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夹持属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属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车架夹持属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搬运行业机械化越来越普及,作为搬运车辆之一叉车的需求量与日剧增,作业范围越来越广,用户对叉车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棉纺行业、仓储物流业、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给叉车安装匹配的属具也就等于给叉车加装了一双灵巧的手,会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及其安全性。在某些特定行业(如新能源客车行业),焊接客车车架时需要通过特定的设备将车架翻转并放置到特定的工位,普通的叉车或工程机械无法实现该功能。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通用夹具无法适应焊接客车车架时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公开车架夹持属具,包括前底板总成1、后底板总成2、夹臂总成3、叉臂总成4、回转支承5、导轨座总成6、夹紧油缸7、减速机8、旋转铰9;

导轨座总成6竖直的安装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安装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夹紧油缸7的伸缩端连接夹臂总成3,夹臂总成3通过导轨座总成6与前底板总成1连接,叉臂总成4能够水平移动的连接在前底板总成1前侧的下半部,夹臂总成3、叉臂总成4之间的空间构成夹取待夹件的空间,前底板总成1的后侧通过回转支承5能够转动的连接后底板总成2的前侧;减速机8与旋转铰9均安装在后底板总成2上,减速机8驱动连接回转支承5,旋转铰9连接夹紧油缸7。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臂总成与叉臂总成配合,可以实现夹取、叉取等动作,回转支承可以实现角度的旋转,解决普通叉车无法夹取和旋转的问题,可以使车架类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转动和操作,提高夹持货物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前底板总成1包括前底板11、用于与叉臂总成4滑动连接与固定的横梁12、若干垫块13、第一支座14,垫块13一面连接前底板11,另一面连接横梁12,第一支座14固定在前底板11上。

优选的,所述横梁12包括上横梁121、下横梁122,上横梁121与下横梁122平行的间隔设置。

垫块将横梁垫起,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夹紧油缸,使空间利用率大,重心紧凑,更加稳定,叉臂总成可以在横梁上滑动和固定,手动调节,减少器件投入,更加的环保。

所述导轨座总成6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座61与导轨62,竖直方向设置的导轨座61固定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导轨62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后侧面。

优选的,所述夹臂总成3包括夹臂底板31、夹板32、第二支座33;夹板32水平的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前侧面,第二支座33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后侧面,第一支座14与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连接,第二支座33与夹紧油缸7的伸缩端连接。

导轨座内还可以通过内衬与导轨进行滑动连接,内衬可以选取与导轨座不一样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刚性或者具有自润滑的材质;夹紧油缸竖直安装,实现夹臂总成的上下移动,继而与叉臂总成配合实现夹取。

优选的,所述夹板3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321。

可以根据货物的类型,通过夹板上增加的多组安装孔,可以另外增加附属夹持工装,实现组合式夹持货物并翻转至合适的位置。夹板上还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后底板总成2包括后底板21,后底板21的后侧的上方设有上挂钩22,后侧的下方设有下挂钩23,后底板21上设有用于安装减速机8的安装孔,后底板21的两侧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槽,旋转铰9安装在后底板21回转中心处。

观察槽的根据强度分析后设置大小,旋转铰的固定部分通过固定块、垫片等结构安装在后底板的回转中心处,旋转铰的旋转部分通过定位在前底板的中间位置,定位的方式可以是在前底板上设置限位槽、限位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规操作进行,最终实现旋转部分随液压马达驱动回转支承及前底板总成转动时一起同步动作,保证夹紧油缸与连接胶管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优选的,所述叉臂总成4包括至少两个能够水平移动的叉臂41,叉臂41并排连接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设有用于与叉臂41滑动连接与固定的横梁12,叉臂41为l型结构,其竖直臂的后侧设有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叉臂41通过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挂接在横梁12上。

优选的,所述横梁12上设有多个间距设置的调节孔123,横梁12的后侧与调节孔123对应处设有焊接螺母,其竖直臂上设有与调节孔123对应的连接孔413,叉臂41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413、调节孔123与焊接螺母连接。

通过手动滑动叉臂,调节两个叉臂之间的距离,再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其位置,焊接螺母也可以在使用时,直接与螺栓连接;或者采用螺钉直接连接均可,调节方便可靠。

优选的,所述叉臂41的水平臂的上表面上还设有硫化橡胶板。增加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夹臂总成与叉臂总成配合,可以实现夹取、叉取等动作,回转支承可以实现角度的旋转,解决普通叉车无法夹取和旋转的问以使车架类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转动和操作,提高夹持货物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且结构简单、布局新颖;

(2)垫块将横梁垫起,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夹紧油缸,使空间利用率大,重心紧凑,更加稳定,叉臂总成可以在横梁上滑动和固定,手动调节,减少器件投入,更加的环保;

