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顶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4


本实用新型属于卸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顶卸荷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之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城市中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给城市的住房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只有不断的提升住房的质量,才能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提升,保证人民的住房安全。在房屋的建筑之中,顶部加层施工技术的地位非常高,我们只有在这一项上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房屋建筑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时对人民的生活和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现有的加顶卸荷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够根据主梁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现有卸荷装置的使用受到限制,且现有的加顶卸荷装置卸荷效果比较差,容易受压而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加顶卸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顶卸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容易受压而损坏,且高度不能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工作箱和升降杆,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升降杆的正面、背面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工作箱的正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设置散热网,所述工作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压机和风机,所述液压机的顶部设置有液压杆,所述升降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杆、滑槽和滚轮,所述滑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位于顶板与房屋主梁接触的位置,且所述缓冲垫的外径尺寸等于顶板的外径尺寸,同时所述缓冲垫与顶板通过黏胶粘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杆、底板相连接,且所述支撑杆与升降杆、底板排列呈三角形,同时所述支撑杆与升降杆、底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三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位于底板的四角处,同时所述万向轮与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机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风机位于液压机正对面的位置,同时所述风机位于工作箱内。

优选的,所述滚轮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滚轮对称设置在滑槽内,同时所述滚轮嵌入于升降杆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此种加顶卸荷装置,通过设置的工作箱、液压杆和顶板解决了装置高度不可调的问题,在使用该装置时,先将装置主体推到房子主梁的底部,踩下万向轮上的刹车踏板,将完形轮固定住,防止装置二次移动,从而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然后通过操作板启动装置,此时液压机就会开始运转,使液压杆带动顶板缓慢上升,直至顶板顶部的缓冲垫与主梁底部相接触,从而完成装置的支撑工作,该装置顶部的高度可根据房屋主梁高度进行调节,降低了使用环境对装置的限制,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顶板与主梁相接触的过程中,缓冲垫会受到来自顶板的压力而产生结构形变,对来自顶板和主梁的之间的力进行缓冲,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承载能力。

2、此种加顶卸荷装置,通过设置的升降杆、支撑杆和液压杆解决了装置卸荷能力比较差的问题,当装置安装好后,主梁会将房屋天花板的荷载传递给顶板,顶板就会受到来自主梁的作用力,由于支撑杆和液压杆设置在顶板底部,所以支撑杆和液压杆会承受来自顶板全部的作用力,在此过程中,支撑杆、支撑杆和底板之间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体系,从而防止支撑杆受力损坏的几率,有利于提高之后支撑杆的承重力,两根升降杆和一根液压杆能够为顶板提供三点支撑力,可以提高顶板在装置上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装置承受荷载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箱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剖视图。

图中:1、底板;2、工作箱;201、液压杆;202、风机;203、液压机;3、升降杆;301、滑杆;302、滚轮;303、滑槽;304、限位板;4、顶板;5、缓冲垫;6、支撑杆;7、散热网;8、万向轮;9、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顶卸荷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工作箱2和升降杆3,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8,升降杆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顶板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5,升降杆3的正面、背面均设置有支撑杆6,工作箱2的正面设置有箱门9,箱门9的正面设置散热网7,工作箱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压机203和风机202,液压机203的顶部设置有液压杆201,升降杆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杆301、滑槽303和滚轮302,滑杆30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304。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垫5位于顶板4与房屋主梁接触的位置,且缓冲垫5的外径尺寸等于顶板4的外径尺寸,同时缓冲垫5与顶板4通过黏胶粘合,缓冲垫5通过自身结构形变,对来自顶板4和主梁的之间的力进行缓冲,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杆3、底板1相连接,且支撑杆6与升降杆3、底板1排列呈三角形,同时支撑杆6与升降杆3、底板1焊接连接,支撑杆6能够增加升降杆3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装置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三万向轮8设置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8分别位于底板1的四角处,同时万向轮8与底板1固定连接,万向轮8能够方便装置的移动与运输,增加装置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风机2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风机202位于液压机203正对面的位置,同时风机202位于工作箱2内,风机202产生的风流能够加快工作箱2内部的空气循环速率,从而提高工作箱2的散热速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滚轮3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滚轮302对称设置在滑槽303内,同时滚轮302嵌入于升降杆3内,滚轮302能够降低滑杆301与滑槽30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顶板4上升使所需要的力,进而降低液压机203的工作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液压机203、风机202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和私人定制获得:(具体的型号为:液压机:yhd28;风机:t35-11;),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检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以及安全防护,在使用该装置时,先将装置主体推到房子主梁的底部,踩下万向轮8上的刹车踏板,将万向轮8固定住,防止装置二次移动,然后通过操作板启动装置,此时液压机203就会开始运转,使液压杆201带动顶板4缓慢上升,直至顶板4顶部缓冲垫5与主梁底部相接触,顶板4与主梁相接触的过程中,缓冲垫5会受到来自顶板4的压力而产生结构形变,对来自顶板4和主梁的之间的力进行缓冲,有利于提高该装置的承载能力,在对房屋进行加工时,房屋主梁会受到来自天花板的作用力,此时主梁会将房屋天花板的荷载传递给顶板4,顶板4接着就会将来自主梁的作用力传递给升降杆3和升降杆201,最后支撑杆3和液压杆201会将承受的荷载通过底部的底板1和万向轮8传递到地上,这样就完成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工作箱(2)和升降杆(3),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升降杆(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5),所述升降杆(3)的正面、背面均设置有支撑杆(6),所述工作箱(2)的正面设置有箱门(9),所述箱门(9)的正面设置散热网(7),所述工作箱(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压机(203)和风机(202),所述液压机(203)的顶部设置有液压杆(201),所述升降杆(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杆(301)、滑槽(303)和滚轮(302),所述滑杆(30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5)位于顶板(4)与房屋主梁接触的位置,且所述缓冲垫(5)的外径尺寸等于顶板(4)的外径尺寸,同时所述缓冲垫(5)与顶板(4)通过黏胶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杆(3)、底板(1)相连接,且所述支撑杆(6)与升降杆(3)、底板(1)排列呈三角形,同时所述支撑杆(6)与升降杆(3)、底板(1)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所述万向轮(8)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万向轮(8)分别位于底板(1)的四角处,同时所述万向轮(8)与底板(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风机(202)位于液压机(203)正对面的位置,同时所述风机(202)位于工作箱(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0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滚轮(302)对称设置在滑槽(303)内,同时所述滚轮(302)嵌入于升降杆(3)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顶卸荷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工作箱和升降杆,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升降杆的正面、背面均设置有支撑杆,工作箱的正面设置有箱门,箱门的正面设置散热网,工作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液压机和风机,液压机的顶部设置有液压杆,升降杆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杆、滑槽和滚轮,滑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本实用加顶卸荷装置通过设置的工作箱、液压杆、顶板、升降杆和支撑杆解决了在使用时不能够根据主梁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现有卸荷装置的使用受到限制,且现有的加顶卸荷装置卸荷效果比较差,容易受压而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群;黎子涛;蒋道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固易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8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