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生产场景内,通常需要运输设备将待加工的部件传送到设定位置处。例如,在光伏产品的层压过程中,需要将待层压的物料转移到层压设备所在位置处,但是目前的进出料传输平台整体重量大,设备水平调试和定位困难,从而造成导轨与导轨之间的连接处的水平度不同,进而造成物料在导轨之间移动时会出现摩擦、碰撞甚至卡死的现象,严重影响层压工作等后续进程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进出料传输平台的平面度调试困难,进而容易造成物料在导轨之间移动时会出现摩擦、碰撞甚至卡死的现象,严重影响层压工作等后续进程的进行。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轨装置,其包括:

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下层支架、上层支架、高度粗调底脚、高度精调底脚和水平仪,所述上层支架上安装有所述水平仪,且所述上层支架通过多个所述高度精调底脚安装于所述下层支架上,所述下层支架的底部支撑连接有多个所述高度粗调底脚;

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所述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包括测距部和调节部,所述测距部与所述调节部配合;

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导轨上连接有两个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测距部,所述测距部设置成测量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在所述上层支架上,所述第一导轨通过所述调节部活动连接于所述上层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导轨的相对两端和所述第二导轨的相对两端均通过所述调节部与所述上层支架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包括控制终端、电机和丝杆,所述测距部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控制终端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导轨通过所述丝杆与所述上层支架活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部还包括丝杆限位块,所述丝杆限位块与所述丝杆限位配合。

可选地,所述测距部为距离传感器,所述测距部通过支架与所述第一导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导轨沿前述延伸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之间通过延长导轨连接,所述延长导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端面相互贴合,所述延长导轨通过固定块与所述上层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均与所述调节部配合,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用于测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轨之间的直线度。

可选地,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分别通过支座可拆卸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上。

可选地,所述上层支架和所述下层支架上均安装有所述水平仪。

可选地,所述下层支架包括架主体和多个支撑脚,所述架主体固定连接在多个所述支撑脚上,且各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均安装有所述高度粗调底脚和移动滚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装置,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能为运输设备提供移动基础;在该导轨装置的调试过程中,可以根据水平仪的指示,先借助多个高度粗调底脚调节整个水平调节机构的大致水平位置,然后再借助多个高度精调底脚对整个水平调节机构的精准水平位置进行调节,整个调节过程简单方便,调节精度相对较高,且可以在设备组装之初先对水平调节机构自身的水平度进行调节,然后在其他部件安装完成之后,受其他部件安装过程中的影响,还可以继续通过高度粗调底脚和高度精调底脚对水平调节机构的水平度进行再次调节,从而进一步保证安装在水平调节机构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具有较高的水平度。与此同时,第一导轨上还安装有两个测距部,两个测距部均与调节部配合,进而在该导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两测距部可以对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不同位置处的间距进行测量,然后传输给调节部,在调节部的作用下,可以对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不同位置处的间距进行调节,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具有较高的平行度,保证前述运输设备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中水平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中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和导轨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中前后直线检测机构与导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水平调节机构;

11-下层支架;

12-上层支架;

13-高度粗调底脚;

14-高度精调底脚;

15-水平仪;

16-移动滚轮;

2-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

21-测距部;

22-电机;

23-丝杆;

24-丝杆限位块;

3-导轨组件;

31-第一导轨;

32-第二导轨;

4-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

41-激光发射器;

42-激光接收器;

5-延长导轨;

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装置,其包括水平调节机构1、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2和导轨组件3,导轨组件3可以作为运输设备的移动基础,水平调节机构1可以调节自身的水平度,进而实现调节安装于水平调节机构1上的导轨组件3的水平度,保证前述运输设备能稳定可靠地在导轨上运动;同时,导轨组件3还与左右水平度调节机构连接,从而在该导轨装置的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2对导轨组件3中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平行度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提升运输设备在导轨组件3上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水平调节机构1包括下层支架11、上层支架12、高度粗调底脚13、高度精调底脚14和水平仪15,上层支架12上安装有水平仪15,以借助水平仪15对整个水平调节机构1的水平度进行检测;在组装该水平调节机构1的过程中,上层支架12可以通过多个高度精调底脚14安装于下层支架11上,且下层支架11的底部还支撑连接有多个高度粗调底脚13,以借助高度粗调底脚13和高度精调底脚14对整个水平调节机构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导轨组件3包括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沿垂直于第一导轨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配合,形成运输设备的移动基础。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2包括测距部21和调节部,为了保证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具有较高的平行度,可以在第一导轨31上安装两个测距部21,且使两个测距部21沿第一导轨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借助两个测距部21可以测量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之间不同位置处的间距,测距部21通过与调节部配合,使得调节部可以根据两个测距部21所测得的前述间距值确定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平行度,由于第一导轨31通过调节部活动连接在上层支架12上,进而在该平行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借助调节部对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不同位置处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导轨组件3具有较高的水平度和平行度。

