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扫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产品技术不断更新,消费者对空调产品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落地立柜式空调由于出风口的高度较大,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范围相同,在开启上下扫风模式时,制冷时容易出现冷风下沉及冷风直吹人的情况,制热模式下容易出现热风上浮情况,导致室内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感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空调房室内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扫风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本发明通过调整空调的扫风策略,在制冷模式下,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再利用冷空气下降的物理规律,使得空调房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同样地在制热模式下,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再利用热空气上升的物理规律,使得空调房内的温度更加均匀,达到了避免空调房室内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至第一预设值,同时将所述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调整为位于水平方向之上且与水平方向间具有预设最大值的方向,其中,所述上下扫风叶片以匀速运动;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至第二预设值,同时将所述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调整为位于水平方向之下且与水平方向间具有预设最大值的方向,其中,所述上下扫风叶片以匀速运动。
本发明通过调整扫风角度范围,在制冷模式下,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小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达到了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的目的,进而实现了使得空调房内的温度更加均匀的效果,同样地,在制热模式下,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小于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达到了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的目的进而达到了避免室内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空调扫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根据所述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调整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与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呈负相关性。
本发明通过细化扫风角度的调整,使得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与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之间的比例随着温差的不同而改变,进一步使得空调房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完善了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调整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包括: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小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取0;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二预范围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一半的负值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一半的负值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本发明通过细化了不同温差范围下的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的取值方法,完善了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在实际的使用中更加灵活。
优选地,所述空调扫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
本发明通过细化在无法检测室内温差情况下的扫风控制方法,使得未安装多个传感器无法检测室内垂直方向上温度差的立柜式空调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达到解决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问题,增加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摆动速度,且控制所述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摆动速度,且控制所述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变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在扫风角度不变或扫风角度与上述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同样达到了制冷模式下,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不小于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制热模式下,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不小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的效果,解决了房间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分层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制冷防冻结保护装置,以解决空调房内温度分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扫风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获取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空调房内温度分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种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空调器不同垂直高度处,用于检测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本发明通过空调预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不同垂直高度下的房间温度,再按照温度传感器安装的高度差,即可估算出整个房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增强了垂直方向上温度差的读取准确程度,完善了技术方案。
所述空调扫风控制装置、空调器与上述空调扫风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存储介质,以实现上述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多个实施例的扫风角度范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下述若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解决由于热空气上浮冷空气下沉而造成的空调房内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调整冷风往高处吹,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调整空调器往低处吹,达到了在不影响空调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房间温度在垂直方向出现分层现象技术问题,达到了改善空调房内垂直方向上出现温度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易于理解的是,由于制热模式下,空调吹出的是热风,此时热空气呈上升趋势,而制冷模式下,空调吹出的是冷风,此时冷空气呈下降趋势而现有的立柜式空调的扫风模式为均匀的将空调风吹到房间中,而此时热空气会逐渐上浮,冷空气会逐渐下沉,从而造成了温度分层的现象,故而需要检测空调是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根据二者的原理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解决房间在垂直方向出现的温度分层现象。
s20、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所述水平方向如图所示,为与空调安装平面平行的出风方向,立柜式空调出风口通常处于房间高度较为中间的位置,因此,可将水平方向以上视为房间的上半部分,水平方向以下视为房间的下半部分,当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常规扫风模式下房间下半部分的温度低于上半部分,此时通过控制冷空气往上半部分吹的时间不小于下半部分吹的时间,提高房间上半部分的降温效果,以解决房间在垂直方向出现的温度分层现象。
s30、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值得强调的是,制热模式下的控制原理与制冷模式下的控制原理基本相同,但由于制热模式下,同样面对房间下半部分的温度低于上半部分,需要将热空气主要吹到下半部分,因此,应当使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不小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空调在制冷制热模式下的差别,针对性设置不同的扫风策略,在制冷模式下将冷风主要往房间上半部分吹,在制热模式下,将热风主要往房间下半部分吹,解决了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带来的房间在垂直方向出现的温度分层现象,达到了缓解空调房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的温度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
参照图3,s21、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至第一预设值,同时将所述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调整为位于水平方向之上且与水平方向间具有预设最大值的方向,其中,所述上下扫风叶片以匀速运动;
易于理解的是,参照图2,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通过调整扫风的最大角度来使得房间上半部分的扫风时间不小于房间下半部分的扫风时间,例如当第一预设值取最大值的一半时,下限方向接近图2中的第一预设值取中间值的位置,此时空调在上限方向与第一预设值取中间值之间进行扫风,制冷模式下的气流扫风至水平方向以下的时间接近扫风至水平方向以上的时间的一半。
s31、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至第二预设值,同时将所述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调整为位于水平方向之下且与水平方向间具有预设最大值的方向,其中,所述上下扫风叶片以匀速运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预设值是由最上方扫风方向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最大值减小而来,而最上方扫风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最下方扫风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差别不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值小于最大值。
本实施例通过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下,设置对应的扫风模式,调整扫风角度,使得在制冷模式下,冷空气往上吹的时间与范围均大于往下吹,而在制热模式下,热空气往下吹的时间及范围均大于往上吹,随着冷空气逐渐下沉,热空气逐渐上升,房间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更加统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房垂直温度分层的现象,达到了缓解空调房垂直温度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4,检测立柜式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的步骤之前,所述空调扫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s11、获取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易于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来判断空调房内的垂直温度分层程度,以执行对应的扫风策略,避免由于扫风策略过于激进造成新的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现象。
s12、根据所述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调整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与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呈负相关性。