(3)导轨座内还可以通过内衬与导轨进行滑动连接,内衬可以选取与导轨座不一样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刚性或者具有自润滑的材质;夹紧油缸竖直安装,实现夹臂总成的上下移动,继而与叉臂总成配合实现夹取;

(4)可以根据货物的类型,通过夹板上增加的多组安装孔,可以另外增加附属夹持工装,实现组合式夹持货物并翻转至合适的位置。夹板上还设有加强筋;

(5)观察槽的根据强度分析后设置大小,旋转铰的固定部分通过固定块、垫片等结构安装在后底板的回转中心处,旋转铰的旋转部分通过定位在前底板的中间位置,定位的方式可以是在前底板上设置限位槽、限位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规操作进行,最终实现旋转部分随液压马达驱动回转支承及前底板总成转动时一起同步动作,保证夹紧油缸与连接胶管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6)通过手动滑动叉臂,调节两个叉臂之间的距离,再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其位置,焊接螺母也可以在使用时,直接与螺栓连接;或者采用螺钉直接连接均可,调节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架夹持属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底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叉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前底板总成、后底板总成、夹紧油缸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中标号:前底板总成1、前底板11、横梁12、若干垫块13、第一支座14、限位块15、后底板总成2、后底板21、上挂钩22、下挂钩23、封板24、连接圈25、夹臂总成3、夹臂底板31、夹板32、第二支座33、安装孔34、加强筋35、

叉臂总成4、叉臂41、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连接孔413、回转支承5、

导轨座总成6、导轨座61、导轨62、内衬63

夹紧油缸7、减速机8、旋转铰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车架夹持属具,包括前底板总成1、后底板总成2、夹臂总成3、叉臂总成4、回转支承5、导轨座总成6、夹紧油缸7、减速机8、旋转铰9;

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安装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夹紧油缸7的伸缩端连接夹臂总成3,夹臂总成3通过导轨座总成6与前底板总成1连接,叉臂总成4能够水平移动的连接在前底板总成1前侧的下半部,夹臂总成3、叉臂总成4之间的空间构成夹取待夹件的空间,前底板总成1的后侧通过回转支承5能够转动的连接后底板总成2的前侧;减速机8与旋转铰9均安装在后底板总成2上,减速机8驱动连接回转支承5,旋转铰9连接夹紧油缸7。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臂总成3与叉臂总成4配合,可以实现夹取、叉取等动作,回转支承5可以实现角度的旋转,解决普通叉车无法夹取和旋转的问题,可以使车架类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转动和操作,提高夹持货物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本实施例中的前底板总成1包括前底板11、横梁12、若干垫块13、第一支座14、限位块15;

垫块13一面连接前底板11,另一面连接横梁12,第一支座14固定在前底板11上,除此之外,前底板1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限制旋转铰9旋转部分的矩形槽(图中未示出),矩形槽的两侧设有倾斜安装的限位块15,限位块15分左右件并置于前底板11矩形槽的两侧,可以增加旋转铰9旋转部分的导向性。

其中的垫块13将横梁垫12起,使空间利用率大,重心紧凑,更加稳定,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于安装夹紧油缸7,第一支座14与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连接;

为了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将所述横梁12设置为上下水平平行的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上横梁121与下横梁122间隔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下横梁122上设有多个间距设置的调节孔123;

如图5所示,所述叉臂总成4包括两个能够水平移动的叉臂41,结合图1所示,叉臂41并排连接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的下方。

叉臂41为l型结构,其竖直臂的后侧设有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叉臂41通过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挂接在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上。叉臂总成4可以在横梁12上滑动和固定,手动调节,减少器件投入,更加的环保。

除此之外,下横梁122的后侧可以设置与调节孔123对应处设有焊接螺母,叉臂41的竖直臂上设有与调节孔123对应的连接孔413,叉臂41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413、调节孔123与焊接螺母连接。

使用时,可以通过手动滑动叉臂41,调节两个叉臂41之间的距离,再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其位置,焊接螺母也可以在使用时不焊接在下横梁122上,直接与螺栓连接;或者采用螺钉直接连接均可,调节方便可靠。

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所述叉臂41的水平臂的上表面上还设有硫化橡胶板。增加摩擦力。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结合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后底板总成2包括后底板21,后底板21的后侧的上方设有上挂钩22,后侧的下方设有下挂钩23,后底板21的前侧设有封板24、连接圈25,封板24具有一定的弯曲度,给予旋转铰9安装的空间,固定在后底板21的前侧面,其中部设有圆孔,连接圈25固定在封板24的圆孔处,连接圈25与回转支承5的内圈固定连接,以实现后底板总成2与前底板总成1的转动连接,后底板21上设有用于安装减速机8的安装孔,后底板21的两侧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槽,观察槽为弧形槽,旋转铰9安装在后底板21的回转中心处。

