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9


本发明涉及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个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大规模传播,防疫过程充分暴露了现有医疗系统的问题:即当发生快速传播疫情的公共卫生事件时,现有医疗设施的数量无法满足突然产生的大量病患的救治需求。因此,快速建造满足病患需求和环境控制的负压病房是关键,其中配置合适的通风空调系统是重要一环。

目前,应急负压隔离单元建筑专业方案主要为利用轻型模块化钢结构或轻钢结构建造活动板房,但作为空气负压隔离保障系统的空调通风设备,由于系统复杂,专业化要求较高,所需配套设备零件众多,设计人员主观原因导致的空调通风设备参数各异,生产厂家无法标准化生产,只能按照设计院提供参数非标定制,生产周期长,无法满足疫情发生时快速生产使用的迫切需要。同时,传统的空调通风设备现场安装时,需要大量的配管工作,既不能保证质量要求也无法保证进度要求。

鉴于公共卫生时间延后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病患的救治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因此,迫切需求一种用于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可快速建造且功能完备的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具有长方体的空调箱体,该空调箱体由框架及面板构成,所述空调箱体的内部由隔板分为新风单元、排风单元和热交换单元三个部分,

所述新风单元依次包括新风入口、粗效过滤段、送风风机段、表冷段、再热段、加湿段、中效过滤段、高效过滤段、送风出口段;所述排风单元依次为排风进风段、排风高效过滤段、排风风机段、热回收段、排风出风段、热回收水泵段、压缩机段和冷凝段;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新风预热或预冷部分、新风再热部分和生活热水预热部分。

作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的改进,所述空调箱体的两侧设有检修门。

作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的改进,所述送风风机段、排风风机段采用小风量、高压头的变频无蜗壳直连双风机,所述双风机一用一备设置。

作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的改进,所述新风单元中再热段为分级控制的电加热设备。

作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的改进,所述排风单元中排风出风段采用诱导式排风罩。

作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的改进,所述新风单元中新风入口处设置定风量阀或变风量阀,所述排风单元中排风进风段处设置定风量阀或变风量阀。

作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的改进,所述空调箱体底部设置减震台架,并通过一钢框架固定于所应用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钢框架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其内部被分隔为:缓冲间、负压病房、卫生间,所述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还采用如上所述的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所述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位于所述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顶部;

所述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经第一送风口与所述缓冲间相连通,经第二送风口和第一排风口与所述负压病房相连通,经第二排风口与所述卫生间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模块化机组,涉及到的所有设备均作为模块形式在工厂内组装加工完成,现场仅需与吊装就位并完成与医疗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风管接口连接即可,减少现场施工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并保障施工质量。模块化机组可节省安装空间,同时也便于装配和拆卸,平时方便储存运输。同时,室外检修门的设置确保使用对象空间中无需任何维护,所有控制盒维护均在本机组完成,隔绝了人员感染的风险。

本发明的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均为低阻型,模块化机组设置减震台架,通过一钢框架固定于医疗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屋面,可满足房间内噪声要求,也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本发明出风段通过排风喷嘴诱导室外洁净空气稀释病房排风,并以高速排至大气中,避免对周围空气的影响。

本发明的新风入口处设置定风量阀门,可保证服务房间恒定换气次数;排风单元进风段设置变风量阀门或定风量阀门,可根据检测压差值与设定压差值区别调节阀门开度,以保证房间负压状态。

本发明使用范围广,在极端低温工况可开启电加热运行,电加热器分级控制,可满足过渡季节再热需求及严寒地区冬季加热需求。在温度许可情况下,开启直膨式热泵系统,全新风空调工况运行;在过渡季节可关闭热泵系统,使用自然冷源,节省运行成本。

本发明通过机组模块功能的调整还可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洁净室等其他用途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建筑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风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排风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其包括:新风单元1、排风单元2、热交换单元3。

上述新风单元1、排风单元2、热交换单元3可共同地设置于一空调箱体中时,空调箱体中设置有分隔形成新风单元1、排风单元2、热交换单元3的隔板。

通过采用模块化机组,涉及到的所有设备均作为模块形式在工厂内组装加工完成,现场仅需与吊装就位并完成与医疗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风管接口连接即可,减少现场施工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并保障施工质量。模块化机组可节省安装空间,同时也便于装配和拆卸,平时方便储存运输。同时,室外检修门4的设置确保使用对象空间中无需任何维护,所有控制盒维护均在本机组完成,隔绝了人员感染的风险。

上述用于各模块集成设置的空调箱体包括:框架及安装于框架上的多个面板,多个面板限定空调箱体的内部安装空间,采用框架及面板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空调箱体的快速组装。此外,空调箱体的底部还减震机架5,如此可通过一钢框架固定于所应用的医疗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屋面,可满足房间内噪声要求,也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影响。所述热交换单元3所在的空调箱体具有检修门4,由于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位于所应用的医疗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外部,室外检修门4的设置确保使用对象空间中无需任何维护,所有控制盒维护均在本机组完成,隔绝了人员感染的风险。

配合图2所示,新风单元1包括:新风入口100、粗效过滤段101、溶液循环式热回收器102、送风风机段103、表冷段104、再热段105、加湿段107、中效过滤段108、高效过滤段109、送风出口段110。

其中,溶液循环式热回收器102位于粗效过滤段101和中效过滤段108之间。本实施例的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均为低阻型,以利于降低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溶液循环式热回收器102采用溶液循环式热回收器。新风入口100处还设置有定风量阀或变风量阀111,如此可保证服务房间恒定换气次数。

