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有机化合物(voc)、氮氧化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现有的空气净化方法主要是采用多重过滤吸附法以及消除法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具体的,现有技术中空气经过初级滤网阻隔大的污染物,例如头屑、衣物纤维等;经过第二层hepa滤网吸附细小污染物,例如灰尘、pm2.5颗粒、细菌、病毒等;经过第三层活性炭除去异味;经过最后一层负离子、光触媒或uvc消除未被hepa滤网吸附的有机化合物、氮氧化物、细菌及病毒等。
申请人发现,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存在如下缺陷:(1)部分细菌及病毒已被hepa滤网吸附,负离子、光触媒、静电或uvc只能消除未被滤网吸附的污染物;(2)净化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后,病毒、细菌、水分及颗粒物依附并聚集在滤网上繁殖,滤网成为细菌的温床;(3)在更换滤网或设备长时间不运作时,依附于滤网上的污染物会从净化设备内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uvc释放臭氧浓度高于0.1ppm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可见,现有技术的净化设备和/或净化方法造成部分污染物残留在净化设备的滤网上,不仅滋生细菌,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提供一种新的空气净化装置来解决污染物的残留,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净化设备和/或净化方法造成部分污染物残留在净化设备的滤网上,不仅滋生细菌,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入风口、净化组件和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为密封结构,并且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净化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接,使得经所述入风口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净化组件分解和/或消灭污染物后再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净化组件远离所述入风口的一端,使得经所述净化组件消除污染物后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净化组件为圆筒型结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滤网、光触媒涂层和紫外光灯,其中,所述光触媒涂层位于所述滤网的内表面,所述紫外光灯位于所述滤网内,并且所述紫外光灯用于激活所述光触媒涂层,使得经所述入风口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光触媒涂层和所述滤网净化后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触媒涂层的厚度为5~50μm。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网为圆筒型结构,并且所述滤网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接,所述滤网的另一端密封,并使经所述光触媒涂层和所述滤网净化后的空气能够从所述滤网的侧面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网的内侧形成为待净化空间,所述滤网的外侧形成为净化空间,并且所述待净化空间的气压高于所述净化空间的气压。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净化组件之间,以通过所述风扇的作用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净化组件内;或者是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位于所述净化组件与出风口之间,以通过所述抽风机的作用将净化空间中净化后的空气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束风管,所述束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风扇连接,所述束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束风管的作用将经所述风扇引入的空气导入所述净化组件内;或者是所述束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接,所述束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束风管的作用将经所述入风口的空气导入所述净化组件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束风管与所述风扇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风扇的尺寸相当,所述束风管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净化组件的尺寸相当;或者是所述束风管与所述入风口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入风口的尺寸相当,所述束风管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净化组件的尺寸相当。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入风口、净化组件和壳体,其中,壳体为密封结构,并且净化组件位于壳体内,净化组件的一端与入风口连接,使得经入风口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净化组件分解和/或消灭污染物后再排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净化空气过程中,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上,也不会残留在装置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冲洗或更换滤网时,也不会接触到污染物。
即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净化组件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分解和/或消灭,使得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上,从而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净化设备和/或净化方法造成部分污染物残留在净化设备的滤网上,不仅滋生细菌,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滤网的内表面涂有光触媒涂层,并且在滤网内设置有用于激活光触媒涂层的紫外光灯,使得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的净化组件可以通过紫外光灯激活的光触媒涂层分解和/或消除吸附于滤网上的污染物,从而使得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空气净化装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滤网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入风口;2、壳体;3、出风口;4、滤网;5、光触媒涂层;6、紫外光灯;7、待净化空间;8、净化空间;9、风扇;10、束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和2对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入风口1、净化组件和壳体2,如图1所示。其中,壳体2为密封结构,并且净化组件位于壳体2内,净化组件的一端与入风口1连接,使得经入风口1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净化组件分解和/或消灭污染物后再排出。