具体地,下层支架11、上层支架12、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均可以采用金属等结构强度、硬度和耐磨度等均相对较大的材料制成,可选地,下层支架11和上层之间可以采用钢材制成,且二者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可以采用韧性和强度超高的高锰钢制成,这可以保证导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两侧均可以增加腰线,形成工字型结构,达到进一步提高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支撑能力的目的。高度粗调底脚13和高度精调底脚14可以为螺旋升降部件,还可以为气动升降部件或液压升降部件,下层支架11和上层支架12二者均可以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例如,下层支架11和上层支架12二者均可以包括四个支撑脚,下层支架11的四个支撑脚上均可以配设安装有高度粗调底脚13,上层支架12的四个支撑脚上均可以配设安装有高度精调底脚14,且上层支架12可以通过高度精调底脚14与下层支架11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或者,还可以借助其他连接件将高度精调底脚14连接在下层支架11上,从而保证上层支架12和下层支架11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

水平仪15可以为气泡式水平仪,还可以为电感式水平仪或电子式水平仪,优选地,上层支架12上可以预先安装有气泡式水平仪,这种水平仪15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且这种水平仪15的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测距部21可以为测距传感器,还可以为光电测距仪、声波测距仪,优选地,可以借助支架在第一导轨31的两个端部分别可拆卸安装有测距传感器,这可以实现测量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间距的目的,且成本较低,装配方便;并且,在测距部21出现故障需要检修维护更换的过程中,便于将该测距部21拆下,支架可以借助螺纹连接件或卡扣等部件连接在第一导轨31上。调节部可以为可动式组合机构,其具备调节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相对位置的功能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层支架12和下层支架11上均可以安装有水平仪15,从而在对水平调节机构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下层支架11上的水平仪15的指示,调节下层支架11的水平度,进而在将下层支架11的水平度调节至大概水平之后再将上层支架12安装在下层支架11上,再依据上层支架12上的水平仪15,借助高度精调底脚14对上层支架12,也即整个水平调节机构1的水平度进行精准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更为简单易行,且调节精准程度更高。具体地,上层支架12和下层支架11上均可以安装有气泡式水平仪15,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确定;并且,上层支架12和下层支架11上均可以安装有多个水平仪15,从而在调节水平度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多个水平仪15的指示结果对水平调节支架的水平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提升调节精准程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下层支架11可以包括架主体和多个支撑脚,架主体固定连接在多个支撑脚上,且各支撑脚的底端均安装有高度粗调底脚13,从而提升下层支架11的水平度的调节便利程度;为了便于移动整个导轨装置的位置,优选地,各支撑脚的底端还可以安装有移动滚轮16,进而在需要安装和移动该导轨装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高度粗调底脚13,使高度粗调底脚13离开地面等工作台面,进而使移动滚轮16支撑在地面上,然后在移动滚轮16的作用下,工作人员即可轻易推动整个导轨装置。具体地,移动滚轮16可以通过安装架连接在支撑脚上,且移动滚轮16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这可以降低整个导轨装置移动时的颠簸程度,防止对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二者的水平度和平行度产生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调节部可以设置有多个,在组装该导轨装置的过程中,第一导轨31的相对两端和第二导轨32的相对两端均可以通过调节部与上层支架12形成活动连接关系,进而在调节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平行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调节部对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动作幅度均相对较小,且调节精确程度也相对较高;同时,还可以防止因单独调节第一导轨31出现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均相对上层支架12偏斜甚至受力不稳而跌落的问题。具体地,多个调节部的组成结构可以相同,如调节部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等具备驱动功能的部件对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当然,具备驱动能力的部件还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调节部可以包括控制终端、电机22和丝杆23,测距部21和电机22均可以与控制终端连接,进而测距部21可以将所测得的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间距传输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可以对前述间距进行处理,从而在需要调节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向电机22发送设定指令,使电机22产生相应动作,电机22与丝杆23连接,第一导轨31通过丝杆23与上层支架12活动连接,进而在电机22动作的过程中,可以改变第一导轨31与上层支架12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调节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平行度的目的。相应地,第二导轨32也可以与对应的电机22和丝杆23配合,从而借助多个电机22和多个丝杆23对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平行度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测距部21和多个电机22均可以通过电气连接件与控制终端连接,从而使控制终端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电机22。

具体地,电机22可以为步进电机22,且其可以通过传动机构、法兰和联轴器等具体常规连接部件实现与丝杆23连接的目的;电机22和导轨均可以安装在垫板上,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均连接有丝杆23,从而在控制终端的控制下,完成对导轨组件3平行度的调节。可选地,丝杆23还可以配设有丝杆限位块24,借助丝杆限位块24可以对丝杆23的位置产生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丝杆23过度运动。优选地,在调节导轨组件3平行度的过程中,测距部21将测得的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间距传输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对前述间距进行处理之后,控制电机22动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调节精准程度,优选地,电机22在完成一次动作后,测距部21可以继续对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间距进行测量,并再次传输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根据新的间距信息产生相应地控制仪指令,使电机22再次产生一定的动作,多次矫正,完成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之间的平行度的调节工作,这还可以进一步防止单次调节动作幅度过大,而对导轨装置的水平度等其他参数产生不利影响。

