸音降噪。滚轮组件13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轮31以实现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滚动,当然,滚轮组件132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滚珠以实现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滚动。滚轮31或滚珠可以直接滚动安装在壳体110上,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滚轮安装座60间接安装在壳体110上。可以理解的是,气流推动组件120在壳体110内移动时,也即导杆131在滚轮组件132内移动时,有部分导杆131伸出滚轮组件132设置,则需要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伸出的导杆131。可以通过在风筒111的底壁设置过孔111b,以供导杆131穿设。在一实施例中,滚轮组件132设置在风筒111内邻近风筒111的底壁面的位置,且滚轮组件132与风筒111的底壁之间具有供导杆131移动的移动空间。此时,滚轮组件132可以通过支架安装在风筒111上。滚轮组件132安装在壳体110上,且滚轮组件132能够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滚动,也即使得气流推动组件120在壳体110内沿轴向往复移动时,导杆131与壳体110之间为滚动摩擦。相较于导杆131直接与壳体110滑动连接而言,减小了导杆131与壳体1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杆131往复移动更加顺畅的同时有效降低噪音。驱动装置140的结构可以有很多种。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0包括电磁驱动件和推杆,推杆的一端连接气流推动组件120,另一端连接电磁驱动件。通过电磁驱动件的通断电来驱动推杆做往复运动,以带动推板在送风口112a与换气口之间做往复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0包括驱动电机、相互啮合的齿轮和齿条,齿条的一端与气流推动组件120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带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往复移动。还可使得电机仅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往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通过弹性复位件144实现气流推动组件120朝靠近送风口112a的一侧复位移动。在又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0包括驱动电机、相互啮合的涡环和蜗杆,蜗杆的一端连接于推板,另一端连接于涡轮,涡轮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安装。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涡轮转动,带动蜗杆做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推板在送风口112a与换气口之间做往复移动。在再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0包括驱动电机、偏心轮及连杆,偏心轮设置在驱动电机上,连杆的一端连接偏心轮的转轴,另一端连接推板。如此,能够实现连杆带动推板的往复移动。在需要推出涡环气流,驱动装置140驱动推板往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然后驱动装置140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往靠近送风口112a的一侧快速移动,气流推动组件120推动气流快速由送风口112a吹出,而通过使得送风口112a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1a的过风面积,则能够从送风口112a吹出涡环气流。如此循环往复,能够周期性的由送风口112a吹出涡环气流。本发明涡环发生装置100通过使得送风口112a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1a的过风面积,且气流推动组件12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110内,驱动装置140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在壳体110内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从送风口112a送出。则能够从送风口112a周期性的输出涡环气流,可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同时,通过在壳体110上安装滚轮组件132,使得导杆131的一端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120上,另一端通过滚轮组件132与壳体110滚动连接。则滚轮组件132沿导杆131长度方向滚动时,也即使得气流推动组件120通过导杆131导向,并在壳体110内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移动。如此,气流推动组件120与壳体110之间通过导杆131及滚轮组件132实现导向和滚动连接,则在实现对气流推动组件120往复移动导向的同时,减小导杆131与壳体1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降低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噪音。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至图9,滚轮组件132包括多组侧滚轮30,多组侧滚轮30沿导杆13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导杆131的周侧面滚动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侧滚轮30的数量可以为两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等。多组侧滚轮30沿导杆131的周向可以呈均匀分布、也可以呈一定规律分布,在此不做限定。通过多组侧滚轮30夹持导杆131,使得导杆131相对滚轮组件132的移动更加平稳,且使得导杆131相对滚轮组件132的移动更加顺畅。每组侧滚轮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一实施例中,每组侧滚轮3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滚轮31,且多个滚轮31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使得每组侧滚轮30至少包括两个滚轮31,且多个滚轮31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侧滚轮30对导杆131的夹持限位效果更好,从而使得导杆131在滚轮组件132中的滑动更加顺畅和平稳。