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入风口1、净化组件和壳体2,壳体2为密封结构,并且净化组件位于壳体2内,净化组件的一端与入风口1连接,使得经入风口1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净化组件分解和/或消灭污染物后再排出。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净化空气过程中,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4上,也不会残留在装置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冲洗或更换滤网4时,也不会接触到污染物。
即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净化组件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分解和/或消灭,使得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上,从而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净化设备和/或净化方法造成部分污染物残留在净化设备的滤网上,不仅滋生细菌,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出风口3,如图1所示。优选的,出风口3位于净化组件远离入风口1的一端,使得经净化组件消除污染物后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3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净化组件为圆筒型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净化组件为圆筒型结构,使得净化组件具有较大的净化面积。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净化组件包括滤网4、光触媒涂层5和紫外光灯6,如图1所示。其中,光触媒涂层5位于滤网4的内表面,紫外光灯6位于滤网4内,并且紫外光灯6用于激活光触媒涂层5,使得经入风口1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光触媒涂层5和滤网4净化后排出。优选的,光触媒涂层5的厚度为5~50μm。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光触媒涂层5的厚度为5~50μm,可有效分解和/或消除滤网4内部空气的污染物。
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滤网4的内表面涂有光触媒涂层5,并且在滤网4内设置有用于激活光触媒涂层5的紫外光灯6,使得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净化组件可以通过紫外光灯6激活的光触媒涂层5分解和/或消除吸附于滤网4上的污染物,从而使得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4上。
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净化组件,通过滤网4以及涂在滤网4内表面并由紫外光灯6激活的光触媒涂层5,可将滤网4内部空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并同时分解和/或消除,从而使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4上。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净化组件,可同时将滤网4内部空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并分解和/或消除,可见,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净化组件的该种净化方法,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先通过滤网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然后再通过负离子、光触媒或uvc消除未被滤网吸附的有机化合物、氮氧化物、细菌及病毒等污染物的方法。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滤网4为圆筒型结构,如图2所示。优选的,滤网4的一端与入风口1连接,滤网4的另一端密封,并使经光触媒涂层5和滤网4净化后的空气能够从滤网4的侧面排出。如图1所示,滤网4与入风口1连接的一端具有开口,便于经入风口1进入的空气可以进入滤网4内;滤网4远离入风口1的一端密封,避免未净化的空气经滤网4远离入风口1的一端排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滤网4为圆筒型结构,外部空气经入风口1进入滤网4内部,通过滤网4以及涂在滤网4内表面的光触媒涂层5进行净化处理,由于滤网4的另一端密封,净化后的空气只能从滤网4的侧面排出,即净化后的空气经滤网4的侧面排出至滤网4与壳体2之间的区域,然后再经出风口3排出至外部。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滤网4的内侧形成为待净化空间7,滤网4的外侧形成为净化空间8,并且待净化空间7的气压高于净化空间8的气压。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滤网4的内侧是指涂有光触媒涂层5对的一侧,即滤网4远离壳体2的一侧;滤网4的外侧是指滤网4靠近壳体2的一侧。外部空气经入风口1进入滤网4内部后,在滤网4的内侧形成待净化空间7;空气经滤网4以及涂在滤网4内表面的光触媒涂层5的净化作用后排出,在滤网4的外侧形成净化空间。优选的,待净化空间7的气压高于净化空间8的气压,在压力的推动作用下,可使待净化空间7的空气不断通过涂有光触媒涂层5的滤网4,经净化后从滤网4的侧面排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扇9,如图1所示。优选的,风扇9位于入风口1与净化组件之间,以通过风扇9的作用将外部空气引入到净化组件内。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风扇9的作用,可将外部的空气不断引入到净化组件内进行净化处理。或者是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抽风机(在图中未示出)。优选的,抽风机位于净化组件与出风口3之间,以通过抽风机的作用将净化空间8中净化后的空气排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抽风机不断将净化空间8中净化后的空气抽出,从而可促使外部待净化空气不断从入风口1进入净化组件内。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可通过风扇主动向净化组件内送入待净化空气,也可以通过抽风机被动向净化组件内送入待净化空气。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设置于出风口3用于排出净化空间8中空气的装置不限于抽风机,也可以是风扇,其原理类似于现有技术的抽油烟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束风管10,如图1所示。束风管10的一端与风扇9连接,束风管10的另一端与净化组件连接,以通过束风管10的作用将经风扇9引入的空气导入净化组件内。或者是束风管10的一端与入风口1连接,束风管10的另一端与净化组件连接,以通过束风管10的作用将经入风口1的空气导入净化组件内。
