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医疗器械中对于易碎部件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平板探测器(以下简称为“平板”)是x射线影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平板分为固定平板和移动平板,固定平板常固定在探测器盒中使用,移动平板还可以单独移动便携使用。两种类型的平板都对跌落均有一定的要求,保证其最薄弱的核心器件x线接收模块(如tft模组)在平板跌落时不受损坏。特别是移动平板,为满足其便携使用的要求,跌落要求更高。
一些跌落防护采用“一体式”、“内外壳式”及“止动件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是将易碎单元整个直接粘结于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框架上,由结构框架承受跌落冲击;“内外壳式”结构是将易碎单元使用一个“内壳”防护起来安装在“外壳”内,内外壳之间采用缓冲或悬挂结构,从而实现跌落防护;“止动件式”结构是将止动件一端与易碎单元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嵌入结构框架的开孔中,利用止动件的高韧性进行防护。
其中,“一体式”结构中,易碎单元与结构框架难以拆卸,装配后一旦发现问题,很难返工处理;同时可维护性差,不能把易碎单元单独拆出。“内外壳式”结构中,虽然可以通过更换“内壳”来更换易碎单元,但这种结构比较复杂,对空间的占用要求比较高,同时跌落可靠性不高。“止动件式”结构,易于安装与维护,但结构框架开孔对平板图像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易碎部件的防护结构及平板探测器,用以对易碎部件的防护。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板探测器,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起支撑作用;
x线接收模块,用以接收x线并转化成电信号;
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连接在框架上;
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防护件和x线接收模块之间,所述连接件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连接件朝向x线接收模块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的连接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强弱胶带,所述强弱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双面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x线接收模块至少一侧边沿凸出于所述连接件边沿,以便用户向x线接收模块施力,取下x线接收模块。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包括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所述x线接收模块位于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之间,且所述x线接收模块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顶部防护件或底部防护件上。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周边防护件,所述周边防护件围绕所述x线接收模块周边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安装在框架上,并从顶部防护件上方覆盖所述顶部防护件,所述下盖体安装在框架的底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接触面与所述防护件或所述x线接收模块可拆式连接。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易碎部件的防护结构,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起支撑作用;
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安装在框架上;
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防护件和易碎部件之间,所述连接件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连接件朝向易碎部件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的连接强度,且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接触面与所述防护件或所述易碎部件可拆式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强弱胶带,所述强弱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胶带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易碎部件至少一侧边沿凸出于所述连接件边沿,以便用户向易碎部件施力,取下易碎部件。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包括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所述易碎部件位于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之间,且所述易碎部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顶部防护件或底部防护件上。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周边防护件,所述周边防护件围绕所述易碎部件周边设置。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防护结构中,通过连接件将易碎部件(如平板探测器的x线接收模块)安装到防护件上。其中,连接件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连接件朝向易碎部件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其中,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的连接强度。该连接件可以将易碎部件(如平板探测器的x线接收模块)连接到防护件上,使得易碎部件跌落时有防护件进行保护,而且还可以防止易碎部件相对防护件的平移,以避免易碎部件的位置改变。同时,由于该连接件两面的连接强度不同,因此在需要拆卸易碎部件时,可将易碎部件直接取下(当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小时)或者将易碎部件连同连接件一同取下(当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小时),这样可便于更快速和无损的拆下易碎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在立体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x线接收模块被固定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x线接收模块拆卸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碎部件的防护结构,可用以对易碎部件提供防护,同时也可避免易碎部件在跌落时发生平移。该易碎部件为一系列容易破碎的部件,例如可包括但并不限于平板探测器的x线接收模块、显示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视等)的屏幕组件以及其他非玻璃的易碎材质(如瓷材)等。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平板探测器为例。
请参考图1和2,一种实施例中,该平板探测器100包括框架110、x线接收模块120、防护件(例如131、132、133)以及连接件140。
