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22


本实用新型大体上涉及一种支撑装置。更具体言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成固持并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例如膝上型计算机以及其它电信和电子媒体装置)变得越来越便携、强大以及负担得起。毫不意外地,由于越来越需要依赖于此类装置来工作、娱乐以及多种传统场所和非传统场所中的其它目的,因此此类装置迅速流行。举例来说,当用户在床上或在户外环境中躺在支撑其颈部和头部的舒适位置上时,用户可能需要上网、看电影或编写文件。在坐着、斜躺或仰卧时使用这些装置需要将所述装置支撑于用户可查看且操作的适当位置中。

因此,已开发多种支架从而将膝上型计算机、其它电子装置固持在位置上以供处于斜躺或仰卧姿势的人使用。当用户斜躺或仰卧时,此类支架通常包括用于恰当地支撑膝上型或平板pc的桌面部分和配置成支撑桌面部分的支脚。支架的桌面部分可属于静态配置或可调节的,尤其是关于桌面部分的倾斜调节。

然而,现有支架未能考虑到的极常见情况是用户所躺的表面可能不平整和/或可能不足够坚固以为支架的支脚提供均匀的支撑。这尤其不适合可以其它方式简单携带的支架,这是因为此类支架可使用户认为其可用于“任何位置”,然而其在许多常见环境中的使用可证明存在问题。

举例来说,选择在床上时阅读、查看或工作的用户需要能可靠地支撑其智能手机或膝上型装置的装置,而无论表面如何。医院患者需要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将适应床上的铸件、其它设备、软垫以及类似物的存在,以及可能不允许坚固、均匀、平坦的表面(其上支撑支架)的其它特定情形的存在。与另一人共用床的用户可能需要其支脚可舒适地容纳另一人的支撑装置。希望在躺在室外时使用其装置的用户可能遇到问题,即其所选点不具有在其上可靠地支撑当前可获得支架的支脚的坚固且平整的平坦表面。另外,现有支撑装置的支脚通常固定且定向使得使用支撑件的人必须在平躺时使用所述装置。这对希望在侧躺时使用支架的用户来说不方便。

所有这些常见情况指向需要一种更具调节能力以提供支撑的支架以可靠地固持多种位置中的膝上型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配置成根据用户位置的各种视角来将便携式电子装置固持和支撑在任何平整或不平整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成固持和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含主轴、多个摆臂、固持器以及多个可调节支脚。便携式电子装置配置成相对于主轴倾斜。摆臂耦合到主轴且配置成相对于主轴旋转。固持器配置成容纳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摆臂耦合到固持器以通过旋转摆臂来调节主轴与固持器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支脚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可调节支脚独立地在至少两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支撑装置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夹持器,所述夹持器以可移动方式安置于主轴上且配置成夹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夹持器包含沿主轴滑动且配置成夹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两个相对侧的多个夹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夹持器中的每一个包含多个槽,且主轴配置为套在其中一个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固持器包含滑动轨道,摆臂配置成沿滑动轨道滑动,同时相对于主轴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固持器进一步包含多个滑条,所述滑条配置成通过滑动接头相对于彼此滑动,滑条中的每一个包含伸展穿过滑动轨道且耦合到摆臂中的每一个的突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固持器进一步包含固持器主体,所述固持器主体包括用于容纳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固持器进一步包含止挡器,所述止挡器可枢转地耦合到固持器主体以旋转到与固持器主体折叠的折叠位置和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的固持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支撑装置进一步包含多个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安置于主轴的两个相对端处以将可调节支脚可枢转地连接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旋转接头中的每一个包含双轴枢轴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旋转接头中的每一个包含第一枢转轴和第二枢转轴。第一枢转轴耦合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中的一个。第一枢转轴的轴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主轴的轴线方向。第二枢转轴耦合于第一枢转轴与可调节支脚之间。第一枢转轴的轴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第二枢转轴的轴线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旋转接头中的每一个包含万向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旋转接头中的每一个包含球帽和球构件。球帽耦合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中的一个。球构件耦合于球帽与可调节支脚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调节支脚中的每一个包含多个伸缩固定和滑动支脚构件以将可调节支脚调节到所需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可调节支脚包含分别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的两组可调节支脚,且每组包含两个可调节支脚。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且附图并入本实用新型中并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折叠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不同角度下的图1中的支撑装置;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工作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旋转接头的示意图;

图6到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撑装置;

110:主轴;

112:夹持器;

120:摆臂;

130:固持器;

132:固持器主体;

134:止挡器;

136:滑动轨道;

138:滑条;

140:可调节支脚;

142、144、146:支脚构件、延伸区段;

148:锁定机构;

150、150':旋转接头;

152:第一枢转轴、球帽;

154:第二枢转轴、球构件;

156:第一齿轮;