值得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进行检测,来调整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使得当温差较大时,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的大小更小,更快的解决温度分层的问题,同时在温差较小时,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的大小更大,避免由于房间上半部分的冷空气过多,冷空气得不到及时的下沉;或房间下半部分的热空气过多,热空气得不到及时的上浮而造成新的分层现象;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当房间底部温度比顶部温度低5度时的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小于,底部温度比顶部温度低2度时的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
具体地,参照图5,所述根据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调整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具体包括:
s13、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小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范围为3℃至5℃(包含3℃与5℃)因此,当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小于3℃时,判断温度分层现象并不明显仅需常规的扫风模式即可,因此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取最大值即下限方向与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避免房间上下部分的新增空气温度不均匀造成新的温度分层。
s14、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值得强调的时,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一预设范围3℃至5℃(包含3℃与5℃)时,则说明房间下半部分的温度比上半部分的温度低3℃至5℃(包含3℃与5℃),此时房间的温度分层现象已经能够感觉到房间下半部分比上半部分温度更低,需要减小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至各自的中间值即下限方向和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值接近最大值的一半,此时房间上半部分的新增冷空气为下半部分的两倍,或房间下半部分的热空气为上半部分的两倍,以解决房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问题。
s15、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取0;
易于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范围为大于或等于7℃,则当房间温度处于5℃至7℃时,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取0,此时制冷模式下,空调只对房间上半部分吹,制热模式下,空调只对下半部分吹,即制冷模式下,往温度高的地方输送冷空气,制热模式下往温度低的地方输送热空气,但随着冷空气下沉与热空气上浮,冷热空气仍会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流动,以此来解决房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问题。
s16、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二预范围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一半的负值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一半的负值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易于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温差大于或等于7℃时,用户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不适,而当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取负的中间值时,即使计算到冷空气下沉的情况,冷空气依然会完全被输送至房间上半部分,同样,即使计算到热空气上浮的情况,热空气也会被完全输送至房间下半部分,以此来解决极端情况下的房间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层的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房间温度分层的状态,采取不同程度的扫风策略,迅速解决了空调房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层的问题,还避免了由于策略过于激进而造成冷空气在上而热空气在下的新分层现象,将空调房垂直方向上的温差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达到了改善空调房内的温度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6,所述空调扫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s17、当所述空调无法获取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时,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
易于理解的是,由于大部分传统立柜式空调已经设计制造完成,并没有设计额外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房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差,因此,本发明在面对这些产品时将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均设为0,能够在现有空调的硬件限制下,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房内的温度分层现象,扩大了本发明的适用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无法检测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时,将第一预设值及第二预设值取0的方式,使得无法检测室内温差的立柜式空调也能解决空调房内的温度分层现象,大大扩大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达到了改善空调房内的温度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摆动速度,且控制所述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已知扫风时间等于扫风角度除以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则除了可以通过在空调匀速扫风时通过调整扫风角度来调整扫风时间以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来调整扫风时间,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即是通过调整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来使得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
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摆动速度,且控制所述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
值得强调的是,理论上可以通过调整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及扫风角度,使得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的情况下,水平方向以下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的条件达成时,依然可以实现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但其适用场景略有局限性,不过依然可以用在固定某一扫风范围内时,解决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问题;例如,当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仅有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的一半,但此时水平方向以下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仅有水平方向以上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的三分之一,则此时同样可以实现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易于理解的是,制冷模式下同样存在该种解决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上下扫风叶片的摆动速度达到了调整扫风时间的技术效果,同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房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层问题,将其应用在不利于扫风角度调整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得到扩充,避免了用户想吹冷风而由于扫风角度调整后无法吹到客户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扫风控制装置,其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模块检测立柜式空调的运行模式,并通过控制模块对制冷场景下的扫风策略进行调整,解决了空调房内温度分层的现象,达到了改善空调房内的温度分层现象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可以通过空调器现有的硬件实现改善空调房内的温度分层现象,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空调器不同垂直高度处,用于检测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需使用两个温度传感器即可完成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的检测,即利用两个传感器的温度差及两个传感器在安装位置的相对高度,再按照常规楼层高度对分层现象进行预估,从而得到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
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至第一预设值,同时将所述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调整为位于水平方向之上且与水平方向间具有预设最大值的方向,其中,所述上下扫风叶片以匀速运动;
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减小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至第二预设值,同时将所述上下扫风叶片的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调整为位于水平方向之下且与水平方向间具有预设最大值的方向,其中,所述上下扫风叶片以匀速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根据所述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调整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其中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与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呈负相关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调整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包括: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小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一半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值且小于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时,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取0;
当所述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处于第二预范围时,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上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一半的负值作为所述第一预设值,取上下扫风角度范围对应的下限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一半的负值作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预设值及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摆动速度,且控制所述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
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摆动速度小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摆动速度,且控制所述上下扫风叶片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角度范围大于或等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角度范围。
7.一种空调扫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扫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当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空调在水平方向以下的扫风时间大于在水平方向以上的扫风时间。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空调器不同垂直高度处,用于检测室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扫风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