该框架110起支撑作用,是整个平板探测器100的结构骨架,将x线接收模块120以及其他部件支撑住。该x线接收模块120用以接收x线并转化成电信号,例如,x线接收模块120可以为tft模组,例如一种实施例中,该tft模组是液晶玻璃屏,并连有芯片。该防护件连接在框架110上,防护件位于x线接收模块120的一侧或多个侧方,可与x线接收模块120连接,用于对x线接收模块120提供防摔保护。该防护件与框架110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间接连接。连接件140位于防护件和x线接收模块120之间,通过该连接件140,将x线接收模块120安装到防护件(如131)上。连接件140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连接件140朝向x线接收模块120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连接,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120连接。其中,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120的连接强度。例如,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120的连接强度时,第一接触面可与防护件固定连接,第二接触面可与x线接收模块120可拆式连接。例如,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小于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120的连接强度时,第一接触面可与防护件可拆式连接,第二接触面可与x线接收模块120固定连接。即,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个接触面与连接对象之间为可拆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个接触面与防护件或x线接收模块120可拆式连接。
平板探测器100以及其他类型的易碎部件跌落时方向是不定的,与地面碰撞的位置可能是面、边、角等多种情况。但根本上来说,任何一种跌落情况都可以视为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两种基本形式在不同自由度方向的组合。无论什么形式的跌落,x线接收模块120在平板探测器100中的移动都可分为沿着法线z向移动和在xy平面内发生滑移(如图2)。该连接件140可以将易碎部件(如平板探测器100的x线接收模块120)安装在防护件上,使得易碎部件跌落时(如沿图2所示z方向的运动)有防护件进行保护,而且还可以防止易碎部件相对防护件的平移(如沿图2所示xy方向的运动),以避免易碎部件的位置改变。同时,由于该连接件140两面的连接强度不同,因此在需要拆卸易碎部件时,可将易碎部件直接取下(当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小时)或者将易碎部件连同连接件140一同取下(当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小时),这样可便于更快速和无损的拆下易碎部件。
该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分别与各自的连接对象连接,例如,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固定或可拆),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120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固定或可拆)。其中,真空吸附可通过抽取或排出连接件140与对应连接对象(x线接收模块或防护件)之间的空气来实现,例如通过吸盘或抽真空装置来实现;磁性吸合可通过磁铁或电磁铁等部件来实现。
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40为强弱胶带,强弱胶带的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该x线接收模块120通过强弱胶带与底部防护件连接在一起,强弱胶带是一种基材两侧粘接强度不同的双面胶。请参考图3和4,该强弱胶带包括基材141和设置在基材141两面的第一胶带142和第二胶带143,第一胶带142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第二双带143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第一胶带142和第二胶带143可为双面胶带,两者的内部均与基材141粘接。第一胶带142和第二胶带143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设置在基材上的单面胶带。以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为例,此时,强弱胶带的顶面(第二接触面)为弱胶面,底面为强胶面(第一接触面)。此时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的比值可为6:1,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远超出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基材的两面通过采用除胶带形成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或材质得到上述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例如,可以采用具有粘接作用的凝胶,分别在基材凉面涂布一层凝胶,形成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在基材的两面涂布的凝胶分别具有不同的粘接强度,从而与防护件和x线接收模块之间产生不同的粘接性,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既有效防护又便于拆卸的目的。
该防护件主要用于从x线接收模块120(或其他易碎部件)的一侧或多侧进行防护。请参考图1和2,一种实施例中,该防护件包括顶部防护件132和底部防护件131,x线接收模块120位于顶部防护件132和底部防护件131之间,且x线接收模块120通过连接件140固定安装在顶部防护件132或底部防护件131上。其中,图中所示x线接收模块120安装在底部防护件131上。
该顶部防护件132和底部防护件131使用吸收冲击能量能力强的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poron泡绵材质等,主要用来防护平板探测器100沿竖直方向的跌落,限制x线接收模块120沿着z向的移动。
该第一胶带142的外侧与底部防护件131粘接为一个整体,该第二胶带143的外侧与x线接收模块120粘接。如图3所示,x线接收模块120与强弱胶带的弱胶面粘贴时,可排出贴合面的空气,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x线接收模块120与强弱胶带“压附”在一起,连接强度极高,跌落非常可靠。强弱胶带主要用来防护平板探测器100垂直跌落,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限制x线接收模块120在xy平面的移动。
请参考图4,强弱胶带大大提高了平板探测器100的可维护性,当需将x线接收模块120从平板探测器100中进行拆卸时,先从x线接收模块120的一侧施加力,让空气进入强弱胶带和x线接收模块120之间的贴合面,慢慢掀开即可。x线接收模块120与强弱胶带的弱胶面(第二接触面)粘接,就粘性而言,本身是很弱的,其连接强度是靠大气压力保证的,当贴合面进入空气,就能很容易将x线接收模块120拆出,易于维护。
为了便于用户在拆卸x线接收模块120时施力,请参考图3,一种实施例中,x线接收模块120至少一侧边沿凸出于连接件140边沿,以便提供方便的着力点,取下x线接收模块120。
进一步地,通过与连接件140的固定连接,已可一定程度的避免x线接收模块120在平板探测器100内沿xy方向的移动,但为了提供更全面的防护,请参考图1和2,防护件还包括周边防护件143,周边防护件143围绕x线接收模块120周边设置。周边防护件143可使用高强度高韧性耐冲击材料制成,例如pu材质、eva材质等。该周边防护件143分布在x线接收模块120的周边,起到装配定位的作用,同时若x线接收模块120跌落过程中在xy平面发送微小的滑移,周边防护件143也可起到跌落防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2,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上盖体150和下盖体160,上盖体150安装在框架110上,并从顶部防护件132上方覆盖顶部防护件132,并可在覆盖顶部防护件132后与顶部防护件固定,下盖体160安装在框架110的底部。该框架110、上盖体150及下盖体160均可使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同样是整个平板探测器100的结构骨架,跌落时直接与地面接触。