158:第二齿轮;

200:便携式电子装置;

300:桌子;

300':沙发;

1121、1122、1123:槽;

1321:凹槽;

1381:滑动接头;

1382:突出部;

a1、a2:轴线方向;

r1: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和描述中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部分。本文所使用的例如“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前”、“后”、“左”以及“右”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图中方向的目的且并不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本文中的论述和权利要求中,术语“在…上”相对于两种材料使用,一个在另一个“上”是指材料之间至少有一些接触,而“在…上方”和“上覆于”是指材料接近,但可能有一或多种额外介入材料,从而可能有物理接触但不是必须的。“在…上”或“在…上方”都不表示本文所用的任何方向性。

除非另有限制,否则术语“安置”、“连接”、“耦合”和“安装”以及其在本文中的变体是广义上使用的并且涵盖直接和间接连接、耦合和安装。类似地,术语“面向(facing/faces)”和其在本文中的变体是广义上使用的并且涵盖直接和间接面向,且“相邻”和其在本文中的变体是广义上使用的并且涵盖直接和间接“相邻”。因此,附图和描述应被视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折叠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不同角度下的图1中的支撑装置。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工作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现参看图1到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配置成固持且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图6到图9中所示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可以是膝上型计算机、平板pc、智能手机等等。换句话说,支撑装置100配置成固持并支撑具有不同大小的不同种类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当未使用时,可将支撑装置100折叠呈如图1和图2所示出的折叠状态,因此支撑装置100易于用户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可包含主轴110、多个摆臂120、固持器130以及多个可调节支脚140。便携式电子装置200配置成相对于主轴110倾斜。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背表面的上部部分可相对于主轴110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夹持器112,所述夹持器112以可移动方式安置于主轴110上且配置成夹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用于夹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两个相对侧(如图6中所示出)的两个夹持器112,以便将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固定到主轴110上。然而,实施例仅为了说明,且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夹持器112的数量。

现参看图6,在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是包含显示器主体和键盘主体的膝上型计算机的实施例中,键盘主体的上部部分(接近用于连接显示器主体的枢转机制的部分)可相对于主轴110倾斜且由夹持器112夹持,如图6所示出。在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是具有一个一体化主体的平板pc或智能手机的实施例中,主体的上部部分的背表面可相对于主轴110倾斜且上部部分的两个相对侧可由夹持器112夹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夹持器112套在主轴110上以沿主轴110滑动,使得可根据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大小来调节夹持器112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夹持器112中的每一个可包含多个槽1121、槽1122、槽1123(本文中示出三个槽,但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出。槽1121、槽1122、槽1123中的每一个与主轴110共形,使得主轴110适用于根据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厚度而套在槽1121中的一个中。举例来说,当便携式电子装置200较薄时,可将主轴110套在槽1121中,这是因为槽1121更靠近夹持器112的夹具。夹持器112可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硅酮或类似物)制成,以便紧紧地夹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且不破坏便携式电子装置200。

现参看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摆臂120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且配置成相对于主轴110沿旋转方向r1旋转。固持器130配置成容纳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例如,下部边缘)。因此,摆臂120可滑动地连接到固持器130以通过旋转摆臂120来调节主轴110与固持器130之间的距离。举例来说,摆臂120配置成在折叠位置(如图1所示出)与延伸位置(如图3所示出)之间旋转。当摆臂120在折叠位置处时,摆臂120折叠并接触主轴110。当摆臂120在延伸位置处时,摆臂120的远端转动远离主轴110,使得固持器130维持与主轴110的距离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下部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支脚140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且可调节支脚140可独立地在至少两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以便允许用户将可调节支脚140中的每一个独立地放置在所需定向上进而便于在支撑装置100放置于不平整表面上时在支撑装置100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200。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分解视图。现参看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持器130可进一步包含固持器主体132和止挡器134。止挡器134可枢转地耦合到固持器主体132以在与固持器主体132折叠的折叠位置(如图1所示出)与用于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下部)边缘的固持位置(如图3所示出)之间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持器主体132可包含凹槽1321。通过此类布置,当止挡器134在折叠位置处时,凹槽1321配置成容纳止挡器134,且当止挡器134在固持位置处时,凹槽1321配置成容纳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如图6所示出。