观察槽根据强度分析后设置大小,旋转铰9的固定部分通过螺栓、固定块、垫片等结构安装在后底板21的回转中心处,旋转铰9的旋转部分通过定位在前底板11的中间位置,定位的方式可以是在前底板11上设置限位槽、限位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常规操作进行,最终实现旋转部分随液压马达驱动回转支承5及前底板总成转动时一起同步动作,保证夹紧油缸7与连接胶管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实施例四:

如图1、图4、图6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导轨座总成6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座61与导轨62,竖直方向设置的导轨座61固定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导轨62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后侧面。导轨座61内还可以通过内衬63与导轨62进行滑动连接,内衬63与导轨座61固定连接,导轨座61为具有贯穿的凹槽的结构,凹槽可以是“一”字型,或者“t”字型;内衬63可以选取与导轨座61不一样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刚性或者具有自润滑的材质;夹紧油缸竖直安装,实现夹臂总成3的上下移动,继而与叉臂总成4配合实现夹取。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臂总成3包括夹臂底板31、夹板32、第二支座33;夹板32水平的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前侧面,第二支座33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后侧面,第一支座14与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连接,第二支座33与夹紧油缸7的伸缩端连接。具体的,夹紧油缸7的活塞杆通过球螺母、六角卡块和开口销连接在第二支座33上。

其中,所述夹板3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34。可以根据货物的类型,通过夹板上增加的多组安装孔34,可以另外增加附属夹持工装,实现组合式夹持货物并翻转至合适的位置。

夹板上还设有加强筋35,加强夹板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底板总成(1)、后底板总成(2)、夹臂总成(3)、叉臂总成(4)、回转支承(5)、导轨座总成(6)、夹紧油缸(7)、减速机(8)、旋转铰(9);

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安装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夹紧油缸(7)的伸缩端连接夹臂总成(3),夹臂总成(3)通过导轨座总成(6)与前底板总成(1)连接,叉臂总成(4)能够水平移动的连接在前底板总成(1)前侧的下半部,夹臂总成(3)、叉臂总成(4)之间的空间构成夹取待夹件的空间,前底板总成(1)的后侧通过回转支承(5)能够转动的连接后底板总成(2)的前侧;减速机(8)与旋转铰(9)均安装在后底板总成(2)上,减速机(8)驱动连接回转支承(5),旋转铰(9)连接夹紧油缸(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总成(1)包括前底板(11)、用于与叉臂总成(4)滑动连接与固定的横梁(12)、若干垫块(13)、第一支座(14),垫块(13)一面连接前底板(11),另一面连接横梁(12),第一支座(14)固定在前底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包括上横梁(121)、下横梁(122),上横梁(121)与下横梁(122)平行的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座总成(6)包括滑动连接的导轨座(61)与导轨(62),竖直方向设置的导轨座(61)固定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导轨(62)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后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总成(3)包括夹臂底板(31)、夹板(32)、第二支座(33);夹板(32)水平的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前侧面,第二支座(33)固定在夹臂底板(31)的后侧面,第一支座(14)与夹紧油缸(7)的固定端连接,第二支座(33)与夹紧油缸(7)的伸缩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3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板总成(2)包括后底板(21),后底板(21)的后侧的上方设有上挂钩(22),后侧的下方设有下挂钩(23),后底板(21)上设有用于安装减速机(8)的安装孔,后底板(21)的两侧设有用于观察的观察槽,旋转铰(9)安装在后底板(21)回转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总成(4)包括至少两个能够水平移动的叉臂(41),叉臂(41)并排连接在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底板总成(1)的前侧设有用于与叉臂(41)滑动连接与固定的横梁(12),叉臂(41)为l型结构,其竖直臂的后侧设有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叉臂(41)通过叉臂上挂钩(411)、叉臂下挂钩(412)挂接在横梁(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架夹持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上设有多个间距设置的调节孔(123),横梁(12)的后侧与调节孔(123)对应处设有焊接螺母,其竖直臂上设有与调节孔(123)对应的连接孔(413),叉臂(41)通过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413)、调节孔(123)与焊接螺母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架夹持属具,包括前底板总成、后底板总成、夹臂总成、叉臂总成、回转支承、导轨座总成、夹紧油缸、减速机、旋转铰;夹紧油缸安装在前底板总成前侧,其伸缩端连接夹臂总成,夹臂总成通过导轨座总成与前底板总成连接,叉臂总成能够水平移动的连接在前底板总成前侧,前底板总成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后底板总成;减速机与旋转铰安装在后底板总成上,减速机连接回转支承,旋转铰连接夹紧油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夹臂总成与叉臂总成配合,可以实现夹取、叉取等动作,回转支承实现角度的旋转,解决普通叉车无法夹取和旋转的问题,使车架类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转动和操作,提高夹持货物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亮;时松;潘里辉;刘贺东;方龙飞;吴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庆联动属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