考虑到单根导轨的长度有限,且单根导轨的长度过长会给组装工作带来极大地不便,进一步地,第一导轨3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导轨31沿自身延伸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如图4所示,在组装多个第一导轨31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可以通过延长导轨5连接,为了保证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使延长导轨5的端面与第一导轨31的端面相互贴合,这还可以使得运输设备的滚轮能平稳地通过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的连接处,防止前述滚轮与连接处的端面出现摩擦甚至碰撞,一方面提升导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运输设备的运行平稳度;并且,延长导轨5可以通过固定块6与上层支架12形成固定连接关系,从而保证延长导轨5基本不会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产生相对运动,以及延长导轨5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脱落。

具体地,延长导轨5也可以采用采用韧性和强度超高的高锰钢形成,以保证延长导轨5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延长导轨5与第一导轨31之间可以通过异性面形成贴合关系,这可以进一步提升二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固定块6可以设置在延长导轨5的下方,从而为延长导轨5提供满足需求的支撑作用和定位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延长导轨5和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延长导轨5和第一导轨31上均可以设置有贯穿孔,从而通过穿过前述贯穿孔的连接件进一步加强延长导轨5和第一导轨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外,第二导轨32也可以设置有多个,且可以使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的结构和尺寸对应相同,一方面便于备件,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输设备在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上运行时的稳定性;相应地,相邻的第二导轨32之间也可以通过延长导轨5进行连接,此处不再叙述。

考虑到多个第一导轨31(或第二导轨32)在连接完成之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可能存在夹角,这会对运输设备的运行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还可以包括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4,如图5所示,该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4安装在第一导轨31上,且其与调节部配合,进而在该导轨装置的组装过程以及工作过程中,可以借助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4对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的直线度进行检测,且将检测结果传输至调节部,在调节部的作用下,可以调节相邻的第一导轨31的相对位置,进而可以使相邻的第一导轨31具有满足需求的直线度。

具体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4具体可以基于光学准直法、直线法或其他方法等原理,对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的直线度进行测量。更具体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4可以为平直状钢丝等不易变形的结构,其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导轨31的一侧,以用于为调节部提供直线度的判断结果。

优选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4可以包括激光发射器41和激光接收器42,激光发射器41和激光接收器42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上,二者相互配合,从而在该导轨装置的组装过程以及工作过程中,使激光发射器41发射激光,并借助激光接收器42接收激光发射器41所发射的激光,显然,在激光接收器42能接收到激光的情况下,说明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的直线度较高,反之,则直线度较低;并且,还可以通过改进激光接收器42的实际结构,使激光接收器42的接收角度相对较大,然后通过对所接收到的激光的方向进行处理,也可以得到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之间的直线度的情况,然后将该情况传输至调节部,或者上述实施例内调节部内的控制终端内,从而借助控制终端对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的位置进行移动,经多次矫正后,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的直线度满足工作需求。

具体地,激光发射器41和激光接收器42均可以通过支座分别可拆卸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上,且使激光发射器41和激光接收器42相互配合,以检测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31的直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下层支架、上层支架、高度粗调底脚、高度精调底脚和水平仪,所述上层支架上安装有所述水平仪,且所述上层支架通过多个所述高度精调底脚安装于所述下层支架上,所述下层支架的底部支撑连接有多个所述高度粗调底脚;

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所述左右平行度调节机构包括测距部和调节部,所述测距部与所述调节部配合;

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导轨上连接有两个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测距部,所述测距部设置成测量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导轨连接在所述上层支架上,所述第一导轨通过所述调节部活动连接于所述上层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导轨的相对两端和所述第二导轨的相对两端均通过所述调节部与所述上层支架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控制终端、电机和丝杆,所述测距部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控制终端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导轨通过所述丝杆与所述上层支架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还包括丝杆限位块,所述丝杆限位块与所述丝杆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部为距离传感器,所述测距部通过支架与所述第一导轨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导轨沿前述延伸方向间隔且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之间通过延长导轨连接,所述延长导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导轨的端面相互贴合,所述延长导轨通过固定块与所述上层支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均与所述调节部配合,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用于测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轨之间的直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直线度检测机构包括相配合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分别通过支座可拆卸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导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支架和所述下层支架上均安装有所述水平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支架包括架主体和多个支撑脚,所述架主体固定连接在多个所述支撑脚上,且各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均安装有所述高度粗调底脚和移动滚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轨装置。该导轨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测距部、调节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水平调节机构包括下层支架、上层支架、高度粗调底脚、高度精调底脚和水平仪,上层支架上安装有水平仪,且上层支架通过多个高度精调底脚安装于下层支架上,下层支架的底部支撑连接有多个高度粗调底脚;第一导轨上连接有两个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测距部,测距部设置成测量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间距,第二导轨连接在上层支架上,第一导轨通过调节部活动连接于上层支架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轨装置安装简便,且水平度的调节过程相对容易,操作便利,调节精准程度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黄顺利;刘俐兵;陆昌杰;吴建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6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