现参看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持器130可进一步包含滑动轨道136。摆臂120配置成沿滑动轨道136滑动,同时相对于主轴110旋转。详细地说,固持器130可进一步包含多个滑条138,所述滑条138配置成通过滑动接头1381而相对于彼此滑动,所述滑动接头1381可固定到滑动轨道136的中心。滑条138中的每一个包含延伸穿过滑动轨道138的突出部1382,使得滑条138可沿着滑动轨道136相对于彼此滑动。滑条138分别耦合到摆臂120的远侧端,使得当摆臂120在折叠位置与延伸位置之间旋转时,摆臂120的远侧端可沿滑动轨道136相对于彼此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摆臂120能可滑动地连接到主轴110,且固持器130能可枢转地耦合到摆臂120,使得摆臂120配置成沿主轴110滑动且相对于固持器130旋转以通过旋转摆臂120来调节主轴110与固持器130之间的距离。在其它实施例中,摆臂120能可滑动地连接到主轴110和固持器130两者,如此摆臂120配置成沿主轴110和固持器130两者滑动以调节主轴110与固持器130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可在主轴的每一侧上包含超过两个摆臂120以形成可延伸/可伸缩机制。举例来说,摆臂120可以是剪刀式延伸机制。换句话说,摆臂120可布置呈剪刀形式以朝向或远离主轴110驱动固持器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进一步包含安置于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处的多个旋转接头150以将可调节支脚140可枢转地连接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在实施方案中的一个中,旋转接头150中的每一个包含如图4中所示出的双轴枢轴接头。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接头150中的每一个包含第一枢转轴152、第二枢转轴154、第一齿轮156以及第二齿轮158。第一枢转轴152耦合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第一枢转轴152的轴线方向a1大体上垂直于主轴110的轴线方向。第一齿轮156套在第一枢转轴152上且连接到第二枢转轴154,以便围绕轴线方向a1旋转。第二枢转轴154耦合于第一枢转轴152与可调节支脚140之间。第一枢转轴152的轴线方向a1大体上垂直于第二枢转轴154的轴线方向a2。第二齿轮套在第二枢转轴154上,以便围绕轴线方向a2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支脚140包含分别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的两组可调节支脚140,且每组包含两个可调节支脚140。也就是说,主轴110的每一侧配置有两个可调节支脚140。通过此类配置,本文中示出主轴110的每一侧上的两个第二齿轮158,但不限于此。第二齿轮158套在第二枢转轴154上,且分别耦合到可调节支脚140。通过此类布置,可调节支脚140能够独立地围绕轴线方向a1和轴线方向a2旋转。因此,可调节支脚140能够独立地在至少两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旋转)。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为了说明,且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可调节支脚140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支脚140配置成以可拆卸方式耦合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以供存放。换句话说,当支撑装置100在折叠状态下时,可从主轴110拆卸可调节支脚140,如此折叠状态下的支撑装置100的大小可更紧凑。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旋转接头的示意图。应注意,图5中所示出的结构含有与图1到图4稍早所公开的结构相同或类似的许多特征。出于清楚以及简单的目的,可省略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细节描述,并且相同或相似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类似组件。图5中示出的结构与图4中示出的结构之间的主要差异描述如下。

现参看图5,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接头15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万向接头,其能够在三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旋转)。举例来说,旋转接头150'中的每一个包含球帽152和球构件154。球帽152耦合到主轴110的两个相对端。球构件154耦合于球帽152与可调节支脚140之间。通过此类布置,连接到球构件154的可调节支脚140能够分别在球帽152内旋转,如此可调节支脚140可以在三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旋转)。应注意,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且不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旋转接头也可包含希斯耦合(hirthcoupling)、锯齿状盘、花键轴耦合(splineshaftcoupling)、摩擦板或含有安装孔阵列(具有锁定销)的角度可调节板。应了解,实施例中的旋转接头仅为了说明,且本实用新型不会限制旋转接头的形成,只要可调节支脚140可通过旋转接头在至少两个维度上独立地且相对于主轴110具有移动自由度(旋转)即可。

现参看图4,可调节支脚14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伸缩支脚。换句话说,可调节支脚140中的每一个可包含多个伸缩固定和滑动支脚构件142、支脚构件144、支脚构件146(本文中示出三个构件,但不限于此),所述支脚构件142、144、146套在彼此上以相对于彼此滑动从而将可调节支脚140调节到所需长度。举例来说,可将多个锁定机构148安置于任何两个邻接的伸缩固定和滑动支脚构件142、支脚构件144以及支脚构件146之间,以便根据所需长度锁定两个邻接的构件142、构件144、构件146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将至少一个延伸区段连接到可调节支脚来调节可调节支脚140中的每一个的所需长度。换句话说,可调节支脚140可包含配置成以可拆卸方式彼此连接的多个延伸区段(例如,延伸区段142、延伸区段144以及延伸区段146),使得可将可调节支脚140构建到所需长度。

图6到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的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现参看图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安置于平整表面(例如桌子300)上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可调节支脚140调节到相同长度(例如,最短长度),且主轴110可相对于可调节支脚140旋转以将便携式电子装置200调节到所需角度。

