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相比晶硅太阳电池电池而言,薄膜太阳电池具有成本低,弱光响应好,温度系数低,轻量化,使用更灵活等优点。然而目前的薄膜光伏电池因其背面存在金属电极,因此传统的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均为单面组件,无法利用散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导致其光生电流低,输出功率也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以解决传统单面薄膜组件太阳光利用率低,输出功率低等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所述薄膜光伏组件包括衬底层,所述衬底层的上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主薄膜电池层、主薄膜电池前电极层、上封装胶膜层、上透明背板层或上光伏玻璃层,所述衬底层的下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辅薄膜电池层、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下封装胶膜层、下透明背板层或下光伏玻璃层。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衬底层的尺寸规格不做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可。
优选地,所述衬底层由半导体(如硅、锗等)或玻璃或不锈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优选地,所述主薄膜电池层为由非晶硅、多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铜锌锡硫、砷化镓中的一种制成的单节或多节薄膜电池层。
优选地,所述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优选地,所述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优选地,所述辅薄膜电池层为由非晶硅、多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铜锌锡硫、砷化镓中的一种制成的单节或多节薄膜电池层。
优选地,所述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主薄膜电池层能够接受太阳直射光,设置的辅薄膜电池层能够接受散射光和地面反射光,使本实用新型可双面受光,双面发电,具有低成本高功率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薄膜组件太阳光利用率低,输出功率低,薄膜电池衬底基板利用率低等缺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衬底两面均沉积制备薄膜电池,可以增加衬底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由于薄膜电池弱光响应良好,可以有效利用散射光和地面反射光,提升薄膜组件的光生电流,进而增加其功率输出。当两面均采用透明背板封装时,该光伏组件表现出一定的柔性特性,增加功率输出的同时可以增加其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图。
附图中,1-衬底层,2-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3-主薄膜电池层,4-主薄膜电池前电极层,5-上封装胶膜层,6-上透明背板层,7-上光伏玻璃层,8-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9-辅薄膜电池层,10-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11-下封装胶膜层,12-下透明背板层,13-下光伏玻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参照图1,所述薄膜光伏组件包括衬底层1,衬底层1的上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2、主薄膜电池层3、主薄膜电池前电极层4、上封装胶膜层5、上光伏玻璃层7,衬底层1的下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8、辅薄膜电池层9、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10、下封装胶膜层11、下光伏玻璃层13。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在不锈钢衬底1的上、下表面通过直流溅射的方式分别沉积mo背电极,并分别引出接线端子;
s2、在步骤1得到的两面的mo背电极上通过射频溅射分别沉积cigs吸收层;
s3、在步骤2得到的两面的cigs吸收层上通过射频溅射分别沉积cds过渡层;
s4、在步骤3得到的两面的cds过渡层上通过射频溅射分别沉积azo窗口层;
s5、在步骤4得到的两面的azo窗口层上通过直流溅射分别制备ni前电极,并分别引出接线端子;
s6、在步骤5得到的两面的ni前电极上分别铺设eva封装胶膜;
s7、在步骤6得到的两面的封装胶膜上分别铺设光伏玻璃;
s8、将步骤7得到的产品放入层压机中进行层压后安装接线盒。
本实施例可双面受光,双面发电,具有低成本高功率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薄膜组件太阳光利用率低,输出功率低,薄膜电池衬底基板利用率低等缺点。
实施例2
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参照图2,所述薄膜光伏组件包括衬底层1,衬底层1的上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2、主薄膜电池层3、主薄膜电池前电极层4、上封装胶膜层5、上透明背板层6,衬底层1的下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8、辅薄膜电池层9、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10、下封装胶膜层11、下透明背板层1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在玻璃衬底1的上、下表面通过直流溅射的方式分别沉积ni背电极,并分别引出接线端子;
s2、在步骤1得到的两面的ni背电极上通过射频溅射分别沉积cigs吸收层;
s3、在步骤2得到的两面的cigs吸收层上通过射频溅射分别沉积cds过渡层;
s4、在步骤3得到的两面的cds过渡层上通过射频溅射分别沉积azo窗口层;
s5、在步骤4得到的两面的azo窗口层上通过直流溅射分别制备ag前电极,并分别引出接线端子;
s6、在步骤5得到的两面的ag前电极上分别铺设eva封装胶膜;
s7、在步骤6得到的两面的封装胶膜上分别铺设透明背板;
s8、将步骤7得到的产品放入层压机中进行层压后安装接线盒。
本实施例可双面受光,双面发电,具有低成本高功率等优点,有效解决了现有薄膜组件太阳光利用率低,输出功率低,薄膜电池衬底基板利用率低等缺点。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光伏组件包括衬底层,所述衬底层的上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主薄膜电池层、主薄膜电池前电极层、上封装胶膜层、上透明背板层或上光伏玻璃层,所述衬底层的下表面自内向外依次设有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辅薄膜电池层、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下封装胶膜层、下透明背板层或下光伏玻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由半导体或玻璃或不锈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薄膜电池层为由非晶硅、多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铜锌锡硫、砷化镓中的一种制成的单节或多节薄膜电池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薄膜电池背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薄膜电池背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薄膜电池层为由非晶硅、多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铜锌锡硫、砷化镓中的一种制成的单节或多节薄膜电池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双系统薄膜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薄膜电池前电极层由金、银、铜、镍、钼、铬中的一种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