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灭菌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环氧乙烷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前首先要将待灭菌医疗器械放置在预热房内进行预热,为了提高预热效果,预热房内需要确保恒定的温度,通常在预热房顶部开设进风口,在预热房侧壁开设回风口,使热风机吹入的热风在顶部进风口到侧壁回风口之间形成热风循环,即采用顶部进风、侧面回风的升温方式,但是这种升温方式存在室内气流组织不合理的缺陷,会造成预热房内局部区域呈现死角,从而会影响置于该区域产品的预热效果,而现有方式中如有要避免这种局部死角区域的情况,只能加大进风/回风速率,这样带来预热房工作环境处于正压状态,长时间的正压工作状态会提高热风机等配套设备的运行成本,同样也会给使用单位带来长期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能够解决现有预热房风道系统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包括:热风机、静压箱、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开设在热预房顶部,所述回风通道开设在预热房底部,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通道的上方,所述静压箱安装在回风通道下方,热风机向预热房内输入的热风在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之间形成垂直对流。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有多组,均布在预热房的顶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风通道也有多组,呈两两一组对应设置在进风通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预热房顶部开设进风通道、底部开设出风通道的结构方式,使热风在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之间形成垂直对流,即采用上进下回的送风/回风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低温死角区域,同时通过在出风通道下方安装静压箱,可以降低热风机噪音,又可获得均匀的静压回风,减少动压损失,从而使预热房内温度升温快,不会出现低温死角区域,从而能提高对产品的预热效率,并降低能耗,节约企业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预热房,2、进风通道,3、回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包括:热风机、静压箱、进风通道2和回风通道3,所述进风通道2开设在热预房1的顶部,所述回风通道3开设在预热房1的底部,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通道2的上方,用于向预热房1输送热风,所述静压箱安装在回风通道3下方,用于降低热风机的噪音,同时能够减少预热房1内动压损失,获得均匀的静压回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使热风机向预热房1内输入的热风在进风通道2与回风通道3之间形成垂直对流,可以提高预热房1内的升温速率,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局部低温死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道2有多组,均布在预热房1的顶部上;所述回风通道3也有多组,呈两两一组对应设置在进风通道2的下方。从而使热风机输出的热风在进风通道2与回风通道3之间形成多组垂直对流,提高预热房1升温速度,并确保室内温度均匀、压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采用上进下回的送风/回风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低温死角区域,同时通过在出风通道下方安装静压箱,可以降低热风机噪音,又可获得均匀的静压回风,减少动压损失,从而使预热房内温度升温快,不会出现低温死角区域,从而能提高对产品的预热效率,并降低能耗,节约企业经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机、静压箱、进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开设在热预房顶部,所述回风通道开设在预热房底部,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所述进风通道的上方,所述静压箱安装在回风通道下方,热风机向预热房内输入的热风在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之间形成垂直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有多组,均布在预热房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热房风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通道也有多组,呈两两一组对应设置在进风通道的下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