优选的,束风管10与风扇9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风扇9的尺寸相当,束风管10与净化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净化组件的尺寸相当。或者是束风管10与入风口1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入风口1的尺寸相当,束风管10与净化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净化组件的尺寸相当。
如图1所示,束风管10为喇叭形。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束风管10与风扇9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风扇9的尺寸相当,与滤网4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滤网4的尺寸相当,使得风扇9引入的空气可全部导入滤网4内部,以便可以对引入净化装置内部的全部空气进行净化。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方法。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方法是使用本实施例任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净化装置来完成的。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启动空气净化装置,引入待净化空气。优选的,外部待净化空气通过入风口1、风扇9和束风管10引入滤网4内部。
s2:分解和/或消除待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优选的,进入滤网4内部的待净化空气,穿过内表面涂有光触媒涂层5的滤网4,待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滤网4上并同时被光触媒涂层5分解和/或消除。
s3:排出净化后的空气。优选的,经光触媒涂层5和滤网4净化的空气经滤网4的侧面排出至净化空间8,净化空间8内的空气经出风口3排出至空气净化装置外部。
本实施例的净化方法,通过光触媒涂层5和滤网4同时将滤网4内部空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并分解和/或消除,使得污染物不会残留在滤网4上,从而不会滋生细菌,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净化设备和/或净化方法造成部分污染物残留在净化设备的滤网上,不仅滋生细菌,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风口(1)、净化组件和壳体(2),其中,所述壳体(2)为密封结构,并且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净化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1)连接,使得经所述入风口(1)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净化组件分解和/或消灭污染物后再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3)位于所述净化组件远离所述入风口(1)的一端,使得经所述净化组件消除污染物后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口(3)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为圆筒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滤网(4)、光触媒涂层(5)和紫外光灯(6),其中,
所述光触媒涂层(5)位于所述滤网(4)的内表面,所述紫外光灯(6)位于所述滤网(4)内,并且所述紫外光灯(6)用于激活所述光触媒涂层(5),
使得经所述入风口(1)进入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光触媒涂层(5)和所述滤网(4)净化后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触媒涂层(5)的厚度为5~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为圆筒型结构,并且所述滤网(4)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1)连接,所述滤网(4)的另一端密封,并使经所述光触媒涂层(5)和所述滤网(4)净化后的空气能够从所述滤网(4)的侧面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的内侧形成为待净化空间(7),所述滤网(4)的外侧形成为净化空间(8),并且所述待净化空间(7)的气压高于所述净化空间(8)的气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9),所述风扇(9)位于所述入风口(1)与所述净化组件之间,以通过所述风扇(9)的作用将外部空气引入到所述净化组件内;或者是
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位于所述净化组件与出风口(3)之间,以通过所述抽风机的作用将净化空间(8)中净化后的空气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风管(10),
所述束风管(10)的一端与所述风扇(9)连接,所述束风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束风管(10)的作用将经所述风扇(9)引入的空气导入所述净化组件内;或者是
所述束风管(10)的一端与所述入风口(1)连接,所述束风管(10)的另一端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束风管(10)的作用将经所述入风口(1)的空气导入所述净化组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风管(10)与所述风扇(9)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风扇(9)的尺寸相当,所述束风管(10)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净化组件的尺寸相当;或者是
所述束风管(10)与所述入风口(1)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入风口(1)的尺寸相当,所述束风管(10)与所述净化组件连接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净化组件的尺寸相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