与上述平板探测器100相同,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易碎部件的防护结构。该易碎部件不限于平板探测器100中的x线接收模块,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易碎且需要防护的部件。该防护结构包括框架、易碎部件、防护件以及连接件。
该框架起支撑作用。该防护件固定安装在框架上,防护件位于易碎部件的一侧或多个侧方。该连接件位于防护件和易碎部件之间,连接件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连接件朝向易碎部件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连接,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连接,其中,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的连接强度,且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接触面与防护件或易碎部件可拆式连接。例如,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的连接强度时,第一接触面可与防护件固定连接,第二接触面可与易碎部件可拆式连接。例如,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小于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的连接强度时,第一接触面可与防护件可拆式连接,第二接触面可与易碎部件固定连接。即,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个接触面与连接对象之间为可拆式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固定或可拆),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固定或可拆)。
一种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强弱胶带,强弱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第一胶带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第二胶带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易碎部件至少一侧边沿凸出于连接件边沿,以便用户向易碎部件施力,取下易碎部件。
一种实施例中,防护件包括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易碎部件位于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之间,且易碎部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在顶部防护件或底部防护件上。
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周边防护件,周边防护件围绕易碎部件周边设置。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1.一种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起支撑作用;
x线接收模块,用以接收x线并转化成电信号;
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连接在框架上;
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防护件和x线接收模块之间,所述连接件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连接件朝向x线接收模块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的连接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x线接收模块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强弱胶带,所述强弱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胶带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线接收模块至少一侧边沿凸出于所述连接件边沿,以便用户向x线接收模块施力,取下x线接收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所述x线接收模块位于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之间,且所述x线接收模块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顶部防护件或底部防护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边防护件,所述周边防护件围绕所述x线接收模块周边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安装在框架上,并从顶部防护件上方覆盖所述顶部防护件,所述下盖体安装在框架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接触面与所述防护件或所述x线接收模块可拆式连接。
10.一种易碎部件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起支撑作用;
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安装在框架上;
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防护件和易碎部件之间,所述连接件朝向防护件的一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连接件朝向易碎部件的一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的连接强度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的连接强度,且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连接强度小的一接触面与所述防护件或所述易碎部件可拆式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防护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易碎部件通过粘接、真空吸附和磁性吸合中至少一种方式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强弱胶带,所述强弱胶带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两面的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所述第一胶带的外侧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胶带的外侧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的粘接强度大于或小于第二接触面的粘接强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碎部件至少一侧边沿凸出于所述连接件边沿,以便用户向易碎部件施力,取下易碎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包括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所述易碎部件位于顶部防护件和底部防护件之间,且所述易碎部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顶部防护件或底部防护件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边防护件,所述周边防护件围绕所述易碎部件周边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