在一实施例中,导杆131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侧滚轮30的数量与导杆131的侧壁面的数量相对应,且每一组侧滚轮30对应抵接一导杆131的侧壁面。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31的横截面具体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如矩形、方形等、五边形、六边形等。通过使得侧滚轮30的组数与导杆131的侧壁面的数量相对应,且每组侧滚轮30对应一导杆131的侧壁面设置。如此,使得滚轮组件132的侧滚轮30滚动抵接每个导杆131的侧壁面,则多组侧滚轮30夹设导杆131时,能够从多个方向限位导杆131,从而保证气流推动组件120仅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移动,避免气流推动组件120在径向上的晃动,进而使得导杆131加滚轮组件132的导向方式更加精确和顺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使得导杆131的部分侧壁面对应设置有侧滚轮30。具体地,请再次参照图6至图9,导杆131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滚轮组件13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滚轮40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滚轮50,两第一侧滚轮40夹设导杆13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两第二侧滚轮50夹设导杆131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使得导杆131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则两组第一侧滚轮40及两组第二侧滚轮50均能够关于导杆131的中心对称。从而使得第一侧滚轮40及第二侧滚轮50夹设导杆131时更加稳定,进而保证导杆131的移动平稳性,使得导杆131的导向更加精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9所示,导杆131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设有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10,第一侧滚轮40置于第一导轨10内。第一导轨10可以由导杆131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上设置凹槽形成。第一导轨10也可以通过在导杆131的侧壁面上设置两相对的凸条,由凸条和导杆131的侧壁面围合形成。第一导轨10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一侧滚轮40置于第一导轨10内,则第一导轨10能够为第一侧滚轮40的移动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第一侧滚轮40的移动时发生偏移。在一实施例中,导杆13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设有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20,第二侧滚轮50置于第二导轨20内。第二导轨20可以由导杆13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上设置凹槽形成。第二导轨20也可以通过在导杆131的侧壁面上设置两相对的凸条,由凸条和导杆131的侧壁面围合形成。第二导轨20沿导杆131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第二侧滚轮50置于第二导轨20内,则第二导轨20能够为第二侧滚轮50的移动提供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第二侧滚轮50的移动时发生偏移。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杆131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多组侧滚轮30沿导杆1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使得多组侧滚轮30沿导杆13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则保证导杆131相对滚轮组件132的移动平稳性,使得导杆131相对滚轮组件132的移动更加顺畅。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滚轮组件132的滚轮31的外表面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和/或,导杆131的外壁面设有软胶片133。硬质材料具体可以为木材、金属、硬质塑料等。软质材料可以为硅胶、橡胶等。软胶片133具体可以为橡胶片、硅胶片等。软胶片133可以完全包覆导杆131的外壁面,也可以仅在滚轮组件132的滚轮31对应的移动路径上设置软胶片133。软胶片133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在导杆131的外壁面,也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在导杆131的外壁面。当导杆131的外壁面设置软胶片133,或者滚轮组件132的外壁面由软质材料制成时,使得滚轮组件132在导杆131上移动时噪音更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滚轮31的外壁面贴设或包覆软质或硬质材料,以满足使用需求。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至图9,气流推动组件120包括推板,推板上设有导杆安装位121,滚轮组件132还包括供滚轮组件132的滚轮31安装的滚轮安装座60,滚轮安装座60安装于壳体110,滚轮安装座60具有供导杆131穿设的移动通道61,风筒111的底壁面对应移动通道61的位置设有过孔111b。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31的一端安装在推板的导杆安装位121上,滚轮安装座60用于供滚轮31安装,相比于将多个滚轮31直接安装在壳体110上,使得滚轮组件132模块化,从而便于滚轮组件132的拆卸和更换。滚轮安装座60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也可以由软质材料制成,还可以使得滚轮安装座60的部分为硬质材料,部分为软质材料。滚轮安装座60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安装在壳体110上。可以理解的是,滚轮组件132的多组侧滚轮30设置在移动通道61的周侧壁,从而使得导杆131在滚轮安装座60内移动时,与其内部的滚轮31滚动抵接。