送风风机段103采用小风量、高压头的变频无蜗壳双风机,该双风机一用一备设置。新风单元1包括还包括:电加热段106,其为分级控制的电加热设备,如此可满足过渡季节再热需求及严寒地区冬季加热需求。

配合图3所示,排风单元2包括:排风进风段201、排风高效过滤段202、排风风机段203、热回收段204、排风出风段205、热回收水泵段206、压缩机段207和冷凝段208。

其中,热回收段204采用溶液循环式热回收盘管,其可以回收排风的冷量或热量,用于新风预冷或预热,并用于新风系统再热,以满足房间负荷要求。冷凝段208采用冷凝器,其部分或全部热量用以预热生活热水。

排风进风段201处设置有定风量阀或变风量阀210,如此可根据检测压差值与设定压差值区别调节阀门开度,以保证房间负压状态。排风出风段205还连接有诱导排风罩209,如此可通过排风喷嘴诱导室外洁净空气稀释病房排风,并以高速排至大气中,避免对周围空气的影响。

排风风机段203采用小风量、高压头的变频无蜗壳双风机,该双风机一用一备设置。排风出风段205和冷凝段208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热回收水泵段206和压缩机段207。

热交换单元3包括:新风预热或预冷部分、新风再热部分和生活热水预热部分。

其中,热交换单元3包括:循环泵301、电动三通阀302、电热水器段305和生活用水水泵306。其中,循环泵301、电动三通阀302组成所述新风预热或预冷部分。循环泵301、另一个电动三通阀302组成所述新风再热部分。电热水器段305和生活用水水泵306组成所述生活热水预热部分。

热回收段204依次通过循环泵301和电动三通阀302与溶液循环式热回收器102相连接,电热水器段305和生活用水水泵306分别与冷凝段208相连接,且电热水器段305还连接一生活热水出口304,生活用水水泵306还连接一生活冷水入口303。此外,当新风单元1还包括再热段105时,热回收段204还依次通过循环泵301和另一个电动三通阀302与再热段105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工作时,先启动排风封端的排风机,再启动送风风机。结束运行时,先关闭送风风机,再关闭排风机。

开始运行时,室外新风经新风入口进入新风单元,依次经粗效过滤器过滤,溶液循环式热回收段预冷预热,送风风机加压,表冷段降温除湿或升温,溶液循环式热回收盘管再热(必要时),电加热器加热(必要时),加湿器加湿(必要时),中效过滤器过滤,高效过滤器过滤,送风出风段消声降噪,最后通过定(变)风量阀送入房间。

排风经变(定)风量阀调节或恒定风量,进入排风单元,然后依次经溶液循环式热回收盘管冷热量回收、高效过滤器过滤,排风风机段加压,排风段诱导排风罩高速排放至空气。

本机组控制单元可根据病房压差实测值调节排风单元的变风量阀,可以根据回风温湿度调节压缩机出力、加湿器启停,根据进风温度调节调节电加热器加热量;溶液循环式热回收系统可以回收排风的冷量或热量,用于新风预冷或预热,并用于新风系统再热,以满足房间负荷要求;夏季冷凝器的部分或全部热量用以预热生活热水。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

如图4所示,该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内部被分隔为:缓冲间002、负压病房003、卫生间004。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还采用如上所述的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位于负压病房003的顶部。

其中,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经第一送风口0061与缓冲间002相连通,经第二送风口0062和第一排风口0051与负压病房003相连通,经第二排风口0052与卫生间004相连通。

此外,通过对机组模块功能的调整,还可将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001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洁净室等其他用途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建筑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具有长方体的空调箱体,该空调箱体由框架及面板构成,所述空调箱体的内部由隔板分为新风单元、排风单元和热交换单元三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风单元依次包括新风入口、粗效过滤段、送风风机段、表冷段、再热段、加湿段、中效过滤段、高效过滤段、送风出口段;所述排风单元依次为排风进风段、排风高效过滤段、排风风机段、热回收段、排风出风段、热回收水泵段、压缩机段和冷凝段;所述热交换单元包括新风预热或预冷部分、新风再热部分和生活热水预热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体的两侧设有检修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机段、排风风机段采用小风量、高压头的变频无蜗壳直连双风机,所述双风机一用一备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单元中再热段为分级控制的电加热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单元中排风出风段采用诱导式排风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单元中新风入口处设置定风量阀或变风量阀,所述排风单元中排风进风段处设置定风量阀或变风量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体底部设置减震台架,并通过一钢框架固定于所应用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的钢框架上。

8.一种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内部被分隔为:缓冲间、负压病房、卫生间,所述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还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所述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位于所述负压病房的顶部;

所述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经第一送风口与所述缓冲间相连通,经第二送风口和第一排风口与所述负压病房相连通,经第二排风口与所述卫生间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其中,机组为长方体空调箱体,该箱体由框架及面板构成,内部隔板将机组分为新风单元、排风单元和热交换单元三个部分,新风单元依次包括新风入口、粗效过滤段、送风风机段、表冷段、再热段等结构;排风单元依次包括排风进风段、排风高效过滤段、排风风机段等结构;热交换单元包括新风预热或预冷、新风再热和生活热水预热三部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便于运输、安装和维修的模块化通风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式负压医疗单元,可实现温湿度控制、压差控制、风量控制和空气净化等要求,具有轻量化、标准化、成本低及多用途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苏生;谢孟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4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