现参看图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安置于不平整表面上。举例来说,一组可调节支脚140安置于沙发300'上,同时另一组可调节支脚140安置于地板上。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安置于沙发300'上的一组可调节支脚140和安置于地板上的另一组可调节支脚140调节到不同长度以适应不平整表面。举例来说,可将安置于沙发300'上的此组可调节支脚140调节到(例如)其最短长度,同时可将安置于地板上的另一组可调节支脚140调节到(例如)其最长长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平整表面将可调节支脚140的长度调节为彼此不同。此外,还可通过调节包含于可调节支脚140与主轴110之间的角度来调节支撑装置100的高度和定向。举例来说,如果用户旋转可调节支脚140来增大包含于可调节支脚140与主轴110之间的角度,那么可降低支撑装置100的高度和定向。同样,如果用户仅旋转主轴110的一侧上的可调节支脚140或将主轴110的两侧上的可调节支脚140旋转到不同程度,那么支撑装置100的定向可倾斜以适应不平整表面。

现参看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想要在以仰卧姿势躺卧时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200时,可将支撑装置100安置于用户所躺卧的床、长沙发或其它表面上,且主轴110可通过旋转接头150来相对于可调节支脚140旋转以将便携式电子装置200调节到所需角度,如图8和图9中所示出。应注意,图8将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实施例示出为膝上型计算机且图9将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实施例示出为智能手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相对于主轴110直接倾斜或由安置于主轴110上的夹持器112固持,因此即使用户躺卧呈仰卧姿势,用户的视角也将不会被支撑装置100阻挡。

通过此类配置,摆臂120可滑动地连接到固持器130以通过旋转摆臂120来调节主轴110与固持器130之间的距离。因此,当摆臂120在折叠位置处时,摆臂120折叠并与主轴110接触。当摆臂120在延伸位置处时,固持器130维持与主轴110的距离以固持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边缘。通过此类布置,可通过拉伸固持器130远离主轴110来调节主轴110与固持器130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装置100可固持具有不同大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200。另外,由于摆臂120和可调节支脚140直接地安置于主轴110上,因此支撑装置100的大小可更紧凑,装配工艺可简化,且结构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

此外,可调节支脚140的独立可调性(在其关于主轴110的长度方面以及角度方面)允许用户将可调节支脚140中的每一个安置于所需定向上和任何表面(包含平整表面和不平整表面)上。用户还能够通过广泛范围的所需角来调节支撑装置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高支撑装置100的灵活性,如此用户可容易地以为单独用户提供最大舒适性的任何所需定向来安置其上附接便携式电子装置200的支撑装置100。

基于以上论述,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各种优势。然而,应理解,并非所有优势都必须在本文中论述,且其它实施例可提供不同优势,并且对于所有实施例并不要求特定优势。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鉴于以上内容,希望本实用新型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化,只要所述修改和变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装置,配置成固持并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主轴,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轴倾斜;

多个摆臂,耦合到所述主轴且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轴旋转;

固持器,配置成容纳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其中所述摆臂耦合到所述固持器以通过旋转所述摆臂来调节所述主轴与所述固持器之间的距离;以及

多个支脚,枢转地耦合到所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其中所述支脚在至少两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安置于所述主轴上且配置成夹持或固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至少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枢转地耦合到所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固持器。

5.一种支撑装置,配置成固持并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主轴,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轴倾斜;

多个摆臂,耦合到所述主轴且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轴旋转;

固持器,配置成容纳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其中所述摆臂耦合到所述固持器以通过旋转所述摆臂来调节所述主轴与所述固持器之间的距离;以及

多个支脚,枢转地耦合到所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夹持器,所述夹持器能够移动地安置于所述主轴上且配置成夹持或固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至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固持器。

8.一种支撑装置,配置成固持并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主轴,其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轴倾斜;

多个摆臂,耦合到所述主轴且配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轴旋转;

固持器,配置成容纳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其中所述摆臂耦合到所述固持器以通过旋转所述摆臂来调节所述主轴与所述固持器之间的距离;

多个支脚,枢转地耦合到所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其中所述支脚在至少两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以及

至少一个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安置于所述主轴上且配置成夹持或固持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至少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安置于所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处以将可调节的所述支脚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固持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支撑装置配置成固持并支撑便携式电子装置。支撑装置包含主轴、多个摆臂、固持器以及多个可调节支脚。便携式电子装置配置成相对于主轴倾斜。摆臂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且配置成相对于主轴旋转。固持器配置成容纳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边缘。摆臂可滑动地连接到固持器以通过旋转摆臂来调节主轴与固持器之间的距离。可调节支脚可枢转地耦合到主轴的两个相对端。可调节支脚在至少两个维度上具有移动自由度。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可配置成根据用户位置的各种视角来将便携式电子装置固持和支撑在任何平整或不平整表面上。

技术研发人员:那塔尔拉特·安苏查尔克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那塔尔拉特·安苏查尔克思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7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