通过使得风筒111的底壁面对应移动通道61的位置设置过孔111b,则导杆131能够通过过孔111b伸出至风筒111外,从而增大了导杆131的移动路径,不必将风筒111设置过长,以满足导杆131的移动空间,从而简化风筒111的体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导杆安装位121位于推板的中部或邻近推板的中部设置。驱动装置140用于驱动推板沿壳体110轴向的往复移动,因此,为了使得推板的移动更加平稳,通常使得驱动装置140的连接件连接在推板的中部。此时可以使得导杆安装位121邻近推板的中部设置。通过使得导杆安装位121位于推板的中部或邻近推板的中部设置,则在导杆131在滚轮组件132中移动时,能够拉动推板的中部或靠近中部的位置,从而使得推板整体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推板在导杆131的带动下移动更加平稳。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7及图9,滚轮导轨组件130还包括橡胶脚垫134,滚轮安装座60上设有供橡胶脚垫134卡设的卡持槽62,滚轮安装座60通过橡胶脚垫134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10上。橡胶脚垫13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为三个、四个、六个等,且多个橡胶脚垫134围绕滚轮安装座60的周向间隔设置。为了使得滚轮安装座60的安装更加稳定,可使得多个橡胶脚垫134沿滚轮安装座60的周向均匀分布。将橡胶脚垫134卡持在卡持槽62内,进而安装在滚轮安装座60上。橡胶脚垫134与壳体110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10上。使得滚轮安装座60通过橡胶脚垫134固定在壳体110上,则能够进一步减振降噪。橡胶脚垫134具体可以设置为三面开口、三面包裹的结构。也即,在橡胶脚垫134的侧壁面上设置内凹槽,使得橡胶脚垫134具有上下两包裹面及外侧包裹面。在安装时,通过将该内凹槽卡接在滚轮安装座60的卡持槽62的边沿,上下包裹面分别与滚轮安装座60的上下表面抵接,外侧包裹面抵接卡持槽62的内壁面。如此,使得橡胶脚垫134与滚轮安装座60的卡接更加紧密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橡胶脚垫134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滚轮安装座60上。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涡环发生装置100还包括辅助滚轮150,辅助滚轮150连接于气流推动组件120的下端,且与壳体110的内壁面滚动连接。辅助滚轮150具体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个滚轮31。辅助滚轮150连接在气流推动组件120的下端,也即在重力的方向上的下端。通过在气流推动组件120的下方设置辅助滚轮150,则能够防止整个气流推动组件120因重力、加工精度等因素导致导杆131和滚轮组件132之间有间隙,或其他间隙等,造成气流推动组件120与壳体110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摩擦。进一步提高气流推动组件120的运行稳定性和流畅性。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及图3,驱动装置140包括驱动件141、线轮142、柔性带143及复位件144,柔性带143的一端固定于气流推动组件120,另一端固定于线轮142,驱动件141的驱动轴与线轮142连接,以驱动柔性带143带动气流推动组件120朝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复位件144的一端连接气流推动组件120,另一端连接壳体110,以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朝靠近送风口112a的一侧复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带143的长度应大于气流推动组件120的移动行程,从而能够在气流推动组件120最靠近送风口112a时,拉动气流推动组件120逐渐向远离送风口112a的方向移动。柔性带143是指可以轻易发生变形但不易被破坏的带状结构。柔性带143的材料可以为尼龙、棉、纤维等布艺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等,也可以为上述材料拼接或混合形成。为了进一步提高传动效果,还可以使得柔性带143为同步带。则使得传动更加准确、平稳,且具有缓冲减振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柔性带143的一端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钉连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气流推动组件120上。复位件144具体可为压缩弹簧、磁性件等能够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复位移动的结构。驱动件141可以为驱动气缸、驱动电机等,驱动电机具有体积小、易于控制等优势,以下以驱动电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柔性带143的一端固定在线轮142上,使得柔性带143能够绕线轮142的卷绕面进行卷绕。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线轮142固定连接,进而在驱动电机通电时带动线轮142正向转动以卷绕柔性带143。而在驱动电机断电时,线轮142能够在较小的驱动力下实现反向转动,进而使得柔性带143能够在气流推板组件复位移动时从线轮142中伸展开来。通过设置线轮142,将柔性带143卷绕在线轮142上,使得柔性带143的卷绕更加规整,不易发生偏移,从而易于柔性带143的收缩和伸展。在驱动件141工作时,驱动力大于复位件144的复位力,从而能够通过线轮142卷绕柔性带143,以拉动气流推动组件120朝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而当驱动件141停止工作时,驱动力消失,复位件144的复位力带动气流推动组件120快速朝靠近送风口112a的一侧复位移动,同时带动柔性带143伸展,如此,能够实现气流推动组件120沿壳体110的轴向周期性的往复移动。通过驱动件141驱动线轮142卷绕柔性带143带动气流推动组件120朝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通过复位件144驱动气流推动组件120朝靠近送风口112a的一侧移动,相比于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将刚性传动转化为柔性传动,则能够有效降低涡环发生装置100的振动噪音和运动摩擦噪音,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图10至图12,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200和涡环发生装置100,涡环发生装置100安装于外壳200,该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涡环发生装置100具体可以安装在外壳200上,也可以安装在外壳200内。且涡环发生装置100的风道与外壳200内的换热风道210可以连通,也可以不连通。该空调室内机可以为空调室内机、移动空调、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窗机等。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3所示,外壳200内具有换热风道210及安装口220,涡环发生装置100安装于外壳200内,且涡环发生装置100的送风口112a通过安装口220与室内连通;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送风口112a相连通的导流件300,导流件300环绕送风口112a设置,导流件300的外壁面与安装口22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230,散风出风通道230与换热风道210相连通,导流件300用于引导散风出风通道230处的气流,以使得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偏离送风口112a吹出的气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如通过两个子壳体拼接而成。外壳200的安装口22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异形等,其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安装口220与送风口112a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送风口112a通过安装口220与室内连通,则集流件112可以设于壳体110内,使得送风口112a对应涡环出风口111a设置;也可以将集流件112抵接面板,即使得涡环出风口111a与送风口112a相接;还可以将集流件112伸出面板设置,使得送风口112a置于面板外。导流件300环绕送风口112a设置,则导流件300可以连接在集流件112的外周侧壁上。通过导流件300的作用,能够将集流件112外周侧壁的气流顺利的引导至偏离涡环气流吹出的方向,进而避免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影响涡环气流的形成和送风。导流件300可以设置在外壳200内,也可以伸出外壳200设置,还可以与外壳200相平齐。当导流件300设置在外壳200内,或与外壳200相平齐时,应使得导流件300的出风口111a径向尺寸小于安装口220的径向尺寸,从而顺利的使得导流件300的外壁面与安装口22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230。导流件300与涡环发生装置100的集流件11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当导流件300与集流件112一体成型设置,且导流件300伸出外壳200设置的时候,导流件300对应安装口220的位置的径向尺寸应小于安装口220的径向尺寸,则使得安装口220的中部形成涡环出风口111a,周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230。当导流件300与集流件112分体成型设置,且导流件300伸出外壳200设置,以及涡环发生装置100的集流件112设于壳体110内时。送风口112a位于面板内侧,此时导流件300对应安装口220的位置的径向尺寸应小于安装口220的径向尺寸,使得导流件300与安装口220的内壁面之间围合形成散风出风通道230。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能够实现无风感送风,送风更加柔和,舒适性更高。在一实施例中,导流件300为导流筒,导流筒远离送风口112a的一端设有导流板。当导流件300设置在外壳200内时,可以使得导流筒整体呈自内向外渐扩的形式,也可以使得导流板呈自内向外渐扩的形式。当导流件300伸出外壳200设置时,导流筒可以为直筒,导流板也可以呈直板设置。如此,导流筒与集流件112相接,一方面引导涡环气流的吹出,另一方面将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引导至远离送风口112a的涡环气流吹出的方向,进而使得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不会影响涡环气流。此时导流筒与集流件112可以呈一体无转接线设置,导流筒也可以呈直筒状设置。换热风道210指的是从主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在此通道内进行换热,然后由主出风口吹出。换热风道210内设有换热器,换热器下方设置有接水盘,用于收集和排除冷凝水。换热风道210可以直接由外壳200围合形成,也可以由外壳200内的风道内壁围合形成。外壳200及换热风道2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换热风道210的延伸形状可以为直筒型、也可以为弯折型等。本发明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涡环发生装置100的送风口112a处设置导流件300,使得导流件300的外壁面与安装口22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230,导流件300用于引导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以使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偏离涡环气流吹出的方向。如此,充分利用面板上开设的安装口220,使得安装口220的中部吹出涡环气流,四周吹出换热散风气流,且散风出风通道230吹出的气流不会影响涡环气流。如此,在涡环精确送风、送风距离远、传播效率高的同时,结合散风出风,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区域更广,送风距离更远,换热效率高,则空间温度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1,外壳200包括面板及连接于面板两侧的两侧板,安装口220设于面板上,至少一侧板上开设有一个主出风口,主出风口与换热风道210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与面板的两侧相连的两相对的侧板,指的是位于整个外壳200左右两侧的侧板。可以在其中一个侧板上开设一个主出风口,也可以在两个侧板上均开设主出风口。为了使得出风范围更广、出风区域更大,优选地在两个侧板上均开设主出风口。主出风口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为了使得出风量更大,优选地为长条形。面板与两侧板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外壳200上还开设有进风口,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风机,换热风机安装于换热风道210。换热风机用于驱动足够的气流由进风口流经换热风道210,并由主出风口吹出。进风口可以开设于面板和\或两侧板上,还可以开设在外壳200的后面板上。通过在侧板上开设主出风口,则使得常规送风的气流不会影响涡环气流,在使得出风区域广,送风距离远,送风形式多样的同时,使得气流的传播效率高,则提高房间的换热效率,使得空间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提高舒适性。常规送风和涡环送风可同时开启或单独开启。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涡环发生装置100,该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的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气流推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

滚轮导轨组件,包括导杆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滚轮组件,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通过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壳体滚动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在所述壳体内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由所述送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多组侧滚轮,多组侧滚轮沿所述导杆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导杆的周侧面滚动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所述侧滚轮的数量与所述导杆的侧壁面的数量相对应,且每一组所述侧滚轮对应抵接一所述导杆的侧壁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滚轮及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滚轮,两所述第一侧滚轮夹设所述导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两所述第二侧滚轮夹设所述导杆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设有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侧滚轮置于所述第一导轨内;和/或,

所述导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面设有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侧滚轮置于所述第二导轨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设置,多组所述侧滚轮沿所述导杆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侧滚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滚轮,且多个所述滚轮沿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的滚轮的外表面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导杆的外壁面设有软胶片。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导杆安装位,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供所述滚轮组件的滚轮安装的滚轮安装座,所述滚轮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滚轮安装座具有供所述导杆穿设的移动通道,所述风筒的底壁面对应所述移动通道的位置设有过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安装位位于所述推板的中部或邻近所述推板的中部设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导轨组件还包括橡胶脚垫,所述滚轮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橡胶脚垫卡设的卡持槽,所述滚轮安装座通过所述橡胶脚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辅助滚轮,所述辅助滚轮连接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滚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线轮、柔性带及复位件,所述柔性带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线轮,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与所述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柔性带带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朝远离所述送风口的一侧移动;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壳体,以驱动所述气流推动组件朝靠近所述送风口的一侧复位移动。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具有换热风道及安装口,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室内连通;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环绕所述送风口设置,所述导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所述散风出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所述导流件用于引导所述散风出风通道处的气流,以使得所述散风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偏离所述送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气流推动组件、滚轮导轨组件及驱动装置;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风筒的一端设有出风口,集流件安装于出风口,集流件上设置有与风筒连通的送风口,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气流推动组件可活动地设于壳体内;滚轮导轨组件包括导杆及安装于壳体的滚轮组件,导杆的一端连接于气流推动组件,另一端通过滚轮组件与壳体滚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气流推动组件在壳体内沿导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周期性的推动气流由送风口吹出。本发明涡环发生装置能够减小摩擦,且有效降低整机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康铁生;赵帅;陈良锐